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2021-2025)(示范文本).docx
《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2021-2025)(示范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2021-2025)(示范文本).docx(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示范文本)目录一、发展基础与形势(一)发展基础(二)发展形势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空间布局三、一个目标四、三大定位(一)成果转化示范区(二)协同创新先行区(三)创新生态样板区五、五大工程(一)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二)创新主体培育工程(三)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四)区域协同创新工程(五)创新生态营造工程六、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保障(二)加大政策支持(三)加强科技招商(四)加大资金投入(五)建立监测机制(六)完善容错机制附件X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表“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是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
2、关键时期,是X区全面实施“一二三”发展思路,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重要时期。高标准高质量编制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深入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主要方向,提出“十四五”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对提升X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具有重大意义。一、发展基础与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X区科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主攻方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转型的新常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培育科技服务体系,抓招商、搭平台、壮主体、出成果、聚人才、建生态,提前完成“十
3、三五”主要科技指标。表1 “十三五”X区科技创新主要发展指标完成情况表序号指标名称“十三五”目标值2020年完成值完成情况1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2.22.6超额完成2规上企业投入强度(%)1.21.6超额完成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万人)610.4超额完成4科技型企业(家)400719超额完成5高新技术企业(家)100163超额完成建成三大国家级平台。成功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三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成为全市唯一拥有三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区县。2020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评“中国十佳优质营商环境产业园区”;2019年,X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
4、过国家科技部验收,以优异成绩在全国82家园区排名第九,基本建成丘陵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样板示范区;2017年,获国务院批示成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是全市唯一入选区县。高新产业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基本形成汽摩及零部件、特色轻工、先进材料、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300.6亿元。初步建成集高端数控机床整机、关键零部件、数控系统、公共检测等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性产业基地,其机床总销量占全市三分之一。基本建成西南大数据处理基地,打造X单体规模最大的大数据及信息服务产业基地X大数据产业园,2020年园区累计入驻企业399家,从业人员达1.5万人,实现产值282亿
5、元。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增强。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长,全社会R&D投入达26亿元,较“十二五”末期的5.85亿元增长20.15亿元,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6%,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值;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113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4件,接近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0.46件的平均水平,共有33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奖项(包括3项一等奖);科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区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达到71.55%,进入全市科技创新第一梯队。科创资源加速集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集聚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96人,人才资源总量达22.43万人;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
6、设,建成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达92个(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10个);科技创新载体加速集聚,累计建成众创空间18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市级众创空间10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市级星创天地2家);创新型企业加快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达163家,科技型企业达719家,较“十二五”末期分别增长61.11%和67.81%,科技型企业新产品(技术)收入达89.6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达556.7亿元。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了“创新驱动30条”“职教发展24条”“数控机床17条”“大数据发展20条”等系列政策文件;着力推进科技金融发展,创新构建“科技金融示范银行+担保基金+产业
7、基金+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了总规模为1亿元的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累计为254家企业贷款5.1亿元;大力营造创新氛围,重点开展“创响中国X站”、全国双创活动周X分会场、创业星物种、创之星、季度双创大赛、双创论坛等活动,成功打造“周有培训、月有沙龙、季有大赛、年有节会”的“永创汇”双创品牌;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构建“178”医疗卫生信息体系,打造智慧停车系统,累计建成1800个智能停车位,付费方式结合“服务公社APP”真正做到“无感”支付。尽管“十三五”时期,X科技创新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但仍然面临科技创新后劲不足、科技创新主体活力不够、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能力不强、
8、高端平台载体建设不优等问题,严重制约X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亟须提高X发展内生发展动力。(二)发展形势1.我国对科技创新新需求更为迫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信息网络、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领域的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成为引发国际格局和治理体系调整的核心驱动力,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正经历深度调整,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均发布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十四五”时期,X区需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包括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存量,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完善科技有效支撑经济发展的机制,推进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9、、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跨主体协同成为科技创新新趋势随着科技复杂程度地增加,多主体协同、跨领域、跨区域合作对于科技创新将会愈发重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颠覆性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新产业新业态相继涌现,跨界融合、协同联合、包容聚合的特征越来越显现。另外,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一区两群”等战略背景下,今后一段时间区域协同发展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立足X“两点”定位和“两地”“两高”目标,以及X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肩负引领区域突破发展的历史使命
10、。X应顺势而为,坚持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加强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深入开展与国外、国内、成渝先进地区的科技交流合作,以开放的姿态构建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科技合作体系,优化配置创新资源。3.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新使命X着力推动建设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智造重镇”“智慧名城”,重点围绕“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布局建设一批新型基础设施,着力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标国家实验室启动建设X实验室,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X应紧抓机遇,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
11、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进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4.X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创新作支撑X正处于科技创新发展的攻坚期、高质量发展转变期。X区基础优势较好,拥有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和国家科技农业园区三大平台,探索构建了“产业+科技+职教+金融”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是全国知名的“西部职教名城”,拥有17所大中专职业院校,且区位优势明显,有利于集聚人才、平台、企业等创新要素资源,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当前,X区委明确“一二三”发展思路,围绕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一大目标,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X主城都市区战略支点两大定位,突出推动产、城、景融合发展三大任务,
12、需集聚科技创新资源,积蓄创新发展动力,着力补齐短板,加快积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出发,深刻认识新发展特征,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坚持以一域服务全局的创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实施“一三五”发展思路,以建设成渝地区重要的区域性创新中心为目标,着力打造协同创新先行区、成果
13、转化示范区、创新生态样板区,强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加快融入建设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自立自强。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四个面向”,按照“一三五”发展思路,重点围绕“双链融合、科技资源、成果转化、协同创新、创新生态”五个方面开展项目谋划,提升区内科技创新能力,积极高效融入全市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形成以创新为引领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系和模式。二是坚持市场主导。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创新、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健全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四新”经济发展,注重培养、用好、吸
14、引各类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同时,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三是坚持开放引领。全面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战略,统筹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合作,加快构建“东向、西联”的协同发展开放格局,强化各类创新主体和区域之间的创新协同,在更大范围内集聚创新资源,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有序流动、综合集成和高效利用。四是坚持智慧驱动。聚焦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与民生服务,以科技创新赋能数字化发展和科技惠及民生为本质要求,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重点科技问题,加强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不断拓展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创
15、新应用场景。(三)空间布局以推动X区科技高质量发展、打造成渝地区重要的区域性创新中心为落脚点,凝心聚力推动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创新协同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技创新生态优化,构建“一城一圈两点”格局。1.“一城”引领:聚力打造城东科技生态城高水平建设X科技生态城。突出“科技兴业、生态兴城”核心理念,加强规划引领,统筹片区开发,强化高端资源要素配置,全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西部智慧产业新高地、“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新支点、山水园林城市新典范。加大科技创新企业引进力度,加快培育以科技服务、信息技术、智慧健康、数字创意为重点的科技创新产业集群,打造区域性现代科技产业
16、高地。着力引进和承接科研机构落地,鼓励科研机构、国内外知名高校、龙头企业创设特色学院、联合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提升科技原创力,建设全国一流的科技策源地。积极承担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核心区。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开展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先行试点,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不断提升持续创新能力、产业生成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经济产出能力。推进西部职教基地10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设立大学科技园区,推进科研科教与创新创业互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打造知识溢出效益明显的创新园区,增强X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产业人才支撑。推动产、学、研、商、居一体化发展
17、,到2025年,科技生态城建成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0万人,实现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覆盖。到203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聚集人口40万人,全面建成西部高质量科技生态示范城。2.“一圈”辐射:促进X文理学院生态圈建设充分发挥环X文理学院创新生态圈辐射示范作用,深化“产城职创”职教发展模式,聚焦产教融合、校地企联动、人才培养、双创服务,构建以X科技大厦为核心,X双创大街轴线,联合其他职业院校、产业园区形成的廊道,以“一核一街一廊”为基础,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通过集聚各种创新要素,建设创新载体,提升生态圈创新服务
18、水平。3.“两点”支撑:打造国家高新区升级版和加快发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着力打造国家高新区升级版,推动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优化X高新区凤凰湖产业促进中心、港桥产业促进中心、三教产业促进中心等园区产业功能布局,加快推进园区智能化、生态化改造力度,整合各园区的企业、人才、平台等创新资源,着力推进长城汽车西南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围绕智能装备、汽摩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特色轻工、新材料五大主导产业精准发力,通过招大引强、引资引智,汇聚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力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为重点,促进各重点产业跨越式发展,打造成为全区产业发展的核心动能区。发挥X国家
19、农业科技园区的资源优势,围绕茶叶、食用菌、豆豉、名优水果和花椒等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能力提升行动”“智慧农业行动”,发挥茶研所、特作所、豆豉产业技术研究院、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技术创新引领作用,加强“政产学研”合作,融合技术研发、产业化和品牌价值提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推动X秀芽、X豆豉、X香珍等产品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三、一个目标即谋划打造成渝地区重要的区域性创新中心,以X国家高新区、X国家农业科技园区、X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为主战场,聚焦高质量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和配置效率,着力增强持续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产业创新能力、经济产出能力,形成科
20、技竞争力突出,协同创新势能激活,科技成果转化全面开花,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新格局。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万人,技术合同成交总数达5000项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亿元以上。测算依据: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测算依据:2015-2019年X区R&D经费支出占全区GDP比重的年均增长率为43.8%,由于2017年较2016年的R&D经费支出增幅较大,故影响五年间的年均增长率科学性。而2017-2019年R&D经费支出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28%、2.4%、2.75%,增幅较为稳定,故选择2017-2019年X区R
21、&D经费支出占全区GDP比重的年均同比增长率进行测算,近三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82%,以此指标依次测算2020-2025年的R&D经费支出占全区GDP比重,2025年可达4.82%。考虑到“十四五”是推动我国社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相比“十三五”期间,应该追求“质”的提升,保守估计到2025年,R&D经费支出占全区GDP比重超过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测算依据:2015-2019X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速达50.65%,考虑到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据此保守估计到2025年达到15件/万人。科技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到2025年,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总
22、数达30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总数达1200家以上,吸引(类)独角兽企业2-3家落户,XOTC科创板挂牌企业13家、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13家。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到2025年,培育新型研发机构达到28家;新培育市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达20个以上,其中国家级平台2个以上,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总量达110个以上;建设市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个;建成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共30个以上;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50%;打造形成1个市级创新创业集聚区,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和服务体系。科技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到2025年,全区人才总量达到30万人,培育创
23、新创业人才10000人以上,培育职业化技术经理人300人以上,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优势不断加强,建成西部技能人才新高地。科技创新生态更加优化。到2025年,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科技金融结合更加紧密,科学文化素养持续提升,创新成果保护更加有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更加健全,全社会崇尚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表2X区“十四五”时期科技发展主要指标指标单位2020年2022年2025年预期值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2.62.83预期值高新技术企业数家163200300预期值科技型企业数家7198301200预期值新型研发机构家142228预期值每万人发
24、明专利拥有量件/万人10.41215预期值技术合同成交额亿元-3.55预期值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个182230预期值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个92100110预期值建设市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个-25预期值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30%50%预期值博士后工作站个8911预期值规模以上工业研发投入亿元233040预期值规模以上工业研发投入强度%1.61.82.2预期值建有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占比%273555预期值开展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占比%466590预期值企业牵头的高端创新平台数量个123预期值四、三大定位(一)成果转化示范区依托X国家高新区和X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紧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技 创新 十四 规划 2021 2025 示范 文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