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模板)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五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模板)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五篇.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五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 1 设计思想:前辈语文大师们说,课本无非是个例子,这是很有见地的。我们可以再往前迈一步:课本仅仅是个引子,是一些触点的集合,教师要把这个“小文本”通过你和学生的共同学习、研讨演变成“大文本”。说它是引子,是因为我们要据课本引出好多与课本有关的课内知识、一般能力的学习,也要引出好多与课本有关的课外知识、综合能力的学习。说它是一些触点的集合,是因为文本蕴藏着很多能触动读者思考的“元素”(点),这些“元素”涵盖了诸多角度、诸多层面,而且因人的认识水平、接收能力等的差异而不同。在语文教学中要贯彻这种“大文本”观。_反映了人性中“美”的一面,就可以引导学生由
2、此深入生活,去找寻人性中更多的“美”,也可以与我的叔叔于勒所反映的人性中的“丑”进行比较,也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现实生活所表露出来的人性中“丑”的一面加以讨论,在讨论中明辨是非,体验什么是值得称道的“人性美”。另外,让学生复述、概括、理清脉络,这是一条由具体到概括的逻辑训练线路,经常训练,有利于学生很快把握_的思路。课时安排:_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范读课文。要求有感情,符合人物特定的心理,根据情节的发展读出起伏,确实能感染学生。二、让学生就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人物言行谈一两点感受。三、找几个朗读水平高的同学生分段朗读。四、复述课文。五、概括_主要内容。六、理清_脉络。1.
3、启发学生找到两条记叙线索:明线写德拉,暗线写杰姆。2.让学生根据_情节,顺着两条线索往下捋,找出明暗线的交替变化和融合。参见“教材分析”部分的“_线索”。3.划分_的结构层次。参见“教材分析”部分的“_结构”。第二课时 一、归结_的主题。要求根据文本的内容,抓住主要情节,避免以偏概全,不要将_主题偏移到对资本主义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的关注,从而展开社会批判。正确的认识:歌颂了朴实而纯真、艰难辛酸却相濡以沫的爱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爱,学会去爱他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举例说明怎样尊重他人的爱,怎样向需要帮助的人献出自己的爱心,担负起自己的道德伦理责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找来英语原著,进
4、行跨学科学习。二、与 我的叔叔于勒 进行比较教学,了解人性的多样性。并从现实生活中分别举出一些人性中“美”和“丑”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自己分辩,从而明确是非,引导学生展现美好的人性。三、了解巧合和悬念的写法。这部分可由教师设疑、学生解疑的方式开展教学。参见“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特点”(“巧合无痕”、“引而待发”)。四、仿照_的写法,就你身边人们的某个闪光镜头,编写出小小说提纲。课下再写成一篇完整的_。教学设计方案 篇 2 一、抓步态感受高傲 1、感受文本:自由读,感受步态的高傲:鹅走来了,白鹅教学设计。自由读第 4 自然段:有没有感受到高傲的步态。学生交流:师:我听见了鸭、鹅 指名分别读评鸭
5、小姐鹅先生的朗读。师:写高傲的鹅为什么写鸭?(引出对比的写法。)出示词语,进行理解:急速局促不安从容大模大样 2、视频突破净角难点:有不明白的吗?(净角)谁知道?(课件出示)指名说感受。师:丰老用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来比喻鹅的步调,不仅形象地写出了鹅步调的从容,更显出了鹅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3、朗读体会对比写法:谁能通过朗读表现鹅步态的从容、大模大样,那股傲气?4、引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二、抓吃相体味高傲 1、默读感受: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这回请你默读第 5、6、7 自然段,为什么使我们发笑?你感受到他的高傲了吗?(划出重要的词句,把感受写在旁边,教案白鹅教学设计。)2、自由交流
6、:指名说。板书: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体现在哪儿呢?品读句子,说感受: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师:真是一丝不苟、循规蹈矩、不会变通啊!令人发笑。师:吃东西也是慢悠悠的,不怕耽误时间,并且很会摆架子。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师: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因为它太三眼一板,一丝不苟,高傲吧!)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师:喜欢鹅老爷这
7、个词吗?(太形象了,它的确像个老爷,吃饭必须有人侍候,摆老爷架子,因为它总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狗来偷吃,饭被狗吃净了,它昂首大叫,耍老爷脾气。)3、小结,引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MSN(中国)教学设计方案 篇 3 教学目标:1、识记“直直落落、养尊处优”等12 个词语。2、说出各个手指的优点和缺点;(重点)3、理解课文通过手指给我们的启示:在一个集体中,成员之间要“取长补短,团结一致。(难点)教学准备:ppt 课件、马季相声五官争功片段、和手有关的其他资料。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本单元课文给我们回答了一个问题:好学生是怎么“炼”出来的。学弈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两小儿辩日提示我们
8、对生活中的现象要勤于思考,匆匆警示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桃花心木教导我们要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从顶碗少年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持不懈不怕挫折的精神。相信手指一定能给我许多宝贵的思考。(二)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交流字词。2、默读课文,把握结构(总分总的结构)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三)重点部分阅读 1、读中间的几个自然段,在文中画出或在文中批注(自己概括)五根手指的优点和不足。(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3)中指:短处
9、: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2、独立填写表格。(见幻灯片)(四)、玩游戏,说道理 游戏设计: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其中五个分别演五根手指,展开五指争功的辩论,每组重点说自己的好处,批评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组当裁判组,最后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五)、拓展学习 1、试着找找文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2、搜集丰子恺的漫画,和同学们交流。3、挑战自己,创作五指争功的相声。教学设计方案 篇 4 一、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知
10、道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复述这个故事。能力目标 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二、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四、教学方法 循序式。五、教具使用 生字卡片,小黑板或投影片。六、教学时间 两课时。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西门豹”。板书课题:西门豹 2解题:“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3问:看了课题你想知
11、道些什么?(想知道西门豹是干什么的?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过渡语:那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二)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三)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认读生字,联系课文理解新词 1生字:认读课文后要求学会的生字、并说出每个字的音、形、义,组词、说话。2理解生字:战国、邺、荒芜、人烟稀少、巫婆、官绅、徒弟、提心吊胆、面如土色、开凿、灌溉。(四)再读课文:按照“调查情况惩办恶人兴修水利”的顺序给课文分
12、三段 第 19 自然段为第一段,第 1015 自然段为第二段,第16 自然段为第三段。(五)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言引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14 课,西门豹,板书课题。指名读第一段。思考:1 从课文哪句话可以看出西门豹到邺地就进行调查?(找老大爷问怎么回事)2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儿件事?(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的?新娘从哪来?漳河有没有发大水?)3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河伯娶媳妇是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巫婆和官绅是首恶分子。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使家里有女孩子的纷纷逃走。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干旱。这四个问
13、题的调查结果,成为西门豹治邺的可_事实依据。)4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理解句子含义。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上看,河伯确实很灵。因为河伯要娶媳妇后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但实质是,漳河没有发过水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官绅恰恰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还真灵啊”是反话,带有讽刺意味。“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即含蓄地总结了上面的调查结果,又引出了下文。暗示西门豹已想好了惩治首恶分子的好办法。)过渡语:西门豹会怎
14、样做呢?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二段。(二)自由读第二段 1前后讨论、读完这段后,你们知道了什么?(知道了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都扔到河里去了)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指名读有关段落)2出示投影或小黑板、理解句子含义 (1)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要“另外选一个漂亮的”,并不是西门豹真的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着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作借口。“麻烦”是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把巫婆投到河里去。)(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
15、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等了一会儿的样子。“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以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是表面上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投进漳河里去。)3那么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杀掉呢?(这是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和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过来。所以西门豹将计就计,也若有其事似的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就这样,西门豹用看河伯娶媳妇的办法使老百姓明白了
16、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惩治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从此“漳河也没有发大水”,说明给河伯娶媳妇与漳河发大水没有关系。用事实教育了那些被巫婆、官绅愚弄的老百姓,破除了迷信。)4这段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四层,请同学们给这段分层并说出层意。(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西门豹借口姑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西门豹故意面对漳河站着,迫使官绅们磕头求饶;老百姓终于明白巫婆、官绅的骗局。)(三)过渡语:西门豹破除迷信后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问:1西门豹又做了些什么?(兴修水利引水灌溉)2这一段哪些地方与开头照应?“每年的收成都很好”照应了开头“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这种照应方法
17、使前后意思相反,进一步说明西门豹治邺有功。)3再找一找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开头巫婆、官绅们的态度是“急忙迎接”,后来“提心吊胆,气不敢出”这是前后对照的句子。)4说说这些坏蛋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开头他们以为西门豹真的是来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后来发现西门豹是将计就计,严惩他们,所以态度变化极大。)(四)总结全文 1指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全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3通过全文的理解,你认为西门豹是怎样的人?(善于调查,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八、板书设计 14 西门豹 调查了解 破除迷信 有勇有谋 惩办恶人 敢作敢为 兴修水利 与民作主 为民除害 【设计意图】以
18、事件为线索,抓住课文中故事发生、发展、变化、结局的过程,起到掌握事情来龙去脉和详细经过的作用。教学设计方案 篇 5 【教学要求】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3、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4、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商量。5、学写毛笔字。【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唤起学生对歌曲的记忆。2、出示歌词,请学生自己小声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3、交流朗读,注意读准字音。4、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词语?学生质疑、讨论。(1)重点理解“荡漾”一词。字典中
19、对“荡漾”一词的解释是: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歌词中的“荡漾”应该怎样理解?(2)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故乡,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从诗中找一找,“我”难忘什么?补充想象,还有什么难忘的?(3)再读读诗歌,“我”是在哪儿抒发自己的情感?仅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吗?(4)想象着歌词描绘的境界,想象着风雪中驻守者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读诗。5、再次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6、学生试着吟唱歌曲。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钢笔字 1、出示:区、臣、医。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字形,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3、仔细看字帖,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1)笔顺。(2)外框的形状要写得上窄下宽,底边要平稳。(3)出示
20、“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5、学生临帖,在田字格内书写,教师巡回指导。6、反馈。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其余同学注意观察、评析。展示写得好的同学作业,进行评析、表扬。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性练习。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成语。(1)出示八个成语。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读准成语的音,不懂的成语做个记号。(2)交流朗读成语,纠正读错的字音。(3)交流对八条成语的理解:或根据已学的课文、了解的人物来理解,如“才思敏捷、后生可畏”可联系前面学习的课文少年王勃;或根据著名人物的故事来加深印象,如理解“力透纸背”时可举怀素写字的例子;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
21、生活体验来造造句子,学会运用;或让学生根据平日里的课外阅读说说自己的感悟,如“风华正茂、出类拔萃”(4)再次朗读,加深印象。(5)练习背诵,同桌互相提醒。(6)集体背诵。(7)指名背。2、读背时间 (1)世上最宝贵的是什么?同学们一定会说是时间。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时间这首小诗。(2)请学生借助字典或小组合作,读通诗歌,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3)学生质疑,讨论交流。(4)提问:“小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勤劳的人从“小河”里捞起的是无穷的宝藏,而懒惰的人只能捞起后悔和失望?(5)同学们,你们想做什么样的人?(6)鼓励学生说说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或诗歌。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
22、四题:口语交际学会商量 1、谈话引入(谈话要点):(1)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与别人意见不一样的时候,也有可能会遇到做事拿不定主意的情况。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呢?(2)学会和别人商量,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可行的方法。(3)怎样和别人商量,大有学问!2、请学生仔细看图,自己弄懂图意,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3、学生交流图意,引导展开想象。4、讨论:遇到图中的情况,准备怎样和别人商量?在商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5、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指导:(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3)
2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6、四人一小组练习与别人商量,选择一幅图准备表演。7、以每幅图为例,让几组学生表演在遇到某种情况时,是怎样通过商量来解决问题的。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扮演某个角色,既可示范,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每组同学表演完毕后,请观众畅所欲言,发表意见。8、联系生活,说说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还遇到哪些与课本中相似的情况,遇到哪些难题,我们可以怎样商量,老师创设几个情境,让学生讨论。再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话题进行表演练习。9、教师总结: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让人为难的事。遇到难事多体谅,多商量,这样才能处理好难题,我们的关系才会变得更融洽。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欣赏书中的优秀书法作品,请学生发表感想。2、出示“戈、心”两字,揭示今天学写毛笔字的主要内容。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二字,尤其注意红笔标注的笔画“斜钩、卧钩”。4、指导学生按图提示的运笔走势书空。5、教师示范,并出示字帖上带有这两种笔画的汉字,进一步欣赏感受。6、学生在大字本上书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