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0篇.doc
《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0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0篇.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0篇比例意义和根本性质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9-16 19:25:50 比例意义和根本性质教学反思10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细心整理的比例意义和根本性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比例意义和根本性质教学反思1 昨天区教研员吴教师到我们学校来指导教案,给我带来很大的帮忙。急躁的吴教师,帮我把课的重点应当怎么突出,难点应当怎么化解讲了一遍。细心的吴教师,还建议我去参考一下国标本中的相关内容。匆忙忙忙不够仔细的我,却遗忘带笔和本子
2、做记录,只能凭大脑记忆思路了,而我当时还没有备课(原本没准备上这课的)。只好从一下班就开头加紧,始终到晚上十一点,教案和课件才完成(先自我反省一下)。 总体感觉这篇教学设计的思路比拟有条理,一开头复习比的相关学问,由求比值引入依据比值是否相等来进展分类,从而得出比例的意义,而通过观看比例,发觉组成比例的条件。在教学例1的过程中,先让学生找到要求的比,再通过比例的意义推断能否组成比例,组成的是怎样的比例式,同时也让学生联系以前的内容对应找出比和比例的区分,使学生不仅能明确比和比例的不同之处,更能比照例的意义产生更进一步的理解。而正由于比例和比不同,所以具有着不同的各局部名称。让学生自学进展了解各
3、局部名称,用一组前面用过的练习题让学生找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同时用启发性的问题“你能找出比例中乘积相等的数吗”引导学生自己去观看思索发觉外项积等于内项积,从而得到并归纳出比例的根本性质。由此可得到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最终进展小结。 上完课后,我自己首先的感觉是虽然有学生自主的探究,但还没能完全放的开,思路还不够开阔。而且由于时间的关系,前面问的比拟琐碎后面缺少了五分钟让我把最终一道设计好的开放性的题目出示出来。同时我也在反思假如我再上一遍这节课,我会怎么上?我想到的是前面有的问题比方让学生说推断思路的时候,可以请一两位做代表答复一下就可以了,由于方法已经把握了,就不需要请太多的人重复
4、说,这样可以抓紧时间让学生做几道敏捷一点的题目,比方已经比例中的三个项,如何求第四个项,比方给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哪些比例。这些我事先也考虑到了,但是没能教学进去,需要以后留意。我还在想,其实这堂课中概念局部的教学并不难,可以让学生在练习本上适当记录一些关键点,依据关键点答复就可以了,不必要把整个过程都写下来,否则也是耽搁时间。我想了许多,但想的大多是在盼望自己能在前面更紧凑以扩展后面的思路上。原来我还挺快乐自己在课后能感觉出一点东东的,但后来在听了陈教师的指导后,我才知道自己反思的真浅薄:( 陈教师给我的教学设计提了几点意见: 1,我的复习提问是问一句学生答复一句的,问了三个问题“什么是比”“
5、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陈教师说,可以翻开一点,直接问:你能回忆出以前学过的比的哪些学问?我一听就感觉出了,自己问的范围很狭小,假如那样问,学生的回忆搜寻就被翻开了,或许学生不仅能想到比,想到比值,还能想到比的各局部名称,还能想到比的根本性质,这都是和我这节新授课的内容有关联的,复习一下,对于后面比拟比和比例的区分有很大的好处。我又反思“我怎么没想到呢?”然后我给自己的解释是,怕学生打的太开耽搁时间:(后来我又想,只要学生娴熟,其实口答几句话也耽搁不了什么时间的。哎,我们上课总是会在时间上斤斤计较。不够大气。 2,我在教学例1的时候原来感觉挺简洁的,学生答复的甚至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由于我
6、课前一再强调要答复完整,其实这节课我们学生回答下列问题我自己挺满足的,由于什么所以什么都说的很完整。但陈教师就点明,可以在这里渗透正比例的意义,由于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而它们的比值是什么呢?就是单价。假如买的本数增多,相应的钱数也就是总价也会随之增多。这是我没想到的,我没能想到这个深度。要反省。 3,在比拟比和比例的区分的时候,学生说的挺多,什么比例有四个数比有两个数,比是一个比比例是两个比,比没有等号比例有等号。我觉得他们说的都挺对,当时还挺快乐的。后来想想,陈教师说,这都是外表上的区分,而意义上的区分其实才更重要。比是两个数相除,而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从意义上来说就完全不一样,这对突
7、出本节课的重点比例的意义就很有帮忙。我一想,对哦,还是自己考虑不完善。而且从意义上的区分说下去后,正由于他们的意义不同,比有前项后项,那么比例中的四个数应当叫什么呢?就可以顺当引入下面的内容比例的各局部名称。 4,陈教师提的第4点是我上完课就想到的,就是练习题的开放性不够,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不只有意义和性质两种思路,其实还可以用化简比来求,我原来想在开放性的题目中通过让学生自己的探究去发觉的,但没能来及上到这里就下课了,少了五分钟。 特别感谢陈教师的指导,为我在课堂教学及内容设计的“广”和“深”上都供应了很大的帮忙,让我知道要上好一节课的确很不简单,自己备完感觉好象过程挺流畅了,但其实仔细
8、思索下来,可推敲的地方还有许多,可挖掘的地方也还有许多。感谢教师的指导!盼望陈教师朱教师有空的时候多到我们学校来指导指导我们,我很盼望自己可以做到更好! 比例意义和根本性质教学反思2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P3234页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六第5题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学生理解和把握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熟悉比例各局部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分。 力量目标: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根本性质正确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加学问探究的全过程,培育学生初步的观看、分析、比拟、推断、概括的力量,进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
9、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根本性质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参加学问探究的全过程,主动构建新知,进展学生思维,培育学生讨论数学的力量。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日能和在座的同学们一起上课我感到特别快乐,听说同学们都特别聪慧、爱动脑筋,课上积极回答下列问题。今日,我和在座的领导教师们想看一看同学们的表现如何,这节课同学们想不想证明一下自己?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P32页四幅图。 二、探究新知 1、比例的意义 师问: 这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事物?(齐说) 这四周国旗消失在什
10、么场合或什么地点?(指生答复) 这四周国旗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指生答复) 这四周国旗的大小一样吗? 说明:虽然国旗的大小不同,但是,这四周国旗都是按肯定的比制作的,那么,我国的国旗法是怎样规定国旗的大小的呢?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方面的学问?下面我们就从国旗开头,新学问的学习。 请同学们分别写出这四周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指生答复师板书) 请同学们看我们写出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及求出的比值,谁发觉了我国国旗法是怎样规定国旗的大小的?(国旗法规定: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是3/2也可以说成国旗长与宽的比是3:2) 师问: 现在我们选取其中的两个比,如:2、4:1、6和60:40。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3/
11、2相等。那么这两个比是什么关系?生:相等。 那么我们能用什么符号可以把它们连接成等式?生:等号 谁来用等号把这两个比写成等式?师板书:2、4:1、6=60:40 假如用比的分数形式来表示这个式子也可写成:或2、4/1、6=60/40 依据我们写出的四周国旗长与宽的比及比值,你还能找出这样的两个比并用“=”连接成等式吗?(指生答复并说说是怎样找到这两个比相等的?) 师小结:请同学们观看板书的等式,提醒: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师:观看这些式子,你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比例吗?(找3名同学答复) 师: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出示板书:表
12、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就是今日我们学习的第一个新学问。板书:比例的意义 问题: 从比例的意义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需具备什么条件?(板书重点符号) 推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看大屏幕,刚刚我们找出的比都是长与宽的比,现在你能找出这四周国旗宽与长的两个比组成比例吗?(指生答复并说说是怎样找到这两个比相等的?) 我们已经了解了比例的意义,下面我来考一考大家: 课件出示P33页做一做1题要求及逐一出示各题,学生答复,教师课件演示。 2、比例各局部名称 师:同学们都知道比的各局部都有自己的名称,那么比例各局部名称叫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P34页前两行及例题
13、。同时思索(课件出示)什么是比例的项?什么是比例的外项?什么是比例的内项?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答复上面的问题,教师课件演示。 做一做:指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课件出示) 4、52、7=106240/160=144/96 3、比例的根本性质(课件出示) 观看:2、41、6=6040 思索: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看看你能发觉什么?(可以相互争论) 用下面的比例验证你的发觉: 610=91582=205 你能用一句话把发觉的规律说出来吗?(找3名同学答复) 下面我们计算2、4:1、6=60:40的两个內项积与两个外项积,共同验证一下这三位同学发觉的规律对不对?集体计算后师问:这三位同
14、学发觉的规律对不对?你们发觉这个规律了吗?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看、计算、验证发觉了数学上一个特别重要的规律,同学们真了不起,同学们发觉的这个规律就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师出示板书,指生读)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这就是今日我们学习的其次个新学问。板书:比例的根本性质) 师:看大屏幕(课件出示)2、4/1、6=60/40 问题:假如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我们应当怎样计算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指生答复师小结: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根本性质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穿插相乘,积相等。师课件 演示2、4/1、6=60/4
15、02、4X40=1、6X60 4、我们已经理解了比例的根本性质,那么你能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来推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吗? 课件出示:你能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推断10:2与2、5:0、5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讲解时可启发:假如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哪两个数是內项,哪两个数是外项,那么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能否计算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 由于10X0、5=52X2、5=5,所以假设成立,10:2与2、5:0、5能组成比例,即10:2=2、5:0、5 5、你会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推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吗?课件出示P34页做一做题目要求及逐一出示各题,学生答复,教师课件演示 6、师:学习到这里,我们学
16、习了几种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生:两种。一种是依据比例的意义,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另一种是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看两个外项和两个內项的积是否相等。 三、稳固新知(课件出示) 做一做,信任你能行! 1、推断 105=2是比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內项的积的差是O、() 2、填空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內项是1/9,则另一个內项是() 2:9=8:() 3、用你喜爱的方法推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P37页5题,逐一出示各题,学生答复,教师课件演示) 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或学到了那些学问? 五、课后作业:搜集生活中的比例,看
17、看比例在生活中的作用? 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 2、4:1、6=3/260:40=3/2 2、4:1、6=60:40或2、4/1、6=60/40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4:1、6=5:10/32、4;1、6=15:10 5:10/3=15:105:10/3=60:40 60:40=15:10 2、4X40=96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 1、6X60=96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比的意义和性质的根底上教学的,它包括比例的意义和组成比例的各局部名称,比例的根本性质。 教学比例的意义中,我通过出示课本图先了解图意,再写
18、出四周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比值,依据比值相等进展国旗法教育。然后依据学校里两面国旗的比,得出两个比相等。最终通过四周国旗长与宽的比,写出多个等式,从而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其后通过四周国旗宽与长的比稳固比例的意义。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通过观看,比拟、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新知不知不觉被学生把握理解。 在熟悉比例的各局部名称时,比例各局部名称我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看书学习。设计意图是通过重视自学,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局部内容特别简单理解,采纳自学的方式,通过两个问题检验,培育学生会看书的习惯。在提醒比例
19、的根本性质时,我先让学生先观看比例式,在思索争论两个內项和两个外项之间的关系,然后观看发觉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终概括出比例的根本性质。这样学生通过亲身经受的计算、观看、验证、沟通表达的活动过程,不仅获得了比例的根本性质,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育学生主动猎取学问的力量。 习题设计时,旨在比照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进展进一步的稳固和应用,最终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稳固新知,开阔视野,培育学生规律思维力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知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需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学问阅历的根底之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
20、方式。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展了有效的处理,让学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中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探究出了比例的根本性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和积极情感。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实质是如何教会学生思维。而这节概念课不是对学问简洁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教师的“再制造”,为学生呈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于简洁的谈话间,简洁的提问中,让学生自己观看比拟、通过自己分析思索,总结出了“比例”这一数学概念。于不经意的诱导,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比例的根本性质,通过计算、观看、比拟、验证让学生的思维从从前的不知所向到最终的豁然明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数学家”,经受了一个开心的探究过程,获得了胜利的
21、体验。整节课到处透出浓浓的数学味。 本节课把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放在一起学习觉得内容较多,完成教学有些困难,同时比例的敏捷应用题目没有到达预先的效果有些圆满,同时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再多一些题目就好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系。 比例意义和根本性质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比的意义和性质的根底上教学的,它包括比例的意义和组成比例的各局部名称,比例的根本性质及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解比例问题。 通过复习求比值,找出比值相等的比,为教学比例的意义做好铺垫工作,然后再通过例题,得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从而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再利用比例意义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我们安排了让学生写出比值相
22、等的比,再组成比例,目的在于加深比照例意义的熟悉和理解。同时也让学生联系以前的内容对应找出比和比例的区分,使学生不仅能明确比和比例的不同之处,更能比照例的意义产生更进一步的理解。而正由于比例和比不同,所以具有着不同的各局部名称。让学生自学进展了解各局部名称,用一组前面用过的练习题让学生找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同时用启发性的问题“你能找出比例中乘积相等的数吗”引导学生自己去观看思索发觉外项积等于内项积,从而得到并归纳出比例的根本性质。由此可得到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最终进展小结。 上完课后,我们首先的感觉是虽然有学生自主的探究,但还没能完全放的开,思路还不够开阔。 我的复习提问是问一句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比例 意义 基本 性质 教学 反思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