《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教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第三单元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纵向透视)1 古代的辉煌历史:2 代代相传:见证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文字: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才能创造中国文化的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横向角度)1 独树一帜,独树一帜:(1)中国文化内容极其丰富;(2)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
2、的作用;(3)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1)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2)不同的地域文化长期以来相互交流、学习和吸收,不仅逐渐融合,而且保持了各自的特色。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之骄傲。(3)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华文化。(4)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中华民族的厚重文化底蕴和民族凝聚力。4.包容性:(1)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是包容性,即求
3、同存异、兼容并蓄 (2)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3)折衷的:它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因素。练习:1.参观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的古代文明,有的已经衰落,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已经融入其他文明。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长江,虽历经沧桑,但犹如浩瀚的黄河、长江,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本段强调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异彩纷呈 d丰富多彩 2.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起源于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存在 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北宋的资治通鉴为后人所传播,为
4、统治阶级所借鉴 中国有许多民族和方言。B C D 3.文字的使用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民族众多,形成了许多方言区。尽管汉字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但方块汉字仍然是中国的绝大多数民族记录历史的工具,各个朝代也都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这充分说明 a文字的发展需要创新b文字太多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c汉字在记录文化方面比其他文字优越 d、汉字在书写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4.以下内容可以反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中华文化的传承性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中华文化的地域性abcd 5.藏族格萨尔王传、蒙古族江格尔传和柯尔克孜族玛纳斯传统称为三部英雄史诗,它们都
5、用自己的语言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三部英雄史诗 a体现着不同民族文化的冲突和斗争 b体现着不同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c说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英雄标准 d说明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6.中国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民族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关系的理解是错误的。答: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b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c各民族文化的总和构成了中华文化 d、各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7.两千多年,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1)你对“和而不同”是如何理解的?请从中华文化特征角度加以说明。(2)请举例说明中国文化的这一特点。(1)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在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部分。(2)列举一个事例。(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