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pdf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在此从微观细节方面扼要谈谈三点读书感悟。感悟之一:成功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 何为教师素养呢?苏霍姆林斯基从三个方面阐述教师的教育素养: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广博的知识。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教育素养还有一个方面,谈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这就是教师的语言修养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
2、要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教育素养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塑造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教师讲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谈的学生发表议论。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学生娓娓谈心。如何提高教师素养?众所周知,名师、大师的教育素养都是很高的,能够集文学家、艺术家、书法家等大成于一身,而且具备很好的人格修养。我自知距离名师还很远,应想尽一切办法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还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好,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把读书当作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告诫我们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
3、下来,深入地思考。读好书能够净化我们的灵魂,开启我们的教育良知,锻造我们的优秀品质,因此静下心来读书是提高教师素养最有效的手段,是教师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感悟之二:成功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 关于学生研究兴趣、研究念头。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说:“研究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万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供给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兴趣是学生研究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研究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
4、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研究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研究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研究的动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例如,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那样,我们若能把带有游戏性质的作业、科技知识、百科知识、趣味故事、趣味实验等列入教师备课的内容,一定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感悟之三:课堂提问 关于课堂提问。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教师要能“对教材进行深思熟虑:找出因果联系正好在那里挂钩的、初看起来不易觉察的那些交接点,因为正是在这些地方会出现疑
5、问。而疑问则能够激发求知的愿望。”课堂提问便是一种引领,课堂中提问的意义是要激发求知欲,提问点应该恰当到位,应该是铺垫学生获取知识的台阶,好的提问就像节奏明快的韵律操,流畅优美。想想自己的课堂上真正有效的问题有多少呢?想来觉得如芒在背!关于学生注意力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形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丝线。他在带领孩子们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课后这样写道:“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这根很细的丝线把孩子们都拴在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无形的缰绳,只要一个儿童的注意力转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丝线就断了,于是我给他讲的和所指给他要看的东西,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我在教
6、育教学中体会到,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完全在于教师的引领与调控,教师要抓牢注意力这根“丝线”,使用好这根“缰绳”,才能确保高效课堂。感悟之四:成功教师应善于思考 善于思考才能有创新,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们可以看到苏霍姆林大师的教育智慧,似乎能看到他正在凝神思考,郑重地审视着学校教育的每细节,我觉得善于思考是他精彩人生中最具魅力的地方。苏霍姆林斯基思考学生研究过程的每个环节,发觉在学生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识记和保持在头脑里的知识是很多的,因为它是进行后继研究非常紧张的一种保障,许多学生却掌握得并不牢固,要末是不理解去融会贯通,保持得不长久,要末是记住了不知道若何去运用,成为一种“死”的知识
7、。久而久之研究上失去兴趣,沦落为“差生”,那么若何避免呢?最紧张也最有效的一种办法,就是施行第二套大纲。具体地说,就是每呈现一种新的知识或材料时,要给学生供给大量的与此相关的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进行阅读,以使他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些知识,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疑问,从而进一步激起他们的求知愿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感受性”,教师要“尽力为学生识记、记熟和在影象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一个智力背景。”这样,他的智力背景越广漠,他所需要识记的教材就会变得越简单。反观我们平常教学,不顾知识积累和研究体验过程,只顾融会贯通结论的做法简直就是一种培植。再如,关于后进生,若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
8、工作,苏霍姆林斯基以成功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为了帮助一个叫费佳的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本人亲自编了一本书给头脑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他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搜集或编写很多有趣的、能够引发儿童思考的习题来训练他。并且还为他供给一套适合他阅读的册本,大概有一百本,厥后又为他配备了另外一套图书,约有二百本,正是这种大量的阅读,使费佳的成绩渐渐赶了上来。可见,“阅读能教会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觉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我们每位教师对待教育教学中的每项工作或每个细节若能像苏霍姆林斯基这
9、样善于思考,相学困生在我们手下会越来越少。读过这本书,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师。通过读书,提升教育素养;借助思考,使教育充满睿智。因为只有智慧含量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种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才能真正涤荡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素养。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何在一年级就开始呈现后进的,测验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后进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本身寻找原因?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正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个学生?出格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头脑和情操,有他共同的思维和心灵。
10、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后进”得“无药可救”的潜力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研究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研究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结果若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覆,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罗对知识因素的使用。要促使他们在每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
11、读好书,好读书。书中谈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工夫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 24 小时啊!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工夫啊。”平时我也这样地抱怨。试想:每天都要备课、课前准备、上课、批改作业、课后指点,目前还要抽出工夫来搞课题研究。教师和所有的人一样,要做家务,也要教育本人的后代,这些都需要工夫。那么教师的工夫到底从那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解决了这个工夫问题,答案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册本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逐日不断,注入头脑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闲暇工夫,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
12、书,那你就要多读书。确实,我们在本人所教的那门学科里,学校所发的那本教科书里包罗的那点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该当只是沧海之一粟。原来,教师的工夫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工夫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工夫时应该首先斟酌清楚的 读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 29 条,对我深有启发。把控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内部诱因的最精细的工作之一。要使学生学起来有趣,必须调动头脑中的经验知识,新旧结合,才
13、更利于“新芽的营摄生长和机体内养分的充分供给”。关于首次接触的新知,该放开孩子四肢举动,推荐给他们相关的册本,教给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先去自主了解,获取有关的“经验知识”,在研究新知时,再将储存的意识加以调动出来,再次感知,理解,针对事实征象进行更新和思考,做到注意力集中,从而轻松研究。在第四节中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只有当随意注意、随意识记与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起来时,才能点燃学生意识中的“思维引前线”。签于此,感觉本人在平时“预习知识”这一环节上,相对来说掌控得还是比较适合一些,浅谈点滴:在讲新课之前,我一般先让学生本人去阅读教材,大体弄清楚教材中要研究什么内容,这些知识跟已学的哪部分
14、知识是相联系的,教材上的解题方法和头脑是怎么样的。关于本人搞不懂的问题,拿出来跟同学讨论或者在听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侧重注意,将课堂讲授的与本人预习的相对比,这样反复识记,学到的知识是很难忘记的。而且颠末预习的新课,上起课来比较轻松,学生劲头也足,当然,这一环节上另有待于提高和加强。但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研究,让他们凭借本人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使研究成为一种思考活动,这样在听课时才能拢聚他们的注意力,有一种真正的情绪体验,从而自动探究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在学困生方面,以往,面对学生的“不会”,我经常会责怪学生:“都已经讲过了,你为什么还不会呀!”、“同坐在一个教室里,别的
15、学生都会了,你为什么不会呀!”等等。有时候想想,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但再想一想,就认为这是不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呀,小学这么简单的数学知识,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会的。但是看了第一页到第二页的一段话,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苏霍姆林斯基说:“研究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读完这段话后,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给学困生更多的关心和爱,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学生乐于接受
16、的方式与学生谈心,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是真心帮助他进步,并通过谈心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制订出符合孩子自身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然后从基础的内容学起,一步一步地帮助孩子,并让孩子从中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消除对研究的畏惧,激发他们的研究欲望。这样慢慢便成达到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看成一种棍棒。他可以坦率地对教师说:某某地方我没有做好,某某地方我不会做。他的良心是纯洁的,他不可能去抄袭别人的作业或者考试时搞夹带。他想树立起自己的尊严。”此外,反思学生在课堂上调皮、做小动作等现象,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而要学会反思自己,从自
17、身找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而学生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看电视、打电脑、玩游戏时却那么专心致志,是不是自己的课堂不够生动,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不是自己的某些做法学生不满意,从而引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的讨厌等等。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记得在一次数学课上,一位平时表现一直不错的女孩子竟然看起了课外书,在课后找这位学生谈话时,她竟然无辜地说:“老师,我一直举手,你都不让我发言。”多么单纯的想法,竟然想到用这种方法来引起老师的注意。但是,班级那么多人,老师也不可能一一叫到,当我向她解释这种情况并告诉她举手更重要的目的的是告诉老师自己会了以后,这位学生在接下来的数学课堂中一直表现优秀,
18、而且对待作业也更加认真了。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注重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面对学生的问题,要善于蹲下身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并及时、认真地反思并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每个孩子都把上数学课看作一种乐趣,并能在课堂中获得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建议 读书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