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与绩效管理.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绩效与绩效管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绩效与绩效管理.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绩效 绩效,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组织绩效实现应在个人绩效实现的基础上,但是个人绩效的实现并不一定保证组织是有绩效的。如果组织的绩效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被层层分解到每一个工作岗位以及每一个人的时候,只要每一个人达成了组织的要求,组织的绩效就实现了。绩效的作用 一、达成目标 二、挖掘问题 三、分配利益 四、促进成长 绩效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从字面意思分析:绩效是绩与效的组合。绩 目标 职能 奖金 工资 物质 薪 效 纪律 品行 荣誉 晋升 精神 酬 绩就是业绩,体现企业的利
2、润目标,包括两部分:目标管理和职责要求。企业要有企业的目标,个人要有个人的目标要求,目标管理能保证企业向着希望的方向前进,实现目标或者超额完成目标可以给予奖励,比如奖金、提成、效益工资等;职责要求就是对员工日常工作的要求,比如销售人员除了完成销售目标外,还要做新客户开发、市场分析报告等工作,对这些职责工作也有要求,这个要求的体现形式就是工资。效就是效率、效果、态度、品行、行为、方法、方式。效是一种行为,体现的是企业的管理成熟度目标。效又包括纪律和品行两方面,纪律包括企业的规章制度、规范等,纪律严明的员工可以得到荣誉和肯定,比如表彰、发奖状/奖杯等;品行指个人的行为,“小用看业绩,大用看品行”,
3、只有业绩突出且品行优秀的人员才能够得到晋升和重用。绩效源自管理 绩效,单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绩效包含有成绩和效益的意思。在经济管理活动方面,是指社会经济管理活动的结果和成效;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是指主体行为或者结果中的投入产出比;在公共部门中来衡量政府活动的效果,则是一个包含多元目标在内的概念。绩效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投入产出情况,投入指的是人力、物力、时间等物质资源,产出指的是工作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方面的完成情况。由此衍生出了绩效管理的概念 绩效管理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
4、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绩效考核内容 绩效考核包括两大部分:1、业绩考核 2、行为考核 现在很多企业都出现一种情况,即过分强调了业绩,而忽略了对行为的培养。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业绩做得越好的员工,越不遵守纪律,越不尊重游戏规则,这种员工在企业大力发展的过程中,将成为企业的阻碍。一旦被提拔成管理人员,影响就更大了。业绩考核与行为考核 培养使用 慎看重用 坚决不用 限制使用 业行绩效辅导 绩效考核 绩效计划 结果使用 组织 目标 因此,考核员工的业绩和行为一般分为四种情况,对这四种情况的员工亦要区别对待(下图):绩效的作用 一、达成目标 绩效考核本质上是一种
5、过程管理,而不是仅仅对结果的考核。它是将中长期的目标分解成年度、季度、月度指标,不断督促员工实现、完成的过程,有效的绩效考核能帮助企业达成目标。二、挖掘问题 绩效考核是一个不断制订计划、执行、改正的 PDCA-含义: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行动),循环过程,体现在整个绩效管理环节,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要求达成、绩效实施修正、绩效面谈、绩效改进、再制定目标的循环,这也是一个不断的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过程。三、分配利益 与利益不挂钩的考核是没有意义的,员工的工资一般都会为两个部分: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的分配与员工的绩效考核得分息息相关
6、,所以一说起考核,员工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绩效工资的发放。四、促进成长 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进行利益分配,而是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通过考核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找到差距进行提升,最后达到双赢。编辑本段绩效制定原则 企业的绩效考核一定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在达到这几点必须遵循以下原理:1.清晰的目标 对员工实行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让员工实现企业的目标和要求,所以目标一定要清晰。要什么,就考核员工什么。2.量化的管理标准 考核的标准一定要客观,量化是最客观的表述方式。很多时候企业的绩效考核不能推行到位,沦为走过场,都是因为标准太模糊,要求不量化。3.良好的职业化的心态 绩效考核的推行要
7、求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化底蕴,要求员工具备一定的职业化的素质。事实上,优秀的员工并不惧怕考核,甚至欢迎考核。4.与利益、晋升挂钩 与薪酬不挂钩的绩效考核是没有意义的,考核必须与利益、与薪酬挂钩,才能够引起企业由上至下的重视和认真对待。5.具有掌控性、可实现性 绩效考核是企业的一种管理行为,是企业表达要求的方式,其过程必须为企业所掌控。编辑本段绩效的特点 它具有多因性、多维性和动态性。多因性:是指员工的绩效高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有四方面:技能(技能是指个人的天赋、智力、教育水平等个人特点)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员工的需要结构、感知、价值观等)机会(承担某种工作任务的机会)环境(工作环境,包
8、括文化环境、客观环境等)多维性:是指需要从多个不同的方面和维度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评分析。不仅考虑工作行为还要考虑工作结果,如在实际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员工完成产量指标的完成情况,还有考虑其出勤、服从合作态度、与其他岗位的沟通协调等等方面,综合性地得到最终评价。动态性:绩效是多因性的,并且这些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绩效也会不断发生变化。这涉及到绩效考评的时效性问题。影响绩效的因素 “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有员工技能、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以及激励效应。员工技能:是指员工具备的核心能力,是内在的因素,经过培训和开发是可以提高的;外部环境是指组织和个人面临的不为组织所左右的因素,是客观因素,我们是完全不能控
9、制的;内部条件是指组织和个人开展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源,也是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能改变内部条件的制约;激励效应是指组织和个人为达成目标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励效应是主观因素。在影响绩效的四个因素中,只有激励效应是最具有主动性、能动性的因素,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组织和员工会尽力争取内部资源的支持,同时组织和员工技能水平将会逐渐得到提高。因此绩效管理就是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组织和员工争取内部条件的改善,提升技能水平进而提升个人和组织绩效。“影响绩效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工作者本身的态度、工作技能、掌握的知识、IQ、EQ 等等;工作本身的目标、计划、资源
10、需求、过程控制等;包括流程、协调、组织在内的工作方法;工作环境,包括文化氛围、自然环境以及工作环境;管理机制,包括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激励、反馈等。个体绩效与团队绩效的平衡 企业在推行绩效管理的时候,是不是只要人人都有所提升,企业的绩效就一定会提升,个人绩效的组合是不是就能够构成企业绩效呢。实际上,很多企业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产生了这样的困惑“每个员工的绩效都不错,但企业的绩效却没有提升甚至是下降了”。这个问题是绩效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之间的差异”。绩效管理建立在目标管理的基础上,通过目标的层层分解转化,各部门和员工都承担着组织目标的一部分。从理论上讲,各部门、员工
11、绩效的总和就构成企业绩效,员工个人的绩效最优,就应该会实现企业的目标,保证组织绩效最优。然而,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很多时候却并不是这样,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个体绩效与团队绩效的失衡?个体绩效与团队绩效失衡的原因 过分强调目标的明确性 当企业过分强调目标的明确习惯,尤其是强调员工个人目标的明确性时,往往会促使员工寻求狭窄的目标,鼓励员工的短期行为,最终降低企业的绩效。为了目标明确,设计考核指标时,我们经常要求指标的量化,如客服人员接听客服电话的工作,为了做到量化,要求“电话响三声之内接起电话,有电话记录,记录完整无缺项,缺一项扣 3 分”。指标倒是量化了,我们却无法准确地知道通过客服人员接听电话,使客
12、户产生了多少好感,解决了客户多少实际问题,对客户的忠诚度产生了多大的影响,而这些东西恰恰是客服人员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也许一年当中,客服人员都是严格按照量化的指标去做的,到年终的时候,考核结果全部是优秀。但是,在过程当中,也可能是,客服人员对客户态度不友好,或者业务不熟练,使得客户对公司产生不好的印象,而导致客户流失。过于强调目标的规划性 企业在绩效计划制定时总是希望把所有考核的东西都考虑进去,然后遵照执行,认为这样是最为公平的,而且企业可以对工作进行把控。但是实际工作中,有计划但更有变化,目标无法弹性设计时,往往会使员工不去做额外的努力。以某企业为例,企业建立了相对规范的绩效考核办法。目标也
13、是层层分解到部门和个人,其中要求销售部门下订单必须留出 60 天的生产期,因为按公司实际情况,交货期最少也要 60 天。一天,销售部门接了一个紧急的订单,交货期只有50 天,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客户,如果不接单对企业的影响会很大。可在订单评估时,生产部和采购部说什么也不同意接这个订单,他们的理由很充分,一是公司有制度,二是确实有实际困难,如果做不到还会被扣分。闹到最后,总经理出面,答应这个订单不列入考核之后,各部门才同意了接下订单,最终生产部通过极大的努力,后来也按时完成了订单。过分强调目标到人 过于强调目标分解到个人,就容易导致削弱协作文化,使夹缝中的工作无法实现,集体智慧难以发挥作用。曾经
14、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专注于自身的利润最大化,会让人们不愿意帮助他人。同样,如果人们专注于自己的某一目标,就可能会减少目标范围外的行为,例如帮助同事,最终影响协作。而且全球协作大背景下,企业内部更是分工协作形式完成工作,即使是对个人能力要求极高的研发设计人员,也更多的需要团队协作实现任务,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式的。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如果企业过于强调目标要到个人,所谓的多劳多得一定要严格体现在员工的每项工作中,而较少考虑必须依靠集体智慧完成的工作,或者说通过集体而不是个人更能够高效高质完成的工作,或者是夹缝中的工作,就很容易出现个人绩效高而整体绩效低的现象。比如说团队研发的工作,可能每个人都能够从
15、自身的角度或者是分配给自己的工作的角度进行高质量的设计,但是整个团队面向的问题不一定是通过每个人的集合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相互之间碰撞,最终实现“性价比”的最优。企业过于依赖目标 企业过于依赖目标对员工进行管理,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兑现奖惩,就难以引导员工设置更为挑战性的目标,企业会发现,在于员工讨论目标标准时,员工总是强调可能的困难,不愿意接受更有挑战性的目标,即使是管理者也尽量争取给自己和属下设置更容易实现的目标,而不是应当争取的业绩。如何平衡个体与团队绩效,达到总体最优 目标分解:严格执行从上而下 目标在分解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自上而下的分解过程,首先制定公司的发展目标,明确实现该目标企业需要采
16、取的措施,部门需要承接的目标,部门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又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保证企业的目标真正落实下去。如上面提到的交货期问题,目标的设定要不能仅是从各部门的职责角度出发,生产部就是按时保质生产,而应该从上而下的分解而来,就要求生产部能够保证订单的满足。这样就可以部分解决“过分强调目标到人”的问题,让企业中的每个人把自己的工作与工作的最终目的(企业目的)结合起来。指标设定:上紧下松 指标的设定应尽可能的量化和明确化,但不能为量化而量化。在设定绩效指标时,越是高层越能体现总体绩效,他们的指标应该是量化的,明确的,甚至说是硬性的,因为他们工作的产出就应该是最终的结果。但是对于有些基层
17、员工,他们的工作没有明确可见的结果,相对而言,一些关键的行为表现对公司而言更有意义。这样对于这类的基层员工,对他们的评估就可以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就可以是量化指标和非量化指标的结合。这样就可以解决“过分强调目标明确性”问题,通过定量与定性的结合,鼓励员工的长期行为,鼓励员工的额外劳动。结果评估:计划与总结相结合 在制定绩效计划时,企业总是强调这是企业与员工的契约,既然是契约就要事前规定好,让员工知道如何努力,做到什么程度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很难会预料可能发生的所有工作。但是没有列入绩效计划的工作,员工就不愿意做,如某企业的某项产品质量检测标准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需要改进,但是
18、这项工作没有列入当期的绩效计划中,员工不做,而只能放入下一个考核周期。所以绩效评估时,可以是事前计划与事后总结相结合的方式,避免出现未计划的工作不做的问题。结果计算:个体与团队挂钩 团队的良好绩效是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得以实现的,每个人的绩效都是构成团队绩效的一部分,员工个人除了尽力完成个人的绩效目标外,还应该努力配合部门同事的工作,实现总体绩效的提升。个人的优秀只有转化为团队的优秀才能实现其最大价值。所以,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政策时,对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上应将其个人绩效成绩与部门绩效成绩进行适当的挂钩。一方面,能促进部门内部的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强化员工对本部门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另一方面,
19、也能保证部门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个人绩效考核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应用:与公司效益挂钩 大河没水小河干,可以将企业绩效奖金的总额与企业的整体绩效挂钩,企业的整体绩效好,发给员工的总的绩效奖金就多,反之亦然。通过上面提到的方法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之间的差异”,实现企业绩效与个人绩效的平衡,避免“员工绩效好,企业未得利”的尴尬。员工绩效考评的八个要点 要点之一:完整理解绩效考评内容 在我国企业管理过程中中,有不少管理人员甚至个别“老总”都错误地认为,绩效考评就是对员工工作结果的考查评定。这是直接从字面上理解“绩效考评”所引致的偏颇。实际上,绩效考评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针对每个员工所承担
20、的工作,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与定量方法,对员工的工作结果及影响员工工作结果的行为、表现和素质特征所进行的考量评估的过程。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时应该同时关注两方面的内容:员工的工作结果,即国外所谓的“任务绩效”;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即国外所谓的“周边绩效,或者关系绩效”任务绩效是相对一个人所担当的工作而言的,即按照其工作性质,员工完成工作的结果或履行职务的结果。换言之,绩效就是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贡献,或对组织所具有的价值。在企业中,员工绩效具体表现为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成本费用以及为企业作出的其他贡献等。任务绩效应该是绩效考评最基本的组
21、成部分。对任务绩效的考评通常可以用质量、数量、时效、成本、他人的反应等指标来进行考量评估。周边关系指影响员工完成某项工作结果的行为、表现和素质。就这个角度而言,绩效并不仅仅是指员工把工作做得怎样。某一员工即使把工作做好了或完成了某项既定的工作,但如果其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规范自己的行为,表现出良好的素养,则综合起来考评,这个员工的绩效至少不能算好。对周边绩效的考评通常采用行为性的描述来进行评价。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绩效考评系统中同时包括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两部分。当然,在对每一类人员进行绩效考评时,每一部分所占的比重并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越是接近生产一线的职位,就越是强调“任务绩效”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绩效 管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