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德伯林特的环境美学建构的论文.pdf
《阿诺德伯林特的环境美学建构的论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诺德伯林特的环境美学建构的论文.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阿诺德伯林特的环境美学建构的论文 阿诺德伯林特的环境美学建构的论文 20 世纪 60 年代,环境美学研究在美国开始兴起,并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其中,景观评估和环境感知是两个研究重点。阿诺德。伯林特(ArnoldBerfeant)是该领域较有影响的人物。伯林特是美国长岛大学哲学教授,曾担任国际美学协会的主席。他的美学著作主要有四部:审美体验的现象学(1970)、艺术与结合(1990)、环境美学(1992)、生活在景观之中:走向一种环境的美学(1997);另有编著两部,即环境与艺术(2002)和自然环境的美学(2003)。伯林特的环境美学研究力图建构一种不同于传统美学的关于环境的体验和感知模式以
2、及相应的体系,其主要思想集中反映在环境美学和生活在景观之中:走向一种环境的美学两部著作中。一、建立-种“结合的”美学 什么是环境呢?说到“环境”(environ-mrnt)词,人们往往联想起人类周围的环绕物,把它当作与人相对立的物质性的存在,因而伯林特认为,“环境”这个词不是一个很好的表达。他所说的“环境并不含有与人相分离的意义,而是包括人在内的一种总体性的概念,在这种有机的、整体的意义上,它与生态概念相似。伯林特谈到环境的时候,也不仅仅指自然环境,因为大多数人的生活是远离自然环境的,但却无时无处不被包含在环境之中。他所理解的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包含人和场所(place)的统一体。伯林特
3、之所以不用“生态”这个词,是因为在他看来,生态概念虽然无所不包,但仍然把人类环境这个综合物给客体化了;它虽然是一种整体,但将被用来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此外还有“宇宙”(universe)等一些可以表达这种含义的词汇,伯林特都作了比较,但最后仍然选用环境来表述这种整体性的思想。因为环境美学这个学科不仅要注重理论的发展,更多地涉及到应用和对许多具体问题的分析,采用环境一词,在他看来,可以使研究落到实处,从而使环境美学的理论走向深入。伯林特关于环境美学的建构,在基本的思维方法上,和传统美学尤其是以康德为代表的美学思潮相比,具有“结合”(engage?ment)的总体特征。西方传统的美学研究是在主体
4、和客体分离、人和自然分离以及审美和实践分离的基础上进行的。伯林特认为,环境美学的研究要克服这种疏离式的传统美学研究,建立一种以“结合”为特征的新的美学模式,即实现人与自然的结合、主体与客体的结合、审美与实践的结合。他指出,首先,把人类和自然分开来在哲学上的论据并不充分,并且不可避免地会在实践上导致毁灭性的后果。关于人与自然的结合,伯林特主要谈到了西方一些哲学家的思考,如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斯宾诺莎、谢林、爱默生等等。他认为这些哲学家在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时候都主张人与自然的结合。19 世纪和 20 世纪产生的一些哲学运动,如实证主义、进化论、自然主义和实用主义等,也都体现出了一种相似的观点。在当今
5、社会,重新把人与自然结合起来的努力正变得越来越有影响,人类中心主义受到质疑,人们提倡保护环境和生态,让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其次,在主客体的关系上,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受到谴责。伯林特认为,自我和外部世界是具有连续性的,要把人类和他们的自然文化环境联合起来。环境的连续性使我们认识到,我们是环境的一部分,环境是属人的环境,是一种生活的景观。伯林特致力于发展连续性的主题,从身体到建筑、到教育过程、到社会,因为它是各种讨论的基础。从大的方面来说,对连续性的讨论基于一种唤醒的体验的感觉,基于一种通过其生动性和力量打动我们的情境,它会引导我们扩充我们的体验,抵达作为我们家园的世界。连续性并不意味着否定区别和差
6、异,伯林特说到连续性的时候更多是在本体论的意义上,而非认识论的意义上。伯林特认为,连续性又有模式、形式和程度的不同,有社会的连续性、物理和空间的连续性以及时间的连续性。第三,关于审美和实践的关系,在美学史上有两种相反的观点,其中一派可以康德为代表,另一派可以杜威为代表。康德主张审美和实践的分离。康德认为,与涉及欲望的道德感不同的是,审美能力与实践活动无关,审美活动是不涉及利害的。康德之后有不少哲学家遵循康德的分析模式,主张审美是不涉及对象的实际功用并能普遍产生愉快的,赞同审美欣赏的模式是一种无利害性的同情式的关注和凝视。这种思考脱离了日常经验,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审美经验又应该把这种实践意义考虑
7、进来。这种困境清楚地表明了审美经验的疏离性模式是不充分的。实践性的关注必定要影响到审美价值。所以,康德在审美判断和实践理性之间作出的划分,不适宜作环境美学的理论基础。而在杜威看来,审美具有实践上的意义,而且是从生物体与他的环境相互影响的最基本模式中生发出来的。杜威反对美学研究以“艺术”为中心,主张审美、艺术和日常经验结合起来,恢复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的连续性。杜威所主张的美学研究和日常生活的结合,直接成为环境美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当代的许多美学家从杜威的思维方法出发,把研究集中在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景观,是对以往美学家的一个纠正。与康德宣称审美经验是一种脱离实践活动并且无涉实际利害关系的特殊的经验相反
8、,环境美学研究的兴起说明,美学的研究应介入日常生活,为现实生活服务。二、美学走向生活 美学范围的不断扩大,必然要突破以艺术为中心的传统美学研究领域。环境与艺术相比,作为审美对象有一些显著的特征。首先,环境的背后蕴含着千百年来生态演进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变化的历史,它是人与自然共同的作品,经过了千百年来的改造,深深打上了人的实践的印记,成为“人化的自然”。环境不像艺术品那样有确切的作者,环境的形成很少是单个人的作品,而更多地是集体和自然共同创造的结晶。第二,环境具有不确定的形式。环境是不断生成的,流动不拘,时刻都在变化,不是僵死不动的。它是一个活的事物,在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的规律共同影响下发生变化。
9、第三,环境需要我们投入全部的感知。传统的看法认为,视觉和听觉感官对审美更重要,是审美感官。对艺术品的感知主要是通过一种或两种感官进行的。而环境美学认为,对环境的感知涉及人的全部感官,是人的所有的感觉共同参与形成的。伯林特在书中多处引用梅洛?庞蒂的思想。梅洛?庞蒂的感知现象学主张所有感官的合作,包括触觉,因为我们不是通过相分离的渠道进行感知活动。环境感知的现象学必须是更具包容性的。第四,环境拥有与艺术不同的审美标准。伯林特认为,不能简单地用艺术的欣赏标准去套用自然。如对艺术有独特性的要求,但对自然来说就不适用,我们可以一次又一次的欣赏日出和日落,都会感受到它的美。自然的重复性,它的细节、无尽的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阿诺德 伯林特 环境 美学 建构 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