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公开课数学教案.doc
《湘教版高中公开课数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高中公开课数学教案.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湘教版高中公开课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设计 通过实例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意义。 能够在简洁的问题情境中推断条件的充分性、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推断;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推断方法。 三、教学流程设计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概念引入 早在战国时期,墨经中就有这样一段话有之则必定,无之则未必不然,是为大故无之则必不然,有之则未必定,是为小故。 今日,在日常生活中,常听人说:这充分说明,没有这个必要等,在数学中,也讲充分和必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教材第一章第五节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二、概念形成 1、 首先请同学们推断以下命题的真假 (1)若两三角形全等,则两三角
2、形的面积相等。 (2)若三角形有两个内角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若某个整数能够被4整除,则这个整数必是偶数。 (4) 若ab=0,则a=0。 解答:命题(2)、(3)、(4)为真。命题(4)为假; 2、请同学用推断符号写出上述命题。 解答:(1)两三角形全等 两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2) 三角形有两个内角相等 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 某个整数能够被4整除则这个整数必是偶数; (4)ab=0 a=0。 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连续结合上述实例说明什么是充分条件、什么是必要条件。 若某个整数能够被4整除则这个整数必是偶数中,我们称某个整数能够被4整除是这个整数必是偶数的充分条
3、件,可以解释为:只要某个整数能够被4整除成立,这个整数必是偶数就肯定成立;而称这个整数必是偶数是某个整数能够被4整除的必要条件,可以解释成假如某个整数能够被4整除 成立,就必需要这个整数必是偶数成立 充分条件:一般地,用、分别表示两件事,假如这件事成立,可以推出这件事也成立,即,那么叫做的充分条件。说明:可以解释为:为了使成立,具备条件就足够了。可进一步解释为:有它即行,无它也未必不行。结合实例解释为: x = 0 是 xy = 0 的充分条件,xy = 0不肯定要 x = 0。) 必要条件:假如,那么叫做的必要条件。 说明:可以解释为若,则叫做的必要条件,是的充分条件。无它不行,有它也不肯定
4、行结合实例解释为:如 xy = 0是 x = 0的必要条件,若xy0,则肯定有 x若xy = 0也不肯定有 x = 0。 答复上述问题(1)、(2)中的条件关系。 (1)中:两三角形全等是两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充分条件;两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是两三角形全等的必要条件。 (2)中:三角形有两个内角相等是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充分条件;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三角形有两个内角相等的必要条件。 4、拓广引申 把命题:若某个整数能够被4整除,则这个整数必是偶数中的条件与结论分别记作与,那么,原命题与逆命题的真假同与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可分为四类: (1)充分不必要条件,即,而 (2)必要不充分条件,即,而 (
5、3)既充分又必要条件,即,又有 (4)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即,又有。 三、典型例题(概念运用) 例1:(1)已知四边形ABCD是凸四边形,那么AC=BD是四边形ABCD是矩形的什么条件?为什么?(课本例题p22例4) (2) 是 的什么条件。 (3)a+b是1,b什么条件。 解:(1)AC=BD是四边形ABCD是矩形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充分不必要条件。 (3)必要不充分条件。 说明假如把命题条件与结论分别记作与,则既要对进展推断,又要对进展推断。要否认条件的充分性、必要性,则只需举一反例即可。 例2:推断以下电路图中p与q的充要关系。其中p:开关闭合;q: 灯亮。(补充例题) 说明图中
6、含有两个开关时,p表示其中一个闭合,另一个状况不确定。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沟通,通过图示,深化概念熟悉。 例3、探讨以下生活中名言名句的充要关系。(补充例题) (1)头发长,见识短。 (2)骄兵必败。 (3)有志者事竟成。 (4)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6)四肢兴旺,头脑简洁 说明通过本例,充分调动学生生活阅历,使得抽象概念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忱。 四、稳固练习 1、课本P/22练习1。5(1) 2:填表(补充) p q p是q的 什么条件 q是p的 什么条件 两个角相等 两个角是对顶角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四边形对角线相等 四边形是平行边形 a=b ac=b
7、c 说明通过练习,准时稳固所学新知,反应教学效果。 五、课堂小结 1、本节课主要讨论的内容: 推断符号, 充分条件的意义 命题充分性、必要性的推断。 必要条件的意义 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判别步骤: 认清条件和结论。 考察p q和q p的真假。 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判别技巧: 可先简化命题。 否认一个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将命题转化为等价的逆否命题后再推断。 六、课后作业 书面作业:课本P/24习题1。51,2,3。 五、教学设计说明 1、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以及下节课中充要条件与集合的概念一样涉及到数学的各个分支,用推出关系的形式给出它的定义,对高一学生只要求知道它的意义,并能推断简
8、洁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由于充要条件与命题的真假、命题的条件与结论的相互关系严密相关,为此,教学时可以从推断命题的真假入手,来分析命题的条件对于结论来说,是否充分,从而引入充分条件的概念,进而引入必要条件的概念。 3、教材中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没有作过多的解释说明,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定义的合理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一些熟识的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来熟悉充分条件的概念,从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来引出必要条件的概念。 4、由于这节课概念性、理论性较强,一般的教学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学中始终要留意以学生为主,结合相关学科及学生生活阅历让学生在自我思
9、索、相互沟通中去给概念下定义,去体会概念的本质属性。 湘教版高中公开课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 学问与技能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应用定义推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2)账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会应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解决简洁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定义的理解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应用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观看、分析、归纳力量和严密的规律思维的力量,体验从特别到一般,一般到特别的认知规律,提高熟识猜测和归纳的力量,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沟通和探究活动,培育学生主动探究、用于发觉的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让学生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观看、仔细分析、擅长总结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情分析】 我所教学的学生是我校高一(7)班的学生(平行班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数学学习,大局部学生学问阅历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进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力量和演绎推理力量,但也有一局部学生的根底较弱,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是很浓,所以我在授课时注意从详细的生活实例动身,注意引导、启发、讨论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进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力量
11、的进一步进展. 【设计思路】 1.教法 启发引导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学问进展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制造性. 分组争论法:有利于学生进展沟通,准时发觉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讲练结合法:可以准时稳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 引导学生首先从三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力量的同学引导熟悉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从0开头,将5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挨次排列,得到的数
12、列是什么? 2.水库治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库的方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假如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那么从开头放水算起,到可以进展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单位:m)组成一个什么数列? 3.我国现行储蓄制度规定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为单利,即不把利息参加本息计算下一期的利息.根据单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按活期存入10 000元钱,年利率是0.72%,那么根据单利,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单位:元)组成一个什么数列? 教师:以上三个问题中的数蕴涵着三列数. 学生: 1:0,5,10,15,2
13、0,25,. 2:18,15.5,13,10.5,8,5.5. 3: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设置意图:从实例引入,实质是给出了等差数列的现实背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等差数列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由特别到一般,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学问的自主性,培育学生的归纳力量. 二:观看归纳,形成定义 0,5,10,15,20,25,. 18,15.5,13,10.5,8,5.5. 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思索1上述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 思索2依据上数列的共同特点,你能给出等差数列的一般定义吗? 思索3你能将上述的文
14、字语言转换成数学符号语言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索这三列数具有的共同特征,然后让学生抓住数列的特征,归纳得出等差数列概念. 学生:分组争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前数和后数的差符合肯定规律;这些数都是根据肯定挨次排列的只要合理教师就要赐予确定. 教师引导归纳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另外,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符号角度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肯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看、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使学生体会到等差数列的规律和共同特点;一开头抓住:“从其次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为同一常数”,落实对等差数列概念的精确表达.) 三:举一反三,稳固定义 1.判定以下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若是,指
15、出公差d. (1)1,1,1,1,1; (2)1,0,1,0,1; (3)2,1,0,-1,-2; (4)4,7,10,13,16. 教师出示题目,学生思索答复.教师订正并强调求公差应留意的问题. 留意:公差d是每一项(第2项起)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防止把被减数与减数弄颠倒,而且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为0 .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等差数列“等差”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2思索4:设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3n+1,该数列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强化等差数列的证明定义法) 四:利用定义,导出通项 1.已知等差数列:8,5,2,求第200项? 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
16、,公差是d,如何求出它的任意项an呢? 教师出示问题,放手让学生探究,然后选择列式具有代表性的上去板演或投影展现.依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详细状况进展详细评价、引导,总结推导方法,体会归纳思想以及累加求通项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尝试处理数列问题的常用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看、归纳、猜测,培育学生合理的推理力量.学生在分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找到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师要逐一点评,并准时确定、赞扬学生擅长动脑、勇于创新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制造意识.鼓舞学生自主解答,培育学生运算力量) 五:应用通项,解决问题 1推断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 9,16,的项?假如是,是第几项? 2在等差数列an中,已
17、知a5=10,a12=31,求a1,d和an. 3求等差数列 3,7,11,的第4项和第10项 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操练,教师巡察学生答题状况. 学生:教师叫学生代表总结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教师补充: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就可以求出其通项公式 (设计意图:主要是熟识公式,使学生从中体会公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初步熟悉“根本量法”求解等差数列问题.) 六:反应练习:教材13页练习1 七:归纳总结: 1.一个定义: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定义表达式 2.一个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3.二个应用: 定义和通项公式的应用 教师:让学生思索整理,找几个代表发言,最终教师给出补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
18、去联想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在新的高度上去重新熟悉和把握根本概念,并敏捷运用根本概念.) 【设计反思】 本设计从生活中的数列模型导入,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观看,归纳出等差数列定义,然后由定义导出通项公式,强化了由详细到抽象,由特别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本节课教学采纳启发方法,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讨解决问题为途径,以相互补充绽开教学,总结科学合理的学问体系,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湘教版高中公开课数学教案3 直线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把握由一点
19、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把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依据条件娴熟地求出直线的方程. (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直线的方程. (3)把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 (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育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争论问题的力量. (5)通过直线方程特别式与一般式转化的教学,培育学生敏捷的思维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理解直线斜率的意义和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学问构造 由直线方程的概念和直线斜率的概念导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分别导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和
20、两点式;再由两点式导出截距式;最终都可以转化归结为直线的一般式;同时一般式也可以转化成特别式.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以及依据详细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有两项根本性的任务:一个是求曲线的方程;另一个就是用方程讨论曲线.本节内容就是求直线的方程,因此是特别重要的内容,它对以后学习用方程争论直线起着直接的作用,同时也对曲线方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中所求出的第一个方程,是后面几种特别形式的源头.学生对点斜式学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继学问的学习. 本节的难点是直线方程特别形式的限制条件,直线方程的整体构造,直线与二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湘教版 高中 公开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