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文体分析.pdf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文体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文体分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文体分析 谭珠珠【摘 要】认知文体学是从认知角度进行文体研究的新学科,对文体的本质和运作机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从认知科学的视角来分析文体,能为读者解释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方便读者感知与体验的认知过程,有深远的理论创新意义.将认知科学的三大理论应用分析具体语料,能够充分展示文体的心理构建和认知意义.【期刊名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8)006【总页数】3 页(P135-137)【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象似性;范畴化【作 者】谭珠珠【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国际学院,湖南常德 415200【正文语种】中 文【中图分类】H319
2、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认知科学得到迅猛发展。文体学作为语言学与文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也出现了明显的“认知转向”。传统文体学研究自下而上的、正式的语言形式,关注基于社会差异、文化差异和性别差异的语言输入和分解。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认知语言学,核心是用认知工具分析、解释传统的语言学范式与逻辑。认知科学发展的初期是机械的、枯燥的,不适用于灵活多变的文学或文体。因此一部分语言学家认为,用认知工具来分析文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削弱了文体分析的魅力,淡化了文化、语境和交际对意义的解析。但文体学的“认知转向”并没有限制文体学的发展,相反,对语言学和文学而言都是一项极具意义的创新。除了传统描述性的文体分析,
3、认知文体学能帮助读者用认知科学的理论框架解释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总结创新认知结构,方便读者感知与体验的认知过程,使语言使用变得更为自由。认知文体的理解需要借助许多认知工具,如范畴化与原型范畴、意象图式、概念整合、认知隐喻、象似性、认知语法、图形与背景等。读者理解意义的过程,即是图式、模块的认知加工过程。读者理解基本概念,通过整合、隐喻等机制,构成抽象范畴,最终形成自有的语言理解。这就是概念结构的形成过程,也是我们理解意义的基础。这样的认知分组的心理过程是自动的。就像传统文体学分析不需要从词素、语义、语篇、语用层面等所有层次展开一样,认知文体分析也不需要运用所有的认知工具。本文利用意象图式、
4、象似性和范畴化三个工具,对具体语料进行实例分析,力求展示文体理解的心理构建和认知意义。意象图式来自互动性体验。人们把重复出现的感觉经验和信息输入重组为常规性的认知结构,概括形成抽象的框架模块。意象图式便可以理解为用模块来重现我们每天的交流与体验。如何识别、分组、理解语料中暗含的意象图式对于理解语言事实有重要意义。Lakoff 论述了七类意象图式:容器(container)、始源-路径-目标(source-path-goal)、连接(collection)、部分-整体(part-whole)、中心-边缘(center-periphery)、上下(up-down)、前后(forth-back),并
5、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了形式空间化假设1。下面以庞德(Ezra Pound)的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为例,通过识别、分解意象图式,尝试从认知文体角度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诗歌中暗含的意象图式是什么?(2)意象图式的隐喻投射过程是什么?(3)基于以上,谁是花瓣?庞德是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由其发起的意象派诗提倡使用日常说话来显示意象的准确趋势。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中强调情感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达到一种意象内部或意象之间冲突下的交融,呈现出了诗歌的张力。The apparition of these
6、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人面幻影人群中,花瓣带雨青枝头。)诗歌中暗含的意象图式是“中心-边缘”。中心是被凸显的,鲜亮的花瓣“Petals”,所有灰暗的、负面的、平庸的都散落在边缘,沉寂在地铁车站里(In the metro)或人群里(In the crowd)。由此得出,庞德选择简单意象,采用“叠加”的方式,突出花瓣点点盛开在潮湿、阴暗的枝桠上;面孔凸显在昏暗、嘈杂的地铁人群中。faces(Center)/crowd(Periphery)Petals(Center)/bough(Periphery)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从认知
7、隐喻角度进行分析。潮湿的树枝与明亮的花瓣,昏暗的地铁与各式各样的面孔,两个始源概念域,明确转移到 Dark-Bright 这一生成概念域,最后投射成目标概念域,传递给读者一种介乎于明暗之间、稍纵即逝的美。下面具体用图示来展示隐喻的始源概念域和生成概念域以及意象图式的隐喻投射过程(图 1)。此外,意象图式通过隐喻等机制的扩展和转换,就可形成更多的范畴和概念。隐喻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运动,隐含着隐喻必须涉及的两种事物,一个作为出发点,一个作为目的地2。“IN”表达抽象概念时,喻为“处于状态/情景/心境等之中”(in danger/confusion/solitude/amazement/a mes
8、s 等)。“Good is up;Bad is down”是我们已知的隐喻结构。庞德以“中心-边缘”这一意象图式;“IN-OUT”这一隐喻结构,将表示空间域的“IN”隐喻性的运用,投射到新的目标域“out is good”,得到新的隐喻结构“Good is out;Bad is in”。Wet,black bough/crowd(IN)(BAD)Petals/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OUT)(GOOD)最后,谁是花瓣这一问题就不难回答。不管是地域的“OUT”,还是心理的“OUT”,人们走出地铁,看到更清晰的面孔,更明亮的花瓣。庞德追求人群中的明亮面孔,树枝上的鲜艳花
9、瓣。美是善于发现,是随性追逐。象似性是针对语言符号、语言形式进行研究的,在两个甚至更多的参照物中对比形成。王寅在认知语言学一书中给出了明确定义:“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在语音、语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象似性原则主要有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句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或距离象似性等”3。文体理解的“认知转向”要求读者对语言形式和所指意义之间的对应性、规律性和理据性进行充分总结和归纳。进而对应客观世界,总结认知方式,最终在最大程度上理解并传递语言。下面笔者以林语堂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吾国与吾民中部分篇章为例,分析其语言形式与所指意义之间的象似性,并力求解释其运用和违反象似性原则实现的特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知 语言学 视角 文体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