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车辆设计基本要求(T-CAAMTB 32—2021).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旅居车辆设计基本要求(T-CAAMTB 32—202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居车辆设计基本要求(T-CAAMTB 32—2021).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43.100CCS T 47团体标准T/CAAMTB 322021旅居车辆设计基本要求Basic design requirements for leisure accommodation vehicles2021-05-17 发布2021-05-17 实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 布T/CAAMTB 322021I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24 分类.35 通用要求.46 特殊要求.97 设计输出文件.13附录 A(资料性)主要间隙汇总表.14附录 B(规范性)泄风量测量方法.15附录 C(规范性)室内天然光照度标准值测试方法.17附录 D(规范性)传
2、热系数测试方法.19附录 E(规范性)旅居车采暖系统试验方法.21参考文献.23T/CAAMTB 322021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房车委员会提出。本文件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汽院(重庆)汽车检测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庆铃专用汽车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江铃汽车集团旅居车有限公司、帝盛(常州)车辆科技有限公司、中天高科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3、重庆金冠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上汽大通房车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齐星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扬州万盛实业有限公司、天津暖曦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恒宏机械有限公司、河北览众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正愚、吴建华、龙军、谢亚玲、兰楠、李力、熊培练、牛飞飞、刘仁喜、夏世强、荣正璧、朱麒、万晓雷、董志武、龚康、沈力、姜波、李汉培、周兵、张海涛、王国忠、付康。T/CAAMTB 3220211旅居车辆设计基本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旅居车辆的分类、设计通用要求、设计特殊要求、设计输出文件。本文件适用于旅居车辆的设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
4、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495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589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T 2423.1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及导则:长霉GB/T 4606道路车辆半挂车牵引座50号牵引销的基本尺寸和安装、互换性尺寸GB 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12676商用车辆和挂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3594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GB/T 13880道路车辆牵引座互换性GB
5、15084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GB/T 15088道路车辆牵引销强度试验GB/T 17219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 18384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T 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20070道路车辆牵引车与半挂车之间机械连接互换性GB 21670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22550-2008旅居车辆术语及其定义GB/T 23336半挂车通用技术条件GB/T 25980道路车辆旅居挂车和轻型挂车的连接球尺寸GB/T 25988道路车辆牵引旅居挂车或轻型挂车的牵引连接装置机械强度试验GB/T 36121旅居挂车技术要求GA 802道
6、路交通管理 机动车类型JB/T 8127-2011内燃机燃油加热器QC/T 319专用汽车取力器QC/T 476客车防雨密封性限值及试验方法QC/T 757乘用车列车通用技术条件QC/T 776旅居车T/CAAMTB 28-2021旅居车辆标志和安全要求T/CAAMTB 3220212T/CAAMTB 29-2021旅居车辆电气系统技术要求T/CAAMTB 30-2021旅居车辆改装基本要求T/CAAMTB 31-2021旅居车辆内饰材料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旅居车辆leisure accommodation vehicle用于短暂或季节性居住并可以满足道路车辆结构
7、和使用要求的单元。来源:GB/T 22550-2008,2.1.1,有修改3.2旅居车motor caravan装备有睡具(可由桌椅转换而来)及其他必要的生活设施,用于旅行宿营的汽车。座椅和桌子;睡具,可由座椅转换而来;炊事设施;储藏设施。来源:GB 7258-2017,3.2.1.2,有修改3.3旅居挂车caravan装备有睡具(可由桌椅转换而来)及其他必要的生活设施、用于旅行宿营的挂车,包括中置轴旅居挂车和旅居半挂车、旅居全挂车。是满足道路车辆结构和使用要求的挂车类旅居车辆。来源:GB 7258-2017,3.3.4,有修改3.4宿营挂车caravan holiday homes用于短暂或
8、季节性居住并保留可运输机动性的旅居车辆,用作宿营地的永久性住所,不满足道路车辆结构和使用要求。3.5B 级电压电路voltage class B electric circuits根据最大工作电压,B级电压电路见表1。表 1B 级电压电路电压等级最大工作电压U直流交流(rms)B级60VU1500V30VU1000VT/CAAMTB 3220213对于相互传导连接的电路,当电路中直流带电部件的一极与电平台相连,且其它任一带电部分与这一极的最大电压值不大于30V(a.c)(rms)且不大于60V(d.c),则该传导连接电路不完全属于B级电压电路,只有以B级电压运行的部分才被认定为B级电压电路。来
9、源:GB 18384-2020,4,有修改3.6基础车型basic vehicle model改装之前的整车或定型底盘。3.7高位通风系统high level safety ventilation通风时,通风开口距离车内地板高不低于1750mm,同时比最高位置的卧铺未压陷床垫上表面高不少于300mm。3.8低位通风系统low level safety ventilation通风时,通风开口距离车内地板高不大于100mm。4分类4.1旅居车辆按结构功能分为:旅居车、旅居挂车、宿营挂车。4.2旅居车按道路行驶状态下长度分类,按照 QC/T 776 分类,见表 2。表 2旅居车按长度分类系列小型大型
10、车辆长6m6m4.3旅居车按基础车型分类,分为 A、B、C 类:a)A 类:在大型载客汽车或三类底盘基础上加装生活设施等专用设施而成的旅居车;b)B 类:在中小型载客汽车或轻型封闭式货车基础上加装生活设施等专用设施而成的旅居车;c)C 类:在二类底盘或多用途货车基础上加装厢体、生活设施等专用设施而成的旅居车。大型、中型、小型载客汽车和轻型载货汽车的定义见GA 802,封闭式货车的定义见GB 7258。4.4旅居车辆按采暖等级分类,分为 1 级旅居车辆、2 级旅居车辆、3 级旅居车辆:a)1 级旅居车辆:此级别无采暖要求;b)2 级旅居车辆:当外部气温为 0时,应实现内外平均气温差至少为 20K
11、;c)3 级旅居车辆:当外部气温为-15时,应实现内外平均气温差至少为 35K。4.5旅居挂车按车厢长度及总质量分类,按 GB/T 36121 分为微型、小型、中型、大型,见表 3。表 3旅居挂车按车厢长度及总质量分类系列微型小型中型大型车厢长度/m3.53.5,且66,且88总质量/kg750750,且20002000,且35003500按车厢长度/m分类,总质量/kg仅供参考,例如:车厢长度为7m、总质量1500kg的旅居挂车属于中型旅居挂车。T/CAAMTB 32202144.6旅居挂车按结构及牵引方式分为旅居中置轴挂车、旅居半挂车、旅居全挂车。5通用要求5.1旅居车辆设计应秉承通用设计
12、原则,坚持安全、健康、节能、环保理念,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应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各项性能、成本,应贯彻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5.2旅居车在道路行驶状态时的外形尺寸、总质量、轴荷应符合 GB 1589 的规定。左右轮荷差应满足T/CAAMTB 30-2021 的要求。5.3旅居车辆设计时,其标志应满足 T/CAAMTB 28-2021 的要求。5.4其它法规校核:其它各项技术条件应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旅居车和旅居挂车设计时还应符合国家有关道路行驶的相关规定。5.5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5.5.1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应考虑以下方面:a)轴距、前悬、后悬确定:根据设计任务
13、书的要求,同时满足车辆整体布置、悬架布置、通过性、转向性能、制动性能、操纵稳定性等主要性能优化、以及质心位置和轴荷分配、传动轴夹角要求,确定其轴距、前悬、后悬参数,后悬及后悬与轴距的比例应满足 GB1589 的要求;b)整车长度确定:车辆在道路行驶时,应满足 GB 1589 和 GB 15084 的要求,在专项作业或宿营时,可不满足 GB 1589 和 GB 15084 的要求;c)整车宽度的确定:车辆在道路行驶时,应满足 GB 1589 和 GB 15084 的要求,在专项作业或宿营时,可不满足 GB 1589 和 GB 15084 的要求;d)整车高度的确定:在符合 GB 1589 和 G
14、B 7258 的规定下,对整车高度进行确定,设计时需将通风装置、车顶布置等专用装置计算在内,在专项作业或宿营时,可不满足 GB 1589 和 GB7258 的要求。5.5.2整车质量参数的确定整车轴荷应符合GB 1589的轴荷规定,悬架、轮胎等承载力应满足标准承载。5.5.3驾驶区及居住休闲区人机工程总布置5.5.3.1驾驶区人机工程布置驾驶区布置应保障驾驶员能有良好的视野,能清楚的辨识仪表和车况,能方便地操控各种操作部件。驾驶区座椅、方向盘、仪表、组合开关、操纵杆或旋转(按)钮、脚踏板等的布置,需要按照平头、长头、短头等不同类型车型的特点,以人机工程控制尺寸来布置驾驶区,控制以下参数:a)R
15、 点至顶棚的距离;b)R 点至地板的距离;c)R 点至仪表板的水平距离;d)R 点至离合器和制动踏板中心在座椅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e)背角;f)足角;g)转向盘外缘至侧面障碍物的距离;h)转向盘中心对座椅中心面的偏移量;T/CAAMTB 3220215i)转向盘平面与汽车对称平面间夹角;j)转向盘外缘至前面及下面障碍物的距离;k)转向盘下缘至离合和制动踏板中心在转向柱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l)转向盘后缘至靠背距离;m)转向盘下缘至座垫上表面距离;n)离合、制动踏板行程;o)离合踏板中心至侧壁的距离;p)离合踏板中心至制动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q)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至通过加速踏板中心的纵向中
16、心面的距离;r)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距转向管柱纵向中心面的距离;s)加速踏板纵向中心面至最近障碍物的距离;t)变速杆和手制动手柄在任意位置时,距驾驶室内其他零件或操纵杆的距离。5.5.3.2居住休闲区人机工程布置在满足法规的前提下,以人机工程控制尺寸来布置座椅空间、床铺空间等。床铺尺寸应大于或等于1750mm500mm(长宽)。下铺上表面到上铺底面最小净高为500mm,上铺到天花板的最小净高度为550mm,检查净高时应在床垫上放置均匀分布75kg的载荷。当地板到天花板的高度小于1900mm时,最多只能安装一个上铺。上铺应沿床铺外侧头部位置安装长度(以床头为基准)为600mm的护栏,防止跌落。且应
17、提供通向上铺的阶梯。在整备质量状态下,至少有一个乘客门的第一级踏步表面距地面的高度不应超过380mm,其它踏步表面距下一层踏步表面的高度宜不超过230mm。5.5.4底盘总布置5.5.4.1底盘总布置以满足整车性能为主,并为旅居环境布置提供位置和空间,对特殊布置提供部件的质心左右对称布置,载荷均匀布置。5.5.4.2车架宽度的确定5.5.4.2.1发动机安装部位的车架外宽的确定发动机安装部位的车架外宽应考虑以下几方面:a)发动机宽度尺寸,特别是在车架纵梁附近的发动机宽度;b)发动机与车架纵梁的最小间隙,发动机在工作中与车架纵梁不干涉,且留有足够的间隙,应考虑操纵机构的布置,发动机维修接近性;c
18、)车架外宽,应分析发动机前悬置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发动机的维修性。5.5.4.2.2后部车架外宽的确定后部车架外宽应考虑以下几方面:a)左右后轮胎外宽:通常应小于车厢地板外宽;b)双胎中心距:不得小于标准规定值,且要考虑加大轮胎的可能性;注 1:采用后双胎可增加不足转向趋势。c)后轮胎与板簧的最小间隙:按不同车型经验值选取;注 2:设计后轮胎与板簧的最小间隙时,与国内同类车型比照验证其合理性。T/CAAMTB 3220216d)后板簧断面宽度尺寸:由悬架设计人员确定;e)后板簧中心距:由上述结构参数限制确定,通常尽量加大该尺寸来有效地提高后悬架的侧倾刚度,控制转弯时车厢侧倾角不致过大,一般要求在
19、 0.4g 侧向加速度时车厢侧倾角不大于 4,但另一方面将减小不足转向趋势;注 3:验算横向稳定性及对转向性能的影响分析。f)后板簧、后骑马螺栓与车架间隙:静态间隙一般为 30mm 左右,动态校核不能有干涉;g)车架外宽(后部):后部车架外宽尺寸大一些,以提高车架的扭转刚度,降低车架复合应力,同时可增大发动机的维修空间。但要兼顾车架中部外宽尺寸,尽量改善纵梁工艺性。5.5.4.3前悬架布置5.5.4.3.1在空载、最大装载状态下,验算前轮中心线处车架离地高以下参数:a)前轴下沉量;b)前板簧与骑马螺栓总高度;c)前悬架动挠度参考范围:fd=(0.7-1.0)fc;注1:fd表示动扰度,fc表示
20、静扰度。注2:铁碰铁、缓冲块压缩2/3或1/2,根据缓冲块结构定,缓冲块刚度小者取上限,反之取下限;悬架静挠度的参考范围:fc=50mm110mm。d)前轮中心线处车架纵梁断面高度(验算或比照同类车型进行验证)。5.5.4.3.2前簧参数应考虑以下几方面:a)前钢板弹簧伸直长:要与悬架设计人员协商确定;注 1:从悬架本身设计、整车行驶稳定性方面要求长一些有利,但要受安装空间限制,故要综合考虑。b)前钢板弹簧后倾角:1)主销后倾的需要;注 2:参考范围:平头车 1以上,带助力转向的可 1.5以上,板簧压平状态。2)改善转向特性的需要;3)前悬架与转向协调工作。c)前簧后吊耳长度:长一些对行驶稳定
21、性有利,但对其本身受力状况不利;d)前簧支架高度:在保证前悬架的动行程及卷耳安装空间要求前提下尽量降低支架高度。5.5.4.3.3前减振器行程根据车辆实际情况,宜选择合适阻尼的减振器,并校核减振器行程,保证板簧在下跳和上跳到极限状态时,仍有足够的行程。5.5.4.4车架与地面夹角汽车车架与平整地面应该保持前低后高的地面夹角,并满足以下要求:a)空载:不宜超过 2;b)设计满载:推荐 11.5;c)超载:可有小的负夹角。5.5.4.5后悬架布置5.5.4.5.1后轮中心线处车架离地高应考虑以下几方面:a)后桥板簧托至后轴中心高度差;T/CAAMTB 3220217b)后钢板弹簧与骑马螺栓总高度;
22、c)后悬架动挠度参考范围:fd=(0.7-1.0)fc,不平路面取上限;铁碰铁、缓冲块压缩2/3或1/2,根据缓冲块结构定,原则同前悬架;悬架静挠度的参考范围:fc=50mm-110mm;在选取前、后悬架的静挠度fc1、fc2时,推荐fc2=(0.7-0.9)fc1,设计载质量偏大者取上限。d)车厢地板离地高;e)原则上尽量降低,以利于布置乘员及专用装置,提高整车稳定性;f)保证车轮的跳动空间。对于长途运输或北方山区使用的旅居车还需要留出装防滑链的空间。5.5.4.5.2后悬架参数确定应考虑以下几方面:a)后钢板弹簧伸直长;b)后钢板弹簧前倾角:改善转向特性的需要,根据具体车型来确定。一般情况
23、下后单胎车型要大于后双胎车型;微型车要大于轻型车;c)后簧后吊耳长度(满载状态下吊耳夹角参考范围:5左右)。5.5.4.5.3NVH(噪声、振动及平顺性)设计旅居车的平顺性应符合QC/T 776的规定。进行前后悬架布置时,应结合路面-轮胎-悬架-车身(及其悬置)-座椅-发动机系统进行NVH(噪声、振动及平顺性)系统优化设计相关参数,提高NVH品质。5.5.4.6发动机及动力线的布置5.5.4.6.1发动机的后倾角:一般不大于 4,也可根据发动机厂家提供的倾角数值。5.5.4.6.2发动机与水箱的前后距离:发动机风扇前端与水箱散热芯距离大于 50mm。5.5.4.6.3发动机与水箱的上下距离:最
24、理想的是将风扇的中心与散热器芯部中心相重合或偏上20mm30mm。5.5.4.6.4发动机油底壳或曲轴带轮与前轴或横拉杆的间隙:在前悬架铁碰铁状态时,之间的最小间隙应大于 15mm,并且发动机油底壳不能比前轴低。5.5.4.6.5发动机与车身地板的间隙: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 30mm 以上。水平方向的间隙要适当加大,保证发动机晃动时有 20mm 间隙。5.5.4.6.6发动机与车架纵梁及板簧的间隙:应保证最小间隙 25mm 以上。5.5.4.6.7发动机左右位置:a)一般情况下,发动机的中心线同汽车的纵向中心线一致;b)根据实际情况发动机可以左右偏置。5.5.4.6.8后桥主减速
25、齿轮中心线倾角:一般与动力线平行,有利于传动轴等速传动。5.5.4.6.9传动轴夹角:其最大夹角不大于 6,推荐一般不大于 3。5.5.4.7转向器5.5.4.7.1转向器在车架上的安装位置应考虑以下方面:a)前悬架与转向协调工作;b)前轮转向角与纵拉杆间隙;c)转向器与车身地板的接口。5.5.4.7.2转向管柱与车架上平面夹角:应满足人机工程的要求。5.5.4.7.3转向盘直径:应满足转向操纵力和人机工程的要求。5.5.4.7.4转向摇臂布置角及最大有效转角:由底盘设计人员确定。T/CAAMTB 32202185.5.4.7.5前轮最大转向角:保证最小转弯直径要求。5.5.4.7.6转向梯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旅居车辆设计基本要求T-CAAMTB 322021 旅居 车辆 设计 基本要求 CAAMTB 32 202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