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学与美育》课程三位一体主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最新教育文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美学与美育》课程三位一体主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最新教育文档.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校美学与美育课程“三位一体”主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最新教育文档 高校美学与美育课程“三位一体”主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美学与美育是高校开设的适合于多学科多专业的一门选修或必修课程,有的作为通识教育选修课,有的作为素质教育拓展课程,有的作为大学美育必修课程,有的作为哲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的专业课程。尤其是国务院办公厅2015 年颁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 号】)以来,各高校对美育更加重视,如何更好地通过美学与美育课程教学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已是迫在眉睫之事,也是业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对美学与美育课程教学的研究涉及诸多问题,如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2、教材建设等。笔者认为在这些问题中,要着力解决的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难题。为此,笔者提出了如何构建美学与美育课程“三位一体”主体化教学体系的论题,以更好促进教学美育发展。一、课堂教学审美化 课程教学审美化,就是以课堂为教学平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审美化教学,以实现审美交流。所谓审美化教学,就是指“将所有的教学因素(诸如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环境等)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成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活动,使整个教学成为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高度和谐统一、静态和动态和谐统一的整体,从而大幅度提高教 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使师生都充分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教学思想、理论和
3、操作模式。”1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一、审美化教学主要由四个教学要素构成,即教学目标的审美化、教学内容的审美化、教学方法的审美化和教学评价的审美化;二、审美化教学重在过程的“转化”,从“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到“美的创造”,凸显教学过程审美化的动态性和层递性;三、审美化教学主要内容表现在“内在逻辑美”(即内部知识结构系统美)与“外在形式美”(即感性化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材料和教学环境)的有机统一。(一)教学目标的审美化。教学目标是指学生发展状态的预先期望在教学中的实现。就美学与美育的总体审美化目标而言,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这种审美素养包含了五个维度,即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能
4、力(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情操(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这在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 2 版)中对美育的重新界定可以清楚地看出:美育是“培植、陶冶人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与智育、德育、体育相对,又贯穿于智育、德育、体育之中,是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的简称。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有重要地位。”2具体到美学与美育课程就有这样几个审美化教学目标:一是明确美学与美育构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文明素质;二是掌握美论与审美教育论,开拓有效的审美心胸,优化审美趣味;三是理解美 感论与美感教育论,培养健全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心理素质;四是
5、熟悉艺术论与艺术教育论,培育良好的艺术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五是加强美育实证个案研究,拓展以审美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二)教学内容的审美化。美学与美育的教学内容主要由“美学、美、美感、艺术、美育”五个板块构成。3笔者拟定的美学与美育教材,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美学”概论,主要内容有:美学思想历史与美育思想流派;美学学科形成与美育构成;美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审美现代性与美育现代性问题。第二部分“美论与审美教育论”,其内容主要有:美与美育的本体论;美与美育的功用论审美形态与美育类型;美学范畴与美育形态。第三部分“美感论与情感教育论”的内容包括:审美意识与美感培育;审美经验与情感教育;审美心理与美
6、育心理;身体美学与身体美育。第四部分“艺术论与艺术教育论”,主要包括艺术门类的美育;艺术鉴赏与批评;戏曲艺术进校园;大学生艺术教育。第五部分“美育实证个案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当代审美文化与美育转型;学生形象塑造与角色转换;学生审美素质与美育实施;走进审美时代的高校美育。(三)教学方法的审美化。教学方法是什么?有多种说法,如:方式说、途径说、手段说、手段途径说、相互作用说、教法学法统一说、操作策略说等。高校主要采用的传统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鉴赏法等。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一些新方法,值得 借鉴,如国内的情境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发展性教学法、综合程序教学法、动态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国外的发现
7、法、范例教学、暗示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探究-研讨”教学法、问题讨论法、问题解决教学法等。为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因学制宜地实施这些具体的行为与策略,通过“学习评估表”、“关键提示”、“知识链接”、“案例分享”、“在线思考”、“拓展实践”等教学策略,实时运用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与综合运用、多个教学环节的有机整合,将课堂审美化教学、网上自主研习和课后审美实践融入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体系中,使学生的审美素养能真正得到提高。(四)教学评价的审美化。所谓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目标达到程度及有关因素合理性的估量,即对教学后学生发展实际状态与预期状态之间的比较
8、、分析,有关因素与目标达成之间关系及问题的诊断,并进一步调整教学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反馈与策略的活动。”4美学与美育的知识系统主要由“美论”、“美感论”、“艺术论”和“审美教育论”五部分构成,其教学评价的审美转化无不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联系,可以说,是对它们进行全方位的审美的感性观照和理性评述。教学评价的审美化在很多情况下需要与自主化的网络在线研习和课后的主体化审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显现其教学效果。二、自主研习网络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自主学习、在线答题交互行为与学习活动等数字化学习已成为拓展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自主研习网络化是以网络为学习平台,学生自主研习。学生借助网络,通
9、过“知识链接”和“在线思考”获取审美信息,施行人机对话,这是一种网络素质审美教育。美学与美育课程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美的形态有自然美、社会美(包括科技美)和艺术美等主要形态,图像时代的视觉文化将美学带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自主研习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它通过美学与美育知识的相关链接、拓展和延伸,深化了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学术期刊网和美学与美育相关网站的在线思考,解决了某些美学和美育方面的问题,提高了学术的知识素养和学习能力。就戏剧艺术而言,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中国传统戏剧,呈现给我们的就是载歌载舞的充满着高度形式美的唱念做打的“四功五法”。在进行戏剧美学课程教学时,网络视频、在线剧院等网络平台,为自
10、主研习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在线预习、在线思考、在线答疑、在线作业等是网络学习的常见方式。新媒体,尤其是手机媒体的普及,电子化、网络化的自主学习已成为大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兴趣、陶冶情操的新常态,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和主体性地位,突出了网络平台下的学生主体,利用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等多种途径获取美学与美育知识与技能。从课堂学习的主体到网络研习的自主,再到课外实践活动的 全面自主化,我们相信,这种趋势的形成将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因孰为客体主体而争论不休的话题。审美化教学和网络自主研习只有与课后审美实践结合起来,构成“三位一体”的主体化教学体系才可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总之,网络自主研习可以
11、探讨美育与人生教育,同时培养学生的网络素质教育 三、审美实践主体化 课后实践主体化是审美化教学的“第二课堂”,突出实践活动中的学生主体大学生可以面向社会和家庭这个实践平台,主动参与审美实践,其实施途径很多。课后审美实践是一种社会美育,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美育,以弥补学校美育的不足。课后审美实践也是一种审美交流。可以组织课外美学兴趣小组进行这种运用性活动,培养学习骨干;也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流讨论,有可能还可以开通一个“美学对话”的网站,至少可以利用 Email,QQ,BBS,微信,等等,进行审美交流讨论,以加强学生的思考与运用美学与美育理论的兴趣,提高其实际运用理论的能力和水平。这些审美实践的主体是学生,要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总之,全面加强高校美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具体落实到美学与美育的课程建设上,就是要构建审美化教学、网络自主研习和课后审美实践“三位一体”的主体性教学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审美化教学。利用网络新媒体,拓展自主研习的多种途径。利用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凸显审美实践的主体地位。三者有机结合,完善主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