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郑国贾家沟煤矿万吨矿井初步设计.pdf





《胡郑国贾家沟煤矿万吨矿井初步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郑国贾家沟煤矿万吨矿井初步设计.pdf(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胡郑国贾家沟煤矿万吨矿井初步设计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 业 生 姓 名:胡郑国 专业:采矿工程专升本 学号:1442041D016 指 导 教 师:所属系(部):采矿工程系 二一 年 月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评阅书 题目:贾家沟煤矿 150 万吨设计 采矿工程 系 采矿工程 专业 姓名 胡郑国 设计时间:201 年 月 日201 年 月 日 评阅意见:成绩:指导教师:(签字)职 务:201 年 月 日 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答辩记录卡 采矿工程 系 采矿工程 专业 姓名
2、胡郑国 答 辩 内 容 问 题 摘 要 评 议 情 况 记录员:(签名)成 绩 评 定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答辩组评定成绩 综合成绩 注:评定成绩为 100 分制,指导教师为 30%,答辩组为 70%。专业答辩组组长:(签名)201 年 月 日摘 要 本设计是开采贾家沟煤矿04、10#煤层,本矿位于吕梁市离石区城北街道办事处沙麻沟村,行政区划属离石区管辖。该矿西部外有209 国道通过,南距王家沟约3km,距离石区约 7km,交通十分便利。煤层厚度分别为1.98m、5.96m,煤层间距为28m。据井田外围资料调查该井田为低瓦斯矿井,4#煤层瓦斯涌出量平均为3.14m3/t。煤层均有爆炸危险性。煤的
3、自燃倾向等级为级,不易自燃。根据矿井涌水量预测,该矿矿井4#煤层涌水量一般为 80-160 m3/h,矿井开拓延深开采 10 号煤时,涌水量会增大。开拓方案一:在东西走向,沿井田边界线布置大巷,采用主、副斜井开拓方式,大巷布置采用集中布置。采用分区式回风。开拓方案二:在东西走向及南北走向沿井田边界线布置大巷,采用主斜井、副立井开拓方式,大巷布置采用集中布置。采用分区式回凤。方案一、二的工业广场都位于武家村附近。方案二巷道掘进工作量较方案一巷道掘进工作量大,工业场地也较大,所以选择方案一。开拓方案一中将整个井田划分为三个盘区,28 个条带。矿井达产时的首采工作面位于一号盘区,该盘区划分为7 个条
4、带,工作面长度为 200m,推进长度为 2100m,回采工艺采用后退式、综采一次性采全高机械化采煤法,采用“三八制”作业制度。采空区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矿井通风采用抽出式通风,矿井总风量为65m3/s。困难时期和容易时期的风阻分别为1572 aP、1960 aP。通风机的型号为 FBCDZ-8-NO22B,其风量范围为 55-123m3/s,风压范围为756-2860 aP。关键词:矿井开拓、采煤方法、综合机械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the exploitation of coal mine 04,jia jia gou 10#coal,the mine is l
5、ocated in Lishi District North Street offices Sha Ma Gou Cun,Lvliang City,administrative division is Lishi District jurisdiction.The mine of West Road 209,South from Wangjiagou about 3km,distance stone area of about 7km,the traffic is very convenient.Coal seam thickness are respectively 1.98M,5.96m,
6、seam spacing of 28m.According to Ida Ida for external data to investigate the low gas mine,4#gas emission with an average of 3.14m3/t.Danger of explosion of coal seam are.Coal natural tendency of grade,not easy to spontaneous combustion.According to the prediction of water yield of mine,the mine 4#c
7、oal seam water inflow in general for 80-160 m3/h,the exploitation of coal mine deep mining of No.10 coal,water quantity will increase.Development plan:in the east-west,along the boundary line layout of roadway,the principal,deputy inclined shaft development mode,roadway layout adopts centralized lay
8、out.The zone return air.Scheme two:to develop along the mine roadway boundary arrangement in east-west and north-south,the main inclined shaft,vertical shaft development mode,roadway layout adopts centralized layout.The partition type back to phoenix.Scheme one or two industrial Plaza are located ne
9、ar the village wu.Scheme two roadway drivage workload is scheme of tunnel excavation work,industrial site is large,so the selection scheme.One of the mine development plan will be divided into three zones,28 bands.The first longwall mine production when located in a dial area,the area of the plate i
10、s divided into 7 bands,the length of the working face is 200m,promote the length of 2100m,retreating,fully mechanized mining all high disposable mechanized mining method mining technology,using the three eight system operating system.Goaf with fully caving method of roof management.Mine ventilation
11、exhaust ventilation method,mine total wind quantity is 65m3/s.The times of difficulty and period of easy wind resistance is respectively 1572,1960.Fan type FBCDZ-8-NO22B,the air volume range is 55-123m3/s,the pressure range of 756-2860.Key words:mine development,mining method,comprehensive mechanize
12、d coal mining 目 录 第一章 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 第一节 矿区概述 一、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贾家沟煤矿位于吕梁市离石区城北街道办事处沙麻沟村,行政区划属离石区管辖。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 11108491110959 北纬 373352373446 该矿西部外有 209 国道通过,南距王家沟约 3km,距离石区约 7km,与太(原)军(渡)干线公路相连,距吕梁火车站 2km,又与孝柳铁路邻近,经离石区向西可通陕西,向东可通汾阳、孝义,直至全国各大中城市,交通十分便利。二、矿区的工农业生产建设状况 该区属中、低山区,区内地形复杂,侵蚀冲刷强烈,沟谷发育,井田总体地势北高南低,
13、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北部,海拔为 1179.16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部沙麻沟村西,海拔为 950.0m,最大相对高差为 229.16m。北川河流经本井田西部外围,井田内无河流,但沟谷较发育,雨季时有短暂洪水泄流均汇入北川河,北川河在离石区西与东川河、南川河汇集,向西流入黄河。该区位于晋西黄土高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冬季少雪干旱,春季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阴雨天较多。据 19821990 年离石县城关镇气象资料,年最大降水量为 744.8mm(1985 年),最小降水量为 327.3mm(1986年),年平均降水量 507.0mm,降水量多集中在 7、8、9 三个月;
14、最高气温 32.5,最低气温-21.7,年平均气温 8.9。年蒸发量为 14821941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每年 11 月份结冰。次年 3 月份解冻。最大冻土深度 0.85m,全年无霜期平均为 186d。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最大风速日平均值为 3.1ms。据山西省地震局发布的地震烈度表,本区属六级烈度区。据史料记载,1829 年(清道光九年三月)离石地区曾发生过 5 级以上地震。震中在离石区东部。本区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谷子、莜麦、豆类及油料等,近年工矿企业发展较快,其中煤矿为该区重要的支柱行业。三、矿区的电力供应基本情况 该煤矿目前生活用水取自于井筒中的浅层潜水。开拓中,在井
15、筒壁做一水仓将第三、四系中的浅层潜水积贮起来,用水泵抽出地面直接供生活之用。而生产用水为处理后的井下排水。扩建后,现有水源不能满足生产要求,需打深井。矿井供电采用双回路供电方式,两回路 10kV 电源分别引自下安变电站及沙会则变电站。四、矿区的水文简况(一)地表河流 本地区常年性河流有属于黄河水系的三川河及主要支流北川河 (流量 1.98 m3s),东川河(流量 0.70 m3s)和南川河(流量 0.50 m3s)。本井田位于北川河东部。(二)含水层 1、变质岩类风化裂隙含水层组 分布于区域西部的王家会背斜轴部及东部广大地区,岩性为前寒武系的混合岩化花岗岩、片麻岩等。一般泉流量小于 0.5Ls
16、,水质优良,为 HC03-Ca2+型,矿化度0.5gL。2、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 奥陶系由灰岩、豹皮灰岩、泥炭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厚度大、水位标高一般在 810829m 之间,单井出水量一般大于 1000td,水质良好,为型,矿化度-0.5gL。其中马家沟组岩溶发育,多见溶洞,富水性较好。而峰峰组较差。3、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组 本含水层组包括了石炭系和二叠系所有的含水层。石炭系太原组碎屑岩类及碳酸岩类裂隙含水层:岩性为石灰岩(L5、K2、L1)组成,彼此之间隔以泥岩及少量砂岩。单位出水量10500td,渗透系数8.53md,水位标高 8741044m。二叠系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岩性为砂岩
17、、泥岩、砂质泥岩,富水性弱,单位出水量一般小于 10td,渗透系数0.012md,水位标高 8811053m。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岩性主要由砂岩组成,易风化,裂隙发育,富水性好,在沟谷中泉水出露较多,流量一般为0.5Ls,单位出水量为 10500td,渗透系数0.22md。水位标高 8821078m。4、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 主要是指分布于三川河及其主要支流河谷中的第四系冲洪积砂砾岩层,一般厚度 35m,局部稍厚,泉流量达 18.7Ls,富水地段单井出水量 5001500td。第三系上新统底砾岩,呈半胶结状态,主要分布于沟谷中,富水性较差,泉流量一般为0.4Ls,民井水量一般小
18、于 10td。(三)隔水层 各个含水层之间的泥岩及砂质泥岩及奥陶系泥灰岩等均是良好的隔水层。(四)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及排泄 1、奥陶系岩溶水 井田奥陶系岩溶水属柳林泉域,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入渗是主要的补给来源。岩溶水的迳流条件主要受地质构造的控制。从向斜两翼汇集于向斜轴部,进而沿主迳流带从北、南两个方向汇流于金罗一带,流向柳林泉集中排泄区。柳林泉出露标高 801m 左右,泉群总流量 4.07 m3s。2、石炭系、二叠系裂隙水 该含水层组的补给主要是来自大气降水和河流及河谷松散层的有限下渗补给。地下水一般顺地层沿倾向方向运移,在沟谷切割深处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另外,煤矿的人工开采是又一排泄途径。
19、3、第四系及第三系孔隙水 主要是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入渗补给,河谷松散层孔隙水与地表水联系密切。第三系含水层经短距离的迳流后,一般以泉的形式排泄于沟谷中,另外则是人工开采排泄。本井田位于中阳离石向斜中段东翼、东川河南侧,奥陶系岩溶水的迳流区。(五)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根据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及生产矿井资料证实矿井充水与和古窑水与下部含水层的水均会通过裂隙涌入矿井。(六)构造对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本井田为一单斜构造,煤矿在开采中也未发现岩层的大规模破碎及矿坑水的异常增大等现象,预计构造对矿井的充水影响不大。(七)水文地质类型 综上所述,该矿煤层为(顶板)孔裂隙充水矿床,同时结合多年来煤矿开采排水情
20、况和本井田周围矿井的排水情况分析,本井田水文地质类型属简单。(八)采空区及古窑破坏区积水对本井田的影响 本井田开采历史悠久,井田内存在有采空区及古窑破坏区,局部积水。另外,周围其它煤矿也在开采,水来源主要是顶板淋水和采空区渗水,但必须注意古窑积水,因采空范围不明,破坏程度不清,风化裂隙发育,受潜水补给蕴藏了一定量的采空积水,对未来开发有潜伏性危险,应引起足够重视。(九)矿井涌水量 该矿现开采 4 号煤层,实际生产能力 150 万 t/a,矿井涌水量一般为 80-160 m3/h,矿井开拓延深开采 10 号煤时,矿井充水主要是顶板淋水(太原组灰岩岩溶水)和采空区塌陷裂隙带导水,涌水量会增大。随着
21、开采范围的扩大,致使塌陷裂隙的增多,上覆基岩风化带 含水层水及大气降水等的影响,矿井涌水量也将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加强水文地质工作,及时指导矿井安全生产。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 一、地层 本井田内第四系、第三系地层广泛发育,地表未见基岩出露,井田内无钻孔资料,依据邻区钻孔资料将本井田内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一)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为含煤地层之基底,为灰色、黑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夹浅灰或灰黄色泥灰岩,厚度约 70110m,平均 90m。(二)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本组地层岩性为灰色粉砂岩、灰黑色泥岩、灰色粘土岩、浅灰色石灰岩及灰白色、深灰色碎屑状铝土矿。其底部铝土矿及粘土岩
22、中含黄铁矿结核,含植物化石。厚度48.71m,平均 35.33m,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本组地层由灰白色各粒级砂岩、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黑色炭质泥岩、浅灰色石灰岩及煤层组成,含植物化石。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厚度98.52m,平均 89.75m。与下伏本溪组地层为整合接触。(四)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本组地层岩性由灰白色各粒级砂岩,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井田东部该组地层大部被剥蚀,仅存于中西南部,最大残留厚度约 55m 左右,与下伏地层呈连续沉积。(五)第三、四系(N+Q)上部淡黄色黄土、砂土、亚砂土、质软、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局部
23、含砾石层。厚度一般为 010m,平均 8.50m 左右。中部为棕黄色砂土、粘土、棕红色粘土,含条带状钙质结核层,厚度一般为040m,平均 25m 左右。下部为棕红色砂质粘土,砾石层夹有钙质结核,底部见半胶结砾石层,砾石为石灰岩及少量片麻岩。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厚度一般为 0170m,平均140m 左右。二、含煤地层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及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现分述如下:(一)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该组地层为 K1砂岩之底至 L5灰岩之顶,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岩性由灰白色各粒级砂岩、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黑色炭质泥岩、浅灰色石灰岩及煤层组成,
24、共含煤 5 层,自上而下编号为 6、7、10、11、12 号,其中,10 号煤层为全井田可采煤层,其余煤层不稳定,不可采,本组地层底部发育一层较稳定的中粒砂岩(K1),与下伏本溪组地层呈整合接触。(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该组为一套陆相碎屑含煤地层,岩性由灰白色各粒级砂岩,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本组厚度 55m,共含煤 5 层,自上而下为 2、3、4、5、5下号,其中,4 号煤层为井田可采煤层,其它为不可采的薄煤层,本组地层底部发育一层稳定的中粒砂岩(K2),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三、地质构造(一)区域构造 本井田处于华北地台之山西隆起之西缘,鄂尔多斯台坳的河东断凹部位,
25、发育有近南北向褶皱及高角度的正断层。区域构造主要有离石大断裂和中阳离石向斜。本井田位于中阳离石向斜西翼北东部。(二)矿区构造 本井田为一单斜构造,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南西,倾角 3左右,断层、陷落柱不发育,无岩浆岩侵入。总之,井田构造属简单类型(Ia)。第三节 煤层的埋藏特征 一、煤层的赋存特征(一)含煤性 井田内赋存含煤地层为山西组、太原组,总厚度 144.75m,含煤 10 层,煤层总厚约 9.14m,含煤系数为,其中山西组地层厚度 55m,煤层厚度 2.89m,含煤系数,太原组地层厚度 89.75m,煤层厚度 6.25m,含煤系数。(二)可采煤层 井田内可采煤层共 2 层,分别为 4、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胡郑国贾家沟 煤矿 矿井 初步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