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文本解读教育文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文本解读教育文档.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文本解读 在追求高效课堂的今天,提升语文的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文本解读无疑是重中之重,它将阅读、表达和理解能力综合起来,通过文本解读,可以训练和提高?W 生的思维能力。一、厘清语文学科的本质,抓住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语文学习从语言学习开始,进而学习文章和文学,上升到学习文化和哲学等。而进入课程视野的语文,作为一门课程,它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2、一。语文素养从一开始的“字、词、句、语、修、逻、文”,到后来的“听、说、读、写、思”,再到后来的知识、能力、审美、文化等全方位囊括。笔者以为,语文的核心素养还是在于基本素养语言.作为最具人文精神的应用性、工具性学科,以语言为媒介,以听、说、读、写的方式体现出来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永远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主要体现.因此,只有明确语文学科的本质,才能抓住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训练舌头(能说会道、能言善辩、侃侃而谈);锻炼笔头(文章主旨突出,语言优美流畅,文笔如有神助).这两头都离不开反应快捷、准确灵敏的思维能力,它是培养语文素养的核心,是母语教学最本质的东西。而语文
3、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文本的解读,其过程就是培养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老师带领学生解读文本,看清学习的路径,寻找合适的方法,让学生多走几步,多看点文本中的风景,多深入其中,发现文本的妙处。二、选择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假如贪心地想与学生分享文本所有的精彩处,那么这堂课很有可能是杂乱无章的“没有航标乱行船,学生很可能经过这样的课堂后觉得迷迷糊糊,好像学到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不知道。这就需要考虑最关键的问题:整体性思考课堂,选择好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这里的教学价值指的是,教师通过分析把握教材文本,并把文本置于整个单元的大视野中,找出最适合教师自己、适合学生的价值
4、。核心教学价值的选择,能体现教师的综合能力:理解编者和作者的意图、把握文本意思和充分掌握学生实际水平.一堂课“教什么”是首要的问题,决定着“怎么教”“教得如何”,这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和重中之重.选择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其实就是要综合考虑文本教学的有效性问题,选择最适合学生健康发展、快乐成长的东西.教师在具体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具体情境,找到文本与学生的最佳交汇点,让文本感动学生,让学生领悟文本.笔者以为,一堂课一个核心教学价值,这样能够突出重点,达到以简胜繁的目的。例如三峡一课可以确立这样的核心教学价值:在疏通文意、理清思路的前提下,有感情地诵读全文,体会三峡风景的秀美和壮丽,培养热
5、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具体研习文本时,为了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既要有教师视角,更要有学生视角;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不可“碎片化解读,更不能过度解读,重在适度解读。例如对背影主题的解读可谓见仁见智:李华平教授解读为“父慈与子孝情;特级教师韩军解读为“生与死的哲学感悟”;特级教师王君解读为“生之苦痛与爱之艰难”。而学生的解读可能仅仅停留在父子情上,那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背影的解读由低层次上升到高层次.归根结底,文本解读要寻求合理性、创新性,更要具备科学性、严谨性,关键一点要让学生够得着、悟得了,才能切实提高学生文本的解读能力。三、“牵一发而动全身”式解读文本 文本解读,要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实现语
6、文教学“简约精美”的追求。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要找准有效的切入点,以这个点作为线索,把整堂课串联起来,使整堂课具有“整体性”。(一)文本切入法 文本解读,需要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切入技巧,提高文本解读的有效性,从而培养良好的文本解读的习惯。这里介绍两种常用的切入法。1。标题切入法 标题有时交代文章内容;有时暗示文章主题;有时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如社戏一看标题,就可以很容易地把握内容,知道结构为“看社戏前看社戏中看社戏后,内容包括看社戏的人及对社戏的感情等。再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标题交代了三个内容:送别的环境、送别的事情和被送的人物。在具体诗歌教学时,让学生思考:(1)哪里可以看出
7、是送别,体现了什么情感?(2)作者把这样的送别置于什么样的环境中,有什么作用?这样可以理解诗歌所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再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可以叔叔于勒为切入点设置问题:(1)于勒是什么样的人?(2)于勒的性格特征是什么?(3)于勒的性格特征在文章中有哪些体现?这三个问题基本涵盖了全文的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对三个问题进行解答,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全文,又对文章感情和内容的感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中心句切入法 文本中的中心句是文章思想和感情的精彩点.解读文本时,从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入手,对中心句进行深入的推敲和挖掘。这样一来,往往就能提纲挈领地把握全文。例如梁衡的夏,可抓住中心句,即开头的一
8、句“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在具体教学时,引导学生去理解感悟夏天的紧张、热烈、急促这三个特点。通过夏天景物的沸腾磅礴之势,夏天色彩的绚丽多姿,去体会夏天的热烈;通过夏天的物、人的繁忙,去体会夏天的紧张、急促。进而去感知作者“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借景抒情,实际上借赞美夏天的热烈、蓬蓬勃发,写的是赞美劳动人民的主题。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对于普通的文章适用,而且对于比较晦涩难懂的或者篇幅比较长的文章尤其适用,对于名著阅读的教学更是如此.例如在解读长篇巨著西游记的时候,由于篇幅宏大,加之考试的考查点不明,这样就导致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的时候无从下手,学生的解读也就无
9、从开始。这个时候,可以通过仔细阅读和参考相关的教参书,将小说中的关键点设置出来,以“点带“面”,达到牵动全局的目的。(二)局部细读法 优秀的文学作品,只有细细品读才能把握它的用意。因此,在考?到全局的基础上,要抓住一个个具体的细节,慢慢品味,细细琢磨,读出文章的味道,这样才能避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才能形成敏锐的语感,感受语言文字的极大魅力.具体操作时,主要抓住文本的精彩处、疑难处等,进行精细阅读。1.精彩处 文本中的精彩的词句、细节、修辞、表达方式等,都可以进行细读,重锤敲打,培养学生的语感,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很多作家都是在细节的地方浸透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果能抓住这些细微之处,就能体会作
10、家在其中潜藏着的“精神”,窥一斑而见全豹。2.疑难处 疑难问题的提出既可以由老师,也可以由学生.对于疑难问题的解答,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答案,而是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只是担当引导者的角色,有时适当点拨,给学生一些思路,不仅要把学生扶上马,还要送他们一程。当然,教师要掌握一些点拨技法,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有智慧地引导学生解决疑难,从而锻炼学生自己的思维辨别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给他们充分施展个性的机会.解决疑难的方法很多,可以是师生互动,也可以生生互动,宗旨是让学生主动发表意见,锻炼表达能力,让学习充满乐趣,同时也改变只有少数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局面。(
11、三)比较解读法 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比较是思维的基础。”用比较法解读同类文章,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掌握同类文章的不同点和相同点,通过组合积累,点燃思维的火花,从而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读同类文本的时候,自觉地使用比较法进行解读,比较出同类文章的异同,并引导学生探究挖掘。例如对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传统意象进行比较,就可以总结出有代表性的意象类来。意象“月亮”是美好、纯洁的象征。如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月亮”表达对家乡、亲人浓浓的思念和美好祝愿.如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亮”也是失意文人的寄托,如李商隐 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当然文本解读的方法还有很多,诸如“主问题聚集法”“菜单式下拉法”等,只要合适、有效就行。总之,语文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三气:正气、灵气和霸气。文本解读课堂要务实、高效操作,促进学生全员全程参与,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与思维训练获得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语文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文本解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解读情结和良好的心态,从而形成丰厚的人文积淀和核心素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