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的互动仪式探析.pdf
《网络直播的互动仪式探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直播的互动仪式探析.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网络直播的互动仪式探析 荀瑶【摘 要】从印刷媒体的复制性传播、数字媒体的大众传播再到社交媒体的拟态交往语境出现,媒介技术的每一次进化都改写了人类互动行为的符号环境和社会环境.网络视频直播在社会资本的直接推动下以还原人际传播的特性刷新了互动体验,在众多媒介革新产品中脱颖而出.尤其在中国互联网市场,直播用户达到了惊人的数量,并从最初的游戏直播和秀场直播,朝着泛娱乐化、多元化发展.从网络直播的狂欢逻辑、媒介权力分配和消费体验三个层面分析网络直播场景下的互动仪式特征.以情感能量回报最大化为诉求的用户在直播平台获得部分话语权,通过消费来确认自己的身份,达到狂欢式体验.网络视频直播中出现的网红市场与网红迷
2、群现象映射出新一波的媒介依赖浪潮.%From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print media,to the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digital age,and to the virtual communication of social media,every step evolution in media technology always rewrote the symbolic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of human interaction.Propelled by social ca
3、pital,live webcast is refresh?ing mans interactive experience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Especially in China,Internet market en?joys an impressive number of webcast audiences,from the game and show live broadcast initially to the pan?entertainment and diversified webcas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4、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active rituals in the web?cast scene from three aspects:carnival logic,distribution of media rights and consumption experience.The kind of carnival experience is achieved by maximizing the return of emotional energy for those paid identifi?cations to gain their partial disco
5、urse rights.In the webcast,the flourishing web celebrity market and celebrity fans usher in a new wave of media dependence.【期刊名称】学术交流【年(卷),期】2018(000)005【总页数】7 页(P140-146)【关键词】视频直播;互动仪式;网络消费;狂欢【作 者】荀瑶【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哈尔滨 150080【正文语种】中 文【中图分类】G206 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重塑着既有媒体形态,也改变了社会生活样态。互联网工具赋予了个人作为信息生产者的可能,
6、网络直播因其接入成本低,多信息复合的优势,迅速成为内容生产者们广泛采用的传播形式,大量社会资本的涌入将网络直播平台的概念和“生活流”直播形式催生成为社会热议话题。本文拟从网络直播背后的狂欢逻辑、媒介权力分配和消费体验三个层面分析网络视频直播场景下的互动仪式特征,研究这一类型的互动仪式产生、维系的机制。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提出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对于如何分析社会实践活动给出了参照模型。他提出互动仪式包括四方面要素:两人或两人以上聚集,对局外人设限,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上,人们分享共同的情感或情绪体验。柯林斯认为,使一个仪式成功或失败的最核心特征是相互关注和情感连带的过程,形成一种瞬
7、间共有的实在。身体的聚集使其更加容易,远程仪式的效果会是较弱的。1柯林斯提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互动仪式市场”,即个体所具有的际遇机会决定了个体的互动仪式对象与仪式强度,以及他们能够提供什么来吸引对方加入互动仪式。柯林斯由此提出了人类行动的一个动机模型,他们趋向于获得相对于其当前资源的最高的情感能量回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个体的行为就互动仪式而言,是理性的行为。在柯林斯看来,情感能量如同符号资本一样,也是一种成本,只要意识到这种情感能量的花费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回报,人们就会这样做。人们在互动仪式中花费他们的情感能量,而具有权力与地位的人最能够带来高额的情感回报。一、网络视频直播的互动仪式建构
8、 网络视频直播的互动仪式具备互动仪式链理论所提出的四要素,唯一需要重新确认的是,互动仪式链理论强调仪式参与者身体的共在,但在互联网社交成为人类社会主要互动方式的当下,中国网络视频直播的发展现状在事实层面上为非身体聚集的远程仪式创造了新的关注点,新的关注点也形成了新的情感。与柯林斯强调的传统远程仪式借助电视摄像设备让不在场的观众体验情感投入类似,网络视频直播借助移动终端或者网络摄像头提供的单机位近景镜头,使得观众能够清楚地看到人的面部表情,而不受其他信息的干扰,在技术实践上消解了非身体共在所带来的仪式效果减弱问题。或者说,非身体共在不成为网络视频直播这一仪式衰退的决定因素。网络视频直播形成了特点
9、鲜明的互动仪式链。(一)基于狂欢逻辑的互动仪式市场 苏联文艺理论家米哈伊尔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为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术语“狂欢”。在网络直播的传受两端都体现出典型的狂欢世界的特质。从传播学视角来看,网络视频直播既是人类狂欢精神在特定社会媒介环境中的生动体现,也是受众权力意识觉醒的体现,更是媒介掌控者与受众话语权博弈的产物。1.放大的群体狂欢“狂欢”包含融合、颠覆的意向,在巴赫金研究的民间文学中,表演者和观众有几个重要特征,首先,二者地位界限没有那么分明,每一个体都可以成为个性鲜明的主体,不受支配,自由自在地展示自我。其次,正是在这种个性展示的情况下,个体地位得到了升华,群体呈现多声部效应,
10、从而达到一种群体精神释放、群体狂欢局面。2 网络视频直播区别于传统媒体直播就在于其硬件设备和专业技术门槛的降低,打破了以往传播者的绝对权威和技术区隔,也因此激发了网络直播平台用户的大量涌入。在网络直播平台的推动下,以鲜明个性、出位言论甚至低俗行为吸引关注的直播主体竭力地展示自我以期赢得广泛的关注进而获取丰厚的物质回报。在众声喧哗中,籍籍无名的普通人也可以获得流量变现所带来的愉悦,流量明星的迅速增长将“生活流”的直播样态提升到了全社会关注的高点。全网播放量过千万、过亿的视听内容把“造星”的逻辑改写,动辄豪掷千金的直播观众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和不解。网络直播在现实操作的层面将表演者和观众的界限淡化了。
11、人人皆可直播,事事皆可直播是群体狂欢的潜在逻辑。狂欢理论中强调的仪式性在网络视频直播的虚拟广场上得到展现。数量不小的传统媒体的主播纷纷参与视频直播却没有产生与传统媒体工作等量齐观的传播效果。可以讨论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网络视频直播提供了狂欢所需的空间。狂欢的逻辑需要参与者转换特定的、规制的角色,而这恰恰是传统媒体从业者很难颠覆的。为了顺应网络视频直播的趋势,多家广播电台采取直播间同步移动直播的策略,以期拉动节目的收听率,提高关注度,增强互动性,然而并未取得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也和上述情况一致,还未意识到视频直播的狂欢逻辑与传统媒体互动仪式的差别。网络视频直播的技术特性将潜在的受众人群扩大到了理论上
12、的极值,在丰厚的商业利益回报预期下,与已经具有权威性和知名度的传统媒体意见领袖、明星不同,直播的主体主播们需要通过夸张的表演打造非常规的个性来吸引受众关注,对传统的审美和道德底线发起挑战,演绎更加夸张的狂欢景象,鼓动更多的追随者并制造更大的互联网传播声量。与此同时,关注度的易消散特性也会促使直播主体继续维系夸张的狂欢表演。在这样的循环中,网络视频直播的狂欢达到峰值。2.共享的话语权 狂欢主要针对的是群体的精神状态,个人在群体的解放之中领略到人的本质意义以及在群体狂欢下的个人狂欢体验。用户的自我意识、消费渴望和与精英阶层对抗的社会心理是争取话语权的内在推动力。网络视频直播为用户实现参与权、对话权
13、提供了开放的平台;网络直播易接入、高回报、强交互等特点,满足了用户对话语权的预期,以网络视频直播平台的主流内容“喊麦”为例,被冠以“简配版中国嘻哈乐”称号的“喊麦”与主流的说唱界发生了诸多论争,双方的支持者各执一词捍卫自身阵营的合理性和优越感,形成了两种话语模式的对峙,其背后是不同社会阶层对娱乐话语权的争夺。可以说,没有网络视频直播平台就没有“喊麦”的广为人知,没有网络视频直播的号召力也不会有“喊麦”支持者挑战原有话语权威的底气。“喊麦”的创作者和支持者只在网络直播平台却收获了堪比主流音乐形式的关注度和支持。狂欢理论告诉我们,处在狂欢中的人们可以忽视道德和法律的束缚,抛弃平日的条框约束,而选择
14、粗俗的“广场语言”,网络视频直播的实时性为这种对立提供了情境,在这一情境中,民间话语构筑了自身的话语模式、价值标准与群体符号,在这个狂欢的广场,底层与精英、融合与对峙并存。受众与自己的追随者亲密互动,自由交往。受众在网络视频直播中放肆表达的话语是否代表了他们拥有了话语权,尚未有定论,但是网络视频直播为受众提供了争取话语权的平台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让受众拥有表达自我的平台,这是探究受众话语权是否能够真正实现的基础。(二)网络视频直播中的媒介权力分配 乔治格伯纳对媒介权力的定义是,现代传播媒介是一种对个人或社会进行影响、操纵、支配的力量。在网络视频直播中的传受双方因为直播的交互性特点在媒介权力的分
15、配上有了不同的特征,也影响了这一互动仪式的进程。1.情感能量分配不平等 柯林斯在对互动仪式链条的解释中强调,有权势的人会在一个个的情境中再造出权力,而被他们所支配的人们则会再创造出较低的情感水平,使其成为前者的拥护者与附属者。在网络视频直播的仪式中,主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且拥有将话语权共享的权力(如用连麦的方式),是这个互动仪式中的权势方。在互动仪式中,权力拥有者能够带来高额的情感回报,发布命令者拥有较高的情感能量。与网络直播中的观众相比,主播群体是拥有更高的情感能量的一方,也更有信心和热情去做出他们认为道德上容许的事情。在视频直播中,围观的观众除通过主播连麦获得对等话语权之外,只能通过互动仪
16、式链理论中提出的,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上。视频直播这一仪式中,媒介权力分配的固有规则确保了仪式的焦点和掌控者唯一性,主播对于直播内容拥有自主权,权力分配不平衡带来情感能量分配的不平衡,不平等的情感能量分配会影响仪式的持续性,当关注和情感减弱时,旧仪式就衰弱了。因为情感能量的持续期不会太久,为了维持围观的观众保有基本的情感能量,主播必须通过有选择的分享话语权以维系整个的互动仪式能够进行下去。连麦、点名、致谢、回复提问等都是给予围观者尊重以及存在感的常见方式。同时作为关注焦点的主播用强烈的积极情感感染围观者,确保整个的互动仪式始终有吸引注意力的情境。2.媒介权力的让渡 是什么决定了个
17、体参与某个互动仪式而不是其他仪式?这取决于互动仪式能够提供的情感能量回报是否满足了参与者的预期。在网络视频直播过程中,如果围观者只是被动地观察而没有参与到互动仪式中来,那他只能获得较低的情感能量,从而导致其从互动仪式中离场。互动仪式链理论中的“舞会逻辑”解释了稀有的匹配者在会话市场的盛行程度,主播们需要打造自身的符号化特征以吸引围观,引发追捧,同时如果能让参与者获得在互动仪式中发言的机会对于仪式的团结也至关重要。因为视频直播的实时性,在有限的时间维度之内,话语权力的分配只能在数量有限的参与者中进行,绝大多数的围观者无法获得发言的机会,即便他们具备了发言的能力。互动仪式的群体团结需要一定数量的参
18、与者来维系,在视频直播内容的差异化特质不足以吸引围观者停留时,是否能够分享互动仪式中的支配权力就成为互动仪式维系的参考条件。这里所说的媒介权力包括话语权和支配权。和主播同框连麦是视频直播中权力共享的做法,将唯一的关注点暂时性地变为二者的关注点,给予参与者在互动仪式群体中极高的排他地位,这种通过权力暂时性地让渡区隔的群体分层打破了既有的互动仪式层级设置,可以极大地激发围观者的情感能量,在群体中产生示范效应和暗示,使得围观者产生“想象的排演”以推动互动仪式向更大规模和更长久的时间维度延续。与此同时,主播选择性地满足围观者的要求,通过肢体动作或语言维系互动,保持粉丝数量。围观者在支配主播的过程中暂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 直播 互动 仪式 探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