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管理会计运营成本分摊方法指南(T-CBA 103—2021).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银行管理会计运营成本分摊方法指南(T-CBA 103—202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管理会计运营成本分摊方法指南(T-CBA 103—2021).pdf(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ICS 03.060 CCS A 11 银行管理会计运营成本分摊方法指南 Guidelines to allocation method of operating cost of bank management accounting T/CBA 103-2021 团体标准 发 布 2021-04-23 发布 2021-04-23 实施 T/CBA 103-2021 I 目 次 前 言.II 引 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则.1 5 需考虑的因素.2 6 受益分摊法.6 7 标准成本法.11 8 简易作业成本法.12 附 录 A.16 附
2、录 B.21 附 录 C.23 附 录 D.26 附 录 E.32 参考文献.35 T/CBA 103-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光大银行提出。本文件由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业产品和服务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佛山农村商业银行、台州银行、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深圳前海微众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天津农村商业银行、洛阳银行、潍坊银行、威
3、海市商业银行、九江银行、青岛农村商业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齐鲁银行、西安银行、长春农村商业银行、云南红塔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厦门国际银行、重庆银行、盛京银行、中山农村商业银行、顺德农村商业银行、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北京泛鹏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新红、李平、孙长亮、郑宏杰、许捷、李明智、刘玉成、刘越、林健翔、林军、邵新力、朱玲、刘才富、林峰、李叶、叶楠、凌颖杰、吴晓丹、冯怀春、陶遵建、李国全、袁文波、杨大治、罗会蓉、高永生、蔡越、耿爽、缪优、李阳、苗晓宇、曲璐璐、李涛、朱欣凯、戚璐瑜、郑孟标、夏裕、许佳、关永昶、刘涛、张简、张杰、蔡晓媛、胡芙蓉、王犀、刘俊勇、
4、张启龙、彭军涛、叶美华、马骞、张锦举。T/CBA 103-2021 III 引 言 银行管理会计体系中,运营成本分摊处于极为重要地位,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亦是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合理配置和发展的基础。实行运营成本分摊有助于中国商业银行在繁杂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持续发现并降低不合理成本,实现资源精细化管理,为资源优化配置与内部经营单位绩效评价提供量化数据支撑。T/CBA 103-2021 1 银行管理会计运营成本分摊方法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管理会计运营成本分摊方法的指导,给出了受益分摊法、标准成本法、简易作业成本法三种分摊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运营
5、成本分摊。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运营成本 operation cost 银行业务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即业务及管理费。3.2 成本还原 cost recovery 将费用从记账部门或代理记账部门还原到实际受益部门的过程。3.3 直接成本 direct costs 与各类经营责任主体业务运营活动有直接关系,通过财务核算或成本还原确认的成本。3.4 间接成本 indirect costs 与经营责任主体的业务运营活动间接相关,不受经营责任主体直接控制,通过财务核算或成本还原无法确认,需通过成本分摊规则核算至经营
6、责任主体的成本。3.5 运营成本分摊 operating cost allocation 商业银行采用明确的分配方法将特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运营成本,向各经营单位、各业务单元、各账户等成本对象进行分摊,以充分反映各维度主体应承担的全部成本信息。3.6 责任中心 responsibility center 能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并享有一定权利的银行内部责任单元。3.7 成本要素 cost element 经营责任主体的业务运营活动中需要配置的资源类型或一类资源的集合。4 总则 T/CBA 103-2021 2 4.1 价值目标 银行管理会计运营成本分摊方法是在成本核算的元数据基础上从受益分摊法、标
7、准成本法、简易作业成本法三种运营成本分摊方法中采用单一或组合方式,计算分摊结果并应用于运营成本分析及评价等方面。各分摊方法的管理目标如下:a)受益分摊法:侧重于成本精细化管理;b)标准成本法:侧重于资源的优化配置;c)简易作业成本法:侧重于资源效率的持续提升。4.2 约束条件 受益分摊法具有普适性,商业银行可将特定成本的分摊方法由受益分摊法升级为标准成本法和/或简易作业成本法。分摊方法选择过程中,宜考虑如下要素:a)对分摊模型精细化程度的要求;b)对重点成本要素的范围界定;c)对产品线运行成熟度及标准信息的可获得性;d)对自身可投入的管理人员、时间耗用的合理评估;e)对上游系统数据质量的依赖程
8、度。4.3 分摊流程图 整体分摊流程见图1。责任中心认定成本要素划分分摊方法选择分摊方案设计分摊结果呈现阶段运营成本还原与要素归集是否需要还原受益分摊法标准成本法简易作业成本法运营成本会计核算结果数据是分摊结果计量评估成本要素归集否选择分摊方法是否选择分摊路径设定分摊动因选择分摊规则生成是否选择是否选择是是否是否初始化核算还原核算分摊核算核算流程核算层次否 图1 整体分摊流程图 5 需考虑的因素 T/CBA 103-2021 3 5.1 责任中心认定 5.1.1 责任中心类型 商业银行的责任中心类型宜认定为。a)成本中心(CC),包括:1)管理中心(MC);2)支持中心(SC)。b)利润中心(
9、PC),包括:1)自然利润中心(NPC);2)人为利润中心(APC)。c)基于银行内部管理需要设定的其他分类。5.1.2 责任主体为机构/部门/业务条线 5.1.2.1 数据来源 数据采集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系统包括:a)核心系统;b)财务管理系统;c)绩效考核系统;d)信贷系统;e)资金交易系统;f)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系统;g)其他业务及管理系统。5.1.2.2 认定逻辑 责任中心认定的方法包括:a)直接认定法,是主要认定方法,见附录A;b)专家决策法,是补充认定方法,见附录B。5.1.3 主体为产品 5.1.3.1 数据来源 产品要素数据采集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系统包括:a)核心系统;
10、b)信贷系统;c)资金交易系统;d)产品管理系统;e)FTP系统;f)其他业务及管理系统。5.1.3.2 产品要素 产品属性分类过程中涉及的要素包括:a)产品编码及名称;b)期限;T/CBA 103-2021 4 c)机构、部门;d)业务条线;e)会计科目;f)币种;g)系统间产品映射关系;h)业务账户与产品关联关系;i)其他属性标签。5.1.3.3 认定逻辑 采用直接认定法,单一产品、产品组合宜认定为PC。5.1.4 主体为客户 5.1.4.1 数据来源 客户信息采集涉及到的信息系统来源包括:a)核心系统;b)信贷系统;c)资金交易系统;d)客户关系管理系统;e)FTP系统;f)其他业务及管
11、理系统。5.1.4.2 客户属性 客户属性,即客户分类如下。a)公司业务/小微企业客户属性包括:1)行业;2)客户评级;3)企业类型;4)企业规模;5)企业性质;6)其他属性标签。b)零售业务客户属性包括:1)年龄分段;2)性别;3)存款日均;4)贷款日均;5)其他属性标签。5.1.4.3 认定逻辑 采用直接认定法,客户维度宜认定为PC。5.1.5 其他维度主体 分摊模型设定中涉及的其他维度信息,如渠道、项目、业务账户等维度主体采用专家决策法进行认定。T/CBA 103-2021 5 5.2 成本要素分类 5.2.1 获取参数 参数来源包括:a)会计科目,即业务及管理费;b)费用项目,即报销明
12、细项目;c)资产类别,即资产管理系统分类;d)预算项目,即费用预算分类。5.2.2 按责任主体关联关系分类 与责任主体关联关系分类包括:a)直接成本,与经营责任主体业务运营活动直接相关。包括财务核算运营成本及成本还原后运营成本;b)间接成本,与经营责任主体业务运营活动间接相关,不能直接通过财务核算或成本还原统计归集,需要通过分摊规则核算归集的成本数据。示例1:客户经理 A 为客户 B 办理贷款业务发生的差旅费用属于客户经理 A 的直接成本,也属于客户 B 的直接成本。示例2:品牌宣传部为公司业务进行专项宣传发生一笔业务宣传费 10000 元,财务核算中记载的该笔费用的发生部门为品牌宣传部,费用
13、科目为业务宣传费,费用金额 10000 元。经过成本还原后,新增受益责任中心标签,并将受益责任中心认定为公司业务部。则该费用可界定为公司业务部的直接成本,费用科目与费用金额不变。5.2.3 按成本性态分类 成本性态分类包括:a)固定成本;b)变动成本;c)混合成本。5.2.4 按财务会计科目分类 财务会计科目分类包括但不限于:a)人工成本;b)营销成本;c)日常营运成本;d)折旧摊销成本;e)其他成本。该分类与银行业务及管理费的二级科目保持一致。5.2.5 按经济内容及用途分类 按经济内容及用途分类宜包括:a)营销成本;b)人工成本;c)科技成本;d)营运管理成本;e)营业场所成本;f)其他成
14、本。T/CBA 103-2021 6 该分类可依据行内业务及管理需要适当增删及调整。5.3 运营成本还原 5.3.1 系统改造还原 系统改造还原为主要还原方式,见附录C。5.3.2 指定还原 指定还原为补充还原方式。其步骤如下。a)获取财务系统费用交易流水数据,要素包括:1)费用交易流水号;2)记账机构、部门;3)费用科目;4)备注项;5)辅助核算标签;6)其他标签。b)根据费用金额及占比确认还原范围,即判断单笔费用是否超过预设的阈值。c)指定还原,即由相关决策人员按分摊周期采用人工指认的方式明确其受益责任主体。预设阈值一般经过数据测算后确认,可设定金额阈值或比例阈值。注:5.3.3 设定规则
15、还原 设定规则还原为备选还原方式,如下。a)人力成本还原,其步骤包括:1)归集客户经理的薪酬支出作为该客户经理的直接成本;2)非客户经理人员的薪酬支出按照部门、岗位归集至责任中心;3)无法获取客户经理的薪酬支出,并且无法归集至责任中心的情况下。宜抽取全行人力成本总额,按照责任中心人数占比向各责任中心进行还原。b)非人力成本还原,其步骤包括:1)分析待还原成本要素的核算实质,即每个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2)设定还原规则。人力成本还原第三顺序为备选方案,主要受薪酬保密影响,还原结果失真度较高。注:示例1:总行办公室归口管理的办公用品等低值易耗品支出,一般按照部门领用量占比进行还原。示例2:计划财务部
16、归口管理的存款保险费,一般按照存款月日均余额占比向业务条线/需缴纳存款保险费的账户进行还原。6 受益分摊法 6.1 分摊路径设定 6.1.1 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受益分摊法中分摊路径设定是必要环节,是基于第 5 章设定。设定分摊路径时分摊层级不宜过多,不宜交叉分摊及逆向分摊。受益分摊法示例参见附录 D。6.1.2 责任主体分摊路径 T/CBA 103-2021 7 责任主体分摊路径分为:a)三横一纵,具有普适性;b)三横零纵,适用于运营成本与业务账户条线化拆分清晰的银行;c)三横三纵,适用于运营成本分摊组织关系复杂的银行。注1:三横指总行层级成本中心向总行层级利润中心进行分摊;分行层级成本中心向
17、分行层级利润中心进行分摊;支行层级成本中心向支行层级利润中心进行分摊。注2:一纵指总行利润中心成本逐级向下级对应责任中心分摊或者定向分摊至末级利润中心;零纵指无纵向分摊路径;三纵指MC、SC、PC均向下级对应责任中心逐级分摊或定向分摊至末级利润中心成本。6.1.3 产品分摊路径 产品分摊路径适用于以产品为管理主线的银行。采用责任主体分摊路径作为基础分摊路径,先将各层级成本中心成本分摊至对应层级利润中心,再将利润中心成本分摊至对应产品,产品维度为末级利润中心。6.1.4 客户分摊路径 客户分摊路径适用于以客户为管理主线的银行。采用责任主体分摊路径作为基础分摊路径,先将各层级成本中心成本分摊至对应
18、层级利润中心,再将利润中心成本分摊至对应客户,客户维度为末级利润中心。6.1.5 定向指定分摊路径 定向指定分摊路径根据成本精细化管理需求,针对可以直接明确指定到产品、渠道、客户、员工、账户等维度的成本,宜将该类成本直接分摊到对应产品、渠道、客户、员工、账户等维度。无法直接明确指定的成本宜按照责任主体分摊路径分摊至末级利润中心。6.1.6 特定成本要素定向分摊路径 特定成本要素定向分摊路径根据成本精细化管理需求,在责任主体分摊路径基础上,针对商业银行重点关注的成本要素可单独设计分摊路径。如科技成本、营运管理成本等成本要素。6.2 分摊动因库建立 6.2.1 分摊动因数据获取 宜通过如下方式按月
19、获取分摊动因数据:a)系统获取:如FTP系统、信贷系统、总账系统、核心系统、理财业务系统、国际结算业务系统等;b)手工补录:无法通过系统获取的分摊动因数据,宜通过手工统计及补录方式获取,如部门使用面积、部门人数等。6.2.2 分摊动因分类 6.2.2.1 收入/利润类分摊动因 收入/利润类分摊动因包括:a)FTP利润;b)中间业务收入等。T/CBA 103-2021 8 6.2.2.2 资源成本类分摊动因 资源成本类分摊动因包括:a)直接费用;b)人数;c)分支机构个数;d)账户数;e)产品累计活跃用户数;f)使用面积等。6.2.2.3 规模类分摊动因 规模类分摊动因包括:a)存款日均余额;b
20、)贷款日均余额;c)存贷款日均余额等。6.2.2.4 风险类分摊动因 风险类分摊动因包括:a)不良贷款余额;b)不良贷款笔数等。6.2.2.5 业务量类分摊动因 业务量类分摊动因包括:a)交易笔数;b)授信审批笔数;c)电子渠道交易笔数;d)理财业务笔数;e)结算笔数等。6.2.2.6 其他类动因 其他类分摊动因包括:a)均摊;b)新增贷款授信金额;c)积分兑换金额等。6.2.2.7 分摊动因分类说明 分摊动因可依据行内业务及管理需要适当增删及调整。6.2.3 分摊动因库建立流程 分摊动因库建立流程包括:a)根据单条规则费用发送方及费用接收方,确定分摊动因。分摊规则涉及的分摊动因构成分摊动因库
21、;b)宜将不同口径的分摊动因合并,如将零售条线 FTP 利润、公司条线 FTP 利润、国际业务条线FTP 利润合并为条线 FTP 利润。T/CBA 103-2021 9 6.3 分摊规则设计 6.3.1 确定费用发送方 6.3.1.1 部门/机构/业务条线 费用发送方的确定宜与其在分摊路径设定中的顺序保持一致,如下:a)费用发送方为第一级 CC,摊出费用为该责任中心部门/机构自身费用;b)费用发送方除第一级 CC 外,摊出费用为该责任中心部门/机构/业务条线自身费用与摊入费用之和。6.3.1.2 职能 费用发送方宜区分职能拆分及合并进行分别确认,如下。a)职能拆分。部门职能拆分可依据各职能岗位
22、人数占比或工作量占比等进行拆分。职能对应费用=职能拆分比例部门费用。示例1:假设总行办公室当月发生费用余额为 100 元,办公室职能拆分为 30%行政管理、40%后勤保障、30%基础设施建设,则后勤保障职能费用=40%100 元=40 元。b)相同职能合并。不同部门拆分的相同职能宜进行合并。同一层级中,一个职能规则有且仅有一条。职能合并后,相同职能对应费用宜进行求和,结果即为摊出费用。示例2:总行办公室后勤保障职能、总行保卫部后勤保障职能及总行其他部门后勤保障职能合并为总行后勤保障职能。总行后勤保障职能费用=总行办公室后勤保障职能费用+总行保卫部后期保障职能费用+总行其他部门后期保障职能费用。
23、6.3.1.3 成本要素 费用发送方摊出费用为成本要素或目标责任主体成本要素对应科目当期发生金额之和。6.3.1.4 产品、客户及其他责任主体 费用发送方为产品、客户及其他责任主体,其待摊费用包括:a)通过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获取相应维度费用发生金额;b)通过运营成本还原获取直接费用;c)通过分摊系统获取上一层级责任主体摊出的间接费用;d)上述三种情况费用金额之和为摊出费用。6.3.2 确定费用接收方 确定费用接收方的参考要素包括:a)费用接收方宜根据费用发送方及分摊路径确定;注1:费用接收方可以是一个责任主体,如总行金融市场部费用分摊至总行金融市场条线。注2:费用接收方也可以是多个责任主体合集,
24、如总行计划财务部费用分摊至总行各业务条线。b)费用接收方成本类型同费用发送方。6.3.3 确定分摊动因及比例 确定分摊动因及比例的参考要素包括。a)选择分摊动因。分摊动因选择宜充分考虑费用发送方与费用接收方之间的相关性。依据费用发送方职责选择分摊动因,见附录 E。T/CBA 103-2021 10 b)分摊动因比例确定包括。1)单一分摊动因占比100%。示例1:人力资源部主要服务对象为人员,选择 100%人数占比作为分摊动因进行分摊。2)组合分摊动因占比之和为100%,其中各分摊动因权重均需确定。示例2:采用 30%业务规模占比+30%交易笔数占比+40%账户数占比的组合动因。3)组合动因权重
25、确定。工作量评估:根据工时判断各分摊动因消耗规律,确定分摊动因的比例分配;平均分配:无明确的占比依据,且评估各动因耗时、耗力,差异不大时可选择平均分配;专家决策:宜充分考虑管理侧重点。如成本分摊主要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时,可根据绩效管理导向确定动因权重。6.3.4 分摊结果计量及评估 6.3.4.1 结果计量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各费用接收方的摊入成本:nnnnnnnDDDDzBBBByAAAAxCC2121210 nCCCCC3210 式中:0费用发送方;1n各费用接收方;0C费用发送方摊出费用;1CnC各费用接收方摊入费用;A、B、D分摊动因;x、y、z分别为A、B、D分摊动因对应的权重;%。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银行管理会计运营成本分摊方法指南T-CBA 1032021 银行 管理 会计 运营 成本 分摊 方法 指南 CBA 103 202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