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服装色彩与等级制度的关系.pdf





《论中国古代服装色彩与等级制度的关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古代服装色彩与等级制度的关系.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论中国古代服装色彩与等级制度的关系 本文以服装色彩作为切入点,梳理了我国不同朝代中服色等级制度的历史沿袭过程,分析了中国古代服装史上以服色来区分等级制度的深层的文化背景。同时,本文认为我国作为一个有着传统历史底蕴与多民族共存的大国,应该在“古”中汲取到好的元素,并在现今不同的历史环境下,逐渐将中国特色服色文化更加发扬光大。标签:服装色彩;等级;古代 作为中国古代服装史中一个重要的板块,服装色彩运用渊源深厚,有着其丰富的历史文化,是身处现今的我们决不能忽视的。在古代阶级社会中,服装的功能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遮羞或者驱寒避暖的需求,其色彩更是满足了人类本能的装饰欲望,同时也在一步步地慢慢演变发展
2、作为等级制度的标志出现。在阶级社会,服色被赋予了较多的政治色彩。在中国历史上,以颜色作为政治的等级象征历史由来已久,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服色等差制度,不可轻易违背。而在古代中国,颜色也被分三六九等,靓丽显贵的颜色一直以来都被皇族贵权视为已有,黄色、红色、紫色等纯色最显高贵典雅。而普通的老百姓只能使用黑、白、灰、褐等无彩色。体现在文化字体上,衍生了许多因此而产生的特殊含义的词语,例如现今常用“大红大紫”来形容人们富贵显态。一、服色等级制度的历史演变 那么,这种以服饰色彩“辨贵贱,明尊卑”的制度化最初是从何而来的呢?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当时不论是服装形式还是服装色彩制度都深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
3、认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代表五种德性,对应了不同的治国之道,惟有遵循五行之道,国运才会安稳太平。以服色为例,当时的齐国推崇火金德,尚紫。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曾记载一则“齐桓公好服紫”的故事。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以致“一国尽服紫”。当时的秦国地处西北边陲,缺水,为了生存而崇尚水德。水在季节上属冬,颜色是黑色,因而秦代服色尚黑。到了汉朝时期,统治阶级们则认为汉承秦后,即土克水,当为土德。土为黄色,于是服色尚黄。后来方术家们又把五行学说与占星术的五方观念相结合:木为青色,主東方;火为赤色,主南方;土为黄色,主中央;金为白色,主西方;水为黑色,主北方。青、红、黑、白、黄这五种颜色被视为了服装的正统色,以
4、黄为贵,并定位了天子朝服的色彩。而介于五色其中之间的间色、杂色则多为平民百姓所采用。虽然秦汉时期人们普遍心理早已产生了利用服色来区分彰显贵贱的观念了。但由于当时的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所排列出的颜色大致只能区分贵族与平民、下属之间的区别界限,而对于诸侯、士大夫等高等权贵之士之间的等级差别还不能完全细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色的等级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据旧唐书高宗纪记载,九品之官服色都大不相同,所有社会成员的等级身份,大小官员的品秩高 低排列都显示得十分清楚,也由此正式形成了由黄、紫、朱、绿、青、黑、白七色构成的颜色序列,魏晋时期规定宫中朝服用红色,常服用紫色,白色为平民百姓服色。服色成为了封建社
5、会结构的等级标志。在此时期,封建等级制度开始确立清晰,在服装上的体现就是颜色的等差变化得以进一步展开,用服色来区别人们社会等级的制度已经必不可少,但总体来看还不算严苛。服色等级制度最典型突出的代表就是唐朝。唐代的服装色彩以丰富艳丽为主要特征,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原因有二。其一,唐朝时期,纺织技术和染色工艺的进步促使服饰产业空前繁荣,为唐人重视服色,进一步体现等级制度提供了技术支持;其二,李唐王朝与当时西北的少数民族鲜卑族有深厚的文化渊源,而少数民族崇尚鲜艳醒目的色彩,因此与以往任一朝代相比,唐朝的服色增添了更多的审美因素和色彩。唐代的服色以拓黄色为最高贵,其次便是红紫、蓝绿、黑褐,白色最无地
6、位。例如刘禹锡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其中“白丁”就是指普通的平民百姓,因为当时平民百姓是不允许穿色彩鲜艳有装饰的衣服,只能穿素衣、白衣。服色等级在唐朝的官服上也得到了严格的体现。据唐会要载:三品以上服紫,四五品服绯,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从白居易的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中不难发现白居易当年被贬为司马,而司马在当时只是个八九品的芝麻小官。统治者如此注重服色,其目的是要在不同身份等级之间划出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将尊卑贵贱的等级意识深入人心。而在唐朝之后的千年中,这种服色等级制依旧盛行着。在清朝,普通平民老百姓们和低级官员们基本上看到穿黄马褂的人就会主动磕头表恭敬。要注意的是,跪的
7、不是穿黄马褂的人,而是他身上的黄马褂。因为黄马褂是皇帝特批赏赐的,一般来说,能够得到黄马褂的官员要么是战功赫赫,要么是有其他的特殊贡献。不是什么官员都能得到黄马褂,即便是得到黄马褂,也还有规矩。由于黄马褂象征意义很大,所以皇帝也是非常谨慎的。有的官员虽然得到的黄马褂,但如果皇帝不说“赏传”这两个字,那官员就只能把黄马褂放在家里供着,他没有资格穿。只有真正军功显赫的官员才能较为自由的穿着。二、服色等级制度的文化背景 综上所提及的各朝代服色特征与等级制度的关系,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至于为何会出现这种历代服色等级制度,原因比较复杂。首先,以服色表等级,从视觉上看最为直观。服色的差异无须细观
8、就能察觉,从而就能很容易的辨别出着装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当然其深层次的文化上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古代人们对颜色的一种封建迷信有关。在古代中国人眼中,颜色的生成与天地方位、远古神话紧密相关,颇具神秘色彩,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颜色迷信。中国古代服饰在色彩上也追求这一种“天人合一”的理念,从具体颜色来看,每一朝代都有自己、崇尚的颜色,但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基本上崇尚黄色。就拿黄色为例分析,为何黄色长久以来被视为权贵贵族之色,大致有三个原因:其一,与中国古代服饰的质料有关。如果不加以特殊加 T,质料一般加工出来都呈黄色,而白色的占极少数,所以早期的丝帛都已黄色为主,同时也寓意着天长地久,时间久了,人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服装 色彩 等级制度 关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