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docx





《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docx(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利用光学的、电子学的和电子光学的遥感仪器,从高空或远距离处,接收林区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 磁波信息加工处理为能识别的图像或计算机用的数据磁带,用来观测研究森林生长发育的环境,调查森 林资源,监测森林自然灾害,以提高林业经营管理水平。遥感技术现在应用于林业工作的有以下五个方 面:(1)森林资源调查,特别是再生资源的调查。(2)森林自然灾害监测。(3)森林现状调查。(4) 森林生态环境研究。(5)林业遥感信息处理。1.1立木材积表 tree volume table森林调查用表。按一定程序编制的,说明各树种、不同胸径、不同树高和不同形数的树木平均材积 的数量指标的数表。材积表的种类很多,按其所反映的
2、树种和测定材积的三因子(树高、胸径和形数) 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1)根据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积的相关关系编制的,称为一元材积表;(2)根据胸径和树高两个因子与材积关系编制的,称二元材积表;(3)根据胸径、树高和形率编制的,过去 也有分别地位级或龄级,再按胸径和树高编制的,皆称为三元材积表或称多元材积表。由于搜集和选择 编表资料的地区不同以及表的应用范围不同,所有又有一般材积表和地方材积表之分。其资料来源于比 较广泛的地区,其使用范围亦广的,称为一般材积表;其编制材料来源于某一小范围的局部地区,其使用范围亦仅限于该局部地区的,称为地方材积表。用材积表测定蓄积量时,须经过每木调查,以各径阶 平均指
3、标为依据,从表上查出相应的材积,乘以相应株数得径阶的总材积,然后累加,即得林木总蓄积 量。1.2二元材积表 two-way volume table,standard volume table,general volume table森林调查用表。立木材积表的一种。根据胸径和树高两个因子确定树干材积的数表。一般分别树种 编制,在调查地区随机选取数百到数千株有充分代表性的样木,用区分求积法测定树干材积、胸径和树 高,根据材积对胸径、树高的关系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回归方程(数学模型),求出方程参数,解之即得二元材积表。使用该表计算林分蓄积,一般须经过调查取得每个径阶的株数及树高曲线后,根据每个 径阶
4、组中值和从树高曲线上读出的该径阶的树高值,从表中查出该径阶的平均单株材积,乘以该径阶的 林木株数,得该径阶的林木材积。各径阶林木材积相加,即得林分蓄积。该表材料来源比较广泛,适用范围较广,是最基本的材积表。1.3基本图 basic map森林测量最基本的图面材料,可用它求算面积,并作为复制其他林业用图的底图,也是林业用图中 精度要求最高的一种。基本图按国际分幅编制,图面上有各种境界线、地形、地物、主要测量标志、林班和小班面积及其编号、公里网和图廓外的各种注记等。一般都是在国家地形图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测 量或调绘而成的林业的基本图。1.4山林现状图 subcompartment state ma
5、p山林现状图以乡镇为单位编制。图面上有各种境界线、林班和小班注记、地形(等高线)、地物、村庄等,详细反映森林经营区划结果和调查结果、以及地形情况,为各种林业规划设计、林业专项调查 提供底图材料。山林现状图的比例尺统一为1:10 000。1.5林相图 stock state map以山林现状图为基础进行小班着色,反映森林分布、各种森林区划界线和作业设施现状的图纸。林 相图的比例尺,经营强度较高的为1:5 0001:10 000,中等的为1:10 0001:25 000;较低的为1:25 000。在图中要注明林班号及其面积,在林班内作小班注记,注明小班号及其龄级、地位级、郁闭度等,并按不同优势树种
6、分别着色,在同一优势树种内再按不同龄级着上不同深度的颜色(成熟林最深,幼龄林最 浅)。由于着色可能造成等高线不清楚,有时以平面图形式表示。1.6森林分布图 forst distribution map以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用林相图缩小绘制。比例尺根据各县面积而定,一般为1:50 0001:100 000。地形、地物可简化,行政区划界线到乡、场一级,将相邻、相同地类或林分的小班合并, 并按规定着色。2 总则2.1 调查目的任务与作用2.1.1 目的任务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综合分析与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对森林
7、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意见。2.1.2 调查成果作用是进行营造林设计、森林采伐作业设计等林业规划设计、以及生态公益林调查、森林火灾调查、森林病虫害调查等林业调查工作的基础,是森林资源信息统一平台建设的核心基础。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开展县级森林资源动态监测,评价森林经营效果,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的基础。是制定森林采伐限额,编制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的基础。是开展森林资源实物量管理和资产化管理,实行森林资源管理责任制考核,开展森林绿色 GDP 核算的基础。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2.2 调查范围与内容2.2.1 调查范围森林经营单位应调查该单位所有和经营管理的土地
8、;县级行政单位应调查县级行政范围内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2.2.2 调查内容2.2.2.1 调查基本内容核对调查范围的各级境界线,并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行或调整(复查)经营区划;调查各类林地面积及其权属;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量;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效;建立森林资源档案;有条件的,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2.2.2.2 专业调查内容依据各地的森林资源特点、经营目标、调查目的,以及以往资源调查成果的可利用程度等情况,由调查会议研究确定专业调查内容以及专业调查的详细程度。2.3 调查方法2.3.1 测树因子调查方法测树因子调查
9、方法有:目测法;标准地或样地实测法;航片估测法;卫片估测法。各种小班调查方法能够调查的小班测树因子见表1。调查方法表1 不同调查方法能够调查的小班测树因子表测树因子实测法目测法航片估测法卫片估测法林层起源优势树种(组)树种组成平均年龄(龄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优势木平均高郁 闭 度每公顷株数散生木蓄积量每公顷蓄积量枯倒木蓄积量天然更新2.3.2下木覆盖度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的审核程序采用本规程规定的技术与方法以外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调查单位应事先提出实施方案,并 向省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批后方可在调查中应用。使用新技术和新方法调查的成果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指标。2.4 调查总体蓄积量抽样
10、控制要求2.4.1 抽样控制单位重点产材县(市)必须进行抽样控制调查;森林蓄积量 200 万 m3以上的其他县(市),或以商品林蓄积为主的县(市)及重点国有林场, 原则上也应进行抽样控制调查。2.4.2 抽样控制精度要求各类总体的抽样控制精度:以商品林为主的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单位为90%;以公益林为主的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单位为85%;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为 80%。2.4.3 抽样方法与精度计算在抽样总体内,采用机械抽样、分层抽样、成群抽样等抽样方法进行总体蓄积量抽样控制调查,样地数量要满足抽样控制精度要求。样地实测采用每木检尺方法。根据样地样木测定结果计算样地蓄积量,并按相应的抽样理论公式计
11、算总体蓄积量、蓄积量标准误和抽样精度。2.4.4 抽样控制结果处理2.4.4.1 精度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处理当总体蓄积量抽样控制精度达不到规定要求时,要重新计算样地数量,并布设、调查增加的样地, 然后重新计算总体蓄积量和抽样精度,直至总体蓄积量抽样精度达到规定要求。2.4.4.2 精度达到规定要求的处理将各小班蓄积量汇总计算的总体蓄积量(包括林带蓄积量和四旁树蓄积量)与总体抽样调查方法计算的总体蓄积量进行比较:当两者差值不超过1 倍的标准误时,即认为由小班调查汇总的总体蓄积量符合精度要求,并以各小班汇总的蓄积量作为总体蓄积量。当两者差值超过1 倍的标准误、但不超过3 倍的标准误时,应对差异进行检
12、查分析,找出影响小班蓄积量调查精度的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进行补课、复查、局部返工,直至两种总体蓄积量的差值在1 倍的标准误范围以内。当两者差值超过3 倍的标准误时,小班调查必须全部返工。2.5 小班目测调查精度与准确度要求2.5.1 允许误差等级主要小班调查因子允许误差分为A、B、C三个等级,各等级的适用情况:国有森林经营单位和经营强度高的县级行政单位,商品林小班允许误差采用等级“A”;一般县级行政单位的商品林小班、所有单位的一般生态公益林小班允许误差采用等级“B”;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其它特殊、重点生态公益林小班允许误差采用等级“C”。2.5.2 精度要求各误差等级的调查因子允许误差见表2
13、。允许误差(%)调查因子表2 主要小班调查因子允许误差表ABC小(细)班面积555树种组成51020平均树高51015平均胸径51015平均年龄101520郁闭度51015每亩断面积51015每亩蓄积量152025每亩株数510152.5.3 其他调查因子准确度要求小班调查时确定的小(细)班权属、地类、林种、起源不得有错。2.5.4 林带与四旁树调查精度要求林带与四旁树的各主要调查因子允许误差,权属、地类、林种、起源等因子的调查要求,均参照本条上述规定。2.6 调查间隔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间隔期一般为10年。在间隔期内各地可根据需要进行重新调查或补充调查。2.7 调查组织方式与调查资质要求2.7
14、.1 组织林技员调查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本辖区林业技术人员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宜聘请省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辅导单位进行技术培训辅导,实行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制度。未经培训和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参加调查工作。2.7.2 委托调查委托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承接调查任务的调查单位必须持有相应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格证书。对非持证单位完成的调查成果,或者持证单位任用不合格后的调查人员参加调查工作,森林资 源管理部门不予承认。受托单位资格要求:对林地面积在 10 万hm2 以上,或者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基地1 万 hm2 以上的调查规模,需委托具有乙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调查单位承担。其它
15、规模的调查应由具有丙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调查单位承担。2.8 调查会议制度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实行调查会议制度,应召开2次调查专题会议:调查前,县级人民政府主持召开第一次调查会议,召集政府有关部门、乡镇、经营单位、调 查承担单位,以及与当地森林开发、经营、利用关系密切的单位参加。组织、协调规划设计调查的重大事项,讨论、审定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方案,明确各项调查工作与技术要求, 确定调查工作中各部门、各单位的任务和责任,落实调查经费。调查结束后,县级人民政府主持召开由有关专家和相关部门参加的第二次调查会议,对调查成果进行审核。调查成果经审核通过后,再按规定程序上报、批准,方可使用。2.9
16、 调查工作程序与要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应按如下程度进行:制定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方案、补充规定,报省厅资源处备案,并抄送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地市林业局。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技术资料准备、仪器工具物资准备。召集有关部门召开调查会议。技术培训与考核。外业调查。技术辅导,县级专职检查组验收。外业调查的同时,分阶段开展辅导、验收工作。外业调查开始时应注意加强辅导,及时发现问题。所有调查材料,应经专职检查人员检查验收。调查质量省级验收。外业调查材料验收完毕、并符合要求,才能进行以下内业数据录入、统计与制图工作。清绘、调查数据电脑录入、面积求算。变形的外业调查底图应转绘,才能作为面积求算
17、图, 才能扫描作为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建制底图。表格统计。为适应森林资源管理、促进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统一平台建设,省林业厅委托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编制统计软件,规定全省统一使用。制图。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研建。成果报告编制。调查成果专家评审。调查成果、数据上报省厅批准、送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存档。资源数据使用。2.10 林业管理信息系统统一平台建设森林资源信息系统是林业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平台,为了促进县级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 系建设,顺利实施县级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工作,各县(市、区)应形成辖区内统一的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小班信息是林业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森林资源信息基础。开展新
18、一 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后,各种林业管理信息系统均应以森林资源信息为基础,营造林设计、采伐设计、森林火灾调查、林地征占用调查等,均应应用森林资源小班区划成果,采用森林资 源小班号,建立与森林资源小班的对应关系,在森林资源小班内进一步细分细班、或进一步细 划,避免另外区划一套小班系统。3 分类标准与调查标准3.1 地类3.1.1 分类系统依据土地现实利用方式和森林植被覆盖特征进行土地类型划分,把调查区域内的土地类型分为林地 和非林地两大类。其中,林地划分为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辅助生产林地等8个地类,见表3。地类划分的最小面积为0.0667hm2(1亩
19、)。表3 林地分类系统表序号一级二级乔木林三级纯林混交林1有林地红树林竹林2疏林地3灌木林地4未成林地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普通灌木林(其它灌木林) 未成林造林地未成林封育地5苗圃地采伐迹地6无立木林地火烧迹地其它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7宜林地其它宜林地坡耕地撩荒地其它8辅助生产林地3.1.2 林地3.1.2.1 有林地3.1.2.1.1 有林地定义附着有森林植被、郁闭度大于或等于0.20的林地,包括乔木林、红树林和竹林。3.1.2.1.2 乔木林3.1.2.1.2.1 乔木林定义由乔木(含因人工栽培而矮化的)树种组成的有林地,包括乔木片林和乔木林带。乔木片林指面积0.066 7hm2(
20、1亩)以上的成片林分。乔木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4m,或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在10m以上;当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两平行林带的带距8m时可以按片林调查,但带距间的地类应作细班记载。乔木树种(组)见5.4.1.1和5.4.1.4的第一列项的规定。注:虽然郁闭度达不到0.20,但生长稳定(人工造林3年5年后或飞播5年7年后),保存率达到80%以上人工起源的乔木林分,应作为乔木林。3.1.2.1.2.2 乔木林分类乔木林再分为纯林和混交林:纯林: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未达起测径级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量(株数)的 65%以上(含 65%)的乔木林地。混交林:任何一个树
21、种(组)蓄积量(未达起测径级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量(株数)不到 65%的乔木林地。3.1.2.1.3 红树林生长在沿海陆地、海岸潮间带或海潮能够达到的河流入海口,附着有红树科植物或其它在形态上和生态上具有相似群落特性科属植物的有林地。红树林的树种(组)见5.4.1.2。3.1.2.1.4 竹林附着有胸径2cm以上竹类植物的林地。竹类树种(组)见5.4.1.3。竹林区分为毛竹林和杂竹林:毛竹林(含毛竹、刚竹等大径竹):郁闭度0.2 或每公顷株数300 株;杂竹林(不包括胸径2cm 小杂竹):覆盖度30%。3.1.2.1.5 竹、木混交的有林地的处理在竹木混交情况下,凡竹类株数(或乔木郁闭度)达
22、到规定标准的就确定为竹林(或乔木有林地); 二者均达到有林地标准的,按经营目的确定。注:如果确定为竹林,则其内的乔木确定为散生木;如果确定为乔木林,则其内的毛竹确定为散生竹。3.1.2.2 疏林地附着有乔木树种,郁闭度在0.100.19之间的林地。3.1.2.3 灌木林地3.1.2.3.1 灌木林地定义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cm的小杂竹丛,以经营灌 木林为主要目的或专为防护用途,覆盖度在30%以上的林地。灌木林地包括灌木片林和灌木林带。其中, 灌木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2m;当灌木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灌木林 带;两平行灌木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森林资源 规划 设计 调查 技术 操作 细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