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板块古代诗歌阅读第五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析版).pdf





《第八板块古代诗歌阅读第五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板块古代诗歌阅读第五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析版).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 2022 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之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第五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知识精讲】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一、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诗句作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1方法(1)必须了解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在形式上的特点。(2)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3)如果是鉴赏修辞手法的应用,必须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分析,不能仅仅指出“是什么修辞手法”。(4)要注意修辞手法的“套用
2、”现象。如有的比喻又带有夸张,出现在同一诗句中等。2步骤 第一步:审题。抓住题眼,明确答题方向。第二步:指出具体修辞。第三步:结合诗句分析使用修辞的做法。第四步:体会表达效果。3.答题规范 (1)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结合诗句阐述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使用的。(3)指出使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4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1)比喻 比喻,“以彼物喻此物也”。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它的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神奇,化板滞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2)比拟 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使形象鲜活,表意丰富,生动传神地表达诗人的情感。拟物 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
3、写的修辞手法,它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的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3)夸张 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即为夸张。夸张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4)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局 部代整体,或整体代部分,或特征代本体,或具体代抽象等。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引发读者的联想。(5)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同音的特点,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作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
4、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二、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诗人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常考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渲染、比兴、用典等。1方法(1)在宏观把握全诗思想内容的前提下,明确所考诗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2)即使从局部设题,也应与诗歌主旨、诗歌所抒情感的主调联系起来考虑。2步骤 第一步:审题。有的是直接问用的什么手法或技法,也有的告诉技法问其作用。第二步:必须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第三步:结合相关诗句解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及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第四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3答题规范(1)明确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
5、表现手法。(2)结合诗句阐述这种手法的具体运用。(3)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4常见表现手法(1)衬托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鲜明。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2)对比 对比,是为了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把具有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3)象征 借用某种具体的物象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托物言志,以表达真
6、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4)渲染 渲染原指国画中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技法,后成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5)比兴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 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或营造氛围,或兼有“比”的意味。(6)用典 用典,也就是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以抒情或表达主旨。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诗词主要运用抒情、描写、叙述、议论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抒情和描写是高考
7、考查的重点。1方法 (1)首先得明确“表达方式”包含哪些方面,这些方面各自有何特点。(2)题干若指明了具体的表达方式,就应在诗歌中找具体的对应点。若题干没有指明具体的表达方式,我们就应寻找鉴赏对象中最突出的方式来作答。(3)答题要联系具体的诗句内容,并指出运用这种表达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2步骤 第一步:审题。一般是对表达方式上所做的要求。第二步:指出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第三步:分析是怎样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的。第四步:指出这种表达方式运用的效果。3答题规范(1)指出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及特点。(2)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3)简析该表达方式在人物塑造、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必备知识(1
8、)抒情方式 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抒情是古代诗歌创作中运用最广泛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诗人把自己的“情”移植到其他对象(景、物、人、事)上,也就是所谓的“移情”。a借景抒情 指的是借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的抒情方式,它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b触景生情 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c寓情于景 诗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与所写的景物融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寄寓自己的感情。(2)描写方式 正面描写和
9、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直接描写对象本身。正面描写包括细节描写和白描。细节描写,可以称为“工笔”,就是精雕细刻;白描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文字描摹对 象。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形容女子貌美:“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属于正面描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为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实”,通常是指眼前的现实的景。“虚”,指过去的、想象的或梦中的景。二者结合,使表达的思想感情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更加丰富。动静结合 山川景物,有静态也有动态:静态是指景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动态是指景物处于运动变化中的形态、神态和声响。静态和动态包含了景物存在的基本态势和
10、主要特征:写静态,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却容易产生呆滞感;写动态,有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却有可能失去稳定。因而,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往往把静态与动态的景物描写构想在同一个意境中,使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视听结合 视听结合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景物,相辅相成,相互衬托,使所描写的景物更具立体感,使读者如身临其境。点面结合 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点面结合就是详写和略写相结合的描写方式。四、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都是比较常见的
11、构思技巧。这些技巧对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有很大帮助。1方法 考查构思立意技巧的试题,多从诗歌的局部设题,但我们回答问题时,绝不能在局部徘徊,而是应放眼全篇,包括前后语境、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主旨。2步骤 第一步:审题。明确题干是构思还是立意上的要求。第二步:点出行文技巧的名称。第三步:指出诗歌是如何具体运用的。第四步:指出这个运用的效果。3答题规范(1)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2)阐述内容的转换,景情的关联。(3)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必备知识(1)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景传达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物反映重大的主题。(2)卒章显志 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
12、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诗歌要“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恰当运用这种构思技巧可以收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3)抑扬 抑扬就是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赞扬肯定的方面都表现出来,但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抑扬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 之分。(4)借古讽今 诗人借助古代历史人物或事件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自己思想情感的手法。(5)托物言志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观点寄托在描摹的事物上,将咏物和咏怀合二为一。【对点精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省试湘灵鼓瑟 钱 起 善鼓云和瑟
13、,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注】该诗为钱起唐玄宗天宝十载参加进士考试的应试诗。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1 同样是写音乐,白居易 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与本诗画线句子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赏析。1 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主要使用了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花底滑”突出了琵琶声的婉转流利,而“冰下难”突出了琵琶声的滞塞难通,属于实写。省试湘灵鼓瑟一诗,“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指瑟音哀婉悲苦,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瑟音清亢响亮,它可以传到那
14、穷高极远的苍穹中去。这两句使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虚写想象中的瑟音的凄苦、清亢。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溪 晚 凉 李 贺 白狐向月号山风,秋寒扫云留碧空。玉烟青湿白如幢,银湾晓转流天东。溪汀眠鹭梦征鸿,轻涟不语细游溶。层岫回岑复叠龙,苦篁对客吟歌筒。【注】幢旌幡。游溶水缓慢流动的样子。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来展现秋夜的幽静的?请结合诗句分析。2想象。颈联中诗人想象白鹭沉浸在睡梦中,正梦见了征鸿。唤起了读者的生活经验,由眠鹭酣梦之深感受到溪边的寂静;拟人。在静夜里,溪水也善解人意地“不语”,而是缓缓流淌。苦竹则对着山间的客人吟唱起笛箫般悠长的调子。一静一动,都凸显出山间之静
15、;以动衬静。白狐对月的呼号和苦竹临风的幽鸣都以柔和的自然之声衬托出溪边的宁静;比喻。将晚烟比作风中飘动的白色旌幡,渲染出夜晚宁静的意境。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折 杨 柳 萧 绎 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注】折杨柳古乐府诗题,初多用于写士卒辞家出征,后内容不限于此。萧绎南朝梁代梁元帝。3请从修辞手法使用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两句。3这两句诗使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山如莲花般明艳,水如月光般素洁,以莲花喻山,以明月比水,尽显山之明丽,水之清素。描绘出一幅明丽清幽的山月美景,诗人以乐景
16、写哀情,与下文写猿声清哀、游子思乡形成反差,倍增其哀伤之情。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蝶 恋 花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注】此词很难确切系年,当作于丈夫赵明诚重新出仕,而李清照自己仍独自留居青州时,夫妻二人曾有过短暂的离别。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4“柳眼梅腮”一句历来被称为“易安奇句”,请结合词的上片简要分析。4“柳眼”,是说杨柳初生的嫩叶像人刚刚张开的睡眼;“梅腮”则是因为梅花或呈淡红,或呈粉白,就像少女略施
17、粉黛的面颊一般。词人慧心独具,抓住两个极具早春特点的景物,使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春的生机,但如此大好春光,自己却独处深闺,以乐景衬哀情,表现出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注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5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5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以“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18、。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谒 山 李商隐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6这首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首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揭示了岁月难再、世事无常这一宇宙、人生和社会现象,表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难展的不幸遭遇的哀叹。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别韦参军(节选)高 适 世人遇我同众人,惟君于我最相亲。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丈夫不作儿女别,临岐涕泪沾衣巾。7请结合全诗赏析“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7通
19、过虚写,回忆和韦参军一起下棋、击筑、饮酒、高歌的恣意生活,突出两人友谊的深厚。通过对比,将过去的欢乐与如今的离别惆怅形成强烈的反差。为下面的抒情做了铺垫,更好地表达诗人在面临分别时内心的不舍。八、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夜 起 黄遵宪 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沉阴噎噎何多日,残月晖晖尚几星。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睡几人醒?【注】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人。晚清著名诗人,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曾积极参与维新变法,被解职后归家闲居,此诗写于闲居期间。鹅击海东青暗指俄国侵占我国东北部分地区。8这首诗情感
20、表达含蓄蕴藉,请结合相关的诗句进行分析。8首联以檐铁千声写出了夜晚风雨大作的情景,象征清朝风雨飘摇的局面,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颔联上句写诗人盼望天明,实则一语双关,渴盼时局好转;下句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达了对俄国侵占我国领土的震惊与愤慨之情。颈联感慨阴沉的天气太多,夜空只有残月和疏星,以此象征清政府的统治腐败黑暗,民族前途微茫,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尾联“我”独立于斗室,联想(想象)到此时民众都在酣睡,以此隐喻国民的愚昧麻木,表达了对民族命运的忧虑之情。九、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谢亭送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板块 古代 诗歌 阅读 第五 鉴赏 表达 技巧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