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pdf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2 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之小船创作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重点)2.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役的残酷性和血腥性。(难点)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1.三条战线 战线 地理范围 作战双方 地位 西线 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 英法军队德军 主要 战线 东线 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俄军德、奥匈军队 南线 巴尔干地区 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 2.“施里芬计划”(1)制订 目的:战胜法国及其盟国。特点:集中兵力在西线,先占领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2)实施 西线:法德双方发动马恩河战役,不久,德军被迫撤退。东线:俄军进攻
2、德国东普鲁士等地,并且俄军还深入到奥地利境内,德国被迫东西两线同时作战。(3)结果: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东西两线均形成对峙局面,转入阵地战。概念阐释 1.阵地战 冷兵器时代,军队依托阵地进行防御或对据守阵地之敌实施进攻的作战形式称为阵地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地战成为主要作战形式。2.施里芬及其计划 施里芬,德意志帝国陆军前总参谋长,于 1905 年主持制订了著名的“施里芬计划”,其要旨在于加强德军的左翼力量,取道比利时直取法国巴黎,速胜法国后挥师东进,打败俄国。其特点是速战速决。二、“凡尔登绞肉机”1.背景(1)德、奥匈结束东线战事的计划落空,战争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2)交战双方把
3、1916 年看成是关键性的一年。(3)德军准备通过凡尔登战役,迫使法国退出战争。2.战况(1)1916 年 2 月德军发动进攻,使用了飞机、飞艇和毒气弹。(2)法军摆脱被动后,开始反攻,收复了大部分失地。3.结果(1)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2)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归纳总结 为什么说 1916 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关键性的一年?(1)从双方企图看,交战双方都想在这一年给对方以致命打击,赢得战争。(2)从战争形势来看,这一年发生了三次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日德兰海战和索姆河战役,战争变得更加激烈和残酷。(3)从双方投入看,双方动用了大量兵力和新式武器,
4、如飞机、坦克和毒气弹。(4)从战争结局看,交战双方特别是德国元气大伤,战争主动权开始向协约国一方转移。4.地位 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双方伤亡总人数达到 70 多万,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5.其他战事 在海上战场,发生了英德海军间最大规模的交锋日德兰海战。三、“索姆河地狱”1.目的 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2.战况(1)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发动了索姆河战役。(2)德军防守顽强,英法伤亡惨重。(3)英国首次使用新式武器坦克。3.结果(1)巨大消耗战,未能决出胜负。(2)双方伤亡人数超过凡尔登战役。4.19141916 年战争进程的影响(1)双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战争仍不见分晓。(2)双方
5、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元气大伤。(3)交战双方对继续战争力不从心。易混易错 1.在欧洲三条战线中,西线和东线是主战线,英法军队与德军作战的西线更为关键,马恩河战役使欧洲西线战事逐渐进入相持阶段。2.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但不是规模最大的,规模最大的是索姆河战役。知识图示 主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史料一 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和伤亡情况 战役 双方投入兵力 双方伤亡总人数 马恩河战役 152 万人 35 万人 凡尔登战役 112 个师 70 多万人 索姆河战役 150 多个师 130 多万人 史料解读(1)通过两组数据说明西线战役的规模大,伤亡惨重,战争异常
6、残酷。问题思考(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中所列数据反映的主要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战场上的战争呈现什么特点?答案(1)交战双方投入大量兵力,消耗巨大,伤亡惨重。战争规模空前,异常残酷。史料二 一战中的空战 一战中的毒气战 英国坦克 史料解读(2)三幅图片展示出飞机、毒气、坦克等新式武器被投入战争,反映出科技进步奠定了战争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使战争更残酷,也表明科学技术对人类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成为人类改造自然的武器,也能给人类造成巨大伤害。问题思考(2)上面的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什么?对此你有何深层次的思考?答案(2)一战过程中,飞机用于战争,毒气战在战争中被采用,坦克等新式武器投入使用
7、。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战争奠定了物质与技术基础,也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史料三 从 1914 年 7 月战争爆发到 1916 年底的两年多时间里,交战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都没能置对方于死地,战争仍不见分晓。交战双方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元气大伤。对于继续厮杀下去,交战双方都已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史料解读(3)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为持久战局面,对双方都造成了巨大伤害,战争没有胜利者,但客观上因协约国实力更强,从而有利于协约国。问题思考(3)史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什么局面?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答案(3)局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成持久战局面。有利于协约国。原因:德国速战速决的计划
8、破产,被迫陷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协约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物质力量雄厚。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持久战和阵地战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 德军战前计划的失误。德军在制订计划时,过高估计了自身的力量,认为西线战事可以速战速决,没有预料到会遭遇协约国顽强的抵抗,特别是俄军的进攻使德军腹背受敌,更不利于德国。协约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物质力量雄厚,再加上当时步枪、机枪、重炮等现代武器装备的使用,使防御一方的实力大大增强,而进攻一方主要是在战争主动性方面占优势,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而德军是长途作战,主动入侵,使得德军受到了极大制约,尤其是由于其计划受挫,大战就变成了持久战
9、和阵地战。(2)影响 德军速战速决的企图落空,打乱了德军的作战计划,使其越来越处于被动局面。英法军队依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更适于持久战和阵地战,便于协约国军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主题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 史料一 1914 年 9 月 5 日,英法军队转入反攻,展开了“马恩河战役”经过马恩河战役,德军在西线的进攻被遏制,法军保住了巴黎。到年底,西线转入相持,各自挖壕对阵。1914 年的战争,由于西线德军攻势的受挫,东线的迅速开辟,德国被迫分兵两线作战,因而,以速战速决为其战略目标的“施里芬计划”彻底破产了。新编世界近代史 史料解读(1)“施里芬计划”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德国
10、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担任总参谋长期间提出的一套作战方法。其主要目标为在未来的战争中,应付来自德国东西两面的两个敌国俄国与法国(英法联军)的夹攻。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指出马恩河战役的影响。答案 遏制了德军在西线的进攻,宣告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使西线转入相持阶段。史料二 1916 年,对于交战双方来说,都是关键性的一年。双方都力图打破僵局,决一胜负。(德军)便决定在西线寻找英、法主力决战。鉴于凡尔登是法国著名的军事要塞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选择了凡尔登为德军 1916 年进攻的主要目标由于德军攻占凡尔登的战略目标未实现,法金汉被革去总参谋长职务,由兴登堡取代。凡尔登战役是德国进攻的高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一 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旷日持久 战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