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617课、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与习作)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pdf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617课、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与习作)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617课、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与习作)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6-17 课、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与习作)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16.海上日出 教学目标 1.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2.默读课文,找出作者运用哪些词语、句子把日出的过程和景色生动地描述出来。3.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感悟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对日出都不陌生,但海上日出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今天,让我们同巴金先生一起去领略壮观美丽的海上日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启发谈话 1.
2、简介作家。巴金: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 年出生,四川成都人。1927 年 1 月,巴金从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学。他把旅程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该书共 39 篇,海上日出是第 23 篇。2.这篇 海上日出 是作者在船上多次看到海上日出时所得的总的印象的记叙,海上日出景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大家读读课文就会明白。三、指导自学 1.要求轻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2.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尝试根据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3.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4.画出描写最美的海上日出的句子。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象?四、交流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理解词义。2.指名按自然
3、段朗读课文。(注意:读得流利、正确)3.讨论:(1)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象?(天气晴朗时、有云时)(2)课文共分为几个部分?(四个)哪几个自然段写日出景象?首尾两段起什么作用?(3)写日出景象的段落中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4.文章描写了、两种日出奇观。五、读、讲课文第 1 自然段 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思考:作者向我们交代了什么?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3.这一自然段在全文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总领全文)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课文哪些自然段写的是日出时的景象?其余部分写的是什么?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作者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
4、,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写出了作者在海上看日出的感受?(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2.什么是奇观?本文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三、深入品读课文,感受“奇观”(一)学习提示:1.按顺序研读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天空景象的变化,想象文字描述的画面,感受“奇观”。2.独立阅读并思考:为什么称“海上日出”为“伟大的奇观”?(二)晴天时:(第 23 自然段)1.找出第 2 自然段日出前后天空光与色的变化。(一片浅蓝一道红霞慢慢扩大)(1)抽生读第 2 自然段。师生接读:(师)看到天空色彩的变化,“我”知道(生)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2)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从“不转眼”体会到作者急切、盼望的
5、心情)2.接下来,作者又是怎样写日出过程的?(第 3 自然段)默读第 3 自然段,找出太阳升起时天空又有哪些变化。(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完全跳出海面深红的圆东西夺目的亮光)(1)再读课文,说说第 3 自然段中哪句写得最精彩。(2)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是如何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写出来的?(3)根据日出前后的变化,比较着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三)有云时:(第 45 自然段)1.课件出示:读“有时太阳走进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2.课件出示:读“然而太阳在黑云紫色或者红色”。引导学生体会:“透、镶、冲、染”等词好在哪里。3.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我们再来读
6、一读这两段话,大家评评谁读得好。4.巴金先生由衷地赞美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赞美的语气)四、谈话小结、学习写法 1.渗透观察,养习惯。海上日出 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巴金真实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体验。学习巴金留心生活、勤于观察的好习惯,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2.总结写法,指明灯。(1)结构安排:总起分述总述(2)写作顺序: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3)有详有略:第 1、6 自然段略写,第 25 自然段详写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选做其中任意一题)1.有条件的同学明天早点起床,观察一下日出的景象。尽可能用上本课学习的词语写一个片段,注意写出其变
7、化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2.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吗?可以学习课文第 3 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自然现象的变化。教学板书 16 海上日出 色光 日出前:浅蓝、红霞加强亮光 日出时:真红、可爱、深红夺目 日出后:紫色或红色灿烂 伟大的奇观 教学反思 课堂上,我安排了学生自学和教师引导学两种方式。学生在自学时讨论很激烈,汇报交流时基本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紧接着,我重点引导学生在梳理课文结构中品味美,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理解美,体会语言背后的内涵,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写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另外,本课板书简明、
8、醒目、集中,内容精练,能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和领会教材的内容,并针对教材内容的特点,体现逻辑性、条理性、形象性和艺术性。本课存在的遗憾:准备不够充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估计过高,导致教学节奏缓慢,理解不够深入。另外我引导得过多,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5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蜿蜒、依据、突兀森郁”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并领悟按照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好词佳句。3.能够大致复述“双龙洞”的景象,了解“双龙洞”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教学重难点 1.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
9、写作方法,并学习如何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2.理清课文的脉络,感受双龙洞的特点,尤其是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分享经历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壮观。你们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让我们一起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神奇的溶洞吧。(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与同桌互读检查。2.请 8 名同学按自然段先后顺序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0、,在文中画出判断依据。3.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行文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4.让学生默读课文,按照游览顺序理清作者记叙的思路,并尝试画出作者的游览示意图。(按游览顺序写)5.学生自由举手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6.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之情。)三、品读交流,深化理解 1.品读路上的见闻。2.游览外洞和内洞。这里重点学习作者如何描写孔隙的窄、小
11、的特点。(1)抓住文章细致描写的部分,让学生通过朗读初步体会。(2)抓住第 5 自然段中的“从、到、没有、才”等关键词语,让学生反复品读重点词语,加强体会,再次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的特点。(3)理解通过“船的小、孔隙的险、自我感觉”三者相结合来突出孔隙的特点的表现手法。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们来看图说说作者的游览过程,再重点讲讲内洞的情景。2.文章在讲述作者的游览过程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句子。品读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及作用。二、整体感悟,划分层次 1.简单交代第 1 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的内容。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
12、段意。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第二部分(第 23 自然段):讲路上的见闻。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上的沙土、溪流。映山红开得茂盛、精神,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第三部分(第 4 自然段):介绍游览洞口和外洞的情景。(1)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板书:宽大)(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了什么感觉?(板书:突兀森郁有气势)第四部分(第 5 自然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3)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出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理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五 单元 1617 交流平台 初试 身手 习作 例文 教学 设计 教案 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611081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