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河(含东平水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秦川河(含东平水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川河(含东平水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报告.docx(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秦川河(含东平水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报告前 言秦川河为浔江左岸一级支流,秦川河干流(含东平水库)全长44.4km,流域面积318.0km,秦川河干流河段由平南县县领导担任河长。加强江河湖库水域岸线保护与利用是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和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厅发201727号)的六大工作任务之一。河道岸线的开发利用与防洪、河势、供水以及水生态、水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涉及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为了指导秦川河的岸线保护、开发利用及管理工作,服务沿岸经济建设与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同层次的要求,迫切需要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下,编制能兼顾各部门、各行业、各
2、地区、上下游、左右岸、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和相关管理要求的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以指导秦川河的岸线保护、开发利用及管理工作,服务沿岸地区经济建设与发展。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总河长第3号令关于加快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和河湖水域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的通知要求,应加快推进秦川河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平南县县领导担任河长的秦川河干流(含东平水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由平南县河长办组织,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具体负责编制。本规划在充分调查收集沿沿河岸线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秦川河干流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经济社会发展对岸线开发利用的要求;根
3、据秦川河干流管理范围划定成果,依据水利部印发的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确定岸线规划目标、分析岸线保护与开发利用控制条件、确定岸线边界线和划分功能区、制定岸线保护与管控要求,并提出了保障措施。2021年11月,我公司编制完成平南县县领导担任河长的秦川河(含东平水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报告(送审稿),2021年12月根据各职能部门修改意见,完成了平南县县领导担任河长的秦川河(含东平水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报告(报批稿)。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平南县河长办、水利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林业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广电局、沿河各乡镇政府、水利站等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无私
4、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1 基本情况1.1 河流概况1.1.1 流域概况秦川河属珠江流域西江浔江段一级支流,发源于平南县同和镇活步村界坳屯,流经安怀镇梅龙村、福平村、安全村、扶兰村、兰田村,于兰田村汇入东平水库,水库排出后,又流经东华镇的东平社区居委会、相资村、兴华村、新田村、上湾村和丹竹镇的三河村、丰塘村、丹竹村,最终于丹竹居委会汇入西江,共计流经4个乡镇,14个行政村,全部流域均在平南县境内,根据河长制名录调查成果,秦川河干流全长44.4km,流域面积318.0km,河流平均比降2.17,多年平均年降水深1565.2mm,多年平均年径流深773.1mm。秦川河干流上主要有东平水库,集水面
5、积130.9km2,正常水位100.7m,总库容5740万m3,兴利库容4200万m3。1.1.2 水文气象(1)气象平南县地处低纬,北回归线横贯其中,南近海洋,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夏半年(4月9月)受湿热的夏季风影响,多吹偏南风或偏东风;冬半年(10月次年3月)受干冷的冬季风影响,盛吹东北风或偏北风。总的特点是:气温较高,阳光充足,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夏季多暴雨,易洪涝,春秋有干旱,冬季有霜冻。县内的太阳总幅射和日照时数的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7月份为最高峰,总幅射谷点在2月,日照时数谷点在3月。12月下旬至次年4月中旬为县内光能低值期,此时间太阳高度角小,阴雨天多,平均每天日照仅2小时
6、3h。1988年2005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48.9h。1月4月多年月平均日照时数在80h以下,3月份最少为50.7h。7月8月多年月平均日照时数在200h以下,8月份最多为205.2h。最多月与最少月日照时数之差为154h。县内气温分布特点是以浔江两岸为中心,分向南北逐渐递减。中部平原高于南部丘陵,南部丘陵又高于北部山区。全县日平均气温10的作物生长期长达300天以上。1958年1985年,常年平均气温为21.5,1988年2005年,年平均气温为22.0,1998年2005年,全县平均气温连续偏高,偏高幅度在0.51.0。平南县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半年(4月9月)受夏季风影响,多吹偏
7、南风或偏东风;冬半年(10月次年3月)受冬季风影响,盛吹东北风或偏北风。1988年2005年,年平均风速每秒1.2m。各月月平均风速差异不明显,一般在每秒1m2m。每年夏季均有大风出现,阵风风速达每秒20m。表1-1-1 平南县气象站主要气象特征表项 目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多年平均气温()12.313.217.021.625.727.628.928.627.323.718.714.221.6多年极端最高气温()29.833.533.534.635.937.339.738.838.735.233.630.239.7多年极端最低气温()-1.80.42.78.
8、314.117.920.720.316.38.04.10.6-1.8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6818384838380817774727379降水量(mm)48.370.177.4210.3280.0237.7190.8185.296.671.749.331.21549蒸发量(mm)76.164.279.798.9150.5163.8209.3201.3190.8166.5123.694.81620日照对数(小时)96.153.958.570.5136.1160.8227.7220.0210.2185.7161.0141.91722平均风速(m/s)1.81.91.61.51.51.51.71.
9、61.61.61.71.61.7最大风速(m/s)10.17.7101211.71311.321.6167.77.06.021.6(2)水文及水文观测情况平南县降雨充沛,但雨量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1988年2005年,年平均雨量为1549mm,年平均雨日159.7天。秦川河流域上建有东平雨量站,位于东华镇东平水库,设立于1964年,主要观测项目为降雨量,目前为人工观测,降雨观测均按规范进行观测。1.1.3 地形地貌平南县境内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侏罗系、白垩系、第四系、缺失志留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第三系等。寒武系主要出露于县境北部,是县内出露最广的地层。岩性以碎屑岩为主。岩石
10、为暗灰色、灰绿色,风化后变为灰褐色。岩石致密坚硬。由于地层古老,经历长期地壳运动和区域构造运动的影响,岩层普遍产生褶皱和轻微变形。泥盆系主要分布于县中部。岩性以碎屑岩为主,有少量碳酸盐岩。该地层从下往上由红色砂岩、薄层页岩、中厚层灰岩组成。平南县境内的地貌在广西地貌类型划分中列入桂东南丘陵区。南部和北部由于长期受大容山和大瑶山两个窿起区的影响,形成南北高中部下切的马鞍形地貌。地势北部高于南部。在地质构造的制约下,北部山脉和南部山脉主要呈北东南西走向,形成北部和南部皆向中部浔江倾斜。南北河流均汇流入中部浔江。沿着这些河流的流向,在河流两岸形成狭长的冲积平原和河谷盆地。根据地貌分区思旺镇、思界乡大
11、部分地区属于构造剥蚀、溶蚀、堆积平原盆地区,地层以泥盆系、白垩系、第四系为主。这些地层岩石地处较低,在雨水充沛的情况下,多处于化学风化的剥蚀、溶蚀。剥蚀、溶蚀的泥土有的就地堆积,或河水搬运于较低处堆积,往往形成较厚的残坡积层和冲积层,构成地形低平或浑园台地。 根据地貌分区国安瑶族乡为构造侵蚀低山区,地层主要为寒武系和泥盆系。由于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地层呈北东南西向窿起褶皱成山,山势雄伟陡峻。1.1.4 土壤植被受复杂的地形和母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秦川河所在的平南县浔江以北地区土壤垂直分布明显,从低往高分别为砖红壤、红壤、山地红壤、黄红壤、黄壤、草甸土。耕地土壤分布自南向北有一定的规律。紫色岩
12、母质发育的土壤有2859.1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1%,主要分布于最南端的平山镇、寺面镇、大坡镇及镇隆镇和丹竹镇的一部分。花岗岩母质发育的土壤有4715.0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0.1%,分布于南部的大新、六陈、大坡、寺面、平山等乡镇。沙页岩母质发育的土壤有1.75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7.7%,主要分布于大鹏镇、同和镇、马练瑶族乡及安怀镇、镇隆镇等的丘陵地带。河流冲积母质发育的土壤有1.29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7.8%,主要分布于中部冲积平原,西江沿岸的平南镇、思旺镇、官成镇、丹竹镇等。第四系红土母质发育的土壤有6437.8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3.8%,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区。洪积母质发育
13、的土壤有2061.73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4%,主要分布于思旺、官成、安怀等乡镇的山前洪积扇。县内土壤种类可分为水稻土、红壤、赤红壤、紫色土、冲积土等5个土类,14个亚类,44个土属,128个土种。平南县地处北回归线南亚热带区域,植被具有亚热带特色,可分为北部山区林区、中部丰山区丰丘陵林区、南部山区林区。秦川河流域贯穿平南县北部及中部,北部山区林区包括同和、安怀等乡镇,主要有杉木、马尾松。以红椎、白椎、小叶樟、枫木、鸭脚木、油茶树为常绿针阔叶群交林。以散生桃金娘、岗松、铁芒萁、蒿竹、杂竹儿、杂灌木、阙草、黄茅、野草等群丛为主。有人工种植茶叶树。中部丰山区丰丘陵林区包括东华、丹竹镇,以马尾松、
14、铁芒萁、蒿竹、桃金娘群丛为主,附生有岗松、盐肤木、漆木、黄茅草等。1.1.5 洪涝灾害秦川河属于山区河流,洪涝灾害频繁,洪水主要由暴雨径流形成,由于受台风和海洋湿热气团流入的影响,暴雨集中,一般洪水持续12天,每年59月发生暴雨洪水,多发生在78月期间。据历史资料记载,秦川河1950年至今,共发生洪水灾害10次,其中较大的红在灾害有1954年、1971年、1985年、1994年、1998年、2005年及2010年。1.2 经济社会发展平南县隶属贵港市,下辖16个镇,3个乡,2个街道。2018年,平南县经济坚持“稳中有进,稳中快进”的发展主基调,大力试试“六位一体、多元融合”发展战略,根据统计年
15、鉴成果,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6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33亿元,同比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112.16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17.11亿元,增长12.7%。第一、二、三产业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比例为19.72:39.273:41.00,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11、2.88、4.9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2.53%、32.34%、55.1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900元,比上一年增长8.1%。由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不长,为水稻、甘蔗、桑、麻、花生、黄豆等作物的生长提供优越条件。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余为旱地
16、作物,如花生、黄豆等。2018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66905公顷,比上年增加116公顷,总产量34.55万t,比上一年增长2.4%;水果种植面积19267公顷,比上年增加100公顷,总产量15.35万t,比上年增长40.6%。秦川河主要涉及同和镇、安怀镇、东华镇及丹竹镇4个乡镇。同和镇下辖14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198km2,2018年末人口6.5万人,全镇粮食播种面积2036公顷,粮食总产14219吨。主要地方特产有砂糖橘、牛大力、八角、鸡骨草、玉桂、草果等。2018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574.2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5亿元。安怀镇2018年末辖区人口7.34万人。粮食种植面积333
17、2公顷(双季),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600公顷,其中石峡龙眼1466.67公顷,地方特色产品有团罗茶、石峡龙眼、优质旺官米。2018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1亿,同比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8亿元,同比增长10%;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6.48亿元,同比增长10%;财政收入完成3521.8万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11265元,同比增长7.0%。东华镇下辖5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行政区域面积82.5km,2018年末人口4.78万,自然增长率为8.92%;2016年完成财政收入607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2亿元,同比增长50%;农民人均纯收入9283元,同比增长12%。
18、丹竹镇下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行政与区面积158.21km2,2018年末人口11.7万人,全镇粮食播种面积4053公顷,粮食总产2.25万吨。主要地方特产有大青枣、大玉余甘果、花生、葛薯、木薯、龙眼、香瓜。2018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1.61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7亿元。1.3 岸线保护和利用现状1.3.1 岸线利用现状岸线利用是指河道湖泊岸线区域内建设各种建构筑物以实现岸线航运、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排水、环境保护等功能的行为,据此将涉岸工程类型分为港口码头、取排水设施、跨(临、穿)江设施、防洪治理工程、生态环境整治项目等5大类。秦川河为浔江一级支流,属山区、丘陵区河流,在平南县境
19、内流经同和、安怀、东华和丹竹镇。秦川河河道较曲折,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保持较好。总体来说,流域上游多山区林地,岸线开发程度较低,中下游地势相对较平坦,沿岸多耕地,岸线开发利用程度相对上游较高。据调查,秦川河干流涉河工程包括取排水设施、跨(临、穿)江设施、防洪治理工程共3类岸线利用类型。秦川河干流岸线利用现状情况如下。1.3.1.1 取排水设施秦川河干流沿岸共有水闸4座,具体情况见表1-3-1。表1-3-1 秦川河干流沿岸水闸工程基本情况表序号水闸名称所属乡镇名称水闸类型闸孔数量(孔)闸孔总净宽(m)过闸流量(m/s)1东平水库放水隧洞水闸东华镇节制闸12.5552东平水库西干进水口水闸东
20、华镇引(进)水闸22.683丹竹水闸丹竹镇排(退)水闸10143674丹竹闸东排污闸丹竹镇排(退)水闸10.991.3.1.2 跨(临、穿)江设施(1)梯级工程目前秦川河上有1座中型水库及3个梯级电站,尚未有其他梯级规划项目。现有梯级工程具体情况见表1-3-2。表1-3-2 秦川河干流已开发水库、电站工程基本情况表水库名称建设时间(年)水库调节性能校核洪水位(m)设计洪水位(m)正常蓄水位(m)死水位(m)库容/装机容量东平水库1958年调节101.61100.796.1662.300.5740亿m东平电站1993/2500kW鱼床电站1981/250kW都君电站1985/850kW(2)其他
21、跨河工程秦川河干流沿岸4个镇共有桥梁23座,根据桥梁分级,大多跨径在30m以下,为小桥。1.3.1.3 防洪治理工程秦川河现有防洪堤共4处,长7.6km,现有堤防详情见表1-3-3。秦川河规划建设防洪堤及护岸包括丹竹镇护岸、秦川河三河村护岸、秦川河大田屯防洪堤、秦川河上湾村防洪堤、秦川河风车屯防洪堤、秦川河新田村防洪堤、秦川河东华镇防洪堤等,总长约28km。表1-3-3 秦川河干流河段防洪工程情况表分段名称岸别工程建设情况治理长度(km)堤防标准重现期(年)堤防护岸东华镇大田屯堤段右岸已建1.55东华镇上湾村堤段右岸已建2.05东华镇风车屯堤段右岸已建1.25东华镇新田村堤段右岸已建2.951
22、.3.1.4 岸线利用情况统计秦川河干流岸线总长107.68km,岸线利用现状情况统计见表1-3-3。目前秦川河沿岸岸线利用总长度为15.0km,占岸线总长的13.93%,其中生产岸线长度为7.4km,占岸线总长的6.87%。表1-3-3 秦川河干流涉岸工程类型统计表序号岸线开发利用类型工程类型个数(个、处)岸线利用长度(km)占岸线总长的比例(%)1生产岸线取排水设施40.40.372水电站32.42.233桥梁234.64.274非生产岸线防洪治理工程47.67.06合 计3415.013.931.3.2 岸线保护现状(1)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及确权根据广西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秦川 东平 水库 保护 利用 规划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