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pdf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推荐 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第 1 篇】教材分析 家乡的风俗是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本单元的习作能力要求是: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教材安排了两个板块。一是出现了春节拜年、元宵闹花灯、除夕包饺子等风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写作兴趣。二是提供两个话题: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基于描写事物类习作的特点,选择了前一个话题。关于介绍节日风俗习惯,统编教材一共安排了两次,一次是在三下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要求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或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
2、刻的故事。此次是对这一习作的延续和发展。经过前几次的习作训练,学生能搜集资料,也能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而抓住风俗特点,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将作为本次习作教学的重难点。结合教材编排特点和本次习作要求,基于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选择自己家乡最特别的风俗,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明晰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做到详略得当。2.抓住重点介绍的部分,结合搜集的资料,把“怎么过”写具体。3.愿意将家乡的风俗与人分享,增进对家乡风俗的了解。教学准备 教师:PPT,学生课堂作业纸。学生:搜集整理家乡风俗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语境,触发习作思维。(一)聊聊作品中的风俗。(课件呈现各地风俗
3、)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本单元我们随着作者,穿越古今,了解了各地的风俗,哪些风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谈谈家乡特别的风俗。1.你的家乡有什么特别的风俗吗?它有什么特点?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预设一:在我的家乡,结婚时的风俗很有意思。女儿出嫁的时候要哭,而且哭得越厉害,以后的生活就越幸福。预设二:我觉得过春节的风俗很特别。特别是正月初一的时候,不能扫房间,这样财就会溜走。那一天要开开心心的,这样才能一年都顺顺利利。预设三:我是苗族人,我的家乡人非常重情谊。如果有客人来,必须杀鸡宰羊款待。如果是远道而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2.小结。看来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还真的不一样,节日风俗
4、,民族风俗,生活风俗,都很特别。(三)创设语境。学校“民俗文化周”活动即将开幕,筹备组准备在全校征集特别的家乡风俗,设置展区。你想让大家了解你家乡的风俗吗?快快写一份家乡风俗介绍词吧,记得把风俗介绍清楚哦。【设计意图:回顾本单元学过的风俗,唤醒了学生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历。创设“民俗文化周”活动展这一真实交际语境,激发了他们的情感冲突,触发了思维。】二、绘制导图,明晰详略得当。(一)结合资料,绘制思维导图。1.借助资料,完善信息。之前让大家通过多种方式搜集和整理了资料,你一定对家乡的风俗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你想介绍家乡风俗的哪些方面?2.绘制思维导图。根据提示,绘制思维导图。如果你想按照时间顺序来
5、介绍,可以绘制思维导图 1,如果你想从不同方面来介绍,可以完成思维导图2,所有填写的空格可以自行添加。(二)完善导图,确定详略。1.回顾北京的春节,完善思维导图,明确详略表达。北京的春节 一课中,老舍以时间为轴,介绍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前、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等几个方面,其中重点描写了哪几个部分,让我们对北京的春节这个习俗更清楚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北京独特的春节习俗,要详写;其余的部分可以略写。(板书:详略得当)2.根据风俗特点,确定详略,完善思维导图。你们家乡的风俗,哪个部分最能体现你们风俗的特点,别人最希望了解的呢?最能体现家乡
6、风俗特点的部分一定能吸引大家,就要详写,请你在思维导图旁边标上五角星。【设计意图:教学中,借助形象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用直观的方式体会从不同方面有序介绍,且最能体现风俗特点的详写,让写作的思维过程变得可视,可触,帮助学生形成构篇和选材等习作能力。】三、例文引路,把重点部分写具体。(一)呈现例文。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了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
7、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北京的春节节选(二)建构知识。你发现老舍是怎么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先概括介绍元旦时的情况,再具体说说每个人是怎么做的,还插入了搜集的资料。(三)小结。看来,要想把风俗的重点部分介绍具体,可以先概括说这个部分的特点,再具体说说人们是怎么做的,还可以插入搜集的资料。【设计意图:把家乡风俗的重点部分写具体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借助大家熟悉的北京的春节片段作为例文,在思考、交流中发现写作秘密,建构习作知识,搭建了支架,让学生援架而上,达成习作目标。】四、学生写作
8、,外显思维。(一)学生习作。拿起笔,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写下自己家乡的风俗吧。(二)同桌互评。(三)全班交流。同桌推荐优秀作品进行分享,并说一说吸引你的原因。现场征集同学们不清楚的地方,示范修改。(四)学生修改。(五)二次交流。(六)小结。今天,我们介绍了家乡的风俗,知道了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介绍,对最能体现风俗特点的部分要写详细,可以先概括介绍这部分的特点,再具体介绍人们是怎么做的,还可以插入搜集的资料。今天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棒,大家可以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完善,整理成一本风俗作品集,交给学校“风俗文化周”活动筹备组。期待在最后的活动中,看到你们的家乡风俗活动顺利展出。【设计意图:习作评价表这一工具
9、的开发,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我监控能力,自主完成习作任务。此处的小结,一是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二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习作的热情,明白写作即交流。】【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第 2 篇】教学目标 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3.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4.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教学重点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教学难点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
10、略得当,进行描写。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的风俗活动。2.尝试介绍自己经历的一种风俗活动,重点介绍经历和感受。3.初步知道介绍风俗活动的介绍方式和注意事项。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网络、亲朋好友了解民俗文化,每人至少准备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民俗进行介绍,或者调查本地的民俗活动。2教师准备民俗相关的、文字介绍。【出示课件 1】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2 分钟)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请同学们说一说从 北京的春节 腊八粥 古诗三首 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
11、乡的风俗。(板书:家乡的风俗)通过介绍民族文化,知道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为接下来的环节做铺垫。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板书:多样性)【出示课件 2】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教师出示,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出示课件 3】2、结合 ppt 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9830;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包粽子赛龙舟,纪
12、念习俗不可丢。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端阳节,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9830;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想学织女巧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七夕,来源于我国历史上的美丽传说,传说凡间的牛郎和天上的仙女相爱了,可是由于天上和人间的界限,玉帝规定每年只能见一次面,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成了有情人相会的特别的日子。)9830;除夕夜,要过年,千家万户庆团圆。(关于过大年前的除夕你们应该最了解,过年的前一天叫做除夕,主要准备
13、过年的衣服、食物,贴对联、收拾家里,有的家庭还会有守夜的活动,希望岁岁安康。)教师总结:这些呢,都是中国传统民俗,端午吃粽子,重阳插茱萸,还有最让你们开心的就是过大年,对不对,过年不仅仅会有新衣服、好吃的东西,而且还有红包收!老师都很羡慕你们。2、鼓励学生说说通过老师的介绍,自己对哪种民俗最感兴趣?也可以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或者说一说自己家乡的风俗。【出示课件 4】3、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课前准备,小组交流讨论:你为大家介绍的家乡的风俗是什么?它会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你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是什么?4、表达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后,派代表到全班面前进行展示,对于一种或者两种感兴趣的民俗活动进
14、行介绍,要求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并且谈谈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以学生的亲身经历激发他们表述的欲望和兴趣。通过交流,探索表述民俗的注意事项,为接下来介绍民俗活动、民俗写作活动提供经验。三、教师点评并且布置作业 根据学生的介绍,详略以及介绍方式进行简要点评和总结,让学生学习如何明白哪里需要具体介绍,哪里需要简单说说。同时在学生的介绍中了解更多的民俗特色。(板书:详略得当)注意事项:简要介绍民俗的名字、由来、寓意、民俗内容。重点介绍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的细节情况。请同学尝试写写自己介绍的民俗活动。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描述,学习描述的艺术,并让学生自己实践。课堂作业新设计 1.中华
15、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其中最为我国人民熟悉的四大节日是()A春节元宵清明端午 B春节清明七夕中秋 C春节端午重阳腊八 D春节清明端午中秋 2春节也叫“过年”,传说和一种叫做“年”的怪兽有关。人们为春节所做的一些准备和活动,据说也和驱赶这种怪兽有关。下列活动和“年”这种传说无关的一项是()A放爆竹 B守岁 C贴春联、挂年画 D吃饺子 3常言道“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就凸显出节日内容的丰富多彩。除了观灯、猜灯谜、闹社火、划旱船和吃元宵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活动。下列活动中不在元宵节进行的一项是()A耍龙灯 B.放风筝 C.舞狮子 D.踩高跷 4蒙古族的那达慕大
16、会是在()A丰收年景的 69 月 B.每年秋天 C.清明后 10 天 D.端午前 5.傣族饮食中,最具特色的是()A.糯米饭 B.菜团 C.竹筒饭 6.汪曾祺先生说:“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诗,她里面保养着这个民族常绿的童心。”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源头和文化意义。下面所列内容,与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关系最不密切的一项是()A农事生产 B宗教信仰 C神话传说 D名人故事 7.我国古代过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的祭灶就开始了,这一天也叫做“小年”,而人们通常用来祭祀灶王爷的食物是()A元宵 B麦芽糖 C腊八粥 D饺子 8.王安石写过有关春节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习作 家乡 风俗 教案 反思 推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