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doc(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毫米、分米的熟悉教学反思1 片断一、 师: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或四周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生1:铅笔尖是1毫米。 生2:公交IC卡的厚度是1毫米。 生3:1元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生4:我的数学练习本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通过刚刚的讨论,你想对1毫米说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1:太短了! 生2:太小了。 生3:跟我们头发丝差不多小,很短很短 生4:毫米啊,你是4个兄弟里面最小的。 生5:毫米虽然那么短,可是它也是有用的。 师:对啊,毫米虽然短小,但是它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特别大的。 课件演示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片断二、 师:那现在请小朋友拿出米尺
2、,在米尺上找一找分米,看看你有哪些发觉? 汇报: 生1:我发觉1分米跟我的铅笔差不多长。 生2:我发觉1分米就是1个大格,1个大格里面有10个小格。 生3:我知道1分米10毫米 师:为什么你这么认为? 生3:由于1个小格你刚刚说了是1毫米,10个小格就是10毫米,1分米有10个小格,所以1分米就等于10毫米。 师:说得对极了!是个宏大的发觉。还有其他发觉吗? 生4:我发觉这条直尺上共有10个大格。 师:那是多长? 生4:10分米。 生5急迫地:我知道,1米就是10分米。由于这条是米尺,就是1米长的,上面是10大格,是10分米,所以1米就是10分米。 师:真不错。这个发觉也很重要。 毫米、分米的
3、熟悉教学反思2 毫米、分米的熟悉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学问目标:建立毫米、分米的长度观念。 技能目标:能测量四周的事物,提高估量物体长度的力量。 能在详细的情境中适宜地运用长度单位。 情感目标:体会到身边的数学学问,会用毫米,分米刻画日常生活重的事物,从而更加喜爱数学。 教学重点:建立毫米、分米的长度观念。学会单位之间的转化。 教学预备:课件,学具。 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都测量过自己的身高,今日森林里的动物也测量身高。可是马虎的狐狸大姐没写长度单位,你能帮他填上吗? 动物身高或身长 长颈鹿5 鸽子20 斑马150 熊猫85 狼6 蚂蚁5 蜜蜂10 生填长度单位。 师:谁情愿说说你的答案?
4、 生1:长颈鹿5米,鸽子20厘米,斑马150厘米,熊猫85厘米,狼6米,蚂蚁5厘米,蜜蜂10厘米。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狼不行能是6米,比长颈鹿还长,但也不是6厘米,太短了。 师:大家说有道理吗? 生:是的。 师: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适宜了,应当用新的单位去表示它。 生:用分米。 师:分米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本上看的。 师:看来这题是有争议的,那么蚂蚁和蜜蜂的单位你们同意吗? 生:5厘米的蚂蚁太大了,不行能的。 师:那么这三题都是有疑问的。(在表格上打上问号) 师:我们看前面已经确定的答案,5米,20厘米,150厘米,85厘米,分别是多高呢?用手势比划一下。 师:米和厘米
5、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米比拟大,厘米比拟小。 板书:1米=100厘米 揭题:对于一些动物的身高,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表示,需要学习新的长度单位。 板书:熟悉毫米与分米 二、毫米教学 师:那么1毫米毕竟有多长? 师出示电话磁卡,指出磁卡的厚度就是1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磁卡,左手两个手指轻轻捏住,右手抽去磁卡,手指的缝隙就是1毫米长。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你能找到吗?得出尺子上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生:尺子上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活动:和四周的同学把卡叠在一起,可以2张,5张,8张等,量一量是几毫米。这个环节在上课的时候遗漏了。) 师:我们已经知道
6、了1毫米的长度,请大家想一想身边或者四周哪些物体的长度或者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生:米。 师:他说米粒大约长1毫米,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 生:不止的。(师拿尺子给学生比了比1毫米的米粒) 生:一张纸的厚度。 师:其他同学听到了吗?你们怎么看? 生:我觉得一张纸的厚度没有1毫米,可能3张。 师:拿我们的数学课原来验证一下,叠起来几页才是一毫米。 生叠好了以后汇报:4张,8张,12张,7张. 师:看来1毫米不只一张纸或3张纸的厚度,在7张左右。 师:1毫米比拟难找啊,大家能找找5毫米的吗? 生1:手指头的宽度。(师拿5毫米比) 生2:铅笔的宽度。 师:刚刚我们举了5毫米的例子,现在你能把5毫米画下来
7、吗? 生画5毫米的线段。 师:再画10毫米的线段。想一想,你发觉了什么? 生:10毫米就是厘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师:再请你画出20毫米,看谁画得快,你是怎么画的? 生:20毫米就是2厘米。 师:熟悉了毫米以后,我们来熟悉分米。 三、分米教学 师:大家猜测一下1分米有多长? 生1:是1毫米的一半。 生2:1分米是10厘米。 师:敢于大胆地猜测是很好的。 师:(拿出1分米长的吸管),象毫米一样拿在手上感受一下1分米。 学生感受1分米的长度,并在尺子上比一比,得出1分米=10毫米。 师:找一找身边或四周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宽度、厚度是1分米? 生:铅笔头,信封的宽, 师:用分米可以测量身边哪些
8、物体的长度? 生1:手臂的长度。 生2:铅笔盒的宽度。 生3:桌子的宽度,长度。 测量活动。 学生汇报:手臂长5分米左右,桌子宽3分米,长9分米。 师:我们已经熟悉了长度单位里面的“四兄弟”,你能把他们根据肯定的秩序排队吗? 师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他们还有自己的英文名字呢!师介绍简写方式。M dm cm mm 师:我们还知道了他们的关系,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那么1米等于多少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由于10个10是100。 师:你的意思是10个10厘米是100厘米,所以10个1分米是1米。 用米尺验证。得出1米=10分米。 师:现在我们来确定最终三个单位应
9、当填什么,狼高6分米,比划一下大约多高。蚂蚁和蜜蜂的身长呢? 四、练习 1、小狐狸为了感谢我们,请我们去他家做客,路上还会遇到许多问题。 课件出示:汽车门宽8(),汽车玻璃厚5(),大树高3() 进入屋子:电冰箱高160(),床宽2(),电视机长6(),字典厚25(),书柜高1(),橡皮宽20() 2、小狐狸看我们学的那么好,还给我们介绍了小学问: (1)三星SGH-E568手机,拥有864326.3毫米的三围,重量仅有85克,这样的尺寸和重量更能显示出女性用户的审美感。 (2)20xx年8月29日,洛玻集团公司胜利生产出0.7mm超薄玻璃,填补了我国玻璃工业的一项空白。 (3)“卡努”是今年
10、以来对嵊州市影响最大的一次台风。全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9月11日全市平均降雨量为119.86毫米,最大雨量点崇仁镇民胜水库达196毫米。 师结合示意图介绍降雨量的测量方法。 2、学生做课本上的练习。 毫米、分米的熟悉教学反思3 毫米、分米的熟悉,在本课的教学上,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充分参加数学活动和沟通的时机,培育学生观看、操作、推理、猎取新学问的力量和估测的力量。 1、关注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为了帮忙学生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我选择学生熟识的身边的事物硬币、硬卡和手机。让学生在用手夹或捏的动手操作中,感知1分米和1
11、毫米的长度,从而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 本课中,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中,借助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的大量活动,感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帮忙学生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教师只是起到组织者、点拨者的作用,从而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感受。让学生测量自己喜爱的物体长度,学生特别情愿去做,学习积极性很高,品尝到胜利的喜悦,感到数学并不是遥不行及的,其实数学就在身边。 3、“动中学,乐中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这堂课在教学过程设计上以活动为主线把“学数学”变成了“做数学”。从学生量身高产生的不同单位的实际应用引
12、出新知,到学生用厘米单位量课桌的长以及用分米单位量各种学习用具等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进展自主探究,主动猎取学问,知道了1分米=10厘米的实际含义。教师在课堂中只是学生学习的合、引导者、组织者,在这堂课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深厚的兴趣,成为了课堂的真正仆人。 4、重视学生估测力量的培育 估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也是进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在本课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让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在测量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都是先估量,然后测量。学生在估测、实际测量比拟、验证的过程中强化表象,从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毫米、分米的熟悉教学反思4 第一
13、节课是毫米,分米的熟悉,我们几个商议试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教学。说实话“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对我和学生都是一种新的挑战,我必需对这种模式有新的熟悉和重视。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这需要我们更加下功夫才能不断探究,不断讨论,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制造性地进展它,成为自己的、新的教学方法。 刚开头我们得一步一步的来,我们要先来细心设置预习作业,指导学生怎样去看书,怎样思索问题。“先学”不是让学生自由、随便、单纯地看书,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首先了解学习目标,而后教师依据学习目标提出一些问题,刚开头让学生有一个扶手,必要时还要进展学前指导,布置给
14、学生自学相关的内容。 课堂上的“后教”,是学生在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巡问,把握学生的自学状况,在学生自学以后,教师能够发觉学生通过小组争论,质疑问难,相互沟通等方式自己处理自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之间相互的合作,相互帮忙,到达了共同提高。 往往有一些问题是说起来简洁做起来难,在采纳“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教学时,有时感觉手忙脚乱,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解决。说明自己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熟,需要连续深刻领悟其精神实质,把它溶化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毫米、分米的熟悉教学反思5 1.问题设计过细、过碎
15、,牵引的痕迹还是很明显。 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小而详细,是依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但细细思索还是觉得所设计的问题过细、过碎,有教师领着走之感,学生的思索空间较小,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有效建构。 在上面熟悉毫米这一环节中,不到1厘米,究竟是多少?要想准确地知道它的长度,有什么好方法吗?只用厘米这个单位还能不能准确地表示出它的长度?那怎么办?比厘米小的单位是什么呢?有知道的吗?毫米藏在哪儿?这把尺子上怎么没见到?假如想把毫米从这每个厘米间表示出来,你想用什么方法?你能不能按你的想法在尺子上01之间把毫米给表示出来?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吗?通过刚刚我们真正地接触这1毫米,你有什么感受?课
16、后我思索是否可以把上面的这些问题适当整合一下,拓宽学生的思索活动空间,课堂上可能会有更多的生生互动,学生可能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也可能会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和数学力量的提高。 2.张弛有度,注意学习方法训练,为学生供应制造的空间,帮学生养成创新的习惯。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学习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一节课的新知,而是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并为他们供应探究的空间,激发他们探究欲望,培育他们猎取新知的力量,这样就为学生创新意识的称张供应了一个无比宽阔的空间,我觉得这对于学生来说才是最珍贵的。 在教学毫米的学习时,构造清晰,先产生毫米的需求,再通过找1毫米,熟悉1毫米
17、,再找生活中的1毫米,然后再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深化好摸的熟悉,整个层次是鲜亮的。在分米的设计过程上也和毫米是类似的,我思索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时调整:在毫米的熟悉学习以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展总结我们是如何学习毫米,说出刚刚我们学习毫米使我们都使用了哪些策略,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学习的。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再放手由学生自己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性的进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探究进展分米的学习,这样可能能更好的表达学生学的主动,这样到达的学习效果或许会更好。 毫米、分米的熟悉教学反思6 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体验性学习为每个学生的自主进展供应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学生的进展是有差异的,因而当学生面对新
18、的问题时,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来端详客观世界,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一个极富共性的过程。 在分米和毫米的熟悉教学时,熟悉1分米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分米吗?”学生有的说从10到20、20到30、30到40等等,还有的学生发觉不肯定是整十数的,还可以1到11、2到12、5到15等,最终还有学生总结出起点到终点的个位都是一样的,这样刚好就是10厘米。至此,教师再进展一个定论:也就是说,只要够10厘米就是1分米。 再如,体验1毫米的长,“伸出你的手,轻轻的捏住一分钱,渐渐的抽出来。”,学生说“太小了” ,这些感觉就说明白学生在脑中已经形成了1毫米的初步感受了。同时,他
19、们也体验到毫米的作用,“量很短小的物体的长度”,“还有当不是整厘米时,熟悉毫米就知道多几小格就是几毫米了”,教师理解了,适时进展点拨:“也就是能帮忙我们测量更准确,对吗?” 敬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观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布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随时会出现与众不同的想法,急躁听取每一个学生的发言,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从中解读他们的体验和思维,这样才能使课堂焕发诞生命的活力。 毫米、分米的熟悉教学反思7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且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这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根底,并为学
20、习千米做预备。被借壳的教学我认为比拟胜利的就是:敏捷地去处理教材,制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并合理地安排教学层次,设计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前通过简洁回忆学过的长度单位,为学习心得长度单位做好铺垫,在用这些长度单位过程中是学生感受到认知上的冲突,用厘米作单位不能量出数学书的厚度,使学生产生学习更小的长度单位的需要和必要性。这样引入新学问的教学,不是为给学生学问而教,而是把学问建立在他们需要的根底上,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留意力。 二、细心设计教学活动,培育学生的估测也是和课件观念 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与学生自主建构学问和情感体验的时空,解惑学
21、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新知的学习直接导入新的长度单位分米。然后通过测量、在学生尺上只1分米、画1分米长的线段、用手势比划、闭眼想1分米长的、折1分米长的纸条、进而找生活中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多种方式帮忙学生建里坚固的长度观念,比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熟悉1分米以后,构建新旧学问,使学生明确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然后回应刀客是提出的问题,估量课桌的高让学生在此找到答案。再如,体验1毫米的长,伸出你的手,比划1毫米,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说太小了,只有一张电话卡那么厚这些感觉就说明白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形成了1毫米的初步感受,同事,也体验到毫米的作用,在测量很短小的物体的长度、还当不是整厘米时也可
22、以用毫米作单位。 另外,被借壳我还为孩子们供应大量动手操作,组织探究的时机。学生动手亮数学课本方面的长和宽,还有厚度,亮所带纸条和毛线的长度,以及动手画1分米、几毫米的线段,目的都是让孩子们经受了熟悉分米和毫米的过程。 三、帮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增加运=应用意识 在练习设计中、我注意新旧学问的练习和进展,设计了将所学长度单位在楼梯上排队的练习,在南郊、整理中强化对长度单位的熟悉,也增加了长度单位之间的练习。在把握新知的根底上,设计了小明的日记,让学生结合生活阅历选择正确的长度单位,有培育了学生的感恩情怀。 回想本节课,学生参加的积极性比拟高,效果也还不错。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由于是星期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毫米 分米 认识 教学 反思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