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知冷知热.docx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知冷知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知冷知热.docx(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知冷知热_三年级科学教案反思 热胀冷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学会自制“液体温度计”。 经受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试验的过程中,培育科学探究的兴趣。 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滴瓶或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热水、冷水、酒精、煤油(其它液体)等。 教学导入 1上节课我们熟悉了很多的温度计,提问:你们想自己有一支温度计吗? 2教师介绍伽利略和雷伊创造的温度计。 3这两种温度计利用了空气与液体的什么性质?让我们来讨论吧! 一活动 自制“液体温度计” 1指导学生自制“温度计”。 (1
2、)出示器材: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 (2)要求:聪慧的同学们,能否利用这些器材和以学的学问争论这怎样来制作“液体温度计”? (3)小组争论制作方法。 (4)制作“液体温度计”,对于学生作品,教师组织进展评价。 2观看自制“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展观看。 (2)对学生的试验、记录、描述提出要求并予以方法上的指导。 (3)学生观看。 (4)汇报观看到的状况。 3讨论不同液体制作的“温度计” 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展观看。 (2)猜测: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 (3)方法指导。 (4)学生观看。 4整理分析试验记录,形成概念
3、得出结论。 (1)试验中,几种“温度计”发生了哪些共同的变化? (2)引起变化的试验条件是什么? (3)这些变化说明白什么? (4)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学生解释自制“温度计”的原理。 课后反思: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受对气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试验的过程中,培育科学探究的兴趣。 2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科学学问 1知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预备 一教学导入 1复习: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提问: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活动 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
4、性质 1试验的设计: (1)教师组织学生针对两个问题进展充分的思索和争论: 把空气装在什么容器里? 用什么方法能看到空气的膨胀和收缩现象? (2)学生汇报争论结果,教师补充或完善: 借助其他能鼓凹的物体来发觉。启发:可以在烧瓶口上套小气球。 借助因受热膨胀而冒出的空气在水中冒泡,因受冷空气收缩,外界气压将水压入管中或瓶中来发觉。 通过容器的鼓凹来发觉。空气总是布满容器的空间,当容器凹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小。当容器鼓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大。 (3)评价:在此环节思维活泼的同学赐予确定。 (4)形成各自完整的试验方案。 2试验现象猜测。 3按设计的方法完成试验。 4描述观看到的现象。 5分析比拟,我们
5、的猜测和观看到的现象全都吗? 三小结: 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学生解释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受对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2观看熟悉多种物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合理分析试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试验的过程中,培育科学探究的兴趣。 2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科学学问 1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知道一些液体、气体、固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相关应用。 教学预备 小气球、酒精灯、火柴、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踩瘪的乒乓球等。 一教学导入 1阅读指南车信箱。 2液体、空气都具有热胀
6、冷缩的性质,思索:固体会不会也热胀冷缩呢? 3让我们一同来讨论讨论吧! 二活动 讨论铁轨间为什么留缝隙 1试验讨论:固体的热胀冷缩 (1)教师演示: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步骤: 左手扶灯体,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倒扣在桌上。 划着火柴,让火焰朝上接近灯芯点燃酒精灯。 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体,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2)学生练习使用酒精灯(交待留意事项。) (3)以小组为单位进展铜球的热胀冷缩试验。 (4)描述试验过程和看到的现象,分析:试验现象告知了我们什么? 2补充试验:
7、玻璃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教师演示:注射器的玻璃活塞(熟玻璃制成的,受冷受热不易炸裂)可以顺当地进入管内到达底部,用酒精灯加热注射器的活塞,再放入管内,你们想,会有什么现象?接着使活塞受冷后,把它再放入注射器内,你们又推想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 (2)组织学生描述试验的过程和看到的现象。 (3)分析:试验现象告知了我们什么? (4)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小结 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拓展: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1)解释教材出示的三种现象。 (2)找一找,我们四周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现象?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多姿多彩的天气 多姿多彩的天气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会描述不同天
8、气现象的特点,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能用嬉戏等方式来表现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赏漂亮的天气。知道我国古代就有了天气现象的各种记录。科学学问知道各种不同的天气现象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体验到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教学预备:各种天气现象的图像资料;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课件);各种天气现象的卡片与之相适应的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卡片。一.教学导入:1.课件出示:古代有关天气现象的记录。2.提问:我们知道有哪些天气现象?二.活动观赏天气现象1.熟悉各种天气现象并描述其特点。(1、)课件出示:教材第16的插图。要求:认真观看,熟悉各种天气现象。(2.)
9、提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天气的特点。(3.)组内同学互述。(4.)指名全班描述。(5.)教师总结概括不同天气的特点。2.收集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与成语。(1.)课件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2.)学生观赏,教师针对资料对学生进展美育教育。(此环节能实现科学与语文、美术等学科的整合。)(3.)布置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并编成小报进展传阅与展现。三.活动我们与天气1.布置任务:设计用嬉戏来表现天气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2.指导学生看教材的两幅图,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什么启发?3.交待嬉戏规章与留意事项。4.学生嬉戏。四.小结1.总结不同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2.评价在每一环节中表现好的小组和个
10、人。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胀冷缩 热胀冷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学会自制“液体温度计”。 经受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试验的过程中,培育科学探究的兴趣。 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滴瓶或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热水、冷水、酒精、煤油(其它液体)等。 教学导入 1上节课我们熟悉了很多的温度计,提问:你们想自己有一支温度计吗? 2教师介绍伽利略和雷伊创造的温度计。 3这两种温度计利用了空气与液体的什么性质?让我们来讨论吧! 一活动 自制“液体温度计” 1指导学生自制“温度计”。 (1)出示器材:小
11、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 (2)要求:聪慧的同学们,能否利用这些器材和以学的学问争论这怎样来制作“液体温度计”? (3)小组争论制作方法。 (4)制作“液体温度计”,对于学生作品,教师组织进展评价。 2观看自制“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展观看。 (2)对学生的试验、记录、描述提出要求并予以方法上的指导。 (3)学生观看。 (4)汇报观看到的状况。 3讨论不同液体制作的“温度计” 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展观看。 (2)猜测: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 (3)方法指导。 (4)学生观看。 4整理分析试验记录,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
12、1)试验中,几种“温度计”发生了哪些共同的变化? (2)引起变化的试验条件是什么? (3)这些变化说明白什么? (4)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学生解释自制“温度计”的原理。 课后反思: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受对气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试验的过程中,培育科学探究的兴趣。 2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科学学问 1知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预备 一教学导入 1复习: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提问: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活动 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试验的
13、设计: (1)教师组织学生针对两个问题进展充分的思索和争论: 把空气装在什么容器里? 用什么方法能看到空气的膨胀和收缩现象? (2)学生汇报争论结果,教师补充或完善: 借助其他能鼓凹的物体来发觉。启发:可以在烧瓶口上套小气球。 借助因受热膨胀而冒出的空气在水中冒泡,因受冷空气收缩,外界气压将水压入管中或瓶中来发觉。 通过容器的鼓凹来发觉。空气总是布满容器的空间,当容器凹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小。当容器鼓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大。 (3)评价:在此环节思维活泼的同学赐予确定。 (4)形成各自完整的试验方案。 2试验现象猜测。 3按设计的方法完成试验。 4描述观看到的现象。 5分析比拟,我们的猜测和观看到
14、的现象全都吗? 三小结: 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学生解释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受对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2观看熟悉多种物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合理分析试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试验的过程中,培育科学探究的兴趣。 2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科学学问 1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知道一些液体、气体、固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相关应用。 教学预备 小气球、酒精灯、火柴、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踩瘪的乒乓球等。 一教学导入 1阅读指南车信箱。 2液体、空气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思
15、索:固体会不会也热胀冷缩呢? 3让我们一同来讨论讨论吧! 二活动 讨论铁轨间为什么留缝隙 1试验讨论:固体的热胀冷缩 (1)教师演示: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步骤: 左手扶灯体,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倒扣在桌上。 划着火柴,让火焰朝上接近灯芯点燃酒精灯。 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体,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2)学生练习使用酒精灯(交待留意事项。) (3)以小组为单位进展铜球的热胀冷缩试验。 (4)描述试验过程和看到的现象,分析:试验现象告知了我们什么? 2补充试验:玻璃也有热胀冷
16、缩的性质 (1)教师演示:注射器的玻璃活塞(熟玻璃制成的,受冷受热不易炸裂)可以顺当地进入管内到达底部,用酒精灯加热注射器的活塞,再放入管内,你们想,会有什么现象?接着使活塞受冷后,把它再放入注射器内,你们又推想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 (2)组织学生描述试验的过程和看到的现象。 (3)分析:试验现象告知了我们什么? (4)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小结 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拓展: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1)解释教材出示的三种现象。 (2)找一找,我们四周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现象?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蚕宝宝诞生了 蚕宝宝诞生了 第一课时 布置养蚕任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17、能通过查资料或询问他人,了解养蚕的有关学问。 2能制订规划,做有规划的观看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善思索与爱提问,能围绕养蚕的话题,提出一些科学问题。 科学学问 1知道养蚕的有关学问。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意识到人类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物资源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预备 蚕卵、以及用来孵化蚕卵的丝绵纸,小纸盒等。 养蚕史及养蚕过程的有关课件。 课前布置查阅资料或向他人请教怎样养蚕。 一教学导入 1出示课件:学生了解我国养蚕的历史。 2提问:我国有这悠久的蚕文化和如此兴旺的丝绸业,你有什么想说的? 3过渡:想不想我们动手来养蚕? 二活动 了解怎样养蚕 1提问:怎样养蚕? 2学
18、生依据所查资料或向他人请教的汇报。 3沟通后明确: 蚕宝宝的家的安排:暖和、通风、清洁、舒适的环境。(预备丝绵纸,小纸盒等。) 蚕的食物:新奇、洁净的桑叶。 4为了能把蚕养得更好,依据自己的设想,制定一个养蚕规划。 三布置养蚕任务 1分组,按家庭住址就近为原则。 2分发蚕卵,课后用放大镜观看蚕卵的外形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 3亲密凝视蚕卵的孵化,结合教材第30页的提示探究怎样的环境更相宜蚕卵孵化。 4做好观看记录(写好观看日记)。记录孵化出来的蚁蚕(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子的。 5待大多数小组都开头孵化的时机组织课上观看和争论
19、。 课后反思: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的传递 热的传递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受探究热的传递规律过程。 2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育连续观看并记录的力量。 3学会分析试验现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科学探究过程中,离不开仔细细致的观看。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懂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乐于合作,扎实完成自己的任务。 科学学问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局部)传向低温物体(局部),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3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金属棒、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支架、温度计、大烧杯、小烧杯、热水、冷水。 拓展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湘教版 三年级 下册 科学教案 知冷知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