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pdf
《百家争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家争鸣.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一、【考情分析】(20132018高考题分析)知识点 考向 先秦儒家学派 2018 墨子著作中的体现劳动人民智慧的东西 2015 年课标全国卷考查先秦儒家对理想化政治的诉求/2015 年山东卷考查尚书中的民本思想/2015 年四川卷考查荀子的礼法并用主张 先秦至秦汉儒家学派演变 2016 年课标全国卷考查对“五经”不包括论语的理解 法家学派 2016 年上海卷考查韩非的主张/2015 年海南卷考查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同点 汉代儒学 2016 年北京卷考查董仲舒的教育主张/2015 年课标全国卷考查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点 二、构建体系(一)考点一: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奠基-“百家争鸣”局面
2、的出现 1.【知识体系】问题 1: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 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 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 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根源是什么?2.史料研读 史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史料二 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
3、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这种历史现象被称为“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史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1)根据史料一,说明“百家争鸣”局面中出现“文化觉醒”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2)根据史料三,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
4、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课题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型 复习 编号 34 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3.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考纲要求:传统文化的奠基“百家争鸣的出现和“异彩纷呈“的治国思想 2 3.【要点总结】【自主学习】多元史观解读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从唯物史观看“百家争鸣”(2)从文明史观看“百家争鸣”(3)从社会史观看“百家争鸣”4.【微点拨】【精讲精练】(1)【学法妙记】(2)【针对训练】1(哈尔滨高三月考)春秋战国时期能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
5、根本原因在于()A 社 会 经 济 政 治 发 生 了 重 大 的 变 化 B 国家处于分裂状态 C“学 在 官 府”发 展 为“学 在 民 间”D 诸子百家逐渐形成【针对训练】2 (菏泽模拟)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A 都 处 于 封 建 社 会 初 步 形 成 的 铁 器 时 代 B 矛头都指向奴隶制残余 C 都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方面提出了新内容 D 都在思想领域中重视人的作用 (二)考点二:“异彩纷呈”的治国思想-先秦诸子的思想 1.【知识体系】问题 2 易中天在先秦诸子的救世之策中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民族的国家制度、社会 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发
6、生巨大变革的时 代。孔子是第一个提出救世之策的人。”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孔子的“救世之策”包含哪些内容。并说明孔子的“救世之策”在 当时的处境。问题 3 韩非子认为:“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孟子认为:“以德服人 者,心悦而诚服也。”法、儒两个学派在君民关系和治国策略上的 主张各是什么?2.【史料研读】史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 3 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 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
7、则覆舟。”史料二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 史料三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政治理想 2 根据史料三指出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3.【要点总结】【自主学习】要点
8、1:诸子百家的治国理念(1)儒家:(2)法家:(3)道家:要点 2: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思想:(2)道家的“无为”思想:(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4)儒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4.【微点拨】【精讲精练】(1)【易错提醒】儒家的“仁爱”与墨家“兼爱”的区别 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讲究阶级性;墨家的“兼爱”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以人为本”理念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
9、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4(2)【真题链接】(2016新课标卷)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015新课标卷)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知者加速】【针对训练】1(2017昆明统测)吕思勉先生说:“在大同之世,物
10、质上的享受,或者远不如后来,然而人类最亲切的苦乐,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对这一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复古情绪在先秦已经形成一种普遍思潮 B 孔子的“仁”和“礼”体现了对社会伦理的追求 C 老子的“无为”体现对朴素人际关系的向往 D 韩非的法治理论体现对和谐社会的赞美【针对训练】2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
11、主张“兼爱”“非攻”老子主张“天道自然”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A B C D 5.【名家评史】(1)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惜的是,先秦儒家的那种个人主义传统在后代日趋衰弱,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忽视。孟子倡导的独立人格越来越少。摘自徐克谦先秦儒家的
12、个人主义精神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个人主义精神”的原则,分析这种精神为什么在后代日趋衰落。(2)总之,从孔子作为封建社会文化的奠基人来看,一方面总结了殷代末年箕子等和周人特别是文武周公等的“德治”思想(敬德保民),来巩固统治和防止贵族内部腐化,所以主张“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同时,又因为孔子生于春秋末叶,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扩大,被压迫阶级的反抗正在激化,旧的生产关系已难以维持下去,“礼崩乐坏”上层建筑也摇摇欲坠。从前谭嗣同说过:“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原也。”苏渊雷著读史举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来源。谭嗣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百家争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