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案例《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案例《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案例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 案例说明:本课面向的是高中学段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印象派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有个人独特的见解,运用“联觉”、“艺术通感”的形式,把音乐、文学中的审美体验,与美术鉴赏的方法进行联系、比较,从而激发学生多样化的审美感受,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印象派绘画的美学特征,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过程:在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第一课时,我的思路是把音乐作为解读印象派美术的一个切入点,诗歌做为另一种简单而生动的解读工具。在课堂上,首先以印象派绘画
2、中较通俗的表象特征“朦胧美”这一美学形式来进行课堂引入,选取了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共三十多幅,其中有一些是画作局部放大的,请同学们欣赏印象派的“朦胧美”。艺术中的朦胧美表现于对象外部形象的模糊概括;内容意蕴的模糊、多义、抽象、含蓄;表现于形式多用比兴、象征、隐喻,必须通过丰富的想像力进行猜测、想像和意会,才能把握其真实的含义和内在的美,从而获得某种审美享受。学生对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视觉上的感知后,我再让大家讨论并谈一谈对作品的感受,其实很少有学生能讲出自己的感受,更别提用美术鉴赏的专业语言来表述了,但是同学们已经通过这种密集式的“看图”,对印象派美术形成了视觉上的第一印象:粗放、笔触草率、色彩丰
3、富、幻境、光线等。然后,我播放了一首如梦似幻的交响乐,就是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德彪西是十九世纪后半叶古典学院派向现代艺术形式发展的重要代表作曲家,他的印象派音乐作品正如同一时代的印象派绘画那样,用鲜艳的色彩玩着光与影的游戏,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感受,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这首曲了是我精心选择的。我希望以这首曲子打通同学们的“色听联觉”。虽然我也不能从音乐专业的视角去理解这支音乐,但学生的兴趣显然高涨了起来,音乐中不规律的节拍和难以捉摸的和声糅合在一起,很有朦胧美的韵味,旋律中那些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又略带冷漠飘忽的感觉,整个作品既细腻又有作曲家强烈的的个人感受融入,学生有了更进一步的听觉感官体
4、验。这时我再抛出问题:“让我们来看看西方现代印象派绘画与你们刚才听到 2 的音乐哪一个更具震撼力?同学们在音乐的吸引和带动下,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能够用一些艺术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感官:如节奏感不够强、优雅、丰富多彩、朦胧、个性等等。这时,我发现本节课的课程目标还远远没有达到,学生们对于印象派的理解还是浅表的,对于更深一层的情感表达没有感悟。于是我拿出了课前准备的诗歌,考虑到高中学生的文学水平和知识范畴,我选择的两首诗都是中国的诗歌,一首诗是诗经里的蒹葭,另一首是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它们与印象派绘画的共同特点是作品表面上是写景,意境上朦胧唯美,但是实际上强调根据创作者个人的的观察和主观感受来表现
5、艺术形象,有创作者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这也是印象派绘画的一个重要风格。而且这两首诗的画面感都很强,有利于学生产生艺术通感,从而借鉴文学的鉴赏方法来理解,这也是本节课上我的教学策略的关键点。同学们对这两首耳熟能详的诗作有着相对娴熟的了解,我先请多位同学从文学角度阐述诗歌内容,后又让学生们根据诗歌内容想象出一幅画面,用语言把画面的感受说出来,蒹葭全诗描绘的是一幅像画一样朦胧凄清的景色。深秋的清晨,灰白的芦苇沾着晶莹的霜花,在秋风萧瑟里起伏摇曳,澄净碧蓝的河水蒸腾着雾气,雾霭迷蒙中,从飘飞的芦苇丛中若隐若现一个妙龄女子的身影,这些蒹葭、白露、伊人、秋水构成的朦胧淡雅的画面,就是一幅典型 的印象派画作
6、,很有印象派画家德加朦胧、灵动的风格特征。整首诗中,诗人德加 1978 年 舞台上的舞女 3 与伊人隔岸相对,水气氤氲里,诗人是看不清女子的身影,所以描绘出的景色与人物形象虚实相生,女子更加显得影影绰绰,美妙无比,成就了本诗独特的艺术美感价值。而雨巷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诗人给我们呈现一幅稀疏清冷的图像:寂静的小巷、灰色的墙、颓圮的篱墙,紫色的雨伞、彷徨的姑娘,绵绵的细雨让风景更加模糊不清,朦胧凄清。灰蒙蒙的色调与丁香的紫色产生强对比,虚实相生中表达出一种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整首诗就如莫奈笔下的一幅水气氤氲、美仑美奂的风景画作,以灵动的瞬间画面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价值。表达出诗
7、人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通过这样的诗歌引入,以“朦胧美”这一较通俗的美学概念打通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帮助学生学会欣赏美的一般规律,教学过程中通过文学鉴赏的视角理解体验作品内容,使学生在原有文学鉴赏的审美体验基础上,对美术作品有了自己的理解,这时再通过课本上的文字资料,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的历史时代背景、画家的生平,进一步领悟印象派绘画的美学特征,理解印象派绘画风格的内蕴。通过这样的跨学科学习来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分析:从美术学科的特点来看,美术鉴赏是一个无限再创造的过程,其实,所有的艺术学科都有 4 这一特点,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解读获得美感体验,进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形成对世界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的艺术素养不同,都可以通过已知的学科知识和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角,对作品进行不同于其他人的发现、认识、解释、评价,因此,而这种在鉴赏实践中学习和发展起来的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是极为有利和不可缺少的。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这一课的学习中,我通过不同艺术形式的引入激发学生多样化的审美感受,学生不仅对印象派绘画有了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更由此掌握了多种艺术学科的一般审美规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