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遗传题资料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遗传题资料优秀PPT.ppt(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07年(17分)一般小麦中有高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限制两队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试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试验:请分析回答:请分析回答:(1)A组由组由F1获得获得F2的方法是的方法是,F2矮杆抗病植株中不矮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能稳定遗传的占占。(2)、三类矮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三类矮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类。类。(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简洁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三组方法中,最不简洁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组,组,缘由是缘由是。(4)通过矮杆抗病)通过矮杆抗病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
2、品种的方法是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获得的矮杆。获得的矮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5)在一块高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觉了一株矮杆小麦。请设计试验方案探究)在一块高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觉了一株矮杆小麦。请设计试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缘由(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缘由(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将矮杆小麦与高杆小麦杂交;假如子一代为高杆,子二代高杆:矮杆将矮杆小麦与高杆小麦杂交;假如子一代为高杆,子二代高杆:矮杆3:1(或(或出现形态分别)则矮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出现形态分别)则矮杆性状是基因
3、突变造成的;否则矮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或将矮杆小麦和高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下或将矮杆小麦和高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下;假如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杆假如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杆性状由环境引起;否则矮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性状由环境引起;否则矮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6(08年)年)(19分)番茄(分)番茄(2n=24)的正常植株()的正常植株(A)对矮生植株()对矮生植株(a)为显性,)为显性,红果(红果(B)对黄果()对黄果(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l)现有基因型)现有基因型AaBB与与aaBb的番茄杂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有
4、的番茄杂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有种,种,基因型的植株自交产生的矮生黄果植株比例级高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基因型的植株自交产生的矮生黄果植株比例级高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2)在)在AAaa杂交中,若杂交中,若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别,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别,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这种状况下杂交后代的株高表现型可能是。这种状况下杂交后代的株高表现型可能是。(3)假设两种纯合突变体)假设两种纯合突变体X和丫都是由限制株高的和丫都是由限制株高的A基因突变产生的检侧突变基因突变产生的检侧突变基因转录的基因转录的mRNA。发觉。发觉
5、X的其次个密码子中其次碱基由的其次个密码子中其次碱基由C变为变为U,Y在其次个在其次个密码子的其次碱基前多了一个密码子的其次碱基前多了一个U。与正常植株相比。与正常植株相比,突变体的株高变更可突变体的株高变更可能更大,试从蛋白质水平分析缘由:能更大,试从蛋白质水平分析缘由:。(4)转基因技术可以使某基因在植物体内过量表达,也可以抑制某基因)转基因技术可以使某基因在植物体内过量表达,也可以抑制某基因农达。假设农达。假设A基因通过限制赤排素的合成来限制番茄的株高,请完成如下基因通过限制赤排素的合成来限制番茄的株高,请完成如下试验设计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试验设计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试验设计:(借助转
6、基因技术,但试验设计:(借助转基因技术,但不要求转基因的具体步骤)不要求转基因的具体步骤)a.分别侧定正常与矮生植株的赤霉素含量和株高。分别侧定正常与矮生植株的赤霉素含量和株高。b.。C.。支持上述假设的预期结果:支持上述假设的预期结果:。若假设成立,据此说明垂因限制性状的方式:若假设成立,据此说明垂因限制性状的方式:。(1)4aaBb矮生红果矮生黄果矮生红果矮生黄果=3:1(2)13或或11正常或矮生正常或矮生(3)YY突变体的蛋白质中氮基酸的变更比突变体的蛋白质中氮基酸的变更比X突变体可能更多(或:突变体可能更多(或:X突变体的蛋突变体的蛋白质可能只有一个氨基酸发生变更,白质可能只有一个氨
7、基酸发生变更,Y突变体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可能从第一个氮基突变体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可能从第一个氮基酸后都变更)。酸后都变更)。(4)答案一:答案一:b通过转基因技术,一是抑制正常植株通过转基因技术,一是抑制正常植株A基因的表达,二是使基因的表达,二是使A基因基因在矮生植株过量表达。在矮生植株过量表达。c侧定两个试验组植株的赤霉素含量和株高。侧定两个试验组植株的赤霉素含量和株高。答案二:答案二:b通过转基因技术,抑制正常植株人基因的表达侧定其赤拼素含量和株通过转基因技术,抑制正常植株人基因的表达侧定其赤拼素含量和株高。高。c通过转基因技术,使通过转基因技术,使A基因在矮生植株过里表达,测定其赤霉素
8、含量和基因在矮生植株过里表达,测定其赤霉素含量和株高。株高。(答案二中(答案二中b和和c次序不做要求)次序不做要求)与比照比较正常植株在与比照比较正常植株在A基因表达被抑制后,赤霉素含量降低,株高降低;与比基因表达被抑制后,赤霉素含量降低,株高降低;与比照比较,照比较,A基因在矮生植株中过量表达后,该植株赤霉素含量增加,株高增加。基因在矮生植株中过量表达后,该植株赤霉素含量增加,株高增加。基因通过限制酶的合成来限制代谢途径进而限制生物性状。基因通过限制酶的合成来限制代谢途径进而限制生物性状。27.(2009年)(18分)人类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探讨备受关注。依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9、1)上图为两种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上图为两种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表示,-4无致病基因。甲病的遗传方式为无致病基因。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2的的基因型为基因型为_,-1的基因型为的基因型为_,假如,假如-2与与-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1)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伴伴X隐性遗传病隐性遗传病AaXbYaaXBXb7/32(2)人类的)人类的F基因前段存在基因前段存在CGG重复序列。科学家对重复序列。科学家对CGG重复次数、重复次数、F基因表达和
10、基因表达和某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探讨,统计结果如下:某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探讨,统计结果如下:此项探讨的结论:此项探讨的结论:_。推想:推想:CGG重复次数可能影响重复次数可能影响mRNA与与_的结合。的结合。(3)小鼠常被用作探讨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请填充视察小鼠细胞削减分裂的试验)小鼠常被用作探讨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请填充视察小鼠细胞削减分裂的试验步骤:步骤:供选材料及试剂:小鼠的肾脏、睾丸、肝脏,苏丹供选材料及试剂:小鼠的肾脏、睾丸、肝脏,苏丹染液、醋酸洋红染液、詹纳斯绿染液、醋酸洋红染液、詹纳斯绿B(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
11、液。取材:用取材:用_作试验材料作试验材料制片:制片: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_溶液中,确定时间后轻轻漂洗。溶液中,确定时间后轻轻漂洗。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_。确定时间后加盖玻片,确定时间后加盖玻片,_。视察:视察:用显微镜视察时,发觉几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细胞。若它们正常分裂,产生用显微镜视察时,发觉几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细胞。若它们正常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的子细胞是_。右图是视察到的同源染色体进入右图是视察到的同源染色体进入(A1和和A2)的配对状况的配对状况若若A1正常,正常,A2发生的变更可能是发生的变更可
12、能是_。(2)CGG重复次数不影响重复次数不影响F基因的转录,但影响翻译(蛋白质的合成)基因的转录,但影响翻译(蛋白质的合成),并与该遗传病是否发病及症状表现(发病程度)有关,并与该遗传病是否发病及症状表现(发病程度)有关核糖体核糖体(3)(小鼠)睾丸)(小鼠)睾丸解离固定液解离固定液醋酸洋红染液醋酸洋红染液压片压片次级精母细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原细胞胞,精细胞,精原细胞缺失缺失27(2010年)年)100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探讨中备受重视。请依据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探讨中备受重视。请依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以下信息回答问题:(1)黑体残翅果蝇与灰体长翅果蝇杂交,
13、)黑体残翅果蝇与灰体长翅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长翅。用全为灰体长翅。用F1雄果蝇进行测交,测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只出现灰体长翅交后代只出现灰体长翅200只、黑体残翅只、黑体残翅198只。假如用横线(只。假如用横线(_)表示相关染色)表示相关染色体,用体,用Aa和和Bb分别表示体色和翅型的基因,用点()表示基因位置,亲本雌雄果分别表示体色和翅型的基因,用点()表示基因位置,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分别图示为蝇的基因型可分别图示为_和和_。F1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图示为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图示为_。(2)卷刚毛弯翅雌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交,在)卷刚毛弯翅雌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
14、交,在F1中全部雌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中全部雌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全部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限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全部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限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_和和_染色体上染色体上(假如在性染色体上,请确定出(假如在性染色体上,请确定出X或或Y),推断前者的理由是),推断前者的理由是_。限制刚毛和翅型。限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用的基因分别用Dd和和E、e表示,表示,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和和_。F1雌雄雌雄果蝇互交,果蝇互交,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得比例是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得比例是_。答案:(答案:(1)(2)依据)依据F1中刚毛性状可以推断,限制
15、该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为该性状中刚毛性状可以推断,限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为该性状的某一表现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同。又因为子代中雌果蝇的刚毛性状与亲代中的雄果的某一表现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同。又因为子代中雌果蝇的刚毛性状与亲代中的雄果蝇相同,雄果蝇的刚毛性状与亲代中的雌果蝇相同,所以可推断该基因位于蝇相同,雄果蝇的刚毛性状与亲代中的雌果蝇相同,所以可推断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染色体上。限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为上。限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为F1雌雄果蝇表现型相同。依据提干信息可雌雄果蝇表现型相同。依据提干信息可以推断以推断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
16、是EeXDXd、EeXdY,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的比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的比例例=1/21/4=1/8。(3)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依)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依据隐性纯合体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有一只据隐性纯合体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到了雄果蝇偶然受到了X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请设计杂交试验并预料最终试验结果。死突变,请设计杂交
17、试验并预料最终试验结果。试验步骤:试验步骤:_;_;_。结果预料:结果预料:I假如假如_,则,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II假如假如_,则,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III假如假如_,则,则X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3)为了探究该果蝇的致死突变状况,可以选择该果蝇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得)为了探究该果蝇的致死突变状况,可以选择该果蝇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得F1,再用,再用F1互交(或互交(或F1雌蝇与正常雄蝇杂交),最终雌蝇与正常雄蝇杂交),最终F2中雄蝇所占比例(或统计中雄蝇所占比例(或统计
18、F2中雌雄蝇所占比例)。依据具体状况做出结果预料。因为题中已经交代了该突变基中雌雄蝇所占比例)。依据具体状况做出结果预料。因为题中已经交代了该突变基因位于因位于X染色体上,设该隐性基因用染色体上,设该隐性基因用f表示。若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则表示。若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中雌雄比例为比例为1:1;若发生完全致死突变,则;若发生完全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中雌:雄=2:1;若发生不完全致死突变,;若发生不完全致死突变,则则F2中雌:雄在中雌:雄在1:12:1之间。之间。27.(11年)年)(18分分)荠菜的果实形态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形态的遗传涉荠菜的果实形态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
19、种,该形态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和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态的遗传规律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态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试验(如图)。,进行了杂交试验(如图)。(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依据。依据F2表现型比例推断,荠菜果实形态表现型比例推断,荠菜果实形态的遗传遵循的遗传遵循_。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2)图中)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
20、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旧为三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旧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_;还有部分个;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别,它们的基因型是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别,它们的基因型是_。答案:(答案:(1)AABB和和aabb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定律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3:1AAbb和和aaBB(2)7/15AaBbaaBbAabb(3)荠菜果实形态的相关基因)荠菜果实形态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分别由基因A、B突变形成,基因突变形成,基因A
21、、B也可以突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的特点。自的特点。自然选择可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然选择可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导致生物进,导致生物进化。化。(4)现有)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依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试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无法区分。依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试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三角形
22、果实和卵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试验步骤:试验步骤:_;_;_。结果预料:结果预料:假如假如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假如假如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假如假如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3)不定向性)不定向性定向变更定向变更(4)分别将三包荸荠种子和卵圆形果实种子种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别将待测种子)分别将三包荸荠种子和卵圆形果实种子种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别将待测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和卵圆形果实种子发育成的植株进行杂交,得到发育成的植株和卵圆形果实种子发育成的植株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种子;将得到的将得到的F1种子分别
23、种下,植株成熟后进行自交,得到种子分别种下,植株成熟后进行自交,得到F2种子;种子;将将F2种子种下,植株成熟后分别视察统计种子种下,植株成熟后分别视察统计F2全部果实性状及比例。全部果实性状及比例。若若F2植株上果实形态为三角形:卵圆形植株上果实形态为三角形:卵圆形=15:1,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若若F2植株上果实形态为三角形:卵圆形约植株上果实形态为三角形:卵圆形约=27:5,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若若F2植株上果实形态为三角形:卵圆形植株上果实形态为三角形:卵圆形=3:1,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27、(、(1
24、4分)某二倍体植物宽叶(分)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对矮茎(h)为显性,红花()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为显性。基因M、m与基因与基因R、r在在2号染色体号染色体上,基因上,基因H、h在在4号染色体上。号染色体上。(1)基因)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起始密码子均为序列如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若基因。若基因M的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链中箭头所指碱基C突变为突变为A,其对应的密码子由,其对应的密码子由变为变为。正。正常状况下,基因常状况下,基因R在细
25、胞中最多有在细胞中最多有个个,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填(填“a”或或“b”)链中。)链中。(2)用基因型为)用基因型为MMHH和和mmhh的植株为亲本杂交获得的植株为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自交获得F2,F2中中自交性状不分别植株所占的比例为自交性状不分别植株所占的比例为,用隐性亲本与,用隐性亲本与F2中宽叶高茎植株测交,后代中宽叶高茎植株测交,后代中宽叶高茎与窄叶矮茎植株的比例为中宽叶高茎与窄叶矮茎植株的比例为。(3)基因型为)基因型为Hh的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其次次分裂中期的的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其次次分裂中期的Hh型细胞,最可能的缘由
26、是型细胞,最可能的缘由是。缺失一条。缺失一条4号染色体的高茎植株减数分裂号染色体的高茎植株减数分裂时,偶然出现一个时,偶然出现一个HH型配子,最可能的缘由是型配子,最可能的缘由是。27题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14分)(1)GUC(1分)(“GTC”也得分,“G”不得分)UUC(1分)(“TTC”也得分,“T”不得分)4(1分)(“6”也得分)a(1分)(“A”也得分)(2)1/4(1分)(“0.25”、“25%”也得分)4:1(2分)(“4”也得分)(3)(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交叉互换(1分)(“交换”、“重组”也得分)(减数其次次分裂时)染色体未分别(1分)(“染色单体未分别”、“着丝粒未分别”
27、、“等位基因未分别”、“染色(单)体移向同一极”、“染色(单)体进入同一个细胞(配子)”均可得分)第(3)小题主要回答染色体的行为,减数分裂的时期写不写都不影响得分。野外发觉有一植物花色有白色,浅红色,粉红色、大红色和深红色五种,小组成员推想这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编码的产生色素的酶确定的,请回答:(1)若已确定花色由等位基因R1(产生粉红色色素)、R2(产生浅红色色素)和r(不产生有色色素)限制,且R1和R2对r显色,R1和R2共显性及色素在表现花色是有累加效应(即R1R1表现为深红色、R1R2表现为大红色、R2R2表现为粉红色)。两株花色为粉红色的植株杂交,子代的表现性可能是。(要求写出花色及比例)(2)若两株花色为粉红色的植株杂交,子代中花色表现为1白色:4浅红色:6粉红色:4大红色:1深红色,则可以确定花色由对对立安排的等位基因确定,并遵循定律。(3)若两株花色为深红色的植株杂交,子代中花色为深红色的植株占81/256,花色为白色的植株占1/4,可以确定花色为大红色、粉红色和浅红色的植株分别占、。
限制150内