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岳阳楼记.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岳阳楼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岳阳楼记.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1 精品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并修改后使用!11 岳阳楼记【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文体特点,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2.反复诵读,体会本文的立意美、意境美和语言美。3.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并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翻译全文,把握文章主题。2.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江南三大名楼”图片及其本文作者、写作背景资料。【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2.理解并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翻译
2、全文,把握文章内容。【教学过程】一、引用名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名句及其图片。(出示课件 1)教师:这句是唐朝著名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滕王阁的千古名句。同学们再看一下我展示的这幅图片。(出示课件 2)这是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它是我国著名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哪位同学知道“江南三大名楼”还有哪两个?学生 1: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教师:展示黄鹤楼的图片,并且让学生一起朗读崔灏的黄鹤楼。(出示课件 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学生 2:湖南岳
3、阳的岳阳楼。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2 教师: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并且让学生一起朗读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示课件 4)教师:同学们,上面我们知道了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今天我们就先到岳阳楼去看看吧。(出示课件 5)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的过程中领悟人生价值。板书课题:11 岳阳楼记(出示课件 6)二、知识备查,扫清障碍(一)文本知识 1.作者简介 老师:同学们,通过历史学习,你们应该知道北宋的一位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力举改革、刚正不阿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是谁呢?预设:范仲淹。(出示课
4、件 8)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力举改革,刚正不阿,并且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有政论性,文辞优美,气度豁达。有范文正公集传世。教师:我们在历史典籍有这样评价范仲淹的,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出示课件 9)自幼孤贫 勤学苦读 庆历新政 政治革新 军中一范 西贼破胆 几起几落 百折不挠 先忧后乐 心系天下 2.文体知识 教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本文的作者范仲淹,下面,我们对本文的文体做个了解吧。预设:本文是一篇典范的夹叙夹议的散文,我们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对此类文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记”,
5、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出示课件 10)教师:同学们再想一想,我们学过或者见过的哪些文章与这种文体相似。预设:(出示课件 10)叙事:桃花源记 说明:核舟记 写景:小石潭记 言志:岳阳楼记 3.课文背景 教师:了解本文的背景资料,对我们学习本文有很大的帮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3 解本课背景吧。预设:(出示课件 11)本文选自范仲淹全集(凤凰出版社 2004 年版),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为大中祥符进士,因遭诬陷而被贬谪到岳州做太
6、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在行将落成时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这篇抒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二)预习检查 教师示范,要求学生读准下列红色的字词读音。(出示课件 12)教师提示:注意“曜”“樯”的读音。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同学们,参照注释,先听读课件示范朗读,然后自己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到底写了哪些内容。(朗读时注意节奏和断句)(出示课件 14、15)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
7、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
8、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4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教师追问:读完课文,文中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出示课件 16)学生 1 回答:岳阳楼记的写作缘由。学生 2 回答:岳阳楼的景色。学生 3 回答:迁客骚人登楼的感受。学生 4 回答:作者的政治抱负。四、再读课文,精读细研(一)学习第 1 段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 1 段吧。教师:(出示课件 17
9、)教师提示:同学们。注意课件中红色字的字词的意思,在课本上记录或勾画这些重点字词的意思。教师:同学们,在疏通这段文字的基础上,试着翻译这段文字。预设:(出示课件 18)【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教师: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第 1 段,然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什么?这一背景说明了什么?教师提示:同学们,要结合文章写作背景和内容来回答。学生: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
10、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出示课件 19)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5 2.说说第 1 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朗读第 1 段后归纳。)学生:第 1 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出示课件 19)3.第 1 段开头,“越明年”中的“越”与今天相比,词义有什么变化?教师提示:同学们,回答本题除了结合课下注释,还可以利用工具书来查阅回答。预设:“越”在这里的含义是到;今义是跨过,跳过,词义发生了变化,属于古今异义词。(出示课件 20)4.说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守”有什么特殊用法?找找这一段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词语。教师提示:同学们,回答本题除了结合课下注释
11、,还可以利用工具书来查阅回答。学生 1 回答:“守”是名词作动词,做州郡的太守。(出示课件 20)学生 2 回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中的“贤”是形容词作名词,指贤明之人。学生 3 回答:“百废具兴”中“废”在这里是形容词作名词,指荒废了的事业。5.再看第 1 段中,“具”和“属”两个字是写错了吗?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具”和“属”两个字是写错了吗?学生回答:没有写错,这两个字是通假字,“具”同“俱”,全,皆的意思;“属”同“嘱”,嘱托的意思。(出示课件 21)教师补充:又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出示课件 21)6.最后一句“属予作文以记之”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找找第
12、 1 段中还有没有特殊句式的句子。教师点拨:省略句,是为了语言的紧凑、简洁或结构需要,省略了句子中的某些成分,但不影响句中正常表达和意思。(学生朗读最后一句,分析回答。)学生 1 回答:“属予作文以记之”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滕子京”。(出示课件 22)教师补充:又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出示课件22)学生 2 回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是倒装句,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出示课件 22)教师补充:又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出示课件 22)(二)学习第 2 段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学习第 2 段。(出示课件 23)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6 教
13、师提示:同学们。注意红色字体的字词的意思,在课本上记录或勾画这些重点字词的意思。教师:同学们,在疏通这段文字的基础上,试着翻译一下这段文字。预设:(出示课件 24)【译文】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含着远处的山峰,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从这里向北直通巫峡,向南直到潇水、湘水,那些降职远调的官员和文人大多聚会在这里,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教师:同学们,下面一起朗读课文第 2 段,然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从岳阳楼上看到的美景有哪些?教师提示:同
14、学们,我们可以从课本上勾画描写美景的语句,然后分析回答。学生 1 回答:从“衔远山,吞长江”看到“气势非凡”的美景。(出示课件 25)学生 2 回答:从“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看到“宽阔无边”的美景。(出示课件 25)学生 3 回答:从“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看到“湖光山色”的美景。(出示课件 25)2.为什么“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教师提示:我们可以从岳阳楼的所处的地理位置去分析。预设:从“北通巫峡,南极萧湘”可以看出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出示课件 26)3.领起下文第 3、4 段的是哪句?预设: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由景入情)(出示课件 26)4.在第 2 段中找一找有哪些字词的含义在今天发生了
15、变化?教师:同学们,把第 2 段的语句仔细读一下,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来分析,然后回答。学生 1 回答:“予观夫巴陵胜状”中的“夫”字,古义为指示代词,那;今义是丈夫。(出示课件 27)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7 学生 2 回答:“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备”字,古义为完备、详尽;今义是准备。(出示课件 27)5.“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中的两个方位词有什么特殊用法?预设:“北”和“南”都是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北,向南的意思。(出示课件 27)教师补充:又如赤壁赋中“西望夏口,东望武昌”。6.“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两句中的“观”字有什么不同?教师点拨:这里考察“一词多义”,我们可以结合语境分
16、析。预设 1:“予观夫巴陵胜状”中的“观”字,是动词,意思是看。(出示课件 28)预设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观”字,是名词,意思是景象。(出示课件28)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自主分析,教师巡视。)学生回答:“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是判断句,“也”,表判断。(出示课件 28)教师补充:如鸿门宴中“秦地可尽王也”“此天子气也”。(出示课件 28)(三)学习第 3 段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学习第 3 段吧。(出示课件 29)教师提示:同学们,注意红色字体的字词的意思,在课本上记录或勾画这些重点字词的意思。教师:同学们,我们在疏通这段文字的基础上,试着翻译这段
17、文字。预设:(出示课件 30)【译文】像那连绵不断的雨纷纷而下,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呼啸着,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虎吼叫猿哀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情怀),(会觉得)满目凄凉冷落,感慨到极点而十分悲伤了。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8 教师:同学们,下面一起朗读课文第 3 段,然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第 3 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预设:本段以“若夫”领起,描绘了一幅凄风苦雨的画面。(出示课件 31)2.“迁客骚人”在风雨天登楼观景产生了怎样的思想
18、感情?教师提示:我们回答本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预设:“迁客骚人”在阴雨天登楼观景,引发他们“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叹,“感极而悲”之情,抒发了迁客骚人的悲伤之情。(出示课件 31)(四)学习第 4 段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学习第 4 段吧。(出示课件 32)教师提示:同学们。注意红色字体的字词的意思,在课本上记录或勾画这些重点字词的意思。教师:同学们,在疏通这段文字的基础上,试着翻译这段文字。预设:(出示课件 33)【译文】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风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与小洲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 11 岳阳楼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