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下语文第5单元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版六下语文第5单元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下语文第5单元教案.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14、文言文两则 教学目标:1、会写“援、射”等 6 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4、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学习两小儿辩日时,了解两个小孩的观点以及他们的依据。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学习两小儿辩日时,了解两个小孩的观点以及他们的依据。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学弈 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译讲并背诵课文。2、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并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
2、习文言文两则中的第一篇学弈,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呢,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新老师,他能帮我们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拿出录音机)。请大家手捧课本,身子坐端正,认真听录音,两分钟后,我们比一比谁也能成为小老师,生认真听录音。自学指导 要求: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还要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师:大家真了不起,这么难读的文言文都读得这么棒,那老师还要考一考你们,看看能不能完成下面的自学指导。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理解重点字词 师:请同学们逐字逐句地看书,利用工具书或者结合课下注释练习译讲。遇到不会的地方用标出,可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
3、,5 分钟后比谁译讲得好!1、生开始自学,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2、同桌讨论刚才不理解的地方。3、指名说不理解的地方(同桌都解决不了的疑难)指名解疑(如果都回答不出来,由老师解疑原因并板书答案)师:给大家 2 分钟的时间巩固刚才学的知识,两分钟后来迎接老师的检测。2 题解:弈:围棋,下围棋。学奕:学下围棋。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即使在听,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拿弓箭去射它。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即使两个
4、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第一个人。4、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设问句)(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难道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5、提出自己尚不理解的词、句质疑或帮助别人解答不理解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课文中几个“之”的理解问题。原则上让学生自己对照注释来理解,不宜超前讲古汉语知识。如:“惟弈秋之为听”是宾语前置句,“之”是代词,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背诵课文:自学指导 要求:背诵课文,8 分钟后比谁能正确流利的背诵 五、当堂检测:1、默写课文 2、用自己的话给同桌或者朋友讲一讲这个故事。板书设计:学弈
5、一人 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一人 三心二意 一无所获 态度决定成败 第二课时:两小儿辩日 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译讲并背诵课文。2、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并能从课文中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他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板书课 3 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辩论,争论。)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 师:在学习课
6、文之前呢,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新老师,他能帮我们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自学指导 要求: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还要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师:大家真了不起,这么难读的文言文都读得这么棒,那老师还要考一考你们,看看能不能完成下面的自学指导。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翻译课文 师:请同学们逐字逐句地看书,利用工具书或者结合课下注释练习译讲。遇到不会的地方用标出,可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5 分钟后比谁译讲得好!1、生开始自学,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2、同桌讨论刚才不理解的地方。3、指名说不理解的地方(同桌都解决不了的疑难)指名解疑(如果都回答不出来,由老师解疑原因并板书答案)师:给大家 2 分钟
7、的时间巩固刚才学的知识,两分钟后来迎接老师的检测。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3、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4、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
8、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5、孔子不能决也。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6、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背诵课文:自学指导 要求:背诵课文,8 分钟后比谁能正确流利的背诵 五、当堂检测:1、联系课文,说说句子的意思:4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2、默写课文 六、作业:用自己的话给同桌或者朋友讲一讲这个故事。板书设计:两小儿辩日 寓意:1、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
9、结论的。2、再大的学问家,也有不懂的事情。写作特点: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2、善于运用比喻。教学反思: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1、会写“诞、澡”等 11 个字,会写“真理、定理”等 28 个词语。2、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并说说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发。3、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了解每个事例都按照“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的顺序来介绍。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4、拓展阅读文段,说说自己在千年圆梦在今朝体会到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了
10、解每个事例都按照“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的顺序来介绍。教学难点: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会写“澡、械”等 5 个生字。3、正确读记并理解“机械、领域”等词语。教学过程:5 一、板题示标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目
11、标)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读课文,扫除生字 过渡语:目标明确了,现在我们来比赛读课文,自学指导 要求:字音准确,句子读流利,声音洪亮,不掉字,不加字。听的同学认真听,有错及时举手纠正,还要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1、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易错字。j xi y 机 械 地 域 2、齐读易错字。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比正确理解词语 过渡语:这篇课文大家读得流利了,相信词语也难不倒大家。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可查工具书或请教同学,如果还有不理解的词语,(3 分钟后我们来交流)。1、生画出词语,师巡视。2、同桌交流。3、全班交流。如果学
12、生都会,教师出示下列词语进行检测:学说、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敏锐、自转、无独有偶、百思不得其解、见微知著、锲而不舍。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比正确划分课文层次。自学指导:现在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4 分钟后比谁分段得当,段意概括精炼准确。)1、学生分段,教师巡视帮助困难生。2、全班交流。第一段:(1):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段:(2-6):用了三个具体的事例,来表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第三段:(7-8):总结自己的观点,并说明了发现真理的几个条件。六、当堂检测 过渡语:大家可真认真,下面我们来进行写字比赛,看看谁能赢得最后胜利。请同学们先给课后生字组
13、词,再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3 分钟后开始提写生字。1、生自由练写。6 2、提写生字,后进生上台板演(2 人,要求:握笔正确,字体工整,坐姿端正,把字写大些。)3、让学生上台纠错。七、课后作业:抄写生字(3+3+2)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3、知道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本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 20 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请看本节课的目标(学生齐读)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指导(一
14、)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什么?用“-”在文中画出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你还能补充哪些事例?请你具体说一说。(6 分钟后,我们来比谁说得好,找得准。)1、学生认真默读。2、指名回答问题,如回答不完整,请别人补充。预设答案: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得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第二个事例是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第三个事
15、例是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学生可能会谈到曾经学过的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补充: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过渡语:同学们真的太聪明了!说得太好了!老师还有问题要考考大家,请看 7 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自由读下面的句子,(4 分钟后回答括号里的问题,比谁说得好。)课件出示(1)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联系全文想一想,这里的“?”“!”各指
16、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述有什么好处?)(2)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和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1、生自读,师巡视。2、指名回答,如回答不完整,请别人补充。预设答案:(1)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地追求。“!”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见微知著:看到一点苗头就能找到事情的发展趋势 或事情的实质。这句话与文章开头首尾呼应,突出主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四、第二次先学后教:小练笔。作者运用三个具体事实说明了“真理
17、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我们也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一次小练笔,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团结就是力量”(5 分钟完成)1、学生练笔,教师巡视。2、全班交流。五、当堂检测:1、把你的小练笔整理成短文。2、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板书设计: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不断探索 独立思考 锲而不舍 教学反思:8 16、表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1、会写“脆、拦”等 8 个字,正确读写“洪亮、盲人”等12 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能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印证
18、自己的观点。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能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结尾。教学重难点: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会写“脆、拦”等 8 个字,正确读写“洪亮、盲人”等12 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联系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自学字词 1、激趣导入,读题设问。(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大自然中的什么声音?请描述一下。学生发言交流。教师播放一组自然界中生物发出的声音。(如牛、百灵鸟、鸭子、鹦鹉等动物的叫声)(2)讨论:除了这些有生命的生物外,有
19、没有能发出声音的无生命的东西?(如雷、海浪、风等)(3)(出示旧式机械手表)这块手表能够发出声音,里面有生物吗?(4)板书课题。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扫除生字(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字典或询问同学。(2)交流自己读懂了些什么,还有哪些疑问。(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课件出示:默读全文,联系课题,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填一填。课 文 先 写 _,然 后 写_,最后写_。提示阅读方法:边读边思考,适当圈点勾画。9 2、汇报交流。(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小时候的“我”认
20、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说法。(2)学生口头“填一填”。课件出示:课文先写“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一定有一个小生物,然后写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小蝎子的尾巴,最后写“我”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个小蝎子。四、当堂检测 1、给多音字组词。看 kn_ kn_ 恶_ w_ 秘 m_ b _ 转 zhun_ zhun_ 蒙 mng _ mng_ 2、填空题 按要求写词语。近义词:立即_ 呈现_ 增加_ 拒绝_ 反义词:清脆_ 美丽_ 自动_ 3、填空题
21、读课文表里的生物,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美妙_ _悦耳 异常_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正确读写“洪亮、盲人”等12 个词语。2、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3、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能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结尾。教学过程:一、合作学习,深入交流 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理解课文(1)“表里的生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文中有很多处心理描写,用横线画出来。(3)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说说理由。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3、师生交流自学情况。(1)首先请同学们来谈谈第一个问题。1 0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22、课件出示:“表里的生物”的特别之处: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3)读一读你画出的心理描写的句子并谈谈体会。预设:父亲说“不许动”,表里边会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引导体会:这段话对“我”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文章中还有多处这样的文字,将心理描写夹杂在叙事之中。
23、课件出示: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联系上下文,边读边体会,作者就像在与人倾心交谈,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我”的内心世界,感受到童年的天真无邪。指导学生在体会的基础上读好句子,读出儿童的好奇和天真。(4)读了上面的几个句子,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孩子?(5)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补充:“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的句子来印证刚才表述的观点。课件出示: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24、。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为什么呢?”我又问。引导:从第 1 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因没有满足好奇心,“我”感到很痛苦)从第 2 句话中你能体会到“我”的什么特点?(“我”善于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对父亲的怀表进行仔细观察)从第 3 个片段中可以体会到“我”是个勤于思考、喜欢探索的孩子。第二次先学后教:回顾拓展,深入理解 1、研读对话,角色朗读。1 1 (1)导语:同学们,文中的对话也很精彩,我们来读一读吧!学生自由朗读对
25、话。(2)小组合作,分角色读。课件出示: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一天,我对父亲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只许听,不许动。”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小孩儿不许动表。”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为什么呢?”我又问。“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六下 语文 单元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