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的途径与方法.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连接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的途径与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接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的途径与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的理念提出由来已久。国外母语和外语中读写结合的研究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受到重视。读写结合的题型(如故事续写和概要写作)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的写作考试形式中提出,并在近些年的高考中得到运用。如何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在基于教材的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发展其核心素养,引起了广大英语教师的关注,也有很多教师开展了实践层面的探究。目前许多读写结合的教学在操作层面的借鉴性较强,但理论基础不明确,教学中虽有阅读和写作活动,但活动之间的逻辑关联弱,普遍缺乏对阅读的内化,对写作的铺垫不够,导致写作任务难以完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
2、三个方面(1)读写文本之间的连接不明确,没有深入分析学生所读的文本和要写的作文在形式特征或内容方面的关联。(2)写作的任务设计纯粹模仿高考题型,与课时或者单元内所读内容联系不强。(3)读写活动失衡,缺乏逻辑和层次,阅读的支架作用止于语法、词汇,忽视阅读理解过程和思维能力,写作任务只设为家庭作业,缺乏过程性指导。本文中关于读写结合教学的定义比较宽泛,指一节课或一个教学单元包含阅读与写作内容的教学,但将聚焦读后写作,力图从读写连接的角度,阐释如何进行高中英语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读与写的有效连接。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领域,在高中阶段一般采取衔接式的教学,即同一单元或者一节课
3、中进行阅读教学或写作,但二者关联不强。另一种方式是融合式的教学,即同一节课中包含阅读与写作技能培养,二者互相融合和促进(洪明,2014;李清华、宾科,2016),是有效连接的读写结合教学。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是读写能力的双向发展路径和互相促进作用。阅读和写作具有双向发展路径,是基本的读写能力(literacy abilities)互相支撑的两个方面(Graham&Hebert,2011)。读写的有效连接是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相互促进关系,近年来备受关注(牟金江,2010;王蔷,2020)。首先,阅读与写作具有相似的认知过程,写作是以读者为中心,遵循语言组织规则,不断调整对于语言规则的假设的
4、过程,是作者扮演读者角色的过程。读者在阅读中要进行预测,揣摩写作者意图,扮演写作者的角色,同时读者与写作者之间的交流也影响读者的阅读理解(谢薇娜,1994)。其次,阅读与写作的工作过程也存在相似之处,包括准备、起草、修改和分享阶段(Lewin,1992,转引自 Buckenmeyer,2005)。利用读和写的相互作用,是读写结合教学最重要的原则。Shanahan(1988)提出了母语读写结合教学应该遵循七条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强调读写的知识与过程特征,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应该显性化,让学生可知,同时要注重读写的交际性,以及在有意义的语境中进行教授。针对小学科学与语言整合的内容整合教学模式(CORI
5、)(Guthrie et al,1998,转引自 Plakans,2009)提出的注重概念主题,与真实世界互动,注重合作和自我表达,注重活动之间的连贯性等,也是读写互相促进作用的充分体现;同时,合理组织、选择和连接阅读材料与写作任务对于发展综合语篇能力具有重要作用(Graham&Hebert,2011)。依据社会文化理论中的活动理论,读写教学研究提出,应该体现阅读的文化语境,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要有读和写的活动,合作和分享的认知活动应该是教育的重要过程(Van Rijk et al,2017)。要使学生投入读写结合的学习,必须强调开展与阅读话题有关的真实世界互动,利用有趣的信息类与文学文本
6、来教授阅读理解策略,同时提供机会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支持学生合作(Lutz,et al,2006)。读写连接的教学也符合语言学中的协同理论,即说话者因为互动而产生的大脑认知状态契合(王初明,2010),包括语言结构启动理论,即人们在产出中倾向于使用自己或他人使用、接触过的语言结构,产生协同效应,外语学习者尤其如此。王初明(2012)据此提出了外语学习的有效路径,即互动理解协同 产出习得,提倡学习者进行读后续写。可见,读写结合的教学必须基于读写的互相促进作用,从阅读材料分析、写作任务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展开。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途径与方法。近年高考英语试题中的读后续写是对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7、的综合考查。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尝试培养学生的这种读写能力,但或局限于高考考查的读后续写形式,或未深入分析阅读文本,亦未设计出恰当的写作任务。其实,读写结合的教学应建立在读写的有效连接基础之上,明确阅读文本能提供的支架,依据学生特点开展活动,以活动为依托开展基于文本的有意义的真实互动。研读阅读文本以明确连接。读写之间的连接点是读写发生互动、产生协同效应的基础。阅读文本的分析是读写连接的起点和教学活动设计的基础,为写作任务的设计提供支撑,为学生书面表达提供支架。教师要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入研读和分析,可以参考what、why 和 how 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语篇研读(王蔷等,2019),分析学生所读文
8、本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细节,提炼主题,思考这些内容和主题是否可以激发学生去分析、评价或创造,同时找出文本的组织方式和结构特征,分析体裁特征和写作手法等是否典型以及是否值得模仿。由此从内容和形式特征两方面找到阅读文本和拟产出的写作文本之间的连接点,确定学生写作中可以迁移创新的结合点。比如,高中教学案例 Memories of Christmas 的文本分析节选如下:Memories of Christmas 叙述了儿时的“我”对圣诞节的记忆。文章以时间为明线,从 11 月中旬“我”郑重地给圣诞老人写信,到 12月份日渐浓郁的节日气氛,平安夜家人的忙碌,再到圣诞节当天家人们的惯常活动,展现出一幅全家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连接 视角 高中英语 读写 结合 途径 方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