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英国旧城改造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研究.pdf
《行政管理论文英国旧城改造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论文英国旧城改造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研究.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行政管理论文:英国旧城改造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第 1 章 引言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1.1 选题缘由 城市的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是城市空间变化和社会经济重构的主要途径。逆城市化发展阶段,郊区等城市新区不断开发,而旧城区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混乱、经济贡献力下降,日益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新旧城区社会排斥和阶层分化等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随着新型产业经济的发展和建设用地的紧张,旧城绝佳的土地空间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引起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公民的重视。然而不同主体也对旧城改造持有不同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旧城改造就不仅仅是对城市“形体”的翻新改造,更是关于社会结构调整、环境整治和资
2、源分配等一系列在内的系统工程,是政府、私营部门、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展开利益角逐的复杂公共领域。如何进行旧城改造,维护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平衡,实现旧城改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是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的关键。中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大规模旧城改造正热火如荼开展,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提升城市形象和现代化水平,改善环境,优化城市区域发展结构。但中国旧城改造从政策出台、建设规划和拆迁补偿等各个决策环节都是地方政府主导的行为过程,往往导致大规模快速化的大拆大建行为,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如旧城古风建筑被破坏,商业开发模式单一,缺乏科学规划,政商联盟绑架百姓利益,拆迁矛盾突出。近年来,因房屋
3、拆迁和土地征用引发的上访量位居前列,社会矛盾激烈。中国旧城改造中大建设与大破坏齐行,既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公共利益的实现。急躁的城市化进程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科学治理框架体系导致非理性的改造行为,因此,探寻新的旧城改造治理模式和与之相应的治理机制实属必要。.1.2 文献述评 1.2.1 国外研究综述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旧城改造的研究议题也从早期的建设规划逐渐延伸到对经济、环境和社会为的关注,学者从城市规划学、项目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对旧城改造进行了多维度深入分析研究,研究理论成果丰富。国外相关文献对于旧城改造的概念表述因规划理念和改造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而具有不同表达,如强调拆迁兴
4、建的“城市再造(urban reconstruction)”,强调修复翻新的“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重视环境治理的“城市再生(urbanredevelopment)”和强调社会和谐综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复兴(urbanregeneration)”等。国外对旧城改造的研究较为丰富,催生了大量关于旧城改造模式和政策主张的见解。经分析总结,从旧城改造治理主体角度出发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方面内容:(1)关于旧城改造的目标和原则的相关研究 Robertson(1988)表明旧城改造服务于经济增长目标,改变旧城衰落面貌,提升旧城经济发展竞争力是旧城改造的首要目标。因此,建设基
5、础设施、现代化住宅、改善城市面貌等“形体规划”是旧城改造的主要内容。但无序大规模拆建活动引起地域特色减弱,造成“千城一面”景象,破坏城市生态环境和文化底蕴。Hugentobler(2007)认为旧城改造应该从城市自然肌理和资源禀赋状况出发,保持城市的多样性的天性,因地制宜保护地方特色,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Keating(2004)从文化保护出发,提到“旧城是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主要载体,文化是彰显地域特色、吸引资本和促进社会团结的重要因素”,保护历史文化底蕴,旧城改造不仅限于“古迹建筑”维护,还应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带动旧城复兴。Atkinson(1997)从社会学角度批判商业化大拆大建模式
6、是“单纯从机械主义理性角度分析城市而不顾公民意愿”的鲁莽行为,唯经济增长论会加重社会的隔离分化,市民承担现代住房和教育的能力被商业化建筑明显区分开来,社会弱势群体难以享受到城市现代化的成果。Harvey(2009)提出“空间再分配式正义”概念,旧城改造不仅要注重分配结果的正义,还应在具体过程通过民主参与和权力责任的兑现维护公正公平。旧城改造是综合协调和统筹兼顾的目标和行动,目标价值多元,须保持经济、物质、社会和环境条件的可持续发展。.第 2 章 旧城改造多主体协同治理:一个分析框架 2.1 概念解析 2.1.1 旧城 “旧城”在国内文献中主要包括“历史街区”和“城中村”等称谓,“历史街区”顾名
7、思义是指建立较早的年代久远的街区,由于建筑材料老旧损毁,生活设施老旧或缺乏,呈现出衰败样貌。而“城中村”是城市吞并周边郊区过程中,失地农民聚居在新建街区中形成的城中村。国外文献中一般被称为“内城(inner city)”,英国 1978 年颁布内城法,指出“内城”一般是建设历史较早、社会经济结构功能衰退的区域,通常位于城市中心地带。经国内外文献表述可见,“旧城”的主要特征就是:地处城中心地带、建设历史较早、建筑破旧、生活质量差、经济衰败,环境差。旧城区无论是物质空间还是社会结构方面都不能满足城市功能的更新要求,而郊区等周边地区借由新产业发展和新城建设的机遇获得快速成长,新旧城区在建设功能偏好和
8、经济服务水平上处于不同发展轨道,互相排斥,隔离分化严重。随着高端新型产业的发展和建设用地的紧张,旧城的土地空间资源价值攀升,老城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在新一波大都市化建设浪潮中被重新重视。修复旧城城市功能、复兴旧城经济、提高旧城经济活力、维护旧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至此,旧城改造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活动。2.1.2 旧城改造 国外相关文献对于旧城改造的概念表述因侧重点不同而具有不同表达,如强调拆迁兴建的“城市再造(urban reconstruction)”,强调修复翻新的“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强调综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再生(urbanredevel
9、opment)”和强调社区复兴的“城市复兴(urban regeneration)”等。关于旧城改造的概念,1958 年 8 月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一届关于旧城问题的国际研讨会对旧城改造的概念概括为“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城市老化地区实施的有计划的城市再造建设,包括再开发、修复、保护等三个方面的内容。”随着旧城的社会问题日益引起重视,“旧城再生”的概念被提出,要求针对旧城的城市问题全面复原旧城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通过综合协调和统筹兼顾的目标和行动,寻求旧城经济、物质、社会和环境的持续改善(Couch,2003)。“旧城再造”到“旧城再生”的概念演变表明旧城治理不仅仅是指建设工程,更是关系到区域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行政管理 论文 英国 旧城 改造 主体 协同 治理 机制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