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案.pdf
《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案.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巴黎和会;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凡尔赛和约;欧洲和中东政治格局的变化;凡尔赛体系;国际联盟;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和九国公约两则材料,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2通过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构成、作用、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巴黎和会既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同时又是帝国主义反苏司令部。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
2、宰割战败国的掠夺条约。2通过华盛顿会议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华盛顿会议在美国居主导,宰割中国,抑制日本的基础上,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在远东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3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隐含的矛盾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包含了各种矛盾的冲突的源泉,是极不稳固的。这些矛盾的发展必将导致体系的崩溃和新的战争。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影响 难点:大战对世界格局及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规模空前的帝国主义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为什么这样说呢,就交战双方的主要国家来看
3、,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它企图建立一个从北海、波罗的海到亚得里亚海,从柏林到巴格达的“大德意志帝国”,这个大帝国的核心部分是一个“中欧帝国”即把德国的领土向西扩大到比利时和法国的部分领土,向东扩大到波兰全境。德国还要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巩固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摇摇欲坠的帝国。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的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在西亚肢解奥斯曼帝国,夺取伊拉克和巴勒斯坦等地。法国的目的是收复在普法战争中被割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工业区,树立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
4、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建立一个从易比河到中国,从亚得里亚海到北冰洋的“大斯拉夫帝国”。日本的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进一步侵略中国。意大利则要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在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的秘密协定,也充分说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如:1915 年 4 月意大利同英、法、俄签订了伦敦密约,以牺牲奥地利和土耳其的领土,换取了意大利的参战。综上所述,交战各国都是在为谋求自己的霸权。帝国主义争霸战争的性质显而易见。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
5、民族解放的性质,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二、战争催生了新世界(一)欧洲统治地位动摇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 1914 年 8 月 4 日全面爆发到 1918 年 11 月 11 日结束,前后持续了 4 年零 3 个多月,参战的有 30 个国家,约 15 亿人,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 67。战争中双方动员了约 7351 万人走上前线,其中协约国方面达 4835 万,同盟国方面为 2516 万。主要交战国中被动员入伍者在有劳动能力的男性公民中所占比例高达 50,在某些国家,例如法国,甚至超过半数。在整个战争中,在长达几千公里的战线上,大规模会战不下几十次,每次会战几乎都是一场大屠杀。交战各
6、国不仅动用了全部新型武器,而且动员了所有的政治、经济和宣传舆论力量。战争所带来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是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和破坏。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即达900 万,另有 2000 多万受伤,350 万成为终身残废,饿死、疫死者大约 1000 万。直接经济损失约 1805 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 1516亿美元。大量的房屋、铁路、桥梁、工厂、农田遭到破坏。协约国和中立国的商船损失总计高达 1285 万吨,其中被潜艇击沉的达1115 万吨。生产遭到沉重打击,纯粹从经济角度估计,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 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几个世纪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
7、战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二)美国崛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后果,不仅使欧洲的衰落。也使美国、日本的兴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已经兴起的美国和日本却利用战争之机大大发展了自己的力量。美国除未遭受战争破坏外,其战争费用也比其他国家低。英国的战争费用占国民财富的 32,法国占30,德国占 22,美国只占 9。战争中,美国接受了各国的大批订货单,从 1914 年 6 月到 1917 年 6 月,美国共输出了 69 亿美元的商品,美国的贸易顺差由 1914 年的 4.3 亿美元激增到 1917 年的 35.6 亿美元。出口的猛烈扩大带动生产的急骤发展。从 1915 年起
8、,美国进入了一个为时 5 年的新的“战争繁荣”周期。以制造业为例,1913 年至 1920 年的 7 年间,欧洲制造业生产量下降了 23,美国却增长了 22。至 1920 年,美国的发电量相当于欧洲的总和,钢产量占全世界产量一半以上,石油产量占世界产量的 2/3。参战前的 1916 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1313 亿美元,1918 年上升到1518 亿美元。农业总收入从 1914 年的 78 亿美元,激增至 1915 年的 100 亿美元的空前未有的水平,再猛增至 1919 年的 177 亿美元(以上均按 1958 年的美元价格计算)。战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美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果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