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二十五中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二十五中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温州二十五中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州温二十五中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拓展型课程是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构造、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我治理和选择学习的力量为宗旨,表达不同根底要求的、具有肯定开放性的课程;它着眼于激发、培育和进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共性与社会化的和谐进展,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它也是根底性课程的拓宽与延长,是为学生学习讨论型课程积存更广泛的学问与阅历、力量与方法,养成良好的共性品质,共同为根底教育的培育目标效劳。 二、课程目标: 1、培育学生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进展共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学问领域,学会观看和
2、思索、探究和质疑,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力量,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安康,感受生活中的美和欢乐。 4、培育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把握科学的根本学问、根本技能和方法。 5、培育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力量,学会交往、合作,使学生喜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6、加强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拓展型课程,推动二期课改的实施,培育一批一专多能、精于探究的教学骨干,使学校拓展型课程建立上一个新台阶。 三、课程原则: 1、根底性:以根底型课程为动身点,满意学生共性特长和生存进展进展需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2、多样性:课程内容具有多样性,供应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和进展
3、的需要有更多的选择,以适应不同进展水平和不同共性进展需要。 3、开放性:强调学习与生活及社会进展的联系,加强学问系统的开放性、学问的形成过程的开放性、学问的来源的开放性。 4、时代性: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符合时代进展的需要,利用最新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及国内外最先进的教育教学讨论成果,课程内容的编制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依据现代科学及学科进展的新变化,不断对教学内容进展调整,并不断加强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5、综合性:加强课程学科学问的再组合,重视学科内学问的的相互渗透和不同学科学问的相互渗透;重视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整合;重视民族性和国际性的整合;注意科学原理的熟悉和把握;注意态度、方法、精
4、神的综合培育。 6、前瞻性:课程的开发应当与时俱进,符合时代潮流,追随时代进步、社会进展,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或增加新内容。 四、课程选择: 1、关注学生的需要、追求、兴趣与爱好的差异,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发和利用教材以外的课程教育资源,充实和完善拓展型课程设置。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为学生供应更多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自主拓展系列课程。 2、拓宽课程内容,加强课程间联系和整合,积极探究拓展型课程校本化实践,努力开发学校特色课程,提高拓展型课程对学生进展的适应性。 3、积极实施科技教育、心理、生理安康教育等特色教育拓展型课程。 五、课程构造: 1、限定性拓展课 由学校统一安排在课表内(如语文校本课程、数学
5、讨论性学习、英语听力训练、科学试验探究等),指导教师可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确定详细的拓展内容。 2、自主拓展课 由教务处负责向班主任和学生发放拓展型课程选择意愿表,让学生依据自己的需要和力量自主选择,主要在七、八年级开设。 六、课程组织实施: 1、组织治理:以校长为负责人,成立学校拓展型课程开发和实施领导小组,由教务处全面负责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开展与实施状况。 2、科目开发:发动和组织教师提出拓展型课程科目,依据教师的自身学科优势、学问构造、共性特长从中筛选重点开发。 3、教师培训:教师加强学习,学校加强对执教拓展型课程教师的培训,以自培为主。 4、保障措施: (1)学校各部门(教务处、总务处、信
6、息处等)为实施课程供应效劳和设备保障,学校方面投入肯定的教育经费(购置设备、器材等)。 (2)发挥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的治理作用。教研组长应鼓舞和帮忙教师撰写校本教材和开好科目。教研组长带头、示范,提高本组教师专业化进展水平,深入课堂、加强听课,指导和讨论教材、教法。定期(期中、期末)向教务处反应教学信息。年级组长帮助教务处,负责做好年级拓展型课程开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强与班主任和年级任课教师(拓展教师可以跨年级任教)的联系和沟通,按时、仔细地帮助教务处做好学生报名和编班(拓展型课程班)工作以及对课堂的治理、监视。 (3)发挥任教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仔细备好教案(教材、教法、学生、练习或实践)
7、和讲义或教材。准时在学校统一安排的教学场所进展教学。对学生出勤作好记录。在教学过程中,任教教师应探究结合教学活动的多元评价方式,过程评价比重一般应大于结果评价。 (4)学校有一流的教育教学设备和资源。 七、课程治理: 1、开设年级:学校各年级 2、开设课时:各年级由语、数、英、科学自行安排1课时,另外七、八年级专项拓展课每周2课时。 3、开设方法: (1)限定性拓展课:学校依据年级特点统一安排科目,指导教师可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确定详细的拓展内容。 (2)自主性拓展课:教师填写拓展型课程申报科目。教务处选择确定可开课程排入课表,学生选择科目,教务处整理学生选课结果,落实学生名单及上课教室。 4、
8、教务处在每学期开学初列出拓展型课程总时间表。 说明:学校规定,期中考试一周停上拓展型课程;如遇学校重大活动,由教务处安排,通知暂停。 5、拓展型课程列入学校课表,应正常进展。教师如有请假、调课、增减课时等特别状况,须报教务处,经核准后有效。并由教育处负责通知相关师生。 6、建立正常的教学反应制度,准时协调和处理相关事务。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效率。 八、课程评价 (一)对学生的评价 在评价上学校采纳参加评价、绩效评价加成果评价的模式,在评价的主体上取向多元化,对学生的进展起到制约和鼓励导向作用,使其成为实施拓展型课程的有效保障。 1、参加评价:突出过程性评价,采纳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
9、合的方法,学生、同伴和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加状况、学问的积存、力量的拓展状况进展评价,在规定的时间里收集评价的原始数据,对数据根据评价方案进展收集,按“(自评互评)30%教师40%”进展处理。参加评价分数占到选修该课程总成绩的50%。 2、绩效评价:通过拓展型课程科目考察的方式进展,在学生选修某一门拓展型课程学习完毕时进展科目考察,科目考察依据课程的详细状况,可采纳笔试、面试、表演、动手制作、小论文等形式进展,主要考察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相关学问和技能的把握程度,进展状况,考察绩效。由教师对绩效进展评定,绩效评价分数占到选修该课程总成绩的40%。 3、成果评价: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
10、相关学习领域的技能和特长进展起到导向和鼓励作用。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后,参与相关校、区、市相关竞赛和主题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和优异成果的;相关作品、制作发表或参加全校沟通展现的;通过课程学习在某一方面特长表现突出的,均可由本人填写拓展型课程学习成果记录表或上交相关荣誉证书,由教师审核认定后赐予其1-10分加分,成果评价分数占到选修该课程总成绩的10%。 依据三项评价的总和,对学生拓展课成绩进展等第评定,分为优(A)、良(B)、合格(C)、不合格(D)四个等第录入学籍网成绩治理“校本课程”这项。 (二)对教师的评价 1、评价内容 (1)教学规划对进展学生共性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时代性、层次性和
11、综合性; (2)教师对所教每一个学生的关注程度;在实施拓展型课程中的投入程度; (3)教师在开发和建立拓展型课程过程中其专业水平的提高程度; (4)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方面。 2、评价的方法 (1)学校评价 学校成立的评价小组,组成人员应对拓展型课程具有正确的熟悉和较丰富的实践阅历。可以通过听课、听取学生的反应意见、检查课程开发与建立的状况、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和教学安排等手段给教师作出肯定的评价。 (2)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建立以及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进展自我评价,以不断提高自己开发与实施拓展型课程的力量。 (3)学生评价 在拓展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及完成后,可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调查
12、等方法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并以此了解学生的需求,以不断提高拓展型课程的质量,也以次作为该科目能否连续开设的依据之一。 篇2:温州二十五中教学新常规实施方案 州温二十五中教学新常规实施方案 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根本要求,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教学质量才有保证。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学常规治理,推动学校教学治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特制定我校教学新常规治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教基*36号)、州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高州温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温政办*137号)等文件精神,落实州温市小学各
13、学科教学常规,加大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及考试评价改革力度,改良课程与教学治理,优化教研部门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有效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教学新常规治理工作更为标准、科学化,经学校争论打算,特成立教学常规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z副组长:zz 成员:zz、各教研组长 三、详细治理措施 1.强化组织治理。明确校长是教学常规治理的第一责任人,教务处在校长领导下,全面负责教学常规治理工作。学校要设立常规治理领导小组,履行监视学校常规治理的相关措施及制度落实。学校要重视教学常规检查的实效性,形成精细化治理机制,开展教学巡察活动,完善治理措施,促
14、进有效教学。 2.重视课程建立。学校要严格执行省、市深化课程改革意见,强化课程意识,落实好根底性课程,推动拓展性课程建立,提高课程实施质量,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共性的进展。 3.完善治理机制。一要建立“教研员联系校”工作机制,每位教研员至少联系一所教学常规治理薄弱的学校,催促并指导学校落实教学常规。二要建立“教学常规治理专项视导”工作机制,每学年不少于1次的区域教学常规治理调研,重视调研结果的反应、沟通和后续跟进,发挥教学常规治理的指导功能。 4.加强学习培训。教研部门要引导学校将教学常规的落实与深化课程改革、校本培训、新教师培育等相结合。要分学科组织教师开展专题研训活动,落实教学常规相关内
15、容,知晓率达100%。每学年针对学校教学常规治理实际开展不少于1次的专题培训会,每门学科开展不少于2次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 5.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学校领导要深入教研组,催促和落实校本研修活动。各学科教研组每学期开展不少于3次的基于学科特点的主题研讨活动,准时发觉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6.完善教学资源库建立。发挥网络优势,建立学校教学资源库,如教学设计、媒体素材、课件、微课、常见问题解答课件等。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共享的网络资源群,如特色教师个人网站、学科教学网等。通过多种方式自建资源库,充分发挥资源库的有用价值,让教育教学资源效劳于平常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4.推广典
16、型阅历。要准时发觉、总结、推广教学常规治理的先进典型,提炼治理阅历。不断优化活动载体,为典型学校搭建沟通平台,以点带面,促进学校开展扎实有效又富有制造性的实践活动。 四、详细实施要求 1.加强备课的指导与治理。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备课检查制度,一学期开展不少于2次的备课检查,注意备课检查与课堂教学调研相结合。检查内容包括教学规划、教学设计、作业布置等,教学设计检查重点要关注学情分析、学习活动和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等,敬重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特点,新教师的教学设计要重点关注标准性和有效性,鼓舞骨干教师制造性地有效备课。每次教学检查后有数据与案例的分析反应。集体备课要注意个人改良与反思。 2.
17、加强上课(日常教学)的指导与治理。要开展具有学科特点的“学为主”课堂教学讨论,激发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和独立思索的质量,加强课堂学习习惯指导,科学安排课堂练习,保证自主学习时间。建立课堂教学调研指导制度,定期进课堂调研,以学科教学目标实现和学生学习行为优化作为评价标准,重视调研后的反应、沟通和行为跟进。 3.加强作业的指导与治理。要依据实际制定相应的作业布置指导细则,掌握和协调各学科作业总量,指导教师标准、合理地布置学科作业。鼓舞学校创新作业形式,提倡共性化的作业设计,积极开展有益的课外实践活动,大力推动“爱阅读”活动。建立符合学科特点的作业检查制度,指导教师采纳适宜的作业批改形式,运用作业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和数据来改良教学,特殊关注后20%学生的作业辅导。 4.加强评价的指导与治理。关注教学质量评价,注意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发挥评价的诊断、改良和鼓励功能。实施低段学业分工程评价,重视低段与中高段学业质量评价的连接。加强教师命题和分析力量的研修,每学期要指导教师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设计评价工程或试题命制,能针对评价结果开展数据分析和撰写质量分析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