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分析方法摭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分析方法摭谈.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分析方法摭谈 一、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 的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本课共有两框,分别是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这一框由“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两目构成;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作者将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这几方面来展开。从整个课程体系来看,本课属于高中政治课程必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课,它着眼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1,主要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
2、的进程、规律及其动因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从而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因此,学习好这一课是非常重要的,它将为后面三课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具有启下的作用。二、教材目标(一)知识目标: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程和基本规律,知道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2;明白五大社会形态的发展演变进程,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大历史条件和两大理论基石,同时熟练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发表的意义。(二)能力目标:学生应掌握逻辑推理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分析方法以及追根溯
3、源的历史分析方法,逐步提高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正确树立认识社会发展一般进程以及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从而进一步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信念。三、学情分析(一)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析:步入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运用对比、归纳、演绎等归因分析方法来分析和理解社会发展的一般历程,能够初步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他们还可以进行一定的自学和综合探究,同时合作学习能力有所增强,因而可适当扩展相关课外阅读。(二)学生既有知识情况分析:通过初中三年历史学
4、科和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对社会发展规律及其根本动力等深层次知识还缺乏明确的认知,在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进一步加强。(三)学习环境分析:随着学习环境和同学的变化以及需要从初中政治开卷考试的观念中转变过来,消除以往政治学习中死记硬背的学习态度。四、重难点的理解和把握(一)教学重点 1.重点: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基石以及 共产党宣言 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应着重理解。2.理论依据:(1)就课程标准而言,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与教学提示都把不同社
5、会形态的本质特征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程以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轨迹作为了重点。由此,掌握这两个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2)就这两个知识点本身而言,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程是作为一条时间主线,贯穿第一课始终;而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基石以及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又是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轨迹的重中之重。(3)就学生实际而言,高一年级的学生对五大社会形态有所了解,但是对社会发展规律及其根本动力等深层次知识还缺乏明确的认知,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也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即便他们拥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但是要真
6、正掌握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党宣言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还是很有挑战的。3.把握:(1)從内容方面来看,针对“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这个重点,可以“怎样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为议题3,按照时间发展顺序而设立四个子议题:“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吗”“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是最好还是最坏的年代”“社会主义中国”来探究几种社会形态在人类社会演进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根源。而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基石以及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这个重点可以通过“为什么马克思是对的”4这个议题来探究。(2)从呈现方式来看,
7、针对本课这两个重点,可以让学生围绕议题去收集相关资料,并呈现出相关资料但是不要列出具体分析结果,带领学生提出疑问并通过小组合作、代表发言及教师总结来探究原因及得出规律、结论。(二)教学难点 1.难点: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程和基本规律,树立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意识。(1)从知识角度来看,此知识点并不难理解。但是从学生思想实际来考虑,他们可能不太容易接受这种观点。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及所经历的曲折,以及他们看到的资本主义国家表面的繁华,都会对他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产生一定的阻碍。(2)从理论本身来看,要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和基本规律,必须要搞清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8、的辩证统一关系。即便高一的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但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挑战。2.把握:(1)从内容上来看,针对这个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史料讲解、结合社会主义中国和资本主义国家在抗击新冠疫情时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和成效,运用对比和归纳,来破解这一难点。(2)从呈现形式上来讲,针对这一难点,教师可采取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的方式,配合议题式的讨论,从而使学生能紧扣知识点而做到有话可说。五、内容结构分析(一)从宏观角度和内容上来看,本课更像是在介绍历史: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各个社会形态的演变和更迭以及探明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规律及动力,乍一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
9、会热点相去甚远,但是本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课,却又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它为后面几课的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所谓“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才可以使学生更加坚定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思想意识,进而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信念。(二)从微观角度和逻辑结构上来看,人类社会五大形态的发展演变是以时间为轴线、以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为基本依托,它层次分明,逻辑清楚,结构严密。因此把握好这一课,将为后面几课的学习做一个很好的铺垫。六、教材的设计思路(一)从整体上看,本课内容
10、的设计依据课程标准,体现课程理念:在课程安排与呈现方式、内容选择与逻辑结构等方面都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它通过描绘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阐述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发展动力;在阐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解剖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轨跡的基础之上,得出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一结论;最后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并激励新时代的学生应积极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表面上各个板块内容各自为政,实际关系密切,它既坚持了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又体现了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结合,同时又强调了理论性与实践性
11、。因此,本课的设计思路非常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二)从课文内容的展开方式来看,全课分为正文、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专家点评和插图等模块,在内容形式上可以说是多种多样,这样的安排可以使学生对抽象内容具象化,对浅显的知识进行深度扩展,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讨论。这些情景材料、案例实例等不仅具有思想性,而且具有启发性,还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既有利于学生思维拓展,更便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优化课堂形态,更新教学模式。七、教材的反思与建议 本课的设计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但在具体知识的呈现上,仍有美中不足之处,具体分析及建议如下:从活动安排上看,活动设计过多。其中,探究与分享共有 13 个,相关链接一共有 15 处之多,可以进行适当精简,如果教师要对每一个活动都进行探究,本课的容量就会非常大,学生和老师可能都会流于形式,该掌握的知识点反而会被弱化。课本第 15 页的两幅关于 共产党宣言 的插图根本看不清,没有多大意义,建议直接取消。课本第 15 页末段到 16 页主要讲述共产党宣言 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其的评价,就感觉层次感不强,一下讲内容,一下讲它的重要历史意义,有的内容在正文呈现,有的又在相关链接里进行展示,整体上很混乱。因此建议课文重点内容用正文进行展示,并且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评价可以分段进行阐述,不要夹杂在相关链接里面,以免被学生忽略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