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复习资料.pdf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复习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复习资料.pdf(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写在前面:课次 时间 授课教师 授课内容 整理人员 1 3.3(2)刘嘉麒 第四纪导论 张月婷 2 3.5(4)刘嘉麒 第四纪地层与地质年表 3 3.10(2)刘嘉麒 第四纪年代学 虎贵朋 4 3.12(4)杨小平 沙漠 江奇达 5 3.17(2)杨小平 荒漠化 6 3.19(4)刘嘉麒 新构造运动与火山活动 成星 7 3.24(2)汉景泰 黄土沉积 李佩 8 3.26(4)汉景泰 黄土环境 姜雯琪 9 3.31(2)刘嘉麒 冰冻圈与极地探索 张仲彦 10 4.2(4)刘嘉麒 河、湖相沉积 11 4.23(4)刘嘉麒 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季风的形成 成星 12 4.28(2)刘嘉麒 全球变化与
2、气候问题 13 4.14(2)吕厚远 第四纪生物圈 翟吉璇 14 4.16(4)吕厚远 第四纪人类与环境 15 4.21(2)吕厚远 全新世人类与环境 16 4.7(2)汉景泰 现代海洋与海洋沉积 杨帆 17 4.9(4)汉景泰 第四纪气候变化的海洋证据 18 4.30(4)刘嘉麒 自然灾害与人类生存 李佩 19 5.5(2)刘嘉麒 第四纪科学的应用 汇总整理编辑:江奇达 在此,谨代表个人对以上参与复习资料整理的同学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由于整理同学知识背景的局限性,可能有很多不如意之处,希望同学们包容,并能帮助更正。欢迎同学们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炼或补充,以提供更好的版本给供大家复习之用。此外个人
3、觉得分数各章相对来说是比较平均的,不是这个复习资料上多的部分,就需要多复习。建议平均用力。江奇达 2015 月 5 月 4 日 第一讲: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导论 地球演化的最新地质时期 130 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地球自诞生起,从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到显生宙,经历了约 46 亿年的演变,到最近的 260 万年前进入第四纪。相对于漫长的地球历史,第四纪仅仅是暂短的一瞬。地球年龄:45.67-45.68 亿年,第四纪 2.58Ma。三大冰期: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大冰期、第四纪大冰期。第四纪的定义与划分 What is the Quaternary?The Quaternary is a subdi
4、vision of geological time which covers the last 2.6 million years up to present day.The Quaternary and the Tertiary Periods together form the Cenozoic Era.The Quaternary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wo epochs:the Pleistocene and the Holocene.The Quaternary is an interval with dramatic and frequent change
5、s in global climate.Warm interglacials alternated with cold ice ages.The Earth is right now entering a time of unusually warm climate.Significant and potentially rapid environmental changes could pose major challenges for human habitability.第四纪时期,地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构造运动活跃强烈,地震火山喷发频繁发生,最突出的是气候和生物界发生了剧烈变化
6、,出现了地球历史上的第三次大冰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人类。(1)冰期气候占主导地位:冰期气候是第四纪的环境特征 第四纪冰期最盛时,极地与高纬度地区的冰盖、中低纬度的山岳冰川都大规模扩张,以致地球上 32的陆地面积为冰川覆盖(2)生物演变:第四纪生物与第三纪相比,在分布和组成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哺乳动物与上新世相比有很大进化。植物界的进化比较缓慢。第四纪冰期时,大陆冰盖向南扩展,动植物也随之向南迁移;间冰期期间动植物向北迁移。冰期和间冰期植被带的移动范围最大可达纬度 30,喜冷和喜暖动植物群的交替现象非常明显。第四纪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动物群(3)、出现了人类:人类出现是第四纪的主要标志 1 早期猿
7、人阶段(2 百万年-1 百 75 万年前):能人。2 晚期猿人阶段(1 百万年前):直立猿人,最著名的代表是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3早期智人阶段(50 万年前):智人;4晚期智人(新人)阶段(25 万年-3 万 5 千年前)5在更新世晚期,大约 3 万-2万年前,现代人类通过白令陆桥进入北美洲并向南迁移。进入全新世后,现代人的分布到除南极洲以外的各个大陆,并且成为唯一生存至今的人科动物(hominids)。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的研究范畴,研究简介 地球表层圈层: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岩石圈:岩石圈主要由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顶部组成,从固体地球表面向下穿过地震波在近 33 公里处所显示的第一
8、个不连续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软流圈为止。岩石圈厚度不均一,平均厚度约为 100 公里。水圈: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个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如果整个地球没有固体部分的起伏,那么全球将被深达 2600 米的水层所均匀覆盖。大气圈和水圈相结合,组成地表的流体系统。生物圈:生物圈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仅在地球上存在的一个独特圈层。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地球大气的主要成份为氮、氧、氩、二氧化碳和不到 0.04比例的微量气体。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 100 公里的高度范围内,其中 75的大气又集中在地面至 10
9、 公里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根据大气分布特征,在对流层之上还可分为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等。中国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1、气候环境全球变化始终是第四纪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2、人类学和人文学受到普遍关注;3、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越来越突出;4、从地球科学系统到地球系统科学;5、海洋研究方兴未艾;6、精细测量与实验观测;7、应用第四纪研究。第二讲:第四纪地层与第四纪年表 一、第四纪沉积物 第四纪沉积物分布极广,全球几乎到处被第四纪沉积物覆盖。这些沉积物形成较晚,大多未胶结,呈松散、松软状态存在。中国第四纪沉积物的主要类型(按成因划分)陆 相风 成:黄 土、沙水 成 湖 沼 沉 积河
10、 流 沉 积冰 川 成:冰 碛 物 及 冰 缘风 化 壳 残 积:红 土洞 穴 堆 积:岩 溶生 物 堆 积:泥 炭火 山 堆 积:火 山 灰、火 山 碎 屑、熔 岩 等海 相物 理 沉 积 泥 沙化 学 沉 积 碳 酸 盐 等生 物 沉 积 珊 瑚、硅 藻冲 积洪 积泥 石 流冰 水 堆 积 物泥 沙泥 炭膏 盐硅 藻 黄土是联系欧亚大陆环境和文化的媒介:丝绸之路 艾丁湖盐碱地:新疆,地势低(154-156m)冰石缘:岩石空隙进水、结冰、膨胀,碎裂成碎块(一种冰缘现象,高纬和高山地区常见)。花岗岩风化形成褐红色红土,玄武岩风化形成砖红色红土,红土的形成是一种化学风化过程,相对来说,黄土的形成
11、是物理过程。大陆架定义: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海土。内水:大陆岸线以外,领海基线以内水域,属领土部分。领海(领水):领海基线向外 12 海里。领土在海中的延续。毗连区(连接区、特别区):领海基线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领海基线向外 24 海里。该区是保护沿海国权益的重要海域之一,专属经济区:领海基线向外 200 海里的海域。在地理位置或法律性质上介于领海与公海之间。领海基线是将各基点连接起来的一条线,以此为依据确定沿海国的海域范围。滩涂:涨潮时淹没,落潮时露出的部分。第四纪地层:岩性(沉积)地层、磁性地层、生物(化石)地层、氧同位素
12、地层、年代地层 地层界线:年龄界线、地质界线、地磁界线、生物变化、环境变化 1、岩性(沉积)地层:以黄土为例:根据沉积序列、时代和沉积物特征划分地层,比如:黄土沉积序列从下(早)到上(晚)可分为午城黄土、离石黄土和马兰黄土;黄土沉积序列中又分为多层黄土和古土壤交替产出,于是又从上到下把黄土分为 L1、L2、L3,古土壤分为 S1、S2、S3 2、磁性地层:磁性地层(magnetostratigraphy)是通过岩石天然剩余磁性的测定,求出地磁场的极性变化来研究地层。与现在地磁场方向一致的极性为正向,相反的为反向,在整个地史中把正向和反向按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即成地磁极性年表。从第四纪到新近纪后期
13、(最近450 万年间)的地磁场按顺序已分出 4 个极性时(chron):布容正向极性时、松山反向极性时、高斯正向极性时和吉尔伯特反向极性时 B/M:0.78Ma;3、生物(化石)地层:第四纪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动物群。4、氧同位素阶(MIS)5、年代地层:依据地质时代(年龄)进行的地层划分。年代地层单位的宇、界、系、统、阶、带分别与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相对应。三、第四纪的定位与划分:1、第四系底界:第四系/新近系(Q/N)(M/G):以往把 Q/N 定在 1.8MaB.P.左右,现在则定在2.6MaB.P.左右。定在 1.8MaB.P.是以意大利的 Calabrian 组底为界,相
14、当于氧同位素 62/63 阶界线;在陆相地层中则以含晚维拉方(Villafranchian)动物群的沉积层底界为第四系底界,其代表性地层为意大利的 Vrica 剖面,年龄为 1.61.8MaB.P.;根据磁性地层,把 Olduvai 事件作为第四纪的开始,其年龄介于 1.771.79MaB.P.。中国泥河湾动物群与Villafranchian 期的 Olivola 动物群最为接近。定在 2.6MaB.P.的主要依据:中国的午城黄土与底部红粘土的界线,松山/高斯极性转变事件(M/G)界线,在中国南海北部陆架出现浮游有孔虫 Globorotalia multicamerata s.i.的末现面,是
15、生物演化的转折点,相当于 104 氧同位素冷阶开始。2、早更新统/中更新统(B/M):0.78Ma 深海沉积物:氧同位素 19 期(MIS19,间冰期)中国黄土:第 8 黄土层(L8,冰期)3、上更新统中更新统界线:0.126MaB.P.上更新统(Qp3)中更新统(Qp2)界线,近年来研究成果比较一致地划在末次间冰期起始的时间 0.126MaB.P.,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 5e 的起始时间,从这时起发生了第四纪以来全球最大的一次海侵;在中国黄土地层中为 S1/L2的界线。4、全新统(Qh)更新统(Qp)界线:11700a 从这个时期开始,自然界和生物界趋于现代化,气候也从冰后期开始转暖,结束了新
16、仙女木突冷事件。Emiliani 深海沉积物氧同位素第 1 阶定为全新统;中国黄土古土壤 S0为全新统;根据新近发表的日历年龄,经过国际地层委员会表决,将 11700a 作为全新世的开始。用 Qp表示更新统,Qh表示全新统。更新统可分为下、中、上 3 个阶,分别用 Qp1、Qp2、Qp3,Qh4表示。近年来的趋向是向精细发展,比如,对深海沉积物采用氧同位素阶(MIS:Marine Isotope Stage)划分,从 2.6Ma 前至今已划分出 104 个阶。对陆相黄土沉积序列至少划分出 37 个黄土-古土壤旋回,实际上相当于 74 个气候旋回,也可以称黄土阶。地层界线 年龄界线;地质界线;地
17、磁界线;生物变化;环境变化 第四纪的下级划分 纪 世 期 年代(万年)第四纪 全新世 0 1.17 更新世 Tarantian(晚更新期)1.1712.6 Ionian(中更新期)12.678.1 卡拉布里亚阶 (Lower)78.1180.6 格拉斯期 (Lower)180.6258.8 新近纪 上新世 皮亚琴察期 以前 第三讲:第四纪地质年代学 1.地质年代学的重要意义 地学的基本方法是将今论古、将古论今,因此,时间是研究地质问题的基础。地质年代学,即通过测量地质体(岩石、化石、沉积物)的年龄,研究地球的演化历史。高分辨率的定年和高分辨率的时间标尺,有利于准确地确定气候环境变化的周期和相位
18、,从而更好地进行全球性对比,进而全面认识地球演变趋势和发展规律,为科学地探索过去,认识现在,预测未来提供依据1。2.新生代年代学的特点与问题(摘自 PPT)时代新;年龄小;要求精度和准确度高,因而实验条件也高;样品难得;定年方法多,但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新方法不断产生,新技术被采用,如离子探针 3.地质年龄测定方法(摘自 PPT)岩石地层法包括地层层序、构造期次、沉积纹层、岩溶纹层、火山灰标志层、黑曜岩脱水;生物法化石、花粉、树木年轮、珊瑚年轮、氨基酸消旋法、岩石漆法、地衣生长法;磁性地层学法磁性倒转(polarity reversals)、极性漂移(polarity excursions)、
19、长期变(secular variation);考古法文化古迹、历史文献 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学 K-Ar,Rr-Sr,U-Th 宇宙成因核素14C,10Be,26Al,36Cl;核辐射效应法裂变径迹定年,光释光,热释光 4.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基本公式(摘自 PPT)衰变定理某同位素在任何时间 t 时的衰变速率与当时体系尚存的原子数 N 成正比。dN/dt=-N(为衰变常数)积分得 N=Noe-t(t=0,N=N0)假定:任一时刻 t 母核产生子核的原子数为 D*,则 D*=N0 N D*=No Noe-t =No(1 e-t )t=1/ln(D*/N+1)5.高分辨率定年材料 树轮树木的形成层,向内
20、侧分化过程中由于生长速度的周期性季节变化,而在木质部横切面上形成的肉眼可分辨的层层同心轮状结构,即为树轮(引自:百度百科)。树木年轮生长的宽窄状况,取决于环境的温度和降水、土壤湿度、光照、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树叶表面积大小以及土壤正常矿物质的供给等因素。于是,可以从树木的年轮中,提取气候环境因子的变化,以此进行高分辨率的古气候重建。纹层(石笋、珊瑚、纹泥、泥炭)玛珥湖,具有独特的封闭性和物理化学条件,因此成为古环境变迁信息的理想载体。其沉积物是高分辨率的古气候环境载体,可以把时间尺度推算到季。纹泥是玛珥湖中比较常见的沉积构造。纹泥中的硅藻,对光量、温度和各种无机盐反应敏锐,因此具有重要的古环境意义
21、2。冰芯包含丰富的气候信息:温度、降水量、大气圈下部的化学和气体成分、火山喷发记录、太阳辐照率变化和海平面变化等,其时间可追缩到过去的几百年到几万年。6.新生代地质年代学的应用(摘自 PPT)(1)测定地质年龄(2)探讨地质、环境演变历史,受热史(3)计算地壳升降速率和沉积速率(4)判别地质体的埋藏深度和剥蚀速率(5)确定地质事件、环境时间、气候事件,磁性时间的时间(6)建立地质年表(7)考古,建立人类文明史 参考文献 1刘嘉麒,王文远.第四纪地质定年与地质年表J.第四纪研究.1997(3):193-195 2刘嘉麒,刘东升,储国强等.玛珥湖与纹泥年代学J.第四纪研究.1996(4):353-
22、354 第四、五讲:沙漠与荒漠化 这部分的内容大家查看 ppt,就可知整理难度较大。而且杨老师在讲授时并未完全按照大纲来,而是以自己的逻辑为主。很有意思,恰恰因为大纲和他讲课的思路异路同向,所以在我理解这部分可能考察的点就很明晰了。当然,因本人水平有限,所以整理得可能不如人意,望包涵。我的整理思路为:以大纲为主,兼以讲授的重点研究课题,挑出最可能考察的部分进行完善。1.新月形沙丘的概念 新月形沙丘平面形状形如新月,因而得名。它的高度一般为十几米到几十米,其纵剖面不对称,迎风坡微凸而平缓,坡度一般在 1020之间;背风坡微凹而较陡,坡度一般在 2833之间,背风坡的坡度大小与不同粒径沙粒的休止角
23、有关。沙丘两翼顺风延展,而脊呈弧形。新月形沙丘多是从到饼状沙丘到盾形沙丘再到雏形新月形沙丘演化而来,其形成主要与翻过沙堆(沙丘)顶部与绕过两侧的气流在沙堆(沙丘)背风坡产生的漩涡有关。2.沙漠的概念 沙漠系指干旱地区地表为大片沙丘覆盖的沙质荒漠,也包括了沙漠化土地(人类历史时期内)和半干旱地区的沙地。(朱震达,1980,中国沙漠概论)荒漠泛指干旱区一切不毛之地。(王涛,2008,中国的沙漠.戈壁)3.现代荒漠、沙漠的分布 主要集中分布在副热带地区以及中国、美国、南美温带地区。4.荒漠、沙漠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副热带地区沙漠主要是因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形成,美国、南非温带地区沙漠主要因为近岸的表
24、面冷洋流、雨影效应等形成,中国温带地区沙漠主要因为远离海洋、雨影效应、构造运动等原因形成。总而言之,沙漠的形成的主要因素为:纬度和大气环流、远离海洋、近岸洋流、雨影效应、构造作用等。5.高大沙丘的成因 沙丘沙源的多源性(源)、多风向且风力大致相等(风)气候的干湿交替(水)、下伏基岩形态起伏(埋藏)等因素共同促成了沙漠高大沙丘的形成。6.干旱地区荒漠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的动力机制 干旱地区荒漠的主要类型包括:岩漠、沙漠、泥漠、盐漠。形成的动力机制:岩漠,风蚀作用、物理风化、洪流冲刷作用。沙漠,风蚀作用、蒸发作用。泥漠,洪积作用、蒸发作用。干旱地区洪积作用把从山区搬来的细粒粘土物质淤积到的低洼地带或
25、封闭盆地的中心,因强烈的蒸发作用,粘土变干,发生多边形网状裂隙,形成龟裂地。盐漠,大河下游、湖泊周围,地下水位高,因强烈的蒸发作用形成。7.荒漠化、沙漠化的概念 荒漠化: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受自然力或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的土地质量下降、生产力衰退的土地退化过程。沙漠化:沙漠化是沙质荒漠化的简称,是干旱地区最常见的荒漠化类型,沙漠化即风蚀引起的荒漠化,定义为“环境出现以风沙活动为标志,类似沙漠景观类型的土地退化过程”。第六讲:新构造运动 1.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通常是指晚新生代以来的地壳运动。在中国为喜玛拉雅造山运动以来的构造活动。它是奠定现代地貌形态的地质作用,从本质上讲是造陆运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纪 地质 环境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