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复习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技术史复习题.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古代技术发端的代表及意义 第一个标志:打制石器(人类掌握第一种最基本的材料加工技术)第二个标志:人工取火(人类第一次支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第三个标志:创造文字(跨越时空传递信息的工具;对历史的认识更确切和完整;人类生经验和自然知识容易传播、继承和积累;记录人类感情和命运的文学流传和影响更广远)意义:1)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2)是现代材料技术、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原始雏形;3)古代技术出现的次序,恰好也是近代历次技术革命的顺序。2.古希腊自然哲学 1)自然科学包含在哲学中 2)米利都学派:代表人物: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亚和赫拉克利特 共同点:世界的本原
2、归结为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认为宇宙万物由某种基本的东西演化而来 水、无限者、空气、水 3)毕达哥拉斯学派 代表人物:毕达哥拉斯和菲洛劳斯 数是万物的本原,企图用数学关系来解释自然想象;万物的本原是一,从一生二,产生各种数目,从数产生点、线、面、体;产生水火土气四元素 意义:关于地球运行的第一个猜测,启迪后世学者追求体现宇宙和谐的规律。4)德谟克利特学派 代表人物: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 认为每一种事物都是有原子所组成的,万物的本原是原子与虚空,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的物质微粒。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有在虚空中运动着的原子构成。所谓事物的产生就是原子的结合。原子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即运动为原子本身所固有
3、虚空是绝对的空无,是源于运动的场所。意义:古希腊自然哲学中,最重要的、最高成果之一 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以及发展特点 1)古代中国独自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学技术成就,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在首创性、历史连续性、全面多样性;2)既有连续性,又显示出阶段性高潮的特点;3)经验性、描述性、实用性与本土化;4)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学科更多地得到发展;5)官办为主 6)重整合,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重事物的结构、功能和联系;7)独特的实用科学体系。4.16、17 世纪观念的革命(哥白尼日心说)p46 在 16-17 世纪摆脱神学统治的斗争中,近代自然科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1543 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宣
4、告科学革命的开始。1687 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完成经典力学理论的综合,将这场革命推向高潮,确立了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建立在实验科学基础上的力学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它的兴起及学科体系的完备标志着以提出“日心说”为起点的近代科学革命达到巅峰,经典力学体系对近代科学技术整体的发展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起了主导作用。5.18 世纪思想革命与科学精神关系(传播者)18 世纪的思想革命有力地促进了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传播,这场思想革命的开端是发生在法国的理性启蒙运动,后来扩展到几乎整个欧洲,成为长期的国际性发展过程。到 18 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启蒙运动不仅宣传天赋人权,还宣
5、传新的科技成果,促进了科学精神的传播。把当时的时代比作一个人类由蒙昧进入文明的时期.6.现代科学技术特征及发展趋势(1)现代科学技术特征:1、现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2、现代科学技术是决定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必要条件,对当前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战争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政治全球化等都产生重大影响。3、现代科学技术还是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诸多正面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不少负面的消极影响,即全球问题,如:人口爆炸、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使人类面临着毁灭性的灾难。(2)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6、上世纪的后 50 年,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 5 次伟大的变革。第一个 10 年,是以原子能的释放与利用为标志,人类开始了利用核能的时代。第二个 10 年,是以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类开始了摆脱地球引力向外层空间进军。第三个 10 年,是以 1973 年重组 DNA 实验的成功为标志,人类进入了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第四个 10 年,是以微机处理机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为标志,揭开了扩大人脑能力的新篇章。第五个 10 年,是以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纪元。当今,科学技术正在步步逼近自然界的各种“极限”,超高温、超低温、超真空、超导、超强磁场物,彻底失重
7、等研究取得了进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海洋技术等高新技术被列为重点研究领域,并取得了累累硕果。7.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区别和联系(1)科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人类在实践中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积累,在理论上的不断总结与概括,就是科学的发展过程。(2)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类不断地积累着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又不断地用这些经验和技能改进劳动工具和其他生产资料,这种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积累的过程,就是技术的发展过程。(3)
8、区别和联系:科学和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经验的总结。科学和技术的共同本质,就在于它们都反映了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科学表现为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反映关系;技术表现为人对自然能动的控制和改造关系。这就是科学技术力量之所在。9.近代科学的思想方法及特点(从归纳演绎分析)近代自然科学继承了古希腊哲学思辨、理性的传统,同时将视线投向实践,在发现科学事实、建立科学理论中,形成了以观察实验的感性方法与假说推理的理性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论传统。(实验科学方法论:设计操作观察思考)1、弗兰西斯培根:以实验和归纳为主的科学方法观 1.放弃先入为主的概念而重新开始 2.暂时不要试图上升到一般的结论 2、笛卡尔
9、:第一个系统表述了机械自然观,创立了数学演绎方法。他认为培根的经验为基础的推论很容易出问题,但是演绎法却不可能出错,主要前提没有问题 3、伽利略与牛顿:把实验观察与数学演绎紧密结合在一起,代表了近代科学方法论的真正精神。4、机械自然观的确立:自然界完全由微粒组成。基本思想:自然与人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东西,人是自然界的旁观者,自然界中只有物质和运动,一切感性事物,均有物质的运动造成;所有运动本质上都是机械位移运动;宏观的感性事物由微观的物质微粒构成;自然界一切物体都是某种机械;自然这部大机器是上帝制造的 5、机械自然观的衰落:首先,法拉第提出了与机械自然观图景不同的新图景场的图景。其次马林对牛顿的
10、“绝对时空观”提出评判。6、发展和演化的新自然观:以熵理论为基础的新自然观,体现出以下特征:事物发展过程的不可逆性;反均衡化的观念;物质存在的非永恒性;非实体思想;非决定活性的因果论;非还原论的观念;时间的方向性;空间的不对称性;真理的非普遍性。8.19 世纪三大支柱的系统化过程(简单说学科是如何建立的 重点看物理)物理:力学领域:惠更斯、莱布尼兹建立了运动量和活力守恒原理。建立分析力学;热学领域:设计新的温度计,创立华氏温标和摄氏温标,提出的热容量、比热、潜热等概念为瓦特改进蒸汽机提高理论;电学领域:区分正负电,伏打电池,库仑定律等的建立。电学与磁学的统一:1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安培定
11、律)2.欧姆定律的建立 3.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 4.电磁理论的建立 光学与电磁学的统一:1.光的本质之争 2.波动说的复兴和光学的发展 热学与牛顿力学的统一: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建立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 3.热学中分子运动论的引入 化学:19 世纪,物质的原子,结构学说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化学原子论引入了定量分析的方法,使无机化学走向了系统化,19 世纪化学最重要的成就:英国化学家道尔顿的原子论的提出和确立。将希腊思辨的原子论改造成定量的化学原子论。1869 年门捷列夫发表了关于元素周期表质性的研究,提出元素性质与元素的原子量之间存在周期性变化规律,并给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德国化学家维勒突破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的鸿沟 人工合成尿素 李比希发展了有机化学的定量分析方法 生物:1.博物学在 16、17 世纪与古代相比无质的差别,1735 年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出版自然系统,植物分为纲目属种 2.法国生物学家布丰引入变化和发展的思想 3.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建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进化理论 4.19 世纪博物学达到了它的最高成就:进化论 达尔文物种起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生理学方面:16、17 世纪发生了革命性变化,18 世纪发展缓慢,19 世纪取得了伟大成就。主要归功于实验条件的大大改善。细胞学和微生物学得以创立,再此基础上统一了生物学的各种分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