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穷人教案范文集锦10篇.docx
《2022穷人教案范文集锦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穷人教案范文集锦10篇.docx(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穷人教案范文集锦10篇穷人教案 篇1教学目标:、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桑娜、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导学生合理的想象。、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体会桑娜、渔夫的优秀品质。、指导学生合理想象。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板书课题:穷人(1).同学们已经提前预习了课文,再次面对穷人这一课题时,大家来谈一谈,自己的疑问、想法、收获。(2).你能准确地读出下面的词语吗?(小黑板出示)汹涌 澎湃 舒适 心惊肉跳 顾惜 寡妇 蜷缩 忐忑不安 黧黑 喃喃体悟“穷困”引入: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人物:板书:渔夫与妻子桑娜 西蒙(死亡
2、)(困难)五个孩子 西蒙的孩子他们之间发生什么事:西蒙死了,渔夫和妻子桑娜把她的两个孩子抱来抚养的事。二、质疑激趣1.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除了题目之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让我们来试着找一找,哪些地方写出了“穷”的特点。B老师可以为大家提供两种表达观点的方式:第一,默读课文,找到能证明你观点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第二,朗读课文,抓住最能证明你观点的句段,展开想象,读好这些句段。2、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3、交流探究成果,多角度感悟穷人的“穷”。学生或谈看法,或朗读,充分体会穷人的“穷”。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把握
3、下面几个要点:(1)从“住”看出“穷”。相关句子: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2)从“吃、穿”看出“穷”。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3)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三、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相机引导学生反复读
4、描写恶劣环境的句子,反复品读夫妻的对话。四、介绍作者写作背景为什么会这么穷人呢?原因呢?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是俄国正处于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时期。在这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这篇课文作者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穷人的穷困和悲惨。五、体悟那四处流溢的“富有”穷人的生活、物质上确实穷,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作者说是要告诉我们这些吗?他们俩做了什么事?说明了什么?-桑娜和她的丈夫勤劳、善良、朴实、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1、师:这些穷人,真的很穷吗?老师一遍遍地读着文章,分析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他们的富有
5、。(学生讨论)2、请大家再次读课文,课文哪些内容体现了他们的富有?3、学生自由读全文,寻找穷人精神上的“富有”。4、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反复品味朗读,感悟穷人的美好品质。 预设交流要点:(1)家的整洁与温馨。(2)桑娜关心生病的女邻居。(3)夫妻不顾生活困难收养孤儿。六、留下问题:感受通过人物的心理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板书:渔夫与妻子桑娜 西蒙(死亡)(困难)五个孩子 两个孩子穷人教案 篇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教学过程:(
6、一)导入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板书:20穷人)(二)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他写的跳水一课。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么事?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你还读懂了什么?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2检查自学情况(1)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
7、文主要内容。板书:桑娜渔夫(2)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穷人的印象。(很善良)板书:善良学生谈谈还读懂了什么?(教师随机板书)(3)本文写作顺序?(板书: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三)学习第一段1自读等待丈夫一部分内容。读完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感受到桑娜家境贫困、生活艰难。从补、破帆、勉强填饱肚子、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等看出桑娜家生活艰难。感受到桑娜勤劳能干。引导学生说出温暖与舒适指的是什么?温暖指炉火未熄,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舒适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是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的处境相比而言。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勤劳能干。体会到桑娜内心很善良,从
8、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等处可以看出。)2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感情,体会桑娜的家庭贫困、勤劳能干、心地善良。穷人教案 篇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的能力。1、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析,领悟沙俄时代穷人的贫困和悲惨,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2、学习文章表达方法。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析,领悟沙俄时代穷人的贫困和悲惨,赞颂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分析桑娜内心矛盾的重点语句,体会桑娜的善良。一、质疑导入通过上一节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分别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在黑板上。)师
9、:读了这篇文章,老师也跟大家一样,也觉得旧沙俄时代的穷人确实很贫困,但是他们的思想却一点也不穷,他们勤劳、淳朴、善良,品德多么高尚啊。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体会一下他们穷到什么的地步,学习一下他们高尚的品德好吗?(根据学生黑板上的板书,确定学习目标,达到以学定教的目的。黑板的“易主”,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角色。)二、细读课文,感悟情感,学习文章表达方法抓住细节,感悟“穷”:师:穷人很穷。对,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一个“穷”字。(学生找不到)哦,没有?对,确实没有。那么你们是怎样领悟到“穷”的呢?(从课文的语句中领悟)你们真会学习。现在请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
10、 17自然段,找出能体现穷人“穷”的语句。(对话促发了学生的思维,促发了学生的灵感,师生心灵才目通,情感才目融。)1、学生读17自然段,找出能体现穷人“穷”的语句。(学法指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在文中标画出相关的内容,然后小组交流。)2、学生汇报,老师点拨。3、在找出的语句中自选一句有感情地朗读,看谁能读出“穷”。突出重点,感悟“美”:师: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真不愧是伟大的文学家,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也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作者是怎样叙述的呢?我们先来看看怎样写桑娜的。1、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桑娜善良?(学生继续运用
11、学法学习)2、学生汇报。3、出示文章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写出桑娜什么的心情?。理解“忐忑不安”、“自作自受”。 这段话里出现的略号起什么作用?请你想象出桑娜还会想些什么?4、教师总结:这段描写是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一系列的矛盾心理活动。最后为了救人之难,宁愿自己受皮肉之苦甘愿承担一切后果。这充分体现了桑娜的善良。作者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
12、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6、桑娜是善良的,渔夫面对妻子的举动,做出了什么选择?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品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问:句中的“熬”能用什么字替换?那个好?(体会“熬”字用得妙)师: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商量了吗?没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这叫什么?(生:不谋而合)教师:也说明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 感情朗读。 教师小结:这段话既是渔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渔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渔夫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熬”
13、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三、拓展延伸1、由课文的内容想开去:学到这里,你想到什么?2、口语交际:假如作者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会对他说写什么?假如桑娜出现在你的面前,你又会对她说写什么?(旨在: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面进行总结。)四、布置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抄下来,并在句后写写喜欢的理由。穷人教案 篇4教学设想:九义第十一册教材穷人一课,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作品记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宁可吃苦受累,也要收养邻居西蒙家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在沙皇统治下的劳动人民,虽然生活极其贫穷,却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文章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叙述,先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
14、上起着风暴的一个晚上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再写桑娜探望生病的女邻居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主动把两个孤儿抱回家;最后写渔夫在海里九死一生,平安回到了家,得知西蒙的死讯,也同样做出了收养两个孤儿的决定。小说的内容并不复杂,故事情节的展开也略显平铺直叙,但读后却很能打动人心,究其原因就在于作家深刻而独到的环境描写,细腻而生动的心理描写,惟妙惟肖的人物语言、神态描写。这些地方看似寻常,却很值得推敲琢磨。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感悟这几处描写,正是教师上好这篇课文,学生学好这篇课文的关键所在。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5、。3、细读课文,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生活的穷困和悲惨。过程与方法1、介绍作者极其时代背景,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2、初读课文,树立结构,疏通字词。3、抓住描写环境、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桑娜和他丈夫善良、淳朴的美好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拓展与延伸续写穷人,培养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1、抓住重点语句感受桑娜和渔夫勤劳、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2、学习文章通过环境描写、语言和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品质、抒发情感的方法。教学突破通过品读文中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人物语言的句子,揣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
16、人物的美好品质,并学习作者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作者的相关信息,重点字句的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初步了解沙皇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整体感知1、师: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这样的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否也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通过预习你们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谁来说说你对他的了解。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补充介绍作者的生平。2、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穷人这则故事中去。(播放课文影片。)3、 师:看了这个故事谁知道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
17、谁?围绕主要人物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发言,教师做小结。4、师:根据你们刚才对这件事情的了解,想一想:你认为故事里面这两个主要人物是勤劳善良还是懒惰愚蠢?是做事鲁莽冲动还是小心谨慎?是自私自利还是助人为乐?或者你还有什么认为?认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请你们认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一边想,画出最能体现他们是哪种人的语句。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给予引导。二、交流语句(第一段),感受贫穷1、师: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是整篇文章中,并 没有出现穷字。他们的穷从哪里表现出来?请大家读读前两段,画一画。学生细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2、全班交流: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文中人过着穷苦的生活。引导学生由相关语句
18、发表看法,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重点指导下列语句:(1)“渔夫的妻子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2)“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3)“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4)“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捕渔,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儿,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帆破了可以去买新的,可是他们没有,而是缝补;天气恶劣不适合出海,即便有可能葬身大海,渔夫却还是出海打渔了;他们没日没夜的干活,却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从来没有鞋穿。这是多么贫穷的生活。)3、师:他们为什么会如此贫穷?学
19、生交流收集到的背景资料,大致了解沙俄时代人们的生活情况。4、师:桑娜家里是怎样的?你觉得他们爱这个贫穷的家吗?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总结的这些语句。5、学生自由朗读前两段。三、分析第二段,体会桑娜崇高的品质1、师:在寒风呼啸、海浪翻滚的夜晚,桑娜的丈夫出海打渔直到深夜还没有回来。桑娜在家中心惊肉跳,不住的祈祷,最后她终于呆不住了,于是走出门去。她去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第二段,勾画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桑娜的哪些特点。学生自读课文,勾画语句,体会人物形象。教师重点指导下列语句:(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
20、这样做不可。”“这样做”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把他们扶养成人。桑娜探望西蒙,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 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面对西蒙的悲惨遭遇,桑娜本能地把两个孤儿抱回了自己的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忐忑”是指心神不定。“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
21、她紧张、担忧,她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回家的事。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课文真实地展现了桑娜此时的心理活动。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读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的心灵。激起读者对桑娜今后命运的关心。补充: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2、师:表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内容时断时续。桑那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面对家庭现实,内心充满了矛盾。她的思绪既不连贯,也没有了条理。她想到了丈夫抚养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穷人 教案 范文 集锦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