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江区教育评价改革考核自评报告(图文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迎江区教育评价改革考核自评报告(图文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迎江区教育评价改革考核自评报告(图文版).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迎江区 2014 年度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工作考核自评报告 根据市教育体育局 关于上报安庆市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工作考核材料的紧急通知文件精神,我局严格对照其中的指标任务,精心组织,认真开展了自评工作。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迎江区一直本着“先行先试先获利”的时代敏锐感,坚定不移地站在教育改革创新的浪尖潮头,将探索实践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坚持将教育评价改革与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和教育管理改革协同推进,并将其逐步融入教育教学督导、特色学校创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等工作中。2014 年初,在我市教育质
2、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启动之际,作为安庆主城区的迎江区更是在市教育局的总体部署下,抢抓机遇,注重顶层设计,强化制度创新,重视活动引领,真正让管理、教研、教学架构到科学的评价信息上来,推动了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行为的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教育综合评价改革实验路径,为迅速启动和深入实施全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先行基础。2014 年,我区在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中的典型做法在重庆举办的全国“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专题研讨会”上代表安徽进行了发言交流,先后得到省教育厅金燕副厅长、魏晓明市长的高度评价。二、主要做法(一)区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营造了教育评价改革先行氛围
3、 一是成立组织机构,适时领导改革。迎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质量综合改革工作,将其列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早在实验区工作启动之际,就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教育、宣传、人社、财政、编办、发改等部门为成员的迎江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同时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专项列为 2014 年度政府涉及教育发展的四项重点工作之一,明确时间表任务图,多次就该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跟踪了解,梳理汇总,并将其纳入区直部门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体系。二是制定政策方案,强劲推动改革。为了使教育重大改革活动顺利实施,区委政府总是以政府的名义出台相关政策方案,从区级层面强势推动工作落实。
4、在评价改革中制定了迎江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方案,迎江区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的推进方案,同时推出迎江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迎江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五年规划两个重要文件,前者设立农村教师任教津贴每月每人 200500 元;设立教师奖励专项资金每年 50 万元;职称向改革者倾斜;后者规定,今后五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 200 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改革,同时率先启动教师“人手一机”工程。这些都为评价改革工作在不同层面指明了行动方向,提供了方便。三是安排专项资金,有力保障改革。在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在推进各项改革的过程中,区政府总是及时安排资金予以保障。201
5、4 年开始,区政府将每年拿出 200 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学校改革运转经费补助。同时,在今后三年内,政府每年还拿出 30 万元,专门用于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工作(含实验操作经费、实验研究经费和培训经费),为评价改革的推进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二)主管部门行动有力,引导得当,激发了教育评价改革活力 一是成立了较系统的专兼技术团队。以区教育局名义建立了“一组、一室、一队”改革实验机构,制定了迎江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方案,确立了市、区两级实验样本校。“一组”即由教育局局长任组长的综评实验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一室”即以区教研室为业务主体、各校校长、学校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的区综评实验办
6、公室;“一队”即聘请高校教授组成的专家指导团队。一年来,这支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化评价队伍,先后五次“走出去”取经:7 月 20 日到 25 日赴上海参加测评项目高级研修;11月4 日至7日到浙江杭州参加了“2014中国名师名校长论坛”,11 月 23 至 24 日到山城重庆参加了在重庆市沙坪坝区育英小学召开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暨中英学校自评文化和能力建设项目研讨会,并在会上代表安徽进行了发言交流;12 月 1 日至 5 日随市教育局赴京参加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评价方法与技术培训班;12月 6 日到芜湖观摩安师大附小校本课程开设情况,同时还参加了由市实验办组织的 4次市内业务培训;在
7、安庆师范学院专家指导下制定了迎江区关于实施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及督导评估工作的实施办法,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与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有机结合。二是构建了科学性的综合评价体系。一是以“三环五步”课堂模式的深入实施为依托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通过观课议课、师生座谈、现场抽测等方式,从教学管理、课程管理、教研管理、校本研修、评价管理等方面进行教学评估。二是先后组织开展了对绿地实验学校、罗塘初中、长风中心学校和华一小的教学视导,以此掌握学校学科教学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科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三是改变了传统检测方式,在期末测试中用学生自己命题、画画、小制作、即兴演讲等
8、多元方式取代传统试卷,对中小学学科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分析和评价。四是以学校年度办学成效“2+X”评估、规范办学等为契机,依托迎江教育督导网、心理健康网络评价平台等载体进行数据式问卷调查,对学校教学重视程度、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方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课业负担情况等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评价。五是积极配合市实验办完成首轮正式测试工作和其他实验任务。三是明确了专业性的协同改革目标。我区还以评价改革为主线,借势推动教育治理改革、课程改革、课堂改革、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引发了一连串连锁效应。在教育治理改革上,对延续 7 年之久的学校办学“2+X”评估模式进行持续微改,将乡街代表、
9、督学队伍、行风监督员和教育管理专家一并纳入现场评估小组,以网络平台形式实行现场展示打分,实现了评价主体更多元,评价赋分更科学以及评价材料更节俭。在课程改革上,在全市率先尝试打破行政班,开设“走班式自选”校本课程,力求全区实现“校校有课程、班班有课程、人人有课程”。目前我区华一小、华三小、华二小、健小等校均进行了很好的试点尝试,安庆日报以快乐星期二:从校园到乐园 为题对华一小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报道。在课堂改革上,我区不断打响自 2012 年 9 月开始推行的“三环五步”这一“课改新招牌”,举办了基于电子白板技术环境的“三环五步”模式课堂教学比赛,学生唱主角的课堂原生态成为新常态,我区申报的“三
10、环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研究也先后被省教育厅和国教部予以立项。在教师人事管理改革上,尝试“三制结合(教师全员聘用制、骨干教师走教制、岗位职称局管制)的“无校籍管理”改革,积极申报了全国“无校籍管理”改革示范区。四是加大了新亮点的现场推介力度。我区依托 2014 年首次实行的“正负清单督查法”(即将开学工作检查中发现的亮点和问题分别列以“正负清单”,对正面清单中有特色、有成效的学校工作以召开现场会加以推广,对负面清单中列举的问题督促学校加以整改,并加强督查,跟踪问效),对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中亮点比较突出的学校进行 3 次现场会式推介。2014 年我区分别在绿地实验学校、华中路第一小学和
11、健康路小学召开了教育评价改革、校本课程和“轻负高效课堂建设”现场会,不断放大教育改革的示范辐射效应。尤其是在绿地实验学校举办的评价改革现场 会,不仅区属各中小学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近百人参加活动外,还特邀了市实验办的专家到校观摩指导,现场或书面交流了每一所学校的评价改革经验做法,就更好更科学地推进评价改革提出了专业性的指导意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五是形成了多层次的的改革舆论氛围。以迎江教育网为主体,通过微博、微信、QQ 群、手机平台等多种新媒方式,面向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类媒体,积极宣传我区在教育评价改革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多篇稿件被光明网、安徽教育网、中安教育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迎江区 教育 评价 改革 考核 报告 图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