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pdf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历史纲要导引 早期中华文明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学科素养对接 时空 观念 通达时空观念掌握距今约 170 万年我国境内最早古人类元谋人,距今约 1 万年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政权更迭,约公元前 2070 年夏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 年商朝建立,公元前 1040 年西周建立 史料 实证 运用史料实证探究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夏、商、西周的政权更迭 历史 解释 明确历史解释研思原始人群
2、到民族公社,三皇五帝与夏商周。唯物 史观 立足唯物史观认知中国原始文化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的诞生和早期国家形成时期,也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和繁荣时期 家国情怀 渗透家国情怀感悟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出自身道路的特点与风格 知识点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中华先民的出现(1)代表性遗址 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有距今约 170 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 70 万20 万年的北京人。(2)生产生活现状 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思考点(教材 P
3、2)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观察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分析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提示:我们可以看到图中,分布既分散又集中,主要分布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因为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适合人类生存。微点拨 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一般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学习聚焦 从猿到人的演变中,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有着决定性意义。火的使用,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的里程碑。2.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的奠基(1)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 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 1 万多处。距今约 70005000 年,黄河中上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
4、时期,它的基本特征是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黄河下游分布着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2)新石器时代晚期 距今约 5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在北方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知识拓展 距今约 1 万年,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主要的物质基础。3.原始人群
5、到氏族社会中华文明的起源(1)原始人群 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使用打制石器,过着群居生活。(2)母系氏族社会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3)父系氏族社会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父系氏族社会,父权制取代母权制,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的萌芽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微点拨 考古发现,父系氏族社会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他们通过战争不断扩大财富和权力。人类即将迈入文明的门槛。知识点二 从部落到国家 1.三皇五帝的传说 三皇 燧人氏钻木取火 伏羲氏发明网、陷阱、原始的烹调、八卦 神农氏为我国
6、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 五帝 黄帝黄河中上游部落首领,联合炎帝组成炎黄部落联盟 颛顼、帝喾、尧、舜中原部落联盟首领“万邦时代”禅让制 尧年老时,根据各部落首领的推举和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三皇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五帝的事迹较为具体。2.夏朝中国历史第一个奴隶制王朝(1)建立:部落到国家 有夏氏部落的禹因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2)发展:禅让制到世袭制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3)夏朝的行政管理制度 夏王: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称为“后
7、”。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地方: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除对夏后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学思之窗(教材 P5)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提示:一说:伯益让位于启,一说:启以武力夺取。由于启的父亲禹的功绩、群众基础扎实,家族的势力强大,在当时的情况下,诸侯都离开伯益的地盘到启的地盘去了,大臣和百姓都支持启做领袖。这就表明当时,禅让习俗受到
8、严重的冲击,王权的观念已经产生。学习聚焦 古代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主要集中在尚书 诗经和史记夏本纪中,但至今尚未发现像商周那样用甲骨文、金文来记录当时史实的材料。中国历史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者是禹,而不是启,禅让制是推举,王位世袭制是继承。微点拨 禅让制体现了原始社会的民主性,它的原则是选贤任能,被推举出来的首领没有任何特权。概念阐释 世袭制:指帝王家庭世世代代沿袭做帝王的制度,主要是父传子,子传孙,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王位继承人。王位世袭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知识点三 商和西周 1.商朝的兴衰(1)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汤推翻了夏朝,建立商朝。(
9、2)发展 政治变迁: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后来定于殷,所以也称殷朝。文化成就:“甲骨文”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应当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发展演变。殷墟还出土了许多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3)灭亡 公元前 1046 年,周族首领周武王率众伐商,商朝被周朝取代。周朝定都于镐,史称西周。学习聚焦 考古发现的甲骨文,证实了文献中关于商朝的部分历史记载。大量的青铜铭文,反映了西周贵族的各种活动。思维升华 甲骨文的研究价值(1)史
10、学价值:商朝人把当时的祭祀、战争、农事等重大事件及一些科技知识用甲骨文记录下来,这为后人研究商朝历史留下了丰富的资料,使我国历史进入了有文字可考的时代;另外,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因此甲骨文的发现表明商朝时期我国中原地区已有了相当高的文明。(2)文字学价值:甲骨文体现了多种造字方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态,在文字学研究中也有重要价值。夏、商的灭亡与统治者的暴政直接相关,而商汤灭夏、武王伐纣都取得了胜利,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2.西周(1)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 分封制的对象 周王将王畿直接控制的镐京之外的广大地区,封授给王族子弟、功臣和前朝贵族,
11、在地方建立世袭的诸侯国。分封制的影响 诸侯在国内也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给士。这样,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 a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宗法制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宗族组织内部的制度,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王是大宗,诸侯是小宗。b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以此类推,层层区别,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2)西周灭亡“国人暴动”:公元前 841 年,周厉王贪财好色,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诸侯共伯和被推举摄政,史称共和行政。西周灭亡:公元前 771 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乘西周王室内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微点拨 史料多用
12、“封建”指代分封制,如“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的“封建”为“封邦建国”之意,并不是封建制度,要注意区分。特别提醒 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是西周加强对疆域管理的一种行政制度。它利用血缘关系实行分封,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但在周王室衰微后造成分裂割据。(2)西周的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血缘关系,也是政治上君臣隶属关系。3.商和西周的社会经济(1)农业的发展 土地制度:井田制是基本土地制度。井田即方块田,整治规则,有沟渠灌溉。生产工具: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2)手工业的成就 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劳动
13、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绢帛是商周贵族普遍的衣着材料。概念阐释 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基本土地制度。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贡赋。那时耕地沟洫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探究点一 石器时代的中华文明 材料一 人类学家对北京人遗骨作的统计,结果是:死于 14 岁以下的占 39.5%,死于 30 岁以下的占7%,死于 40 岁至 50 岁之间的占 7.9%,死于 50 岁至 60 岁之间的占 2.6%。寿命长短不能判定的占 43%。贾兰坡北京人 材料二 在半坡遗址公共墓地发掘出 250 座墓葬,其中成年墓 174
14、座,小孩瓮棺 76 座。成年墓保存较好的有 118 座,死者一般头朝西,墓与墓之间的距离相差不太大,有的几乎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墓中有随葬物的 71 座,随葬的生产工具和装饰品极少,绝大部分是生产用品陶器,随葬品一般有五至六件,而且是成套的,一般都是有一个打水用的小口尖底瓶,一个蒸煮食物的粗砂陶罐,一个盛物和饮食用的陶钵。随葬品在女性墓中比较多,男女是分葬的。成年死者根据鉴定,一般只是在 30 岁左右。刘昭豪半坡遗址 材料一反映北京人的生存现状,人类寿命长短的数据,说明了当时生产水平低下。材料二半坡遗址公共墓地的发掘,反映人类社会新石器时代生活生产的特点,氏族成员的关系。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受尊重,
15、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生产力水平仍然低下。论从史出石器时代我国古人类和文化遗存的特点(1)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历了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阶段,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人类生产活动的扩大、生活形态的改变和社会组织的演进。物质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2)中国原始社会经历了二三百万年的历史。原始社会组织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3 个阶段。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父系氏族社会,父权制取代母权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他们通过战争不断扩大财富和权力。人类即将迈入文明的门槛。(3)我国早期人类遗址分布地域广,时间跨度大,说明中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案 中华文明 起源 早期 国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