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配套教案(全册).docx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配套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配套教案(全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配套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空气的争论 第一课空气占据空间吗一、教学目标1.科学学问知道空气要占据肯定的空间。2.科学探究将水灌入瓶中和“听话”的乒乓球试验,能借助其他物体直接观看空气的存在,依据观看到的现象,进一步了解空气要占据空间,经受觉察问题-提出猜测-验证猜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3.科学态度、STSE通过生动好玩的活动,激发学生猛烈的古怪心与乐观的科学探究欲,并情愿将自己对空气的感知、生疏与同学们沟通共享。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空气要占据肯定的空间。难点:将水灌入瓶中和“听话”的乒乓球试验,能借助其他物体直接观看空气的存在,依据观看到的现象,进一步了解空气要占据空间
2、,经受觉察问题-提出猜测-验证猜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二、教学预备演示试验材料:烧杯,石块,水,分组试验材料:玻璃瓶,橡胶塞,漏斗,吸管,水槽,乒乓球, 有盖但去底的矿泉水瓶,水,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 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 演示试验水和石块都能占据肯定的空间。(1) 试验操作 1:满满的一杯水,再往杯里面倒水。现象:水溢出来了。(2) 试验操作 2:满满的一杯水,再放入石块。现象:水溢出来了。(3) 思考:水为什么会溢出来?生活中还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吗?(4) 学生汇报(5) 小结:杯子里的水已经占满了位置,后面倒的水进不去了。石块要占地方,所以挤出来一局部水。这种占地方的
3、现象,可以称为 占据空间。2. 提出问题水和石块都能占据肯定空间,空气占据空间吗?二课学习1.灌水入瓶(1) 介绍试验装置:教师出示并介绍预先组装好的试验装置玻璃瓶,漏斗穿插于橡胶塞中,再将胶塞塞紧瓶口,保持各连接处密封 不透气。(2) 教师演示试验并让学生观看试验现象:往漏斗中倒水,水不能灌入瓶中。(3) 思考:水不能灌入瓶中,这是为什么?(4) 争论: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水灌入瓶中?(5) 学生试验设计汇报,教师进展方法小结:想方法让瓶内的空气跑出来,水才能灌进去。(6) 各组领取试验器材,分组进展试验,同时做好试验记录。(7) 试验状况全班沟通。(8) 教师小结:空气也占据空间。3.“听话”
4、的乒乓球(1) 介绍试验材料:教师出示并介绍试验材料盛有适量水的水槽,有盖但去了底的矿泉水瓶,乒乓球。(2) 学生推测:将乒乓球放入水槽,使它浮在水面,将去掉的瓶身对准乒乓球竖直压入,乒乓球会被压到水下吗?(3) 学生试验,观看试验现象(4) 连续探究:你能想方法掌握它的位置吗?(5) 班级沟通:说一说乒乓球“听话”的隐秘。(6) 全课总结。三整理,下课。第一单元空气的争论其次课空气有质量吗一、教学目标1. 科学学问空气很轻,但具有肯定的质量。生疏天平。渗透了解重量与质量有关。2. 科学探究类比推想空气是否也有质量,能仿照科学家的方法设计试验方案, 能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学会使用天
5、平。3. 科学态度、STSE培育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体验技术给科学争论带来的便利。乐于运用多种材料、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很轻,但具有肯定的质量。生疏天平。难点:类比推想空气是否也有质量,能仿照科学家的方法设计试验方案,能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学会使用天平。二、教学预备教师预备:苹果与盒装牛奶质量相差不太大,电子秤,托盘天平,砝码,打气筒,皮球学生预备: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2 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1.例如聚焦(1) 出示实物:一个苹果和一瓶牛奶质量相差不太大(2) 学生推测:都放在手上掂一掂,有什么感
6、觉?(3) 让学生亲自试一试,说说自己的感觉。(4) 问题聚焦:假设要准确地区分谁的质量更大,有什么方法?(5) 方法举例:生活中,人们常用电子秤称量的方法来比较。(6) 试验演示:用电子秤称量苹果和牛奶。或者播放电子秤称量比较的影像资料2.小结与过渡质量,是物质的量的量度,表示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千克 kg 和克g,是常用的质量单位。我们常用天平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质 量!二课学习1.生疏天平(1) 出示天平:出示天平实物,同时课件展现相应的天平照片。(2) 生疏天平: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周密仪器。比照实物和图, 生疏天平各局部名称。2.学会使用天平(1) 观看“用天平测量物体”的微课。调整:
7、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橡皮垫圈,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整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测量: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夹取适宜的砝码放到天平的右盘,使天平平衡。当放入最小砝码而天平右端仍下沉时,就需要移动游码调成天平平衡。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托盘上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读数时,要看游码左边所对应的刻度。整理: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橡皮垫圈安放到托盘支架下。(2)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提示:不能用手去摸天平托盘和砝码。(3) 学生复述操作过程(4) 分组练习使用天平,测量并记录苹果和牛奶的质量。三整理,下课。其次课时一教学导入1.问题导入苹果和牛奶都有质量,空气也有
8、质量吗? 2.科技史例如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伽利略的猜测二课学习1. 说一说我们的猜测2. 争论并制定试验打算供给的材料:皮球、打气筒、托盘天平、砝码3.试验打算例如(1) 给皮球打足气。(2) 皮球放在天平左盘,砝码放右盘,并调成天平至平衡。(3) 给皮球放气。(4) 重称放气后的皮球。4.学生试验5. 试验汇报:皮球放气后,天平的平衡变化了吗?这说明白什么?6. 小结:空气具有质量。7. 思考:还能用其他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吗?课件展现活动手册上 P1 的方法。学生动手试验并将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8. 拓展:通常状况下,1 立方米体积的空气质量约为 1.205 千克。三整理,下课。第一单元
9、空气的争论第三课空气怎样流淌一、教学目标1.科学学问生疏热空气会上升,四周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因此形成风。2.科学探究能用自制的器材做简洁的观看试验,并能解释观看到的现象。 能借助适宜的方法观看到空气的流淌路径,类比推理,分析风是怎样形成的。3.科学态度、STSE通过制作纸风车、模拟风的形成试验培育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的习惯。敬重证据。利用“走马灯”科技史,培育学生的民族骄傲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疏热空气会上升,四周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因此形成风。难点:能用自制的器材做简洁的观看试验,并能解释观看到的现象。二、教学预备教师预备:纸,圆规,图钉,剪刀,小木棍(或竹筷),蜡烛,火柴; 蚊香、模拟风的
10、形成试验装置箱等。学生预备: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 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 课件展现教材 P8 上方四幅图:生活中常见到的空气流淌的现象。(2) 提问并思考:空气是怎样流淌的?二课学习1. 蜡烛上方的纸风车(1) 课件展现教材 P8 制作纸风车的步骤图。(2) 教师带着学生制作,强调剪刀的使用安全。(3) 学生依据步骤分组制作。(4) 学生相互评价制作的纸风车。(5) 提问:将纸风车靠近燃烧着的蜡烛的上方,会消灭什么现象?(6) 试验并记录:将观看到的现象,用图画和文字的形式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7) 思考并争论:想一想,怎样解释观看到的现象。与其他组的同学沟通你的觉察。(
11、8) 小结:热空气上升,四周的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占据这个空间。(9) 课件展现“走马灯”的制造。(10) 思考:自然界中风的形成,会不会就是这个原理呢? 2.模拟风的形成(1) 课件展现教材 P10 主题图。(2) 依据主题图进展试验。模拟自然界中风的形成。(3) 记录:用图画记录蚊香的烟是怎样流淌的。(4) 整理分析试验记录并争论:a.箱中的烟流淌的方向是怎样的?这说明白什么? b.在学生活动手册中,标出你制造出的“自然风”。(5) 小结:地球上各地冷热不同,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形成风。三整理,下课。其次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第一课昆虫一、教学目标1.科学学问知道昆虫的共
12、同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局部,胸部长有三对足, 头部长有一对触角。会用昆虫的共同特征推断某一动物是否属于昆虫。2. 科学探究观看昆虫,逐步形成归纳概括的推理力量,初步感知争论某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方法途径。3. 科学态度、STSE对争论昆虫表现出兴趣;认真观看、照实记录和描述;在归纳与演绎活动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局部,胸部长有三对足,头部长有一对触角。会用昆虫的共同特征推断某一动物是否属于昆虫。难点:观看昆虫,逐步形成归纳概括的推理力量,初步感知争论某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方法途径。二、教学预备分组试验材料:印有蚂蚁、蜻蜓、蝗虫的动物卡片,或者人工树脂
13、标本。教师预备材料:PPT1 蜜蜂、蟋蟀身体构造图;PPT2 蜈蚣、蜘蛛、天牛、螳螂等动物图片,用于推断哪个是昆虫。三、教学时间1 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谈话提问听说过昆虫吗?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昆虫。2.画一画公认的昆虫选择都认可的昆虫例如蚂蚁,让学生画一画印象中的它是怎样的,师生共同点评并找出有什么特征没有画出来,促使学生连续学习和争论。3.明确本课学习任务还有什么动物也是昆虫?昆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二课学习1. 观看昆虫的身体构造(1) 观看蚂蚁:认真观看蚂蚁,并画出蚂蚁的样子。记录在活动手册上。(2) 标示:标示出蚂蚁的头、胸、腹,再标示出蚂蚁的触角和足。(3) 展现观看记录并沟通
14、。(4) 课件展现蜻蜓、蝗虫和蚂蚁的图片。(5) 思考并争论:蜻蜓、蝗虫也是昆虫,它们和蚂蚁的身体构造有什么一样之处?并在活动手册上标出。(6) 小结:蚂蚁、蜻蜓和蝗虫,身体都分头、胸、腹三局部,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它们是同一类动物昆虫。2. 推断它们是不昆虫(1) 课件展现教材 P13 四副图。(2) 思考并答复:下面哪些是昆虫?说一说你推断的理由。(3) 拓展: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几乎遍布整个地球。在全部生物种类中占比超过 50%。目前,的昆虫有 100 余万种, 但仍有很多种类尚待觉察。(4) 练习:活动手册 P3,推断它们是不是昆虫。三整理,下课。其次单元各种
15、各样的动物其次课鱼一、教学目标1.科学学问知道鱼的共同特征:体表有鳞,用鳃呼吸、用鳍关心游泳,终身生活在水中。并能用此共同特征对更多动物是否属于鱼类做出正确推断。2.科学探究进一步进展归纳概括推理力量,通过亲身经受,逐步娴熟运用找共同特征的科学方法。连续进展演绎推理力量。3. 科学态度、STSE了解并赏识秀丽的金鱼,对鱼类共同特征的探究表现出兴趣,细 致观看、照实记录和描述,在归纳演绎活动中,逐步形成严谨的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鱼的共同特征:体表有鳞,用鳃呼吸、用鳍关心游泳, 终身生活在水中。难点:进一步进展归纳概括推理力量,通过亲身经受,逐步娴熟运用找共同特征的科学方法。连续进展演绎推理
16、力量。二、教学预备教师预备:水槽,水,小金鱼;草鱼、鲫鱼等图片或标本。PPT 课件。学生预备:记录笔、活动手册等。三、教学时间1 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谈话提问在浩瀚的自然水域中,生活着众多的动物,鱼类是其中一个大家族。鱼类有什么共同特征呢?2. 画一画公认的鱼类金鱼让学生画一画印象中的金鱼是怎样的,师生共同点评并找出有什么特征没有画出来,促使学生连续学习和争论。3. 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借鉴上一课学习的找昆虫共同特征的方法,争论鱼类的共同特征。二课学习1. 观看鱼的身体构造(1) 观看金鱼:认真观看金鱼,并画出金鱼的样子。记录在活动手册上。(2) 思考:金鱼身体分成几大局部?各局部长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湘科版 小学 科学 三年级 上册 同步 配套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