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巴洛克时期.pdf
《西方音乐史巴洛克时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音乐史巴洛克时期.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方音乐发展简史-巴洛克篇 西方音乐史上,1600 年1750 年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Baroque)一词是法语,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为“不规则的、鳞茎状的珍珠”。巴洛克一词最早用于建筑艺术中,批评建筑师把更适用于金盒子和餐具等小物品的装饰用到大型的建筑装饰中。17 世纪流行的建筑风格叫作巴洛克式。特点是规模宏大,大量采用圆柱、圆顶和大量精细甚至奢侈的装饰。在艺术批评史上巴洛克一词一直带有某种贬意。表示变形、奇异、夸张、怪诞的风格。可是这一词在音乐史中并没有明显的贬意。17 世纪欧洲已跨入近代的历史,几个世纪的商业革命已摧毁了停滞的中世纪行会经济。国家规模扩展,国王权力的增
2、大,欧洲政治专制主义时代正向着鼎盛发展。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运动,使欧洲的教会处于分裂的复杂对立状态,导致了宗教派别间及专制君主间的大规模战争。这也是科学振兴的时代,培根、笛卡尔、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之父们为人类翻开了科学思维的新篇页。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与其他艺术交相辉映,呈现出比往昔更加繁荣的艺术景象。当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已达到最后巅峰,法国古典主义戏剧流派勃勃兴起的时候,意大利的音乐家显示出令人瞩目的音乐戏剧才能,蒙特威尔第 1607 年写出了杰出的歌剧奥菲欧。英国文学家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综合了新时代宗教信仰观念,被称为新教信仰的庄严诗篇。而亨德尔宏伟、蓬勃的清唱剧弥赛亚和巴赫深刻、压抑的圣马
3、太受难乐则以他们对宗教的新的解释而震撼人心。当贝尼尼雕刻艺术和卢本斯的绘画以动态和起伏表现出巴洛克新风格的时候,巴洛克的音乐家们则在古代修辞学的启发下,探寻着音乐对激情的表现。一、意大利歌剧 歌剧虽然产生于 16、17 世纪之交,可是这种综合的音乐戏剧形式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悲剧、中世纪的宗教剧,对歌剧有更直接影响的是文艺复兴的意大利牧歌、幕间剧(inter-medi 和牧歌喜剧。第一部歌剧的诞生 16 世纪末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赞助人巴尔弟(Bardi)和柯尔西(Corsi)的周围聚集了一批学者、诗人和音乐家,他们在古希腊悲剧艺术的启发下,力图创作出把诗歌、戏剧和音乐融为一体的音乐戏剧。他们深信
4、古代的单音音乐比文艺复兴的复调音乐更有表现力,更能打动人。1594 年里努契尼(Rinuccini)写脚本,1597 年由培里(Peri)和卡契尼(Caccini)谱写音乐的达芙妮可称是第一部歌剧,狂欢节时在柯尔西的剧院里演出,获得成功,可是脚本、乐谱均已失传。1600 年里努契尼为佛罗伦萨亲王的盛大婚礼又写了一部 优丽狄茜 的脚本,主要由培里(少部分由卡契尼)谱写音乐,成为第一部留存下来的歌剧。这两部歌剧都是田园剧,以独唱的宣叙音调为主,古钢琴和弦乐器组成的小乐队伴奏。由于对古希腊音乐风格的模仿,音乐过于依赖剧词,音乐在旋律、节奏和形式上均缺乏特性。蒙泰韦尔迪 早期意大利歌剧的第一位伟大作曲
5、家是蒙泰韦尔迪(Claudio Monteverdi 15761643)。这位跨世纪的音乐家,把意大利牧歌和经文歌的创作经验,运用于歌剧之中。他 1607 年在曼图阿谱写的奥尔菲斯是第一部真正意义的歌剧。他创作的宣叙性音调既充满戏剧性,又有旋律性,并把咏叹性唱段、二重唱、牧歌式合唱和舞蹈加入歌剧中。并以约 40 人的管弦乐队伴奏,使歌剧音乐初具轮廓,真正发挥出了音乐的戏剧性力量。他第二年创作了阿里安娜,其中仅留存下的悲歌以其至深的感染力而著称。1613 年,蒙泰韦尔迪担任了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的唱诗班领班。1637 年威尼斯建立了欧洲第一座经常公开演出的圣 卡西厄诺歌剧院,已 70 高龄的蒙泰韦
6、尔迪晚年还为威尼斯创作了最后两部歌剧 于里斯还乡记 和 波佩雅封后记。蒙泰韦尔迪之后,威尼斯歌剧乐派继续获得发展。蒙特威尔第的学生卡瓦里(Pier Francesco Cavalli,1602176)创作了 41 部歌剧,显示出当时歌剧演出的繁荣。他的歌剧中咏叹性唱段与宣叙性唱段已有明显的区别。重要的作品如:伊阿宋(Giasone)。另一位威尼斯歌剧作曲家是契斯蒂(AntonioCesti,162369),他的歌剧音乐以抒情的咏叹调和二重唱见长。1667 年在威尼斯利奥波德一世的婚礼上上演的金苹果以大型乐队、合唱和奢华的舞台布景效果而闻名,其中有暴风雨、海战、沉船、神从天降等壮观场面,全剧共有
7、 5 幕 67场,反映出宫廷娱乐性对威尼斯歌剧艺术的影响。那不勒斯乐派 意大利歌剧诞生于佛罗伦萨,成长于威尼斯,成熟于那不勒斯。那不勒斯四所著名的音乐学院:基督受难、洛雷托圣玛丽亚、圣奥诺弗里欧和图文基尼怜悯造就了一批批作曲家和歌唱家。从 17 世纪末至 18 世纪中叶,那不勒斯乐派的歌剧风格在欧洲广为流传。它的重要代表是 A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16601725)。他创作了 115 部歌剧,重要作品仙草灵药、蒂格拉内和格里塞尔达等。他开始采用返始咏叹调(da capo aria),并重视乐队的戏剧作用。那不勒斯乐派时期,意大利歌剧形式结构已初步成熟。歌剧音乐主要
8、由宣叙调(recitative)和咏叹调(aria)组成。宣叙调也称朗诵调,节奏自由半说半唱,用作叙述情节,可分为拨弦古钢琴伴奏的清宣叙调(recitativo secco),和用于紧张的戏剧场景的乐队伴奏宣叙调(recitativo accompagnato)。咏叹调是歌剧中最重要的展示人声旋律美的部分。形式一般是返始咏叹调(即 a、b、a 三部结构),再现的 a 段旋可加花装饰。咏叹调又可根据表现类型分为:抒情咏叹调(慢速,表现悲伤或渴望)、炫技咏叹调(快速、有难度、表现热情、复仇、欢乐、凯旋)和白话咏叹调等。此外还有间于宣叙调和咏叹调之间的咏叙调(arioso)。那不勒斯歌剧由于注重优美
9、、华丽的美声技巧而忽视戏剧性。阉人歌手和女歌手的精湛技巧成为吸引人的重要因素。18 世纪 30 年代那不勒斯歌剧已明显地分为正歌剧(opera seria)和喜歌剧(opera buffa)。正歌剧一般以严肃的悲剧或历史为题材,三幕、结构严密、情节紧凑。正歌剧的发展与意大利诗人、剧作家梅塔斯塔齐奥(Pietro Metastasio,16981782)的歌剧脚本创作密切相关,他的 27 部脚本,约一千多次被各国作曲家谱写成歌剧。喜歌剧则是古典主义时期富有活力的歌剧形式。罗马的音乐戏剧 1600 年卡瓦莱里(Emilio de Cavalieri,15501602)的一部宗教道德歌剧 灵魂与躯体
10、 在罗马上演。这部作品把佛罗伦萨的单音宣叙风格介绍到罗马。之后,兰第(StefanoLandi,15901655)、罗西(Luigi Rossi,15971653)等罗马歌剧作曲家对早期歌剧发展作出贡献。17 世纪中叶,一种宗教戏剧体裁清唱剧(oratorio)出现。它源于中世纪的宗教剧,文艺复兴带戏剧性的歌唱祈祷,是一种与歌剧相似的音乐戏剧形式。包括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与歌剧不同之处是戏剧题材是宗教或史诗,用拉丁文或意大利文演唱,多数清唱剧没有布景服装。它没有歌剧的舞台戏剧情节表演,剧情由叙述者来叙述,常常有令人思索的道德寓意。卡里西米(Giacomo Carissimi,16051
11、674)是 17 世纪中叶罗马重要的清唱剧作曲家,代表作品耶弗他、所罗门的审判等。康塔塔(cantata)是 17 世纪初意大利的另一种声乐体裁。世俗内容,包括宣叙调、咏叹调、器乐伴奏的室内声乐形式,规模比歌剧小。后来德国作曲家创作了大量宗教内容的康塔塔,并把它加入合唱。二、意大利提琴音乐 意大利不仅是歌剧之乡,也是提琴音乐最细腻抒情、最接近人声的器乐音乐的发源地。17 世纪意大利提琴制造业空前发达,阿玛蒂(N.Amati,15961684)制作了古典式样的小提琴。他的学生斯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16441737)制作的近千把大、中、小提琴中,有许多是音响出色的名
12、琴,少数流传至今者更是稀世之宝。阿玛蒂的另一位著名学生是瓜尔内里(Giuseppe Guarneni,16981744)。在这一时期里小提琴的型制得到改进,琴颈和指板加长;演奏方法也发生变化,开始置于肩上演奏,不再像早期演奏舞曲那样只是一弓一音,而是大量采用连弓奏法。巴洛克最早兴起的提琴音乐是小型室内合奏的形式,17 世纪后半叶形成两种体裁:室内奏鸣曲(sonata da camera)和教堂奏鸣曲(sonata da chiesa)。室内奏鸣曲是一组风格化的舞曲;教堂奏鸣曲在曲调上较为严肃,它的四个乐章按慢快慢快的顺序排列,基本不采用舞蹈节奏。在演奏形式上,这两类奏鸣曲都是两把小提琴演奏两个
13、高声部,一把大提(或大管)演奏低声部,拨弦古钢琴或管风琴演奏数字低音(basso continuo,所谓数字低音是作曲家在乐谱上低音声部下方标出数字,表示应构成的和弦。键盘乐器.演奏者可按数字符号即兴填充中间的和弦声部。这种数字低音的方法在巴洛克时期被广泛使用。)由于作曲家要在乐谱上写下三个声部,故以上两类也称为“三重奏鸣曲”(tro sonata)。1700 年以后,出现了带数字低音伴奏的独奏小提琴奏鸣曲(Solosonata)和无伴奏的小提琴奏鸣曲。巴洛克时期意大利的大型弦乐体裁是“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和“独奏协奏曲”(solo concerto)。与独奏协奏曲独
14、奏乐器与乐队竞奏的演奏形式不同,大协奏曲是以独奏乐器组(主奏部)演奏的不断变化的经过段,与弦乐队的全奏形成对比。对提琴音乐做出贡献的是意大利波伦亚乐派(BolognaSchool)。其中有卡扎蒂(M.Cazzati,16201677)、维塔利(G.B.Vitali,16441692)、巴萨尼(G.B.Bassani,16571716)、托雷利(G.Torelli,16581709)。他们既是作曲家又是演奏家。其中科雷利(Arcangelo Corelli,16531713)对波伦亚风格的影响最大。他就学于波伦亚,30 岁以后的大部分生涯在罗马度过。他的三重奏鸣曲和独奏奏鸣曲发挥了小提琴的独特乐
15、器性能,特别是连弓的抒情慢板乐章。教堂奏鸣曲的四个乐章之间运用调性对比的原则,标志了音乐形式思维的发展。托雷里把大协奏曲精炼为快、慢、快三个乐章,并确定了第一、三乐章,先由乐队完整地呈示主题独奏组插段乐队主题再现 在大协奏曲和协奏曲创作方面,维瓦尔第(16781741,Antonio rivaldi)是最为人们熟知的。他 1703 年受戒为神父,一头红发。因为其音乐受到人们的喜爱而有“红发神父”的绰号。他的 454 首协奏曲中,2/3 是独奏协奏曲。他的协奏曲形式清晰,织体丰富,节奏富有动力性,独奏与全奏的对比已具有戏剧性。他的四部小提琴协奏曲,总称为四季,倍受人们喜爱。三、法国歌剧与古钢琴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 音乐史 巴洛克 时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