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导.pdf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导.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导.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人教 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 20 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导学案 第 20 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要点 学 纲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识记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史实,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复辟帝制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概述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影响,分析认识其发展变化的原因 搜集民国成立后社会生活变化的史料,从“史料实证”角
2、度掌握民国初年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基础知识梳理】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一)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角 度 特 点 时 间 事 件 对内 独揽大权专制独裁 1912年 3 月 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1913年 3月20 宋教仁案 (二次革命)1913年 11 月 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1914年 5 月 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1914年年底 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复辟帝制 1915年底 袁世凯称帝,以 1916年为洪宪元年。
3、对外 卖国 1914年 8 月 日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机,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要求 1915年 5 月 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知识拓展】二十一条(解透教材 P193)主要内容: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等。(二)革命党人的反袁斗争:从二次革命到护国战争 名 称 背 景 概 况 结果 二次 革命 宋教仁案 孙中山、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反袁 失败;1913 年,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
4、武力讨伐袁世凯。护国 战争 袁世凯 称帝 1915 年,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背叛共和的袁世凯。云南起义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袁世凯于 1916 年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思维拓展】护国运动取得了反袁斗争的胜利。“胜利”的含义是什么?护国运动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护国运动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吗,为什么?胜利”的含义:实现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目标。取胜原因:(根本原因)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袁世凯的称帝行径,违背历史发展潮流,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号召武力讨伐袁世凯;梁
5、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既分化了北洋军阀政府,也引起了各阶层的强烈反响;(主要原因)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得到部分省份响应。护国运动只是取得了反袁斗争的胜利。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因为:护国运动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护国运动后,中国出现封建军阀割据混战局面,人民处于更为深重的灾难中。【特别说明】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斗争中,一些地方的革命党人都曾宣告“独立”,其“独立”的含义是反对专制独裁的中央政府。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一)(地方)军阀混战割据局面的形成 1.军阀割据局面 派系 首 领 支持者 控制地区 直系 冯国璋 英美
6、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闽、鲁、陕等省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2.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各军阀之间先后爆发直皖(1920年)、直奉(1922年和 1924年)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先后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知识总结】北洋时期,军阀混战和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国家不统一,是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二)(中央)“府院之争”与张勋复辟 1.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黎元洪继任总统。1917年 5 月,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提示】“府院之争”的实质是美日在华权益之
7、争。2.1917年 6月,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前后历时共十二天。(三)护法运动 1.背景:张勋复辟失败后,重掌北京实权的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2.概况:1917年 7月,孙中山抵达广州,举起护法旗帜。8月,南下广州的 150余名国会议员召开非常会议(因到会人数不足,故称“非常国会”),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举孙中山为大元帅。【总结】(了解)护法运动是指 1917年到 1918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的一次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后来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护法运动失败。(补充
8、)影响:护法运动失败,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3.失败原因与孙中山的认识: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孙中山从中认识到“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认识】:孙中山基于护法运动失败得出的教训,认为仅仅是为了谋求自己的私利而进行混战,实则是阻碍国家统一与实现民主共和的最大障碍;说明孙中山对南北军阀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依靠军阀打军阀不可能维护民主共和,不可能取得革命成功,革命应该寻找新出路。(四)中国加入一战 协约国 方 1.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1917年 8月 14 日,中国向德、奥两
9、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方面。2.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中国派出十几万劳工远赴欧洲前线,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知识拓展】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的原因: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由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所决定的。军阀本来就是占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大大小小的地主又支持本地军阀,依靠军阀统治生存。所以,军阀割据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自给自足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2)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的。帝国主义列强在袁世凯死后,为了维持和扩大在华的利益,各自寻找新的代理人,扶植军阀派系;各派军阀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也急需
10、选择帝国主义国家做靠山。这样,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3)直接原因:袁世凯死后,北洋各派及地方实力派失去了重心,段祺瑞、冯国璋等都不具备凝聚各派力量、形成统一局面的能力。(北洋军阀中再也找不出一个能统驭整个北洋派的人)【知识总结】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局面的特点:(1)袁世凯对内搞独裁专制,复辟帝制,实行黑暗统治;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混战,政治上分崩离析,国家不统一,民不聊生。(2)北洋军阀对外投靠列强侵华势力,大肆出卖中华民族利益,换取列强支持。(3)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成果,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4)五
11、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5)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短暂的春天)1.有利条件:民 族 工 业 发 展 的 条 件 内部条件 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扫除了政治上一些束缚和障碍 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特别是 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有力推动了轻工业系统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资本
12、主义工业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外部条件 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最主要的原因)2.发展概况:(1)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和规模,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2)纺织、面粉等轻工业系统的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3)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3 影响: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知识拓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启示(1)帝国主义的压迫是制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因素。(2)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3)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4)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13、社会性质下,实业救国的道路走不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知识拓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征(1)产生条件:是在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走向解体的背景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资本原始积累不足。(2)工业结构不合理:中国民族工业基本是轻工业,其中又主要是纺织工业,重工业发展严重滞后。(3)工业布局不平衡:中国民族工业的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内地数量极少。(4)经营管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经营管理落后,多为家庭式管理,专门性管理与技术性人才缺乏。(5)社会环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身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发展艰难。【知识拓展】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14、地位和作用(1)从经济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代表历史潮流和趋势的新经济因素,民族工业的发展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2)从政治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为资产阶级进行政治斗争提供经济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及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创造了条件。(3)从思想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和推翻封建主义,开展了一系
15、列思想文化运动,从而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从发展趋势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难以独立发展。(二)社会生活的新气象:1 背景(1)建立共和政体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大事,民众日常生活也出现了种种新气象。(2)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除旧布新 2.措施: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3.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思考】民国社会生活近代化的根本原因
16、:西方工业文明的强烈冲击 其他原因:政府推动;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民族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发展 1.背景 经济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 政治 人们对辛亥革命失败(共和政体遭到破坏)的反思 思想(1)(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2)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促使人们思想解放 2.兴起 标志:1915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陈独秀 3.发
17、展 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随即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并延揽许多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北大任教;1917年,新青年杂志迁往北京 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革命,也是一场文学革命。2.新文化运动的主张:(1)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打倒“孔家店”)(2)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3)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4)倡导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3.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中外 历史 纲要 上册 20 北洋军阀 统治 时期 政治 经济 文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