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30×3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设计-丁朝勇.pdf
《第3章30×3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设计-丁朝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30×3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设计-丁朝勇.pdf(8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3 章 303 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设计 设计资料及基本数据 高速公路,设计行车速度 80km/h;桥面宽度:(防撞护栏)+(行车道)+(防撞护栏)=;设计荷载:公路级,防撞护栏按顺桥向 7kN/m 计;混凝土 C50:用于箱梁、湿接缝。C40:箱梁调平层;C30:用于桥墩承台、墩身、盖梁、台帽、背墙和防撞护栏;C25:用于桥墩承台的基础。钢筋混混凝土重度取 26kN/m。钢材预应力钢绞线(17 股):其标准强度pkf=1860MPa,公称直 d=,面积为 1402mm,弹性模量5pE1.95 10 MPa。非预应力钢筋:采用 HRB400,skf=400MPa,5pE2.0 10 MPa。
2、锚具:对于钢绞线采用 OVM 锚具。支座:引桥采用圆形板式橡胶支座,连续端墩顶采用 GYZ37577、非连续端采用 GYZF425065。其产品性能应符合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JT 391-1999)和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 4-2004)的有关规定。伸缩缝:采用模数式伸缩缝,1 号墩处采用 MF160 型伸缩缝,在引桥梁端与桥台背墙间采用MF80 伸缩缝。伸缩缝的材料及其成品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交通行业标准 公路桥梁伸缩装置(JT/T 327-2004)的有关规定。桥面铺装:桥面铺装采用 10cm 厚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重度取 23kN/m。并设置 8cm 水泥混凝土调平,
3、桥面防水采用 FYT1 型防水材料。桥位布置及构造设计 桥位布置 本设计为大桥的引桥,引桥上部结构采用 330m 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施工方法为先简支后连续。引桥下部构造及过渡墩:墩身采用空心薄壁墩,上设盖梁,壁厚,钢筋混凝土结构。过渡墩采用挖孔灌注桩基础,引桥桥墩采用挖孔灌注桩基础,具体桥位布置如图 3-1 所示。图 3-1 桥位布置图(尺寸单位 cm)孔径划分 成桥状态下,引桥长 8980cm,即在桥的两头各设 10cm 的伸缩缝,两边孔计算跨径为 2950cm,中孔计算跨径为 3000cm。连续梁两端至边支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 40cm,桥跨结构计算简图如图 3-2 所示。图 3-2
4、桥跨结构计算简图(尺寸单位 cm)构造设计(1)横截面 横截面采用等高度箱型截面。梁高,高跨比 1/。桥面宽度为 32。由于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的施工方法,主梁先在工厂预制,再运输、吊装就位,考虑吊运能力,将全桥做成四个单箱单室的轴对称的组合截面。其中,预制中梁顶板宽,预制边梁顶板宽,底板宽均为,预制主梁间采用的横向湿接缝,以减少主梁的吊装重量,边、中梁均采用斜腹板,以减轻主梁自重,桥面横坡采用 2%,梁底采用垫石调平。为满足顶板负弯矩钢束、普通钢筋的布置及轮载的局部作用,箱梁顶板取等厚度 18cm,同时为了防止应力集中和便于脱模,在腹板与顶板交界处设置 15cm的承托,如图 3-3 所示。图 3
5、-3 标准横断面(尺寸单位 cm)(2)箱梁底板和腹板厚度 底板:先简支后连续施工的连续梁桥跨中正弯矩较大,因此底板厚度不宜过大;同时中支点处也存在负弯矩,底板要有一定的厚度来提供受压面积。因此将底板厚度在跨内大部分区域设为18cm,仅在距边支点 160cm 和中支点 220cm 处开始加厚,加厚区段长均为 150cm,且底板逐渐加厚至 25cm,这样的构造处理同时为锚固底板预应力束提供了空间,箱梁底板厚度变化如图 3-4所示。图 3-4 箱梁底板构造图(尺寸单位 cm)腹板厚度:根据连续梁剪力变化规律,兼顾施工方便,腹板宽度除在支点附近区域加宽外,其余均为 18cm,在在距边支点 160cm
6、 和中支点 220cm 处开始加厚,加厚区段长均为 150cm,且底板逐渐加厚值 25cm,如图 3-5 所示。图 3-5 箱梁腹板构造图(尺寸单位 cm)经过腹板和底板厚度变化,得到跨中和支点横截面构造图,如图 3-6 所示。图 3-6 跨中横截面构造图(尺寸单位 cm)(3)横隔梁(板)为保证支座处传力的可靠性,在边永久支承处设置一道 20cm 的端横隔梁,在中永久支承处设置一道 30cm 的横隔梁。此外预制阶段在中支承处设一 10cm 的临时横隔板,如图 3-7 所示。图 3-7 横隔梁设置(尺寸单位 cm)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截面几何特性是结构内力进而估算配置预应力束的前提。本设计应用
7、CAD 软件计算毛截面几何特性,由于本设计主梁截面变化不大,故只计算预制中梁、边梁和成桥后中梁、边梁的跨中和支点截面的毛截面几何特性,腹板厚度变化处采用支点和跨中处截面特性进行线性内插。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结果见表 3-1。表 3-1 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结果 截面位置 截面面积 A(2m)截面惯性矩 I(4m)中性轴至梁底距离(m)预制中梁 跨中 1033 支点 1222 预制边梁 跨中 支点 1277 成桥中梁 跨中 1141 支点 1331 成桥边梁 跨中 1141 支点 1331 作用内力计算 施工阶段划分 由于本设计采用简支后连续的施工方法,结构体系在施工中发生变化,对结构内力影响比较大
8、,故在采用有限元计算时必须正确处理边界条件。而在边界处理之前必须明确施工过程,以便合理进行内力计算。故对施工阶段划分如下:第一施工阶段:本阶段预制主梁,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100%后,张拉正弯矩区预应力筋束,并压注水泥浆,再将各跨箱梁安装就位,形成临时支座支承的简支梁。本阶段用时大约 50天;第二施工阶段:同时浇筑边跨与中跨之间的连续段接头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100%后,张拉负弯矩区预应力钢束并压注水泥浆。本阶段持续时间大约 10 天;第三施工阶段:拆除全桥临时支座,主梁支承在永久支座上,完成体系转换,再完成主梁间横向湿接缝的浇筑,最后形成 3 跨连续梁。本阶段持续时间大约 10
9、天;第四施工阶段:进行桥面钢筋混凝土找平层和防撞护栏施工,以及桥面铺装等后续工作的作业,完成全桥施工。本阶段持续时间大约 15 天。建立 Midas 模型 结合施工方法、使用阶段结构受力特性和预应力筋的布置,在各跨的 1/4,1/2,3/4 跨处,临时支点中心,永久支点中心,变截面起、始点,预应力筋的对称点,起弯点,弯起结束点和锚固点处,另外为了便于车道荷载建立,在奇数跨度处,即 x 坐标从 1-89m,设置节点并建立单元,如图 3-8 所示。全桥共 324 个单元,由于节点和单元众多,逐一给出计算结果数据太多,为了简洁,下面的计算过程均只示出半跨边梁的各截面计算结果。图 3-8 特征截面划分
10、(半跨边梁)永久作用内力计算 根据桥规第条规定,公路桥涵设计采用的作用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和地震作用。本列不考虑偶然作用和地震作用。其中,配置预应力筋前,永久作用只计结构重力作用和基础变位作用,可变作用计汽车作用和温度作用,各作用的具体计算均按桥规相关规定进行。(1)结构重力作用的形成 由施工阶段划分可知,本桥的结构重力是分几个阶段形成的,主要包括由第一施工阶段形成的预制箱梁一期结构重力集度(1g),第二、三施工阶段形成的成桥箱梁一期结构重力集度(2g)和第四施工阶段形成的成桥二期结构重力集度(3g)。预制箱梁一期结构重力集度(1g)由预制箱梁的构造可知,横隔梁、板均位于支承处,横
11、隔梁、板自重对主梁不产生重力弯矩,因此将横隔梁作为集中力作用在支承节点上,故忽略横隔梁、板的自重。仅考虑预制箱梁自重集度,计算公式为:1126gAkN/m (3-1)式中:1A预制箱梁毛截面面积;当段截面变化时,为该区段两端截面面积的平均值。预制箱梁中、边梁各区段一期结构重力集度如表 所示。表 3-2 预制阶段结构重度计算结果 梁号 内容 支座段 变化段 跨中段 边梁 面积(2m)1277 1182 1087 荷载集度(kN/m)中梁 面积(2m)1222 1033 荷载集度(kN/m)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取第一阶段结构重力集度取:边梁:1g=kN/m 中梁1g=kN/m 成桥箱梁一期结构重力集
12、度(2g):预制箱梁计入每片梁间现浇湿接缝混凝土后的结构重力集度即为成桥后箱梁一期结构重力集度,成桥后忽略横隔梁产生的内力,仅计其产生的支反力,并且中、边箱梁的构造尺寸已知,其结构重力集度计算公式为:2g=2A26kN/m (3-2)式中:2A成桥一期箱梁毛截面面积;当段截面变化时,为该区段两端截面面积的平均值。由以上公式计算得到成桥一期各区段的结构重力集度,如表 3-3 所示。表 3-3 成桥一期边、中梁结构重度计算结果 区段 支座段 变化段 跨中段 面积(2m)1236 1141 荷载集度(kN/m)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成桥一期结构重力集度为:边、中梁:2g=kN/m 成桥箱梁二期结构重力集
13、度(3g)二期结构重力集度由桥面铺装、钢筋混凝土找平层和防撞护栏的结构重力集度之和。防撞护栏的结构重力集度按 7kN/m计,因桥梁横断面由 4 片箱梁组成,按每片箱梁承担全部二期结构重力的 1/4,则二期结构重力集度为:3g(0.1 11.25)23(0.08 12)2672/4=kN/m(2)各施工阶段结构自重作用内力计算 由于本桥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的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包含了结构体系的转化,所以结构自重内力计算过程必须先将各施工阶段的阶段内力计算出来,然后进行内力叠加。第一施工阶段,结构体系为简支,自重作用荷载为1g;第二施工阶段,由于两跨间接头较短,混凝土重量较小,其产生的内力较小,且会减
14、小跨中弯矩,故忽略不计;第三施工阶段,结构体系已经转换为连续体系,因临时支座间距较小,忽略临时支座移除产生的效应,故自重作用荷载仅为翼缘板及横隔梁接头重力,此时去边梁跨中截面荷载集度(2g-1g);第四施工阶段,结构体系为连续梁,自重作用荷载为桥梁二期结构自重作用荷载,即3g。第一施工阶段结构自重作用内力 第一施工阶段为简支梁,按均布荷载为1g计算。此时对于中跨和边跨的计算跨径均为 29m,具体计算结果见表 3-4。表 3-4 第一施工阶段边、中梁自重作用内力计算结果 截面位置 边梁 中梁 剪力(kN)弯矩(kN m)剪力(kN)弯矩(kN m)左边支点 0 0 变化点 1/4 边跨 1/2
15、边跨 0 0 3/4 边跨 变化点 临时支点左 0 0 临时支点右 中支点左 0 0 0 0 中支点右 0 0 0 0 临时支点左 临时支点右 0 0 变化点 1/4 中跨 1/2 中跨 0 0 第三、四施工阶段自重作用内力 由力法求出赘余力(按 EI 为常数),取简支梁基本结构。其基本体系如图 3-9 所示。图 3-9 第三、四施工阶段内力计算示意图 力法方程为:11 112210pxx (3-3)21 122220pxx (3-4)由图乘法可得各系数和自由项:12111211212()23233llllEIEI (3-5)2122112236llEIEI (3-6)33221211122(
16、)1211211()38238224pq lllqllqlEIEI (3-7)由对称性知:1122122112,pp 解得:3311212112212()4(23)pq llxxEILl (3-8)第三施工阶段作用效应和第四施工阶段作用效应同理,故将二者线性求和后一同计算。对于中梁,有:213()g(32.1429.32)16.2119.02/qggkNm 将带入公式,得到:121680.92kN mxx 截面内力为:1122pMMxMxM (3-9)2119.02302139.758pMkN m 同理,对于边梁,有:213()g(32.1430.73)16.2117.62/qggkNm 12
17、1557.19kN mxx 1982.25pMkN m 由于全桥对称,故只计算半桥各截面弯矩和剪力,计算结果如表 3-5 所示。表 3-5 第三、四施工阶段中、边梁各截面内力 截面位置 边梁 中梁 剪力(kN)弯矩(kN m)剪力(kN)弯矩(kN m)左边支点 变化点 1/4 边跨 1/2 边跨 3/4 边跨 变化点 临时支点左 临时支点右 中支点左 中支点右 临时支点左 临时支点右 变化点 1/4 中跨 1/2 中跨 成桥状态下各阶段作用内力组合 经过第一到第四施工阶段,全桥已经完全建立,进入成桥状态。下面将第一、三、四施工阶段由结构自重产生的内力进行线性组合,即得到成桥状态下结构自重的内
18、力结果如表 3-6 所示。表 3-6 第一、三、四施工阶段边、中梁各截面内力组合 截面位置 边梁 中梁 剪力(kN)弯矩(kN m)剪力(kN)弯矩(kN m)左边支点 变化点 1/4 边跨 1/2 边跨 3/4 边跨 变化点 临时支点左 临时支点右 中支点左 中支点右 临时支点左 临时支点右 变化点 1/4 中跨 1/2 中跨 附:由程序计算得到的成桥状态下结构自重作用内力结果如表 3-7 所示。表 3-7 成桥状态状态下边、中梁自重作用内力 截面位置 边梁 中梁 剪力(kN)弯矩(kN m)剪力(kN)弯矩(kN m)左边支点 变化点 1/4 边跨 1/2 边跨 3/4 边跨 变化点 临时
19、支点左 临时支点右 中支点左 中支点右 临时支点左 临时支点右 变化点 1/4 中跨 1/2 中跨 0 0 (3)基础沉降作用内力计算 根据基础实际变位作用及后期更换支座的需要,按照每个地基及基础的最大沉降量的最不利的荷载组合进行计算。本桥分别考虑各种支座变位的组合,取其中最不利情况进行控制设计。基本参数为:第 1 组不均匀沉降;第 2 组不均匀沉降;第 3 组不均匀沉降;第 4 组不均匀沉降。具体计算过程由 midas 程序进行,计算结果如表 3-8、3-9 所示。表 3-8 边、中梁基础沉降作用内力(max)截面位置 边梁 中梁 剪力(kN)弯矩(kN m)剪力(kN)弯矩(kN m)左边
20、支点 0 0 变化点 1/4 边跨 1/2 边跨 3/4 边跨 变化点 临时支点左 临时支点右 中支点左 中支点右 临时支点左 临时支点右 变化点 1/4 中跨 1/2 中跨 表 3-9 边、中梁基础沉降作用内力(min)截面位置 边梁 中梁 剪力(kN)弯矩(kN m)剪力(kN)弯矩(kN m)左边支点 0 0 变化点 1/4 边跨 1/2 边跨 3/4 边跨 变化点 临时支点左 临时支点右 中支点左 中支点右 临时支点左 临时支点右 变化点 1/4 中跨 1/2 中跨 可变作用内力计算(1)温度作用内力计算 温度作用次内力应力按公预规附录 D 所给公式计算:ty=yccNA tE (3-
21、10)0ty yccyMA tE e (3-11)式中:yA截面内的单元面积;yt单元面积内温差梯度平均值。均以正值带入;c混凝土线膨胀系数,=;cE混凝土弹性模量;ye单位面积重心至截面重心轴的距离,重心轴以上取正值,以下取负值。如图 3-10 所示,利用 midas 程序进行温度的升、降作用计算时,截面类型选择 PSC/组合截面。H 和 T 的具体数据根据桥规表中查得混凝土铺装竖向温差计算的温差基数:升温时:12145.5TCTC,而降温时温度数值为升温的倍。图 3-10 温度作用参数设置 各参数意义及设置为:B:具有温度差的宽度,不包含空心部分,即在箱型截面的腹板位置处,应输入腹板厚度之
22、和。本例宽度 B 在程序中选择自动考虑,并非是表中的数据。H1,H2:从梁截面参考位置到温度变化点的距离。T1,T2:H1,H2 处的温度。T、H 的数值向见表 3-10。具有计算结果见表 3-11、3-12。表 3-10 T、H 输入数值 温度 序号 到箱梁顶距离 H(m)温度 T(C)降温 1 2 3 升温 1 2 3 表 3-11 温度作用内力计算结果(升温)截面位置 边梁 中梁 剪力(kN)弯矩(kN m)剪力(kN)弯矩(kN m)左边支点 0 0 变化点 1/4 边跨 1/2 边跨 3/4 边跨 变化点 临时支点左 临时支点右 中支点左 中支点右 0 0 临时支点左 0 0 临时支
23、点右 0 0 变化点 0 0 1/4 中跨 0 0 1/2 中跨 0 0 表 3-12 温度作用内力计算结果(升温)截面位置 边梁 中梁 剪力(kN)弯矩(kN m)剪力(kN)弯矩(kN m)左边支点 0 0 变化点 1/4 边跨 1/2 边跨 3/4 边跨 变化点 临时支点左 临时支点右 中支点左 中支点右 0 0 临时支点左 0 0 临时支点右 0 0 变化点 0 0 1/4 中跨 0 0 1/2 中跨 0 0 (2)汽车荷载内力计算 1)计算中、边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根据本桥具体截面情况,汽车荷载内力计算考虑横向分布,按照刚接梁法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而连续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的简化实用
24、计算方法是按等刚度原则,将连续梁的某一跨等代为等跨度的等截面简支梁来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所谓等刚度是指在跨中施加一个集中荷载或一个集中扭矩,则连续梁和等代简支梁的跨中挠度或扭转角彼此相等。本例为三跨连续箱梁桥,边跨与中跨之比为2130/29.521/LL,则可将此桥作为三跨连续梁来分析,计算跨径取为 30m;又因每片箱梁仅在支点附近很小区域内腹板、底板尺寸有所改变,仍可按近似等截面箱梁来考虑,这样带来的计算误差是很小的。综上所述,本实例可简化为三跨等截面连续箱梁桥。由参考文献中的计算结果知,对等跨等截面连续梁等效简支梁抗弯惯性矩换算系数为:边跨11.425wC,中跨21.827wC,而抗扭惯
25、性矩不变。边跨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a边跨等代简支梁主梁抗弯(抗扭)惯性矩计算 三等跨等截面连续梁的边跨按等刚度原则变换为等截面简支梁,横断面步子不变,每片箱梁的抗弯,抗扭刚度仍彼此相等,只是大小发生变换,可按下式计算:*11II (3-12)*11=TTII (3-13)式中:*1I边跨的等刚度等截面简支梁的抗弯惯性矩;1抗弯惯性矩修正系数;I连续箱梁一片主梁跨中截面抗弯惯性矩;*1TI边跨的等刚度等截面简支梁的抗扭惯性矩;1抗扭惯性矩修正系数 TI连续梁一片主梁跨中截面抗扭惯性矩。抗弯惯性矩已在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中给出,现补充抗扭惯性矩的计算。在连续箱梁(一片主梁)跨中截面抗扭惯性矩计算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0 预应力 混凝土 小箱 设计 丁朝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