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营养学课程总复习题(附有参考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烹饪营养学课程总复习题(附有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烹饪营养学课程总复习题(附有参考答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烹饪养分学总复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养分养分是机体摄取、消化、吸取和利用食物中养分素,以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和良好的安康状况的过程。2. 合理养分从根本上说合理养分是指能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并维持良好的安康状态的膳食养分。3. 养分素人体为了生存与安康,保证生长发育和进展体力劳动,自外界以食物的形式摄入的必需物质称为养分素。4. 养分学养分学是争论人体的养分过程、养分需要和来源以及养分与安康关系的科学。或者说养分学是争论人体养分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5. 烹饪养分学烹饪养分学是应用现代养分科学的根本原理指导烹饪过程的一门 应用性学科,它是随着烹饪科学和养分科学的不断进展、争论领域的不断
2、拓宽进展而来的。6.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称为消化。7. 吸取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称为吸取。8. 排泄吸取后的养分素在体内参与代谢,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将这些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9. 机械消化通过口腔的咀嚼和消化道的蠕动,将大块的食物转变为小块的食糜, 这一过程称为机械消化。10. 化学消化在消化道内,食糜与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大分子养分素分解为小分子,这一过程称为化学消化。11. 主动转运养分素逆着浓度梯度(化学的或电荷的)的方向穿过细胞膜的转运过程称主动转运。主动转运需要有细胞上载体的帮助,同时需要有能量的消耗。12. 被动
3、转运养分素顺着浓度梯度(化学的或电荷的)的方向穿过细胞膜的转运过第 26 页程称被动转运,被动转运不需要额外的能量消耗。 13氮平衡氮平衡是指氮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的关系。即:B=I-(U+F+S)。14. 食物热效应食物热效应是指因摄食而引起的能量的额外消耗,过去称为称为食物的特别动力作用。15. 完全蛋白质指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适宜、数量充分,不但能维持成人的安康,而且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一类蛋白质。16. 动脂脂肪在体内主要分布在皮下、腹腔、肌肉间隙和脏器四周,其储量简洁 受进食状况好坏影响,因此称为动脂。17. 根底代谢指维持人体根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代谢,即维持生命的最低能 量
4、代谢。即机体处于恒温条件下(一般为 1825),空腹、静卧、糊涂状态时, 维持呼吸、循环、体温顺细胞功能所需要的能量代谢。18. 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导致其他的 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铺张,造成其蛋白质养分价值较低,这种含量 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其中相对含量最低的成为第一限制氨基酸, 余者以此类推。19. 氨基酸模式是指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计算方法是以该种蛋 白质中含量最少的色氨酸为 1,分别计算出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这一系列的比值就是该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20. 产热系数即能量系数,是每克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
5、质在体内氧化产生的能量。21. 血糖生成指数指分别摄入某种食物与等量葡萄糖 2 小时后血浆葡萄糖曲线下面积比。依据 WHO/FAO 对血糖生成指数的定义,食物 GI 是指人体进食含 50 g 碳水化合物的待测食物后血糖应答曲线下的面积(AUC)与食用含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后血糖AUC 之比。22. 蛋白质互补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时,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能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23. 膳食纤维指不能被人体消化吸取的植物性食物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树胶、抗性淀粉和木质素等。24. 生物价生物价是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取后,被机
6、体利用程度的指标,生物价越高,说明其被机体利用程度越高,其最大值为100。计算公式为:生物价储留氮吸取氮100。25. 蛋白质成效比值是用处于生长阶段中的幼年动物在试验期内,其体重增加和摄入蛋白质的量的比值来反映蛋白质的养分价值的指标。并设定酪蛋白的 PER 值为2.5 作为参考。26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常量元素是指在人体内含量超过体重 0.01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是指在人体内含量低于体重0.01的矿物质。 27宏量养分素指摄入量较大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类物质的总称。28. 食物养分价值食物养分价值指某种食品所含养分素和能量满足人体养分需要的程度。29. 乳糖不耐受是指有些人喝牛奶后消灭腹
7、胀、腹痛、腹泻、排气增多等不适症 状,这主要是由于他们消化道内缺乏乳糖酶,不能将牛奶中的乳糖完全分解被小肠 吸取,残留过多的乳糖进入结肠,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产酸、产气、引起胃肠不适、胀气、痉挛和腹泻等临床病症。30.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削减,骨组织微细构造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 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31. 养分缺乏病指长期严峻缺乏一种或多种养分素而造成机体消灭各种相应的临床表现或病症。32. 养分质量指数是由美国 HansenRG 推举作为评价食物养分价值的指标。INQ 即养分素密度(某养分素占供给量的比)与能量密度(该食物所含能量占供给量的比) 之比。33.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
8、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消灭的急性、亚急性疾病。34.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安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35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36.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物将环境中低浓度的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到达高浓度的力量。37. 食物链食物链是指在动物生态系统中,由低级到高级顺次作为食物而连接起 来的一个生态链条。38. 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在肯定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的作用而引起食品成分和感官性状的转变,并失去食用价值的一种变化。39. 化学保藏是指食品生产、贮存过程中利
9、用腌渍、烟熏等化学方法抑制和阻挡 微生物生长,防止由于微生物等不利因素引起食品变质的食品保藏方法。40.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参加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自然物质。41. 膳食构造膳食构造是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42. 膳食指南是依据养分学原则,结合国情,教育人群承受平衡膳食,以到达合 理养分促进安康目的的指导性意见。43. 食品强化依据不同人群的养分需要,向食物中添加一种或多种养分素或某些 自然食物成分的食品添加剂,用以提高食品养分价值的过程称为食品养分强化,或简称食品强化。44. 肥胖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过多,超过机体能
10、量消耗,体内多余能量转化为脂肪 ,并过度积聚而引起的养分代谢失衡性疾病。45. 蛋白质-能量养分不良是指由于蛋白质和能量摄入缺乏引起的养分缺乏病。46. 养分性贫血是指人体因缺少其种养分素而导致的贫血,一般包括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分别由铁缺乏、维生素 B12缺乏和叶酸缺乏引起,其中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47. 体质指数BMI 是评价 18 岁以上成人群体养分状况的常用指标。它不仅较敏感反映体型胖瘦程度,而且与皮褶厚度、上臂围等养分状况指标的相关性也较高。体质指数的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m)248. 绿色食品在中国是对无污染的安全、优质、养分类食品的总称。是指按
11、特定 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特地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养分型的食品。49. 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整人体功能 、适于特定人群食用,但是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50. 推举摄入量即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膳食养分供给量),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51. 美拉德反响是广泛存在于食品工业的一种非酶褐变,是羰基化合物(复原糖类 )和氨基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间的反响,经过简单的历程最终生成棕色甚至是 黑色的大分子物质类黑精或称拟黑素,所以又称羰胺反响。
12、52. 膳食调查了解调查期间被调查者通过膳食所摄取的能量和养分素的数量和质量,比照膳食养分供给量评定其养分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二、单项选择题1. 食物中 1g 碳水化合物产生的热量是( B )。(A)36.7kJ(B)16.7kJ(C)29.3kJ(D)7.0kcal(E)9.0kcal2. 在耐力运动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B )。(A) 蛋白质(B)脂肪(C)碳水化合物(D)矿物质(E)维生素3. 不行能使根底代谢水平上升的因素是( E )。(A) 炎热(B)严寒(C)摄食过多(D)精神紧急(E)饥饿4. 不属于轻体力劳动的是( E )。(A) 办公室工作 (B)售货员 (C)讲课 (D)
13、化学试验操作 (E)学生日常活动5. 人体在休息状态下 60%的能量来源于( C )。(A) 体内碳水化合物 (B)肝糖原(C)体内脂肪 (D)体内蛋白质(E)肌糖原6.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约消耗其本身产生能量的( B )(A) 4%、6%、30%(B)6%、4%、30%(C) 6%、30%、4%(D) 4%、30%、6%(E)10%、6%、30%7. 食物热效应作用最强的是( C )。(A) 碳水化合物(B)脂肪(C)蛋白质(D)蛋白质与脂肪混合(E)脂肪与碳水化合物混合8. 以下对食物热效应的解释,不正确的表达是( D )。(A) 过去称为食物特别动力作用(B)因摄食而引
14、起的能量额外消耗(C)这种额外能量消耗,伴有体温上升(D)这种额外能量消耗,与摄食无关(E)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最高9. 1kg 的水从 15上升到 16所吸取的能量即是( A )。(A) 1.0kcal(B)4.0kcal(C)9.0kcal(D)7.0kcal(E)16.7kcal 10食物中 1g 脂肪产生的热量是( C )。(A) 16.7kJ(B) 29.3kJ (C) 37.7kJ(D) 4.0kcal (E) 7.0kcal11. 根底代谢是指( D )。(A) 食物热效应(B)因摄食而引起的能量额外消耗(C)对食物中养分素进展消化、吸取、代谢转化需要额外消耗的能量 (D)维持生命
15、的最低能量消耗(E)轻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12. 食物热效应是指人体在摄食过程中,对食物中养分素进展消化、吸取、代谢转化 等额外消耗的( B )。(A) 维生素(B)能量(C)蛋白质(D)脂肪(E)碳水化合物13. 成人摄入混合膳食时的食物热效应约相当于根底代谢的( B )。(A)5%(B)10%(C)15%(D)20% (E)3014. 成人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百分比应为( C )。(A)12%14% (B)25%30% (C)55%65% (D)30%50%(E)70%80%15. 一成年男性,身高 175cm,体重 70kg,其身体质量指数为( B ) (A)19.8(B)22.9(
16、C)23.6(D)24.7(E)28.016. 在人体内氧化产生 200kcal 能量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是( C ) (A)10g(B)25g(C)50g(D)100g(E)200g17. 人体中最经济、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 A )。(A) 碳水化合物(B)脂肪(C)蛋白质(D)矿物质(E)维生素18. 成人膳食中脂肪供能比最好不超过( C )。(A)10%(B)20%(C)30%(D)40%(E)50%19. 在人体内氧化产生 360kcal 能量所需要的脂肪是( A )。(A)40g(B)90g(C)120g(D)150g (E)180g20. 人体在摄食过程中会消耗额外的能量,其中耗能最
17、少的能源物质是( C )。(A)混合膳食(B)蛋白质(C)脂肪(D)糖类 (E)维生素21. 成人每增加 10 岁,热能摄入量较青年时期削减10%的起始年龄是( B )。(A)45 岁 (B)50 岁 (C)55 岁 (D)60 岁 (E)65 岁22. 评价食物蛋白质养分价值的公式:储留氮吸取氮100 表示的是( D ) (A)蛋白质的消化率(B)蛋白质的成效比值(C)蛋白质的净利用率(D)蛋白质的生物价23. 限制氨基酸是指( D )。(A) 氨基酸分较高的氨基酸(B)氨基酸分较低的氨基酸(C)氨基酸分较高的必需氨基酸(D)氨基酸分较低的必需氨基酸24. 一般食物的含氮量转换为蛋白质含量的
18、系数为( C )。(A)5.85(B)6.05(C)6.25(D)6.4525. 以下为必需氨基酸的是( D )。(A) 丙氨酸(B)甘氨酸(C)丝氨酸(D)蛋氨酸26. 以下哪个蛋白质是结合蛋白质( D )。(A) 球蛋白(B)清蛋白(C)谷蛋白(D)磷蛋白27氮平衡概念是指( D )。(A)摄入氮量大于排出氮量(B)摄入氮量小于排出氮量(C)摄入氮量等于排出氮量(D)摄入氮量与排出氮量之间的关系28自然界中的蛋白质常见分类原则是( D )。(A)按蛋白质来源分类(B)按养分价值分类(C)按化学构造分类(D)按养分价值和化学构造分类29完全素食且不吃豆类者,最简洁缺乏的必需氨基酸是( C )
19、(A)亮氨酸(B)异亮氨酸(C)赖氨酸(D)色氨酸30在以下食品中蛋白质消化率最高的是( B )。(A)整粒大豆(B)豆腐(C)豆芽(D)豆浆 31试验期内动物平均每摄入 1 克蛋白质所增加的体重克数是( A )(A)蛋白质成效比值 (B)生物价 (C)利用率 (D)消化率32以下四组食物中蛋白质互补作用最好的一组是( A )。(A)红豆米粥(B)红薯米粥(C)南瓜米粥(D)红薯玉米粥33. 下面哪一组氨基酸都是必需氨基酸?( C )(A) 赖氨酸、亮氨酸、胱氨酸(B)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C)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D)苏氨酸、缬氨酸、甘氨酸34. 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乘以消化率是( B
20、 )(A) PER(B)NPU(C)NPR(D)BV(E)NBI35. 食物中生物学价值最接近于 100 的蛋白质是( B )(A) 大豆蛋白质 (B)鸡蛋蛋白质 (C)鱼类蛋白质 (D)谷类蛋白质 (E)肉类蛋白质36. 一般来说,膳食养分供给量比养分生理需要量( B )(A) 稍低(B)稍高 (C)相等(D)低得多(E)高得多37. 以下引起食物中毒因素中可留后遗症的是( A )(A) 霉变甘蔗(B)四季豆 (C)赤霉病麦(D)肉毒毒素 (E)葡萄球菌肠毒素38. 养分生理需要量是指( E )(A) 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量 (B)维持人体正常体温所需要的量(C)从事劳动所需要的量(
21、D)维持根底代谢所需要的量(E)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最低数量39. 用于测定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的元素为( C ) (A)碳(B)氢(C)氮(D)氧40. 蛋白质的根本组成单位是( B )(A) 脂肪酸(B)氨基酸(C)核苷酸 (D)蛋氨酸 (E)葡萄糖41. 可通过加热来避开的食物中毒为( A )(A) 四季豆中毒(B)河豚毒素中毒(C) 赤霉病麦中毒(D) 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E)苦井水中毒42. 大米和大豆混合食用,哪两种氨基酸发挥了互补作用( C ) (A)亮氨酸和赖氨酸(B)赖氨酸和色氨酸(C)蛋氨酸和赖氨酸(D)赖氨酸和苯丙氨酸43. 黏膜所分泌的黏液中的黏液素(Mucin)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烹饪 营养学 课程 复习题 附有 参考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