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炎临床路径.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大动脉炎临床路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动脉炎临床路径.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动脉炎临床路径一、外周性大动脉炎临床路径标准(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大动脉炎(ICD-10:I77.604,M31.601,M31.4)。(二)诊断依据。根据大动脉炎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1年)。1.发病年龄40岁:40岁前出现症状或体征。2.肢体间歇性活动障碍:活动时一个或多个肢体出现逐渐加重的乏力和肌肉不适,尤以上肢明显。3.肱动脉搏动减弱:一侧或双侧肱动脉搏动减弱。4.血压差10mmHg:双侧上肢收缩压差10mmHg。5.锁骨下动脉或主动脉杂音:一侧或双侧锁骨下动脉或腹主动脉闻及杂音。6.血管造影异常:主动脉一级分支或上下肢近端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常为局灶
2、或节段性,且不是由动脉硬化、纤维肌发育不良或类似原因引起。符合上述6项中的3项者可诊断本病,敏感性90.5%,特异性97.8%。(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大动脉炎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1年)。1.药物治疗:(1)控制感染:发病早期有感染因素存在时,应有效控制感染,高度怀疑结核感染者,应同时抗结核治疗;(2)糖皮质激素;(3)免疫抑制剂: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为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环孢霉素等;(4)扩张血管,抗凝,改善血液循环,对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2.手术治疗:(1)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2)外科手术治疗。(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3、外周性大动脉炎疾病编码(ICD-10:I77.604,M31.601,M31.4)。2.排除先天性主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纤维肌营养不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白塞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疾病所致的血管病变。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五)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2)肝功能、肾功能、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3)抗结核菌素实验;(4)心电图、胸部X线片;(5)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超声心动图检查。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
4、目:(1)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2)增强CT和磁共振成像(MRI)。(六)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1. 糖皮质激素: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剂量及疗程,一般口服泼尼松1mg/kg,维持3-4周后逐渐减量,每10-15天减量5%-10%,减至5-10mg/d后应长期维持一段时间,注意不良反应。2. 免疫抑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能增加疗效,常用的药物为:(1)环磷酰胺:每日或隔日口服2mg/kg,或冲击治疗每3-4周0.5-1.0g/m2;(2)甲氨蝶呤:每周5-25mg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或口服;(3)硫唑嘌呤:每日口服1-2mg/kg。上述药物疗效不佳或不耐受者可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脉炎 临床 路径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