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工艺习题集部分答案.docx





《热处理工艺习题集部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处理工艺习题集部分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 将?5mm 的 t8 钢加热至 760并保温足够时间,问承受什么样的冷却工艺可得到如下组织: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上贝氏体,下贝氏体,屈氏体+马氏 体,马氏体+少量剩余奥氏体;在 c 曲线上描出工艺曲线示意图。答:(1)珠光体:冷却至线550范围内等温停留一段时间,再冷却下来得到珠光体组织。索氏体:冷却至 650600温度范围内等温停留一段时间,再冷却下来得到索光体组织。屈氏体:冷却至 600550温度范围内等温停留一段时间,再冷却下来得到屈氏体组织。上贝氏体:冷却至 600350温度范围内等温停留一段时间,再冷却下来得到上贝氏体组织。下贝氏体:冷却至 350ms 温度范围内等温停留
2、一段时间,再冷却下来得到下贝氏体组织。屈氏体+马氏体:以大于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最小冷却速度并小于获得珠光体组织的最大冷却速度连续冷却,获得屈氏体+马氏体。马氏体+少量剩余奥氏体:以大于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最小冷却速度冷却获得马氏体+少量剩余奥氏体。(2)13. 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生产上常用的退火操作有哪几种?指出退火操作 的应用范围。答:1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细化晶粒,调整硬度,并消退内应力和加工硬化,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并为随后的淬火作好组织预备。(2) 生产上常用的退火操作有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3) 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用于亚共析钢成分的碳钢和合金钢的铸件、锻件及
3、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焊接构造。球化退火主要用于共析或过共析成分的碳钢及合金钢。去应力退火主要用于消退铸件、锻件、焊接件、冷冲压件或冷拔件及机加工的剩余内应力。14. 何谓球化退火?为什么过共析钢必需承受球化退火而不承受完全退火?答:1将钢件加热到 ac1 以上 3050,保温肯定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至 600后出炉空冷。2过共析钢组织假设为层状渗碳体和网状二次渗碳体时,不仅硬度高,难以切削加工,而且增大钢的脆性,简洁产生淬火变形及开裂。通过球化退火,使层状渗碳体和网状渗碳体变为球状渗碳体,以降低硬度,均匀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15.确定以下钢件的退火方法,并指出退火目的及退火后的组织:1) 经冷
4、轧后的 15 钢钢板,要求降低硬度;答:再结晶退火。目的:使变形晶粒重转变为等轴晶粒,以消退加工硬化现象, 降低了硬度,消退内应力。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退内应力,降低硬度以消退加工硬化现象。组织:等轴晶的大量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2) zg35 的铸造齿轮答:完全退火。经铸造后的齿轮存在晶粒粗大并不均匀现象,且存在剩余内应力。因此退火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退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组织:晶粒均匀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3) 锻造过热后的 60 钢锻坯;答:完全退火。由于锻造过热后组织晶粒猛烈粗化并分布不均匀,且存在剩余内应力。因此退火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退内应力,降低硬度
5、,改善切削加工性。组织:晶粒均匀细小的少量铁素体和大量珠光体。 4具有片状渗碳体的 t12 钢坯;答:球化退火。由于t12 钢坯里的渗碳体呈片状,因此不仅硬度高,难以切削加工,而且增大钢的脆性,简洁产生淬火变形及开裂。通过球化退火,使层状渗碳体和网状渗碳体变为球状渗碳体,以降低硬度,均匀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组织:粒状珠光体和球状渗碳体。16. 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分是什么?生产中应如何选择正火及退火?答:与退火的区分是加热温度不同,对于过共析钢退火加热温度在 ac1 以上 30 50而正火加热温度在 accm 以上 3050。冷速快,组织细,强度和硬度有所提高。当钢件尺寸较小时,正火后组织:s
6、,而退火后组织:p。选择:1从切削加工性上考虑切削加工性又包括硬度,切削脆性,外表粗糙度及对刀具的磨损等。一般金属的硬度在 hb170230 范围内,切削性能较好。高于它过硬,难以加工, 且刀具磨损快;过低则切屑不易断,造成刀具发热和磨损,加工后的零件外表粗糙度很大。对于低、中碳构造钢以正火作为预先热处理比较适宜,高碳构造钢和工具钢则以退火为宜。至于合金钢,由于合金元素的参加,使钢的硬度有所提高, 故中碳以上的合金钢一般都承受退火以改善切削性。(2) 从使用性能上考虑如工件性能要求不太高,随后不再进展淬火和回火,那么往往用正火来提高其机械性能,但假设零件的外形比较简单,正火的冷却速度有形成裂纹
7、的危急,应承受退火。(3) 从经济上考虑正火比退火的生产周期短,耗能少,且操作简便,故在可能的条件下,应优先考虑以正火代替退火。17. 指出以下零件的锻造毛坯进展正火的主要目的及正火后的显微组织:120 钢齿轮245 钢小轴 3t12 钢锉刀答:1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退内应力,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组织:晶粒均匀细小的大量铁素体和少量索氏体。2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退内应力。组织:晶粒均匀细小的铁素体和索氏体。3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退网状 fe3c,为球化退火做组织预备,消退内应力。组织:索氏体和球状渗碳体。18. 一批 45 钢试样尺寸15*10mm ,因其组织、晶
8、粒大小不均匀,需承受退火处理。拟承受以下几种退火工艺;(1) 缓慢加热至 700,保温足够时间,随炉冷却至室温;(2) 缓慢加热至 840,保温足够时间,随炉冷却至室温;(3) 缓慢加热至 1100,保温足够时间,随炉冷却至室温;问上述三种工艺各得到何种组织?假设要得到大小均匀的细小晶粒,选何种工艺 最适宜?答:1因其未到达退火温度,加热时没有经过完全奥氏体化,故冷却后照旧得到组织、晶粒大小不均匀的铁素体和珠光体。(2) 因其在退火温度范围内,加热时全部转化为晶粒细小的奥氏体,故冷却后得到组织、晶粒均匀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3) 因其加热温度过高,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猛烈长大,故冷却后得到晶粒粗
9、大的铁素体和珠光体。要得到大小均匀的细小晶粒,选其次种工艺最适宜。19. 淬火的目的是什么?亚共析碳钢及过共析碳钢淬火加热温度应如何选择?试从获得的组织及性能等方面加以说明。答:淬火的目的是使奥氏体化后的工件获得尽量多的马氏体并配以不同温度回火获得各种需要的性能。亚共析碳钢淬火加热温度 ac3+3050,淬火后的组织为均匀而细小的马氏体。由于假设亚共析碳钢加热温度在 ac1ac3 之间,淬火组织中除马氏体外, 还保存一局部铁素体,使钢的强度、硬度降低。但温度不能超过ac3 点过高,以防奥氏体晶粒粗化,淬火后获得粗大马氏体。过共析碳钢淬火加热温度 ac1+3050,淬火后的组织为均匀而细小的马氏
10、体和颗粒状渗碳体及剩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假设加热温度超过 accm,渗碳体溶解过多,奥氏体晶粒粗大,会使淬火组织中马氏体针变粗,渗碳体量削减, 剩余奥氏体量增多,从而降低钢的硬度和耐磨性。淬火温度过高,淬火后易得到含有显微裂纹的粗片状马氏体,使钢的脆性增加。20. 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哪几种?说明它们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范围。答: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单液淬火法、双液淬火法、等温淬火法和分级淬火法。单液淬火法:这种方法操作简洁,简洁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如碳钢在水中淬火, 合金钢在油中淬火。但其缺点是不符合抱负淬火冷却速度的要求,水淬简洁产生变形和裂纹,油淬简洁产生硬度缺乏或硬度不均匀等现象。适合于小尺寸且
11、外形简洁的工件。双液淬火法:承受先水冷再油冷的操作。充分利用了水在高温区冷速快和油在低温区冷速慢的优点,既可以保证工件得到马氏体组织,又可以降低工件在马氏体区的冷速,削减组织应力,从而防止工件变形或开裂。适合于尺寸较大、外形简单的工件。等温淬火法:它是将加热的工件放入温度稍高于 ms 的硝盐浴或碱浴中,保温足够长的时间使其完成 b 转变。等温淬火后获得 b 下组织。下贝氏体与回火马氏体相比,在碳量相近,硬度相当的状况下,前者比后者具有较高的塑性与韧性,适用于尺寸较小,外形简单,要求变形小,具有高硬度和强韧性的工具,模具等。分级淬火法:它是将加热的工件先放入温度稍高于 ms 的硝盐浴或碱浴中,保
12、温25min,使零件内外的温度均匀后,马上取出在空气中冷却。这种方法可以削减工件内外的温差和减慢马氏体转变时的冷却速度,从而有效地削减内应力,防止产生变形核开裂。但由于硝盐浴或碱浴的冷却力量低,只能适用于零件尺寸较小,要求变形小,尺寸精度高的工件,如模具、刀具等。21. 说明 45 钢试样10mm 经以下温度加热、保温并在水中冷却得到的室温组织:700,760,840,1100。答:700:由于它没有到达相变温度,因此没有发生相变,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760:它的加热温度在ac1ac3 之间,因此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和少量剩余奥氏体。840:它的加热温度在 ac3 以上,加热时全部转变为奥氏
13、体,冷却后的组织为马氏体和少量剩余奥氏体。1100:因它的加热温度过高,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粗化,淬火后得到粗片状马氏体和少量剩余奥氏体。22. 有两个含碳量为 1.2%的碳钢薄试样,分别加热到 780和 860并保温一样时间,使之到达平衡状态,然后以大于 vk 的冷却速度至室温。试问:(1) 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晶粒较粗大?答;由于 860加热温度高,加热时形成的奥氏体晶粒粗大,冷却后得到的马氏体晶粒较粗大。(2) 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含碳量较多?答;由于加热温度 860已经超过了 accm,此时碳化物全部溶于奥氏体中,奥氏体中含碳量增加,而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是非集中型转变,所以冷却后马
14、氏体含碳量较多。(3) 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剩余奥氏体较多?答:由于加热温度 860已经超过了 accm,此时碳化物全部溶于奥氏体中,使奥氏体中含碳量增加,降低钢的 ms 和 mf 点,淬火后剩余奥氏体增多。(4) 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未溶碳化物较少?答:由于加热温度 860已经超过了 accm,此时碳化物全部溶于奥氏体中,因此加热淬火后未溶碳化物较少(5) 你认为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适宜?为什么?答:780加热淬火后适宜。由于含碳量为 1.2%的碳钢属于过共析钢,过共析碳钢淬火加热温度 ac1+3050,而 780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这时淬火后的组织为均匀而细小的马氏体和颗粒状渗碳体及剩余奥氏体的混
15、合组织,使钢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而且也具有较好的韧性。23. 指出以下工件的淬火及回火温度,并说明其回火后获得的组织和大致的硬度:145 钢小轴要求综合机械性能;260 钢弹簧;3t12 钢锉刀。答:145 钢小轴要求综合机械性能,工件的淬火温度为 850左右,回火温度为 500650左右,其回火后获得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大致的硬度2535hrc。260 钢弹簧,工件的淬火温度为 850左右,回火温度为 350500左右,其回火后获得的组织为回火屈氏体 ,大致的硬度 4048hrc。3t12 钢锉刀,工件的淬火温度为 780左右,回火温度为 150250, 其回火后获得的组织为回火马
16、氏体 ,大致的硬度 60hrc。24. 为什么工件经淬火后往往会产生变形,有的甚至开裂?减小变形及防止开裂有哪些途径?答:淬火中变形与开裂的主要缘由是由于淬火时形成内应为。淬火内应力形成的缘由不同可分热应力与组织应力两种。工件在加热和(或)冷却时由于不同部位存在着温度差异而导致热胀和 (或)冷缩不全都所引起的应力称为热应力。热应力引起工件变形特点时:使平面边为凸面, 直角边钝角,长的方向变短,短的方向增长,一句话,使工件趋于球形。钢中奥氏体比体积最小,奥氏体转变为其它各种组织时比体积都会增大,使钢的体积膨胀;工件淬火时各部位马氏体转变 先后不全都,因而体积膨胀不均匀。这种由于热处理过程中各部位
17、冷速的差异使工件各部位相转变的不同时性所引起的应力,称为相变应力(组织应力)。组织应力引起工件变形的特点却与此相反:使平面变为凹面,直角变为钝角,长的方向变长;短的方向缩短,一句话,使尖角趋向于突出。工件的变形与开裂是热应力与组织应力综合的结果,但热应力与组织应力方向恰好相反,假设热处理适当,它们可局部相互抵消,可使剩余应力减小,但是当剩余应力超过钢的屈服强度时,工件就发生变形,剩余应力超过钢的抗拉强度时, 工件就产生开裂。为减小变形或开裂,出了正确选择钢材和合理设计工件的构造外,在工艺上可实行以下措施:1. 承受合理的锻造与预先热处理锻造可使网状、带状及不均匀的碳化物呈弥散均匀分布。淬火前应
18、进展预备热处理(如球化退火与正火),不但可为淬火作好组织预备,而且还可消退工件在前面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2. 承受合理的淬火工艺;正确确定加热温度与加热时间,可避开奥氏体晶粒粗化。对外形简单或导热性差的高合金钢,应缓慢加热或屡次预热,以削减加热中产生的热应力。工件在加热炉中安放时,要尽量保证受热均匀,防止加热时变形;选择适宜的淬火冷却介质和洋火方法(如马氏体分级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 ),以削减冷却中热应力和相变应力等。3. 淬火后准时回火淬火内应力如不准时通过回火来消退,对某些外形简单的或碳的质量分数较高的工件,在等待回火期间就会发生变形与开裂。4. 对于淬火易开裂的局部,如键槽,孔眼等用
19、石棉堵塞。25. 淬透性与淬硬层深度两者有何联系和区分?影响钢淬透性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钢制零件淬硬层深度的因素有哪些?答: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的力量。不同的钢在同样的条件下淬硬层深不同,说明不同的钢淬透性不同,淬硬层较深的钢淬透性较好。淬硬性:是指钢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冷却时,获得的马氏体组织所能到达的最高硬度。钢的淬硬性主要打算于马氏体的含碳量,即取决于淬火前奥氏体的含碳量。影响淬透性的因素: 化学成分c 曲线距纵坐标愈远,淬火的临界冷却速度愈小,则钢的淬透性愈好。对于碳钢,钢中含碳量愈接近共析成分,其c 曲线愈靠右,临界冷却速度愈小,则淬透性愈好,即亚共析钢的淬透性随含碳量增加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热处理 工艺 习题集 部分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