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2023年文言文真题详解及译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浙江高考2023年文言文真题详解及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考2023年文言文真题详解及译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高考 2023-2023 文言文真题汇编2023 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 分宗子相集序明王世贞鸣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假设文。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 公幹角立。爰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古之豪杰于辞者,往 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挟吴生暨天目徐生来。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 泠然中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
2、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 道者,亦间离得之。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镬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曰 宁取无碔。余则无以难子相也。诸善子相者,谓子相超津筏而上之;少年间是非子相者,谓子相欲逾津 而弃其筏。然雅非子相指也。充吾结撰之思,际吾才之界,以与物境会。境合则吾收其全瑜,不合则吾姑 取其瑜而任瑕。字不得累句,句不得累篇,吾时时上驷,以次驰天下之中下者,有一不胜,而无再不胜, 如是耳。今其篇章具在,即使公幹、太冲、必简、龙标小自贬损,而附于诸贤之骥,子相甘之哉。子相于文笔尤奇,第其力足以破冗腐,成一家言,夺今之耳观者,而大趣乃在北地李先
3、生。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去然具是不朽矣。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簿文士无毛发之用。子相独不然。为考功郎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久 出参闽藩。属有岛寇事,衽席吏民,调兵食,规摹为一方冠。既又佐其臬为儒生师帅。比死,家祀而人 哭之,则子相居恒不怪,谓:“麒麟风皇,宁能并鸡犬用乎?不得之,不能为圣世。吾厌吾鸡犬,行去矣”!于鳞大赏之,为诗曰:“一为麟风言,三叹加飨食。”其曹偶持论假设此。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有删节【注】宗子相:宗臣1525-1560,字子相,与李攀龙字于鳞、王世贞、吴国伦等六人合称明代 “后七子”。矩镬:犹规章、法度。碔:似
4、玉的石头。考功郎:吏部官员。参:这里指担当布政 参议。岛寇事:指倭寇侵扰福建沿海。14. 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 叩之冷然中五声中:符合。B. 余则无以难子相也难:诘问。C. 字不得累句累:积存。1D. 以不能附会附会:依附权贵。15.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组是3 分A. 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B. 夫以于鳞之材夫人之相与C. 以与物境会不赂者以赂者丧D. 规摹为一方冠君为我呼入16.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 文章起笔就勾画了从建安到盛唐群雄争胜的诗坛景象,为下文高度评判宗臣的才华
5、和成就供给了一个气概恢宏的文学史背景。B. 宗臣靠着才气能做到“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而李攀龙和王世贞都不能到达这样的境地,所以宗臣对他们两人很不屑。C. 宗臣也有治世才能,任职地方能保境安民,又能“为儒生师帅”。他曾担当的考功郎属于京官,“出参闽藩”是离开京城到福建任职。D. 文章将谈论与描写结合,使阐发主见和塑造人物相得益彰。对宗臣与人论诗时动作的描写,虽只寥寥数笔,其形象就跃然纸上。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局部断句。3 分以 子 相 之 诗 足 无 憾 于 法 乃 往 往 屈 法 而 伸 其 才 其 文 足 尽 于 才乃 往 往 屈才 而 就 法 而 又 不 假 年 以
6、 没 悲 夫 然 具 是 不 朽 矣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1) 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4 分(2) 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4 分2023 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 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
7、徒诵之, 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纵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 时四方士大夫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妻子弱不能自诉, 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行任学官。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
8、,掌南京学,卒于睢阳。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例为令录。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年四十余。噫, 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 卷。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 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現其望仙驿记
9、,守长不事厨传矣。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选自司马光集【注】殿负:因欠国家赋税而考核为下等。14. 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发言必自称曰儒发言:发表意见。B. 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拘:束缚,拘束。C. 牧亦坐是废D. 实宽良有治行废:被罢免。治行:政绩。15.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组是A. 果足以充儒之名乎/句读之不知B. 于其外则不光/此其志不在小C. 卒于睢阳/从径道亡,归璧于赵D. 将犬吠所怪/为巡船所物色16.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作者认为,对真正的儒者而言,读书不应雕章琢句,作文不应只追
10、求辞藻华美,而应抱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匡正时弊,有益社会的进步。B. 颜太初考中进士后,担当过临晋主簿和应天府户曹。主簿是县令的属官,户曹是知府的属官。县令的上级是州牧。C. 颜太初宽厚正直,才识过人,效法嵇康、阮籍,诗文讥刺时事,遭到利益集团的嫉恨排挤,终身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D. 文章叙议结合。作者在记叙颜太初生平经受中,表达了赏识的态度并寄寓深切怜悯;在评价颜太初诗文创作时,充分确定了其作品的价值。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局部断句。世 人 见 太 初 官 职 不 能 动 人 又 其 文 多 指 讦 有 疵 病 者 所 恶 闻 虽 得 其 文 不 甚 重之 故 所 弃 失 居 多
11、余 止 得 其 两 卷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2)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2023 浙江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 分上池州李使君书 杜牧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私自 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缺乏道
12、,虽能为学,亦 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惋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惋惜也。年四十 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惋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 正在今日,可不勉之。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假设使玄辈解释缺乏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 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其有国者学科.网成败废兴,事业踪迹
13、, 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空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不似 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著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 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
14、学者之一病也。如 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 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注】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缪:通“谬”。 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学经学大家。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14. 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 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期:期盼。B. 真可惜也惋惜:令人惋惜C. 使圣人微旨不传微:精深微妙D. 参之于上古参:检验15.
15、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组是(3 分)饰以温慎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A. B.举以予人儿之成,则可待乎其有国者成败废兴能不亡失而恩念至也C.D.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吾尝终日而思矣16.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括与赏析不正碲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 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认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B. 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辫时之务”到达经世致用的目的。C. 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
16、弊病。D. 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同龄友人推许鼓舞,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之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 语言干净简要。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局部断句。3 分仆 自 知 顽 滞 不 能 苦 心 为 学 假 使 能 学 之 亦 不 能 出 而 施 之 恳 恳 欲 成 足 下 之美异 日 既 受 足 下 之 教 于 一 官 一 局 而 无 过 失 而 已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 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4 分(2) 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4 分)2023 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17、 题。19 分琅嬛福地记明张岱晋太康中,张茂先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 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假设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 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
18、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 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全部。茂先为停信宿而出, 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突然自闭。茂先回视之, 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伫视,望石再拜而去。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鹞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 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行企。坐卧十年5许,
19、此中或开示。【注】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16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开门肃茂先入肃:敬重的样子。B. 茂先为停信宿而出信宿:两三天。C. 异日裹粮再访裹粮:携带粮食。6D. 读书三十乘乘:车。17.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茂先坐与论说B假设二十年外书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假设望仆不相师 C多所未闻D望石再拜而去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毕礼而归之18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恳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两“笑”之下,老人宽容、惊异的形象呼之欲
20、出。B. 本文借一个布满神异颜色的故事,提示了山外有山、不行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予社会抱负: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C. 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判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表达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D. 张岱行文擅长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19.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1) 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全部。3 分(2) 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4 分20.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 分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
21、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石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选自贾谊治安策2023 浙江卷阅读以下文言文,答复 16-20 题太平州学记 宋 张孝祥学,古也。庙于学以祀孔子,后世之制也。阁于学以藏天子之书,古今之通义,臣子之恭也。当涂于江淮为名郡,有学也,无诵说之所;有庙也,无荐享之地;有天子之书,坎而置之屋壁。甲申秋,直秘阁 王侯秬来领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食。及冬,则有边事,当涂兵之冲,上下震揺。侯下车,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饥者饱,坏者筑。赤白囊,昼夜至,侯一以静填之。明年春,和议成,改元乾道,将释奠于学。侯语教
22、授沈瀛曰:“学如是!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命其 掾蒋晖、吕滨中撤而之。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旣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客有过而叹曰:“贤之不行已也如是夫!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赡耳!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 之地,以其余力大兹学,役不及民,颐指而办。贤之不行已也如是夫!”客于是又有叹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天下,传之至今,天地之位,日月之明,江河之流, 万世无敝者也。时治时乱,时强时弱,岂有他哉?人而已耳!财用之不给,甲兵之不强,人才之不多,宁 真不行为耶?诗曰:无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高考 2023 文言文 详解 译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