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变幻的自然万象》教案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美术《变幻的自然万象》教案设计.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_高中美术变幻的自然万象教案设计 第 2 页 变幻的自然万象 艺术中的自然 余姚三中 叶姍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中国南北方山水、中西方艺术家表达自然不同的方式,理解东西方园林的营造理念以及对园林的表现。过程与方法:学生获得欣赏中国南北方山水画、中西方山水画的方法,获得欣赏东西方园林的营造理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中国南北方山水画、中西方山水画、东西方园林之美,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二、教材分析:本课是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变幻的自然万象。本课主要是分析了中国的画家是如何根据自然的不同形貌来表现自然的,其他的国家的艺术家是如何看待并表现自然的。东西
2、方园林的营造理念以及对他们的表现,中西方艺术家对光线的认识和表现。家观察自然时的视点我给这节课的定义是紧紧 第 3 页 第 4 页 教学难点:艺术家描绘自然的不同方式。五、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案、视频资料 学具:纸、笔、书本、资料 六、教学设计:【导入】1.观看纽约艺术家的作品,从他的作品当中你看到了什么?看到艺术家将笔下的风景画在了废弃的木桩上,这个镜面像是我们通往另一个自然世界的大门,即艺术中的自然。2.引出课题变幻的自然万象,本课主要讲艺术中的自然。【活动】1.我们古代的艺术家如何描绘自然的?对景写生,收集素材,进行再创作。【课堂作业】2.请两位同学上台来对景写生,下面的同学在
3、老师发下来的纸上对景写生。写生完毕,同学们和大师们观察自然的方式是一样的,左边那张是用点去描绘,右边那张是用线去描绘的,引出皴法:范宽雪景寒林图中用的是雨 第 5 页 点皴,马远的踏歌行的局部用的是斧劈皴,雨点皴又叫做豆瓣皴,斧劈皴顾名思义像斧头劈开的形状一样。【活动】3.介绍另外三种皴法:披麻皴、折带皴和解索皴。4.我们古代北宋画家郭熙提出欣赏山水画的方式是:远观其势,近看其质。皴法是其质,那么远观其势就是远看山水大体的气势。5.大家看看这张画的气势怎么样?插如图片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气势很强大。6.从四方面分析这张画:1.画了什么:从上往下依次是大山、瀑布、云雾、石块、树木、溪流、小路与车马
4、,车马的渺小与山的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2.怎么画的:范宽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浓厚的墨色描绘出秦陇山川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这幅竖长的大幅作品,大山用雨点皴点染,不仅层次丰富,墨色凝重、浑厚,而且极富美感,整个画面气势逼人,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扑面而来的悬崖峭壁占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这就是高山仰望,人在其中抬头仰看,山就在头上。在如此雄伟壮阔的大自然面 第 6 页 前,人显得如此渺小。山底下,是一条小路,一队商旅缓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一种动态的音乐感觉。马队铃声渐渐进入了画面,山涧还有那潺潺溪水应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就是诗情画意!诗意在一动一静中慢慢显示
5、出来,仿佛听得见马队的声音从山麓那边慢慢传来,然后从眼前走过。3.为什么这么画:宣和画谱是这样记述他的:“风仪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落魄不拘世故”。如此狂放不羁的个性,也促成他在始学李成之后,感悟“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移居终南(秦岭主峰)、太华(华山),危坐终日,默与神遇,所以世人皆称范宽“善与山水传神”。所谓“师诸心”,也即唐代画家张躁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在追求一种个人身心与大自然融浑一体的理想境界。4.画的怎样: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
6、厚,势状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第 7 页 7.与北方的雄厚高大的山水画对比,南方的山水画更加的婉约细致。同样以这四方面去分析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它描绘的是富春江带秋天的景致。1.画了什么:开卷描绘坡岸水色,远山隐约,接着是连绵起伏,群峰争奇的山峦,再下是茫茫江水,天水一色,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山间丛林茂密,点缀村舍、茅亭,水中则有渔舟垂钓。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大片的空白,乃是长卷画的构成特色。2.怎么画的:笔墨上已显然取法董源、巨然,但更为简约利落。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随意而似天成。将近 20 厘米的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极富灵
7、气,洋溢着平淡天真的神韵。全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普染一层极淡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只有点苔、点叶时用上浓墨,但已足以醒目。3.为什么这么画:富春山居图元代画家黄公望作。分前后两段。原画主要是描写浙江富春江带的山水景色。所画富春江两岸峰峦树木,似初秋景色,几十个峰,一峰一状;几十棵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多端。茂林村舍,渔舟小桥,亭台 第 8 页 飞泉,令人目不暇接,丰富而自然。4.画的怎样:画法有董(源)、巨(然)的温笔披麻皴,也有干笔皴擦,用笔简练,使水墨发挥了极大作用。对以后水墨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8.我们刚刚分析完了中国的南北方山水画,这两张画有各自不同的
8、特征。由于我国南北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历史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不同 造成了我国南北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显著差异。以下表格分析总结中国南北方山水画的对比:总结 北方山水 以范宽溪山行旅图为例 南方山水 以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为例 构图 竖构图 横构图 皴法 雨点皴 披麻皴 山石造型 巍峨 平缓 笔墨 浓重浑厚 清丽淡雅 气势 雄伟高大 婉约细致 第 9 页【课堂作业】9.讲完了中国的山水画,再来讲讲西方的山水画,翻开书本 92 页,带着这三个问题看完西方的自然观这些资料。然后,回答这几个问题:1.十七世纪法国画家洛兰创作了什么?历史风景画或神话风景画 2.17 世纪的荷兰的纯粹风
9、景画盛行的源由是什么?市场的需要 3.19 世纪法国小村落巴比松聚集了很多写生创作的画家,形成了什么画派?巴比松画派【活动】10.分析洛兰的作品逃往埃及途中的休息风景局部,对比 15 世纪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结石风景画地位的转变,由人物的背景画变成了主体,为之后风景画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种奠定了基础。11.介绍巴比松画派:巴比松画派是 19 世纪 30-40年代出现于法国的一个风景画派。这群画家离开巴黎市区,聚集到巴黎附近枫丹白露森林里的巴比松村,他们厌倦了意大利式的古典风景画,主张直观自然、对景写生,怀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在这里共同作画,探索绘画的新倾向。12.分析巴比松画派当中柯罗的作品,他们大多
10、以 第 10 页 法国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被视为法国民族风景画派的开始,对法国现实主义美术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3.中西方山水画对比 中西方山水画 创作方式:对景写生 通过游历,搜集素材,结合感受进行创作的。透视法:焦点透视法 散点透视法 画面空间:真实的科学的空间,有限的画面表达有限的空间 脱离真实自然的约束,有限的画面表达无限的空间。造型:用色造型(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用点、线造型,随类赋彩 14.显示作品,从光源色这一块看,有一位南非的艺术家菲利普巴洛,着迷于捕捉光的游戏,在他的笔下,光仿佛是有生命的精灵,将风景的现实性凝聚于时间的某一点上。15.中西方山水画的对比主要在
11、于光的区别。中国山水画当中有没有表现光的作品?也有,老师找到 第 11 页 一幅北宋乔仲常的后赤壁赋图,从图中人物后面的影子中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家也尝试过用光对作品进行描绘,但是这样的作品很少。中国山水画用色主要是随类赋彩。16.前面讲了艺术中的自然,我们再来讲讲现实中的自然,如果,我们对现实山水不够满意,我们可以不可以自己造一个,造一些亭台楼阁,挖一块地,放上池水,假山,种上植物等等。可以,中国就有这样的景致,就是园林。【视频】17.观看苏州园林的观赏视频。看完视频后说说园林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品?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和花木等要素组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活动】18.图片欣赏苏州拙政园,苏州拙政
12、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19.通过文徵明的东园图画卷可见,该园之内松柏苍翠,修竹蔽天,花草芳馨,曲径通幽,小桥流水,汩汩不息,朱漆栏杆,曲折回环,亭台榭阁,历历在目,造型优雅的湖石点缀其间,毫无闹市中的喧嚣与杂沓,十分引人入胜,颇有一种清虚幽谧、第 12 页 豁然悠远的恬雅情境。20.对比中西方的园林。显示图片,英国的康斯泰布尔画的威文荷公园,指出中国的园林建筑通过亭台楼榭,树木假山等元素的引入,无不体现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西方国家则以追求辽阔和宏大的气势,真正的山坡与河流作为理想自然,引入体育项目等元素。21.现实当中,我们一般与自然是如何合影的?自拍吗?
13、看看这位波兰的艺术家茱莉亚是如何与自然合影的?他用了 PS 将笔下的二次元人物融入风景名胜当中,创造了一个创意的世界。22.一花一世界,这位艺术家笔下,远看是一束束争相怒放的繁华,近看是一道道美不胜收的城市风景。23.我们今天学了南北方山水画的对比、中西方山水画的对比、中西园林的对比。【视频】24.下面我们用较短的时间看看世界美景,播放视频资料。【结束语】我们身边的自然很美,艺术中的自然也很美。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尝试创作,你也 第 13 页 可以描绘出一个不一样的自然。七、课后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新意在于近期一些艺术家笔下创造出比较新奇的自然风景,比如在废弃的木桩上面切面作为画布进行创造。再比如利用 PS 技术将二次元人物与自然风景融合起来。这些比较新意的作品增强了整节课的趣味性,使得欣赏课不会那么枯燥。还有,这节课一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做到了“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的元素也比较齐,图片、文字、表格、音频资料,PPT版面的设计等等。我认为这节课最大的不足之处,是在最后没有设计对应的课堂作业,进行课后的一个综合评价。因为学生的练习被放在了整节课的开头和中间,放在开头也算是一个引入主题的作用吧,放在中间的看书和提问环节,算是学生回归书本,练习提炼能力,也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一种途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