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观点论证题答题技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观点论证题答题技巧.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4 页 高考历史观点论证题答题技巧 1.注重利用史学研究新成果培养问题解决素养,提升思维水平 学生问题解决素养就是注重形成问题、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三问题能力。考生应注重利用新视角与新信息开阔视野,围绕新问题进行有效分析p ,培养分析p 问题的能力。考生应利用信息与新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相互讨论,通过质疑解难,达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问题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做到在面对观点评价论证题时有据可说,有法能说,有思想深说,避免泛泛而论,甚至是不着边际地游离答题。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历史的内在因素。例如学习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在原因上,就应注重西欧文明的开放性,意识上的世
2、界性,因素上的复杂性,包括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扩大,促进资本主义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对货币的需求,由于亚洲传统手工业产品的优势,导致欧洲货币短缺,加之对亚洲香料的需求,欧洲开辟新航路具有经济动因。例如,1476 年哥伦布因海难来到葡萄牙,与葡萄牙前圣港岛总督的女儿结婚,又得到在里斯本的许多热那亚人的帮助,在第 2 页 共 14 页 大洋上广泛航行。他利用他的岳父留下的与自己的航海实践,掌握了大西洋上的航海技术,他是西欧特别是里斯本航海文化的产儿。从中可以看出其文化性与复杂性。在开辟新航路过程中,注重复杂性与艰辛性。包括哥伦布计算出从非洲西海岸边的加那利群岛往西航行 2400 海里,就可以
3、到达日本,到杭州只有 3550 海里,实际上,空间直线距离到日本是 10600 海里,到杭州是 11766 海里。这一美丽的错误促成哥伦布开辟新航路。以及哥伦布与西班牙国王签订的圣菲协议书,哥伦布的航海理想,25 岁来到当时全欧最先进的航海中心里斯本,发现了具有决定意义的磁力现象,与他的弟弟一起精心绘制了马可波罗想描绘而未能绘出的到中国与日本的地图等等。在意义分析p 上,应注重资本主义文明的开放性与掠夺性,注重海洋文明的外向性,将认识提升到海洋民族国家的崛起高度,这样才会看到其文化内核,当然,需要注重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初具规模。在具体分析p 意义时,应依据原因关注经济根与社会根对价格革命的
4、影响,商业危机对商业革命的影响,以及宗教因素与人文精神对文化科学的影响等,注重史论结合与意义联系。因此,历史学习必须注重内在的文化因素与社会因素,利用复杂的信息与史实进行史论结合的分析p ,这样才会有效解答观点论证评价题。学生如果一味运用该种试题的解题技巧,而考试结果还是反复出错,说第 3 页 共 14 页 明学生没有利用历史的内在因素进行有效分析p ,从而形成评价能力。2.注重学科的史证思维与生成思维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选择那些与主干知识有关的史学新观点和新信息的材料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信息加以论证评价,培养史论结合的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形成言简意赅,清晰通顺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上例举
5、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的案例就有利于学生评价新航路开辟。丰富的角度与信息,深层次的历史内在因素,有利于提高史论结合论证问题,形成开放性思维水平。考生应注重培养自己的理解与解释能力,才会形成史证意识,不断丰富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历史。3.注重历史方法思维模式与问题中心思维模式 复习时应注重形成历史思维方法模式以分析p 与认识历史,学生有效利用这一思维方法模式,形成整体性认识,也就是在分析p 问题时要从历史因素说到现实因素,再说到未来影响;现实因素还要注重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社会方面展开分析p ;在分析p 未来影响时坚持双重性,既要注重积极性,还要注重消极性;整个分析p 要注意世
6、界因素,关注时代背景与阶段特征;在叙述时要注意史论结第 4 页 共 14 页 合,避免说空话与大话,缺乏史实依托。而且,在分析p 每一个因素时要注意大的角度下的具体史实要点。例如,2022 年高考四川卷第 14 题第(2)问分析p 教材特色的原因,就需要考生依据内容分析p 出: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教育革命开门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内容。后一答案需要考生依据教材的内在因素,从所学教材找到有效答案,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对内容的内涵分析p ,如果考生回答出世界因素:冷战的影响等,这些因素与内容的关联度较弱,还不是理想答案,由此提醒考生要注重依据内容
7、进行内涵分析p ,注重内在的因果关系,避免泛泛作答。又如,2022 年新课标全国卷第 40 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 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XX、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 19_年到 1923 年,各第 5 页 共 14 页 种报刊登载相对
8、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 15 种左右。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 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
9、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8 分)第 6 页 共 14 页(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17 分)(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
10、论;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8分)(2)态度:普遍欢迎,引进宣传。评析: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提升中国的科学水平及民众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6 分)态度: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评析:西方近代文明暴露出弊端,一战教训;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反思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高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西方文明、物质文明与科学等同起来,不利于新文化运动,助长保守思想。(11 分)解答本题第(1)问需要考生始终围绕关于科学这一中心问题进行思考,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相关因素分析p 历史原因;利用材料信息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从科学方法角度得出原因;联系所学知识分析p 爱因斯坦这
11、一理论本身的影响而分析p 出相对论引发了一场科学领域的思想革命;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时代突出背景以及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就可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第 7 页 共 14 页 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解答本问需要考生内在思考与科学传播的重大事件的关联性因素,需要利用从背景到政治、经济与科学角度的思维模式灵活分析p 原因。在解答第(2)问时,从材料一中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和材料二中的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进行判断,联系时间从 19_年到 1923 年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判断与新文化运动宣传科学的旗帜有关。从材料中的前往欧洲
12、考察一年多,1920 年回国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来判断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由于材料中隐含了两种观点,需要考生依据材料分析p 为欢迎与质疑两种类型,试题考查了考生综合思维与深刻性思维。因此,解答本问需要从合理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辩证作答。在评析国人欢迎科学时,应采用原因+积极意义分析p 模式;评析国人质疑科学时,应采用原因+积极意义+消极影响分析p 模式。解答本问需要围绕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本身的背景以及发现本质问题,从横向(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相互影响)、纵向(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线索、基本历史发展进程或历史与现实结合)进行综合分
13、析p 。试题考查评价能力,需要考生注意评价中的辩证思维,否则就会丢失消极影响这一角度。第 8 页 共 14 页 总之,考生应始终利用这样的思维方法模式分析p 问题,达到熟练自如分析p 问题的程度,避免方法的支离破碎,利用整体的方法形成新认识。以上的思维方法模式有助于学生通过系统探究认识历史与评价论证历史,但也容易出现机械化利用方法认识历史,因此还需要问题中心思维模式,注重对问题的多样化解释,如,个性+共性、分述+总述、现象+本质、材料+教材+社会经验、旧知+新知、史实+结论+论证、中国+世界、隐性+显性等,不断把新方法与新信息整合起来,通过推理论证形成丰富的历史认识和内在的历史史证思维。4.形
14、成两种答题技巧 考生熟悉答题格式,才会保证答题的完整性。在回答观点论证问题时,首先需要提出观点,或选择观点,或判断观点。接着是利用史实加以论证,注重史论结合和语言连贯,形成连贯性思维,而在论证过程中,不要只选用一个史实,最好结合多个史实来进行论证。最后加以总结提炼加以升华。在回答评价题(或评述,或评析)时,应注重背景、过程或内容、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例如,材料一在经济发展全面加速的 18 世纪,交易的一切工具都合乎逻辑地使用起来了。在工业发展、商业繁荣的基础上,欧洲国家的市场进入了更高层次,证券交易、信贷已很活跃,第 9 页 共 14 页 证券交易所拓展了他们的活动,形形色色的信贷
15、证券,大大便利了商品批发和国际支付业务,整个市场被活跃的信贷和贴现所推动。纺织工序的逐步机械化、焦炭炼钢、蒸汽机的应用、工厂制的出现,农业的发展、农村购买力的增加,市场的兴旺、商人的活跃,航海的进展、殖民地的开拓、交通运输的改革等等,推动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化,跨进了近代社会。(学习时报编辑部落日的辉煌十七、十八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欧洲在十七、十八世纪近代经济发展现象。(8 分)评价:欧洲近代经济发展建立在工业发展、商业繁荣的基础上;思想解放与新航路开辟极大地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欧洲证券交易、信贷已很活跃,市场化程度高而且活跃;经过了工业革命,使用蒸汽机
16、,出现了工厂制与交通运输的变革,极大地发展了近代经济;欧洲近代经济的发展也给落后地区带来了灾难。(8 分,答对 4 点给满分,但至少有背景、过程与影响的角度)总之,考生应注重内化方法,不断生成知识结构并完善思维模式,形成历史学科的史证素养与语言思维素养,才能有效解答观点论证评价题。第 10 页 共 14 页 高考历史观点论证试题特点 1.注重开放性与人文性 观点论证评价题一般来说,需要考生对所给内容或观点进行自由选择,然后围绕所选观点或角度进行论证评价,试题形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由于试题所给内容主要是一些观点或角度,考生如何调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考生选择怎样的思维模式组织内容,都由考生自己选择
17、,给各位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自由空间,这种形式由于限定较少,问题暗示(或控制)较少,内容开放度高,利于考查不同层次考生的能力。常见的高考试题答题角度明确,答案具有确定性,这种试题过于注重牵制学生的理解与思想答题。观点论证评价题却可以兼顾不同考生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考生可以依据自我选择自由作答,还可以依据自己的思想见解答题,有效彰显考生的个性化理解。因此,观点论证评价题从形式与内容都较好地体现了考试的人文性。2.注重探究性与思维深广性 观点论证评价题由于只有总的答题观点,有利于考生依据自我的理解进行分析p 论证与评价,有利于考生见仁见智,进行历史探究,试题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层次考生的探究水平,
18、包括如何调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p 论证与评价,如第 11 页 共 14 页 何依据情境性问题自觉迁移运用所学思维模式形成论证评价的角度,综合构成论证评价的要素,形成丰富的答案。由于思维水平的差异,考生答题将会出现思维模式是否完整恰当,认识问题是否具有深度等问题,考生因受知识面与视野的影响,还会出现思维广度的问题,除去这些情况考生还会因答题丰富性差异,出现能否比较完整地解答较为复杂的认识观点的问题。事实上,优秀的考生回答观点论证评价题思维灵活,能够有效地调动所学知识,很好地利用历史思维模式组织答案,认识问题很有深度,常常还会出现鲜明的独到见解,很好地考查出了考生的思维能力。反之,思维素养较差的考生
19、思维狭窄,运用的知识较少,证据与观点缺乏联系,不能合理推理,缺乏足够的论证评价能力,一些考生论证评价角度单一,几乎答不出什么内容来。总之,观点论证评价题有利于考查考生思维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较好反映考生历史认识的不确定性,促进考生进行灵活思维,避免考试的模式化与程序化。3.注重学科的史证素养和语言素养 历史学科最为重要的素养就是进行史论结合诠释历史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观点论证评价题一是直接考查考生的论证能力。考生要有效答题,就需要理解观点含义,围绕观点寻找有效证据,思考证据与观点之间的意义联系,如何进行自圆其说。二是考生还需要怎样利用语言进行表达,形成表达清晰、第 12 页 共 14 页 层次
20、清楚的答案,有利于克服高考试题评卷注重采点给分而忽视意义联系与语言表达的弊病。三是试题在给予考生自由发挥空间的同时,也考验考生怎样调动知识组织内容,怎样进行深度思维,有利于考查考生的思维素养。而且,试题提供了新的观点,这本身就为考生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考生选择史学观点为我所用的素养。这些都取决于考生的素养,也是考生未来发展十分重要的文科素养与历史专业素养。总之,观点论证评价题体现了考查历史学科素养的趋势,有利于考查考生的思维的选择性与深广性,试题有利于反映考生是否具有高阶思维的潜在素质。4.注重课程观与新情境 观点论证评价题常常选择史学新观点,试题及时吸纳史学研究新
21、成果,体现了课程观的命题思想;选择多样化的新观点,试题形成了新情境与新问题,有利于考查考生灵活分析p 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考生展现思维过程;试题促进考生利用多角度观点理解历史,促进探究性学习,增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而且史学观点多种多样,也为命题提供广阔的空间。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1、叙述型。叙述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设问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第 13 页 共 14 页 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
22、要求进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2、综合型。综合型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p 、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p 、比较等的综合体。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3、说明型。说明型非选择题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事件)进行分析p 说明。设问中往往包含有试分析p 、试说明、表明、体现了、反映出等词语。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和多层次
23、、多角度分析p 、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4、比较型。比较型是将有某种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p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单项比较与综合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四大类。这第 14 页 共 14 页 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p 、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5、评述型。评述型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阐释、评判和估价,得出符合实际的理性认识。这种题型的一般要求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把不同要求的评述结合在一起,又可以分为:评价与叙述相结合成为评述型题;与论证相结合成为评论型题;与分析p 相结合形成评析型题。题目的提示语一般有评述、试评、评价、评论、评析等。评述时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6、开放型。开放型试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做出自己的选择。试题中一般有你同意哪种观点(看法)、试谈谈、你的认识(体会)是你的认识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