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案.pdf(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 20 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从中感悟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认同世界和平的来之不易。学习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影响;学习难点: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与评价。二、学情分析与应对策略:本课大多内容在初中已经学过,但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识比较肤浅片面,还处于感性阶段,对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条理和全面把握的理性认识,尤其是二战背景涉及知识面较广,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需要仔细引导。三、教学指导与检测 教学指导 教学检测及
2、课堂展示(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建议用时15 分钟)导入新课: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体系叫做什么?如何评价这个体系?1.阅读课文 1-3 自然段,指出德、意、日法西斯主义形成的过程?有何特征与主张?2.阅读课文并结合材料,归纳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德国失去了 1/8 国土和 1/10 人口,战后又面临严重经济困难和巨额战争赔款。但德国军国主义分子并不承认自己是战争失败者,不甘心受到凡尔赛体系的制裁,德国社会上下充满对战胜国的不满情绪和仇恨心理。1938 年,英法与德意签署慕尼黑协定,西方大国想以此“祸水东引”,幻想德国进攻社会主义苏联,
3、他们好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摘编自汤重南一战后的德国与今天的日本 材料二 1929 年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经济大危机,其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剧烈下降,各国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高达 30%以上。此后,资本主义世界又出现了五年左右的持续萧条。经济危机打击资本主义世界,激发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经济危机又引发政治危机,加剧世界形势的紧张。即时训练:20 世纪 30 年代德、日法西斯势力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的相同点是()A.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 B.利用经济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
4、 C.依靠法西斯政党夺取政权 D.取缔纳粹党以外的一切政党,建立独裁统治(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建议用时 10 分钟)1.阅读课本 102-103 页内容,梳理战争过程。阶段 主要事件(过程)局部 战争(1)1931 年日本制造了 事变,发动侵华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2)1937 年,日本制造 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中国抗战成为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全面 爆发(1)1939 年 9 月德国突袭 ,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年 6 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德国的主战场 全球 阶段(1)
5、1941 年 12 月,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2)1942 年 1 月,签署,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同盟国协同作战 大战 结束(1)1945 年 5 月 8 日,投降 (2)1945 年 9 月 2 日,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即时训练:学者曾这样评价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苏联承担了抗击法西斯元凶德国的重任;中国人民第一个举起反法西斯侵略的义旗,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为战胜日本法西斯建立了不朽功勋;英美两国借助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对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该学者说这段话的意图是()A.强调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B.突出中国
6、为反法西斯胜利作出的贡献 C.表明英美的经济实力是胜利的保障 D.说明国际合作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建议用时20分钟)1.阅读第三子目 1-3 自然段找出战后雅尔塔体系是怎样形成的?有何内容?如何评价?2.阅读第三子目第 2 自然段找出联合国成立的时间、性质、宗旨及原则。3.阅读第三子目第 4 自然段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有哪些?(对欧、美、苏、国际)即时训练: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吸取了国联的教训,在国联基础上对联合国的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使联合国具有了一定的行动能力。“使联合国具有了一定的行动能力”是由于()A.会员国采取了“全体一致”的原则 B.实行民族自决原则 C
7、.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 D.实行集体防御原则 课题小结:师生问答式小结。四、巩固诊断 1.19291933 年发生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股票市场的盲目投机 B.毫无顾忌的贷款消费 C.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D.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2.张伯伦相信,通过一场重要的外交活动,他为他的国家已经赢得了一个重大胜利。刚下飞机,这位喜形于色的首相面对着昂扬的人群宣称:“我相信,我们的时代得救了!”但丘吉尔对此予以激烈批评,并称这是“一个全面且彻底的失败”。张伯伦的这场外交活动是()A.凡尔赛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的谈判 D.缔结非战公约 4.第二次世
8、界大战期间,美、苏、英等国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达成了若干协议,由此形成了雅尔塔体系,这一体系的实质是()A.维护战胜国利益,保证世界和平 B.以实力为依据,美苏划分势力范围 C.维护反法西斯联盟,共同主宰世界 D.两大阵营对立,形成争霸局面 5.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多次要求日军自远东夹击苏联,但日本参谋总长杉山元认为,日本的大部分兵力,现在正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办不到。苏联得到日本暂缓“北进”的情报后,先后从远东地区西调近 70 万人在保卫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等战役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这充分说明()A.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支援 B.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唯一战场 C.苏联避免
9、两线作战才取得了胜利 D.日本国小力弱不敢进攻苏联 6.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坚决要在其军事力量所能控制的东欧的势力范围内建立对苏联友好的政府,从而把东欧这条入侵苏联的危险走廊变成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这表明雅尔塔体系()A具有大国强权的政治烙印 B体现了美苏争霸的性质 C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D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1942 年 6 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